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向德榮
打通了全線最長五千三百米大巴山隧道,架起全線最高一百零三米黑水河鋼橋。征服無數(shù)懸崖峭壁,闖過道道急流險礁。千峰萬嶂成道,江河激流通橋。鋼鐵巨龍,橫貫秦巴,古今奇觀。
襄渝鐵路橫貫鄂陜川渝四域,東段為鄂西北丘陵區(qū),中段為秦嶺大巴山區(qū),西段為四川盆地丘陵區(qū),正線里程895.3公里,是連接中原和西南地區(qū)的交通大動脈!
秦嶺山脈橫貫腹地,阻隔南北。一道道山嶺如高大身軀,一座座山峰似高隆梁脊。大巴山地處川陜交界,重巒疊嶂,人跡罕至。民求生計,肩挑背扛,翻山越嶺,披星戴月??释蘼?,走出大山,開闊視野,邁向富裕。
毛澤東主席高瞻遠矚,發(fā)出建設(shè)大西南號召,全國響應(yīng)。周恩來總理運籌帷幄,制定襄渝線方案,指揮若定。
泱泱華夏,中原西南,東起襄陽,西至重慶,襄渝鐵路,偉大恢宏。東與漢丹、焦柳鐵路銜接,中與陽安、西康鐵路相通。南與達成、達萬、巴達、遂渝鐵路相連,并與蘭渝、成渝、川黔、渝懷鐵路相融。連接條條鐵路,串起顆顆珍珠。
鐵道兵八個整師和八個團,鐵道部設(shè)計院所和工程局,鄂陜川青壯民兵和學(xué)生兵,八十三萬大軍,襄渝線上會戰(zhàn)。鐵道兵兮,軍號嘹亮,鋼鐵勁旅,志在四方。鐵道職工,愛崗敬業(yè),爭創(chuàng)一流,時代工匠。民兵壯士,勤勞樸實,不畏艱辛,全力拼扛。學(xué)兵韶華,酷似軍人,勞作熬煉,銅心鐵膽。
是以,弘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之精神,履行精心設(shè)計、精心施工之使命,遵循高標(biāo)準(zhǔn)、高質(zhì)量、高速度之準(zhǔn)繩,落實邊勘測、邊設(shè)計、邊施工之規(guī)程,實施鋪一段、通一段、用一段之方針。
“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艱苦哪安家?!庇兔珰郑苿影?,帳篷布,干打壘,深山溝,把營扎。鐵路沿線少有公路,施工出行交通不便。秦嶺險巔,物資由汽車從西安運到石泉;漢江浩蕩,物資由船舶從石泉運抵地點。粗大木料扎成排,順江而下抵前沿。沒有公路,鋼材、水泥、枕木、糧油,肩挑背馱;缺乏機械,鐵錘、鋼釬、風(fēng)槍、炸藥,簡陋操作。攪拌混凝土,攪拌機或人工;隧道若停電,舉火把或馬燈。平整路基,擺放枕木,鋪設(shè)鋼軌,揮鎬搗固。小推車雄赳赳,大伙唱起流行曲;號子聲氣昂昂,眾人喊出操作語。走小路,修大路,沐甚雨,櫛急風(fēng),弘揚傳統(tǒng),書寫傳奇。
鐵路橫穿武當(dāng)山、白云山,走經(jīng)華鎣山、中梁山,逢山開路,四百零五座隧道,在山肚中行走。鐵路三跨漢江,九跨東河,七跨將軍河,三十三次跨后河,遇水架橋,巧奪天工,七百一十六座橋梁,讓天塹變通途。橋梁總長度、隧道總長度,共占鐵路一半,真是洪荒奇跡。橋梁上車站,隧道內(nèi)車站,共有三十六座,可謂建筑創(chuàng)舉。
英雄筑天路,敢為天下先。上傍懸崖,下臨深澗,腰纏麻繩,扶釬掄錘,打眼放炮,揮鍬排碴。隧洞穿山,飛流萬噸碎石;堵住溶洞,截斷萬噸泥沙。打通了全線最長五千三百米大巴山隧道,架起全線最高一百零三米黑水河鋼橋。征服無數(shù)懸崖峭壁,闖過道道急流險礁。千峰萬嶂成道,江河激流通橋。鋼鐵巨龍,橫貫秦巴,古今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