趙萬芹
(蘇州科技城外國語學校 江蘇 蘇州 215168)
在素質教育快速發(fā)展和推進的今天,像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重要性也在慢慢的凸顯,國家要進行人才的培養(yǎng),就要注重化學、化學等科目的學習,不是只以考試的總成績來界定學生學習的好壞,因為每個學生的天賦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擅長的不是三大主科,反而是化學、化學這些理科性質比較強的學科,科學家愛因斯坦就是一個在最好的證明,他在化學領域取得的偉大成就值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學習。所以說注重學生們除了三大主科以外的學習尤其重要。
為什么要進行“探究式教學”?那“探究式教學”的重要性在哪里?好多人會覺得“探究式教學”不也是一種提問嗎?那跟傳統(tǒng)的老師上課的提問有什么區(qū)別呢?那我們現(xiàn)在就來講解一下探究式教學的意義。首先,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往往是教師先回顧上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再針對上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知識進行一個簡單的小提問,以此來檢測學生對上課課堂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然后才開始本節(jié)課堂的學習,這種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存在的一個弊端就是教師在不斷地回顧知識,學生也一遍遍的在記憶,可是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記住了上節(jié)課的知識,思維固定在已會的知識里面,對于本節(jié)課需要學習的知識反而覺得我隨便聽聽就行,下節(jié)課老師還會回顧的心理,久而久之就會養(yǎng)成一個依賴性,不會自主的去區(qū)分什么才是本節(jié)的重點,容易形成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情形。此時,探究式教學就尤為重要了,若每個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可以做到探究式教學,精心設置所要提問的問題,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提高授課質量,超額完成教學任務。
2.1 教學過程中的提問缺乏精確度。目前在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比比皆是,教師們在教學的時候都想讓學生接收更多的知識,所以教師會在課堂上、課后、甚至放學回家后對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yè),繁重的作業(yè)壓力導致學生學習熱情低,因為學生們往往在完成一科的作業(yè)之后又要開始做另外一科的作業(yè),學生們在不停抱怨作業(yè)的同時,老師們并不是閑著,相反也為了學生在負重前行,大家的初衷都是想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能在未來的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下,學生們能夠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初中的學生正在經(jīng)歷青春期與叛逆期,若是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很有可能影響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樹立,那課堂上教師若是可以掌握“探究式教學”的精髓,就是提出的問題有針對性,有精確度,而不是那種隨口的提問,或者只是基于課本知識的提問,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爭取做到每次課堂提問題都是一次探究式教學,可以引發(fā)學生們去探究去思考,改變學生們固有的思維模式。
2.2 課堂的頻繁提問讓學生沒有思考的時間。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就是在課堂上盡量的提問學生,一方面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注力,不至于上課期間還有時間開小差;另一方面是為了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但是頻繁的提問就有點違背教師與學生交流的初衷了,教師在課堂上頻繁提問存在的最大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沒有時間去思考,而且還會因為擔心回答不了老師的問題產(chǎn)生焦慮、緊張的情緒,本來是喜歡這門課程的,結果因為頻繁的提問,導致對這門課程失去學習的動力。特別是像化學這種理科性質的學科,教師在授課中,經(jīng)常要涉及到實驗演示,那就需要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而不是才開始做實驗,就不斷提問會出現(xiàn)的結果,這種的話,不僅達不到預期想要的效果,還會出現(xiàn)學生不敢自己動手做實驗的情形。
2.3 教師教學觀念較為傳統(tǒng)。很多初中的化學教師,在探究式的教學方式中,往往只是敷衍的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學生對問題并沒有深入思考,或者問題的本身比較淺薄,不適合學生深入學習。教師在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根深蒂固,對新興的多媒體教學持有一定的排斥,鮮少運用大數(shù)據(jù)對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分析。不能時刻掌握學生近期的學習動態(tài),在探究式提問時,問題往往問不到學生的痛點,當天的內容不能通過探究式提問進行歸納復習,沒有迎合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這對學生吸收化學知識產(chǎn)生了一定的阻礙。較為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對探究式教學具有一定的消極作用。學生在課堂上,也會因為教師古板的教學方式對化學學習失去興趣,導致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學習化學,對到化學,更是持有一種敷衍了事的態(tài)度。
3.1 引導學生課前進行預習。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會存在一種現(xiàn)象就是,有的學生很聰明,基本一點就通,但是等過段時間之后,再次提到本次課堂的內容,學生往往記不住知識的重點,導致這個問題的根源就是學生學習本節(jié)知識之前從來不進行預習,只是在課堂上面聽老師講解,當時很清晰,很明白,可是時間一久,學的知識越多,就越記不住。教師要引導學生課前進行預習,可以設置與本節(jié)課堂重點知識有關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主動預習去需求答案,特別是初中化學需要動手做實驗的學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做實驗,自己觀察,從而得到結論。例如,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時,教師可以運用大數(shù)據(jù)收集的方式,對學生提出有深度的探究式問題提問。同年級的學生在進行問題交流時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變革,如果面對的是教師,學生幾乎只能聽取教師的意思,這樣一來,自己的想法就會被埋沒,在學習化學上起不到一點的幫助。因此,為了能夠學生在學習中學化學這一科目中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思維方式的弱點,能夠能更清楚地闡明自己的思維想法。就化學知識中硫化磷鐵在遇到氧氣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前進行相關實驗,分別觀察以上的化學物在遇到氧氣時,會發(fā)生的變化,幫助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這樣的學習方法,更有機會能夠讓學生解釋自己的想法,并且將更好利用學生自己的智慧來解決不同難題的化學知識。因此,教師應積極在課堂上使用小組探討的教學方法,形成小組教學并且灌輸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意識。在實現(xiàn)小組教學課堂的環(huán)境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采用更多樣化的思維方式。教師的解決方案更復雜,但在很多情況下,它不能適用于中學生的思維。因此,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獨立思考是教師應該考慮的問題。教師在課堂傳授知識的時候一些同學接收能力有限,私底下一些學生比較靦腆不敢向教師提問,而將實行小組討論,可以有利于解決這一問題,學生之間進行互相探討,哪里出現(xiàn)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大膽向同學提問,這樣可以積極調動每個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心理需求,有助于探究式課前預習的開展。
3.2 教師提問要有深度。有深度的提問才會吸引學生在課前、課上、包括課后進行探究,初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實驗的初次演示,等二次、三次演示時可以喊學生自己進行實驗,鼓勵學生自主尋求答案,改變學生那種等待老師解答,有問題還有老師的那種固有思維。但是若老師提出的問題沒有深度,只是簡單進行實驗就能得出結論的,不能引起學生想要深入探究的好奇心。這歸根于教師只是根據(jù)主觀印象進行教學計劃的改變,而沒有對教學內容采用有深度的提問。因此,教師能運用現(xiàn)有的資源挖掘出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然后利用系統(tǒng)進行教學重點的分析,從而在課程上融合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有深度的對學生學習的內容進行提問,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師應該在教學上作出創(chuàng)新的改變,課堂上的創(chuàng)新能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在的化學學習思維運轉,教師在課堂上設置情景教學,利用情景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化學課程開始前就能全神貫注投入到化學知識學習中,努力發(fā)揮出自己無限的想法,積極解決化學難題。同時,教師要對同學上心,關心學生的興趣愛好,并在網(wǎng)絡上收集大量的有趣化學視頻資源,例如,熟知的洋蔥化學軟件。通過有趣的化學視頻資源能讓學生在未正式接觸化學知識之前便能對化學知識產(chǎn)生出好奇心,也能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對各知識點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在這種情景教學的學習環(huán)境中,每個學生在化學學習下效率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學生可以對探索真正的化學知識產(chǎn)生高度的興趣,并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氫氣化學知識之時,教師可以先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氫氣相關的實驗視頻,提出問題:“氫氣是什么顏色的?為什么會產(chǎn)生氫氣?”讓學生在觀看實驗時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對實驗步驟有更深刻的印象,同時在觀看視頻時對浮力表現(xiàn)出更大的好奇心。這樣一來,學生在繼續(xù)學習的過程中就能自己解決化學問題。
3.3 引導學生自己提問。在教師提出深度問題后,學生積極尋求解答的這種方式逐漸改變學生固有思維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引導學生自己提問,找到本節(jié)課想要理解記憶的重點知識;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管問題是否與課本的重點知識相關,教師都應當耐心進行解答,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因為一開始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可能存在不準確,沒有與重點知識掛鉤,但是思維模式是在改變的,教師需要慢慢引導,給與學生足夠的時間與信心,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例如,在上“鎂條在純氧中燃燒”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小組的劃分,讓學生在小組中互相討論,鎂條在純氧環(huán)境中燃燒會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什么,積極鼓勵每位學生暢所欲言的發(fā)言。學生在化學實驗中,觀察鎂燃燒的現(xiàn)象后,積極的舉手發(fā)言,有的學生說,鎂條在純氧環(huán)境中燃燒,會在空氣中產(chǎn)生耀眼的白色光芒;有的學生說,鎂條在燃燒之后,在燒瓶中會留下白色的粉末狀物體。學生在互相討論的過程中,會對化學實驗結果產(chǎn)生新的理解,學生提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思考的階段,學生自己動腦思考的越多,對課程理解的也就越深刻。尤其是化學這門學科,需要學生動手實踐、多方面思考的實驗很多,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提問。這樣才能夠將“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引入學生的學習中去。
3.4 探究式學習,有效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學習的興趣是最好的引導,只有學生對化學學習產(chǎn)生了興趣,才能繼續(xù)深挖化學知識。如果學生在中學階段真正了解化學實驗是如何進行的,他們就會對化學學產(chǎn)生興趣,并能得出自己的結論,這比傳統(tǒng)的教學直接“灌輸”法效果要好得多。為了讓中學生更容易接受化學學,教師采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學生取得進步后給予鼓勵和指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水平將他們分成不同的級別水平,幫助他們掌握化學學的基礎知識的同時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壓力,然后逐步進入更基礎的化學學原理與更復雜的化學學習中。通過有效地激發(fā)中學生對化學的興趣,使他們變得更有洞察力和分析力,這有助于他們在化學教育中發(fā)展自己的學習,通過中學化學項目的形式給他們提供小難題來理解具體的知識,這有助于激發(fā)他們對知識的熱愛。當獨立學習成為一種習慣時,就會形成學習的連續(xù)性和更強的學習動力。同時,教師可以將中學化學學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教學場景結合起來,達到趣味教學的效果。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化學知識水溶性與密度的知識點學習時,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家里煮一次飯并且認真觀察與思考電飯煲是如何當米飯煮熟的,是運用了什么化學知識,同樣的還有電水壺燒水的原理,電炒鍋燒菜的原則等?;瘜W學習跟生活息息相關,在生活中找到靈感,提高對化學的學習興趣。
3.5 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在注重對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培養(yǎng)的同時更要側重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處于中學階段的學生普遍愛進行對問題思考與創(chuàng)新,正是如此,探究式的教學實踐中,教師也要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在學生學習中學化學能夠提供很大的幫助更好地對化學基礎知識點的吸收,同時還能激發(fā)同學之間比拼的動力,一定程度上激起學生學習的動力。在學生整個學習的過程必須前提考慮到學生是否能對化學知識進行完全的理解與吸收。再通過對社會實踐的培養(yǎng),能夠激發(fā)學生再創(chuàng)新的道路上找到捷徑。在中學階段,化學知識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對學生的鼓勵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掌握對化學知識的精髓才能深刻體會化學這一科學的奧秘。在教師對學生不斷的探究下,學生就更能展開思維的訓練,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思考問題與大膽的提出假設猜想,并且能夠利用學習過的化學知識來檢驗自己的想法,從而能真正的理解化學實驗學科的真正意義,這將對化學學習的興趣更加濃厚,正真地達到獨立自主地完成對化學自主學習。
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發(fā)展使他們能夠建立基本的教學模式以適應中學化學學習的發(fā)展過程。教師也非常樂于為學生提供獨立和個性化的能力發(fā)展,重點是加強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僅能幫助他們吸收現(xiàn)有的化學知識,還能夠找到創(chuàng)新發(fā)展途徑。
提倡“探究式教學”這種教育方式是值得我們各科教師學習的,不僅僅只是運用到初中化學課堂上,因為探究式教學不僅能夠提高授課質量,還能促進與學生們的關系進一步和諧,在提高教師教學質量的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對化學學習的積極性,應當被運用到更多的學科中去,實現(xiàn)探究式教學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