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烏衣之游”對謝靈運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

      2022-11-22 13:57:19
      內(nèi)江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9期
      關鍵詞:謝氏謝靈運山水詩

      王 召 杰

      (四川大學 文學與新聞學院, 四川 成都 610225)

      “烏衣之游”是晉宋之際一次重要的文人游集活動,與以往游集活動不同,“烏衣之游”首次將參與者限定在謝氏子弟之中,由此具有家族文學活動的色彩。謝氏家族作為顯赫一時的文學世家,有著悠久的文義賞會傳統(tǒng),自謝安起就有“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的記載,還留下了“未若柳絮因風起”的文學佳話。開展文學活動是這個華麗家族維護名譽的手段,謝混領導的“烏衣之游”正是這種傳統(tǒng)的延續(xù)。在數(shù)代人的努力之下,這個家族曾涌現(xiàn)出謝混、謝靈運、謝眺等文學大家,而謝靈運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個。從家族的角度思考謝靈運的文學創(chuàng)作,有助于結合當時的政治、文化背景更全面地看待謝靈運。因此,作為一場家族內(nèi)的文義賞會,“烏衣之游”背后有著怎樣的含蓄意味、對謝靈運的文學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又對整個時代的文學風尚轉(zhuǎn)變起到了什么作用?這些都值得進一步探討。

      一、“烏衣之游”與家族意識的形塑

      由于年代久遠以及史料留存不足,首先要對“烏衣之游”的時間和內(nèi)容進行一定的梳理,以期能對“烏衣之游”有一個相對客觀的認識。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烏衣之游”背后隱約的政治意味及其對謝靈運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

      (一)“烏衣之游”的時間界定

      “烏衣之游”最早見于《宋書》卷五十八《謝弘微傳》:

      (謝) 混風格高峻,少所交納,唯與族子靈運、瞻、曜、弘微并以文義賞會。嘗共宴處,居在烏衣巷,故謂之“烏衣之游”。[1]1591

      學界目前對“烏衣之游”的時間頗有爭議。概而言之,有以下三種觀點:其一,晉義熙二年(406)。張可禮在《東晉文藝系年》中系于此[2]700。丁福林也持相同觀點,認為謝混《誡族子詩》約作于今歲前后[3]50。其二,元興元年至義熙元年(402-405)。該觀點以蕭華榮為代表,他根據(jù)謝琰去世,謝混應服喪兩年的時俗將“烏衣之游”上限定于元興元年,又根據(jù)謝晦、謝靈運離開建康從政的時間將下限定在義熙元年[4]118。其三是義熙三至五年(407-409)前后,該觀點以曹道衡、沈玉成為代表,主張以子弟是否都在建康為據(jù)[5]226。

      本文趨同第二種觀點,對時間上限的推測以元興元年為主,謝靈運大概是402年開始參加“烏衣之游”,彼時他十八歲,正是芝蘭玉樹的年紀。按照蕭華榮的推測,義熙元年,靈運二十一歲,任瑯琊王大司馬行參軍,始入仕途(其從兄謝瞻、從弟謝弘微亦于是年任瑯琊王大司馬參軍),“烏衣之游”結束[4]118。但本文所討論的謝靈運詩文創(chuàng)作并不限于此。一是此間詩文流傳不廣、亡佚甚多,文本不足;二是因為本文傾向于將“烏衣之游”視為一場延續(xù)性的文人游集活動,伴隨著謝氏子弟的離開建康,“烏衣之游”作為一個歷史事件或許完結,但作為一個文學事件則影響了謝靈運此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他在這之后與“烏衣之游”主要人物頻繁的詩文互動就是明證。

      (二)“烏衣之游”的內(nèi)容

      盡管現(xiàn)存“烏衣之游”的材料很少,我們?nèi)钥蓮氖窌闹虢z馬跡以及殘存的詩作中推測其大致內(nèi)容:

      其一,文義賞會?!盀跻轮巍笔紫仁且粓鑫牧x賞會,那么對于文義的討論必然是其主要內(nèi)容。據(jù)上引《宋書·謝弘微傳》可知“烏衣之游”的參與者至少有謝混、謝瞻、謝靈運、謝晦、謝曜、謝弘微等人。據(jù)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幾人中與烏衣之游詩作相關的有:謝混《游西池詩》《誡族子詩》《送二王在領軍府集詩》《詩》(逯欽立在《宋書·謝弘微傳》中所輯殘篇)四首;謝瞻《游西池詩》《答康樂秋霽詩》《于安成答靈運》三首;謝靈運留有《贈安成》《答中書》《答謝咨議》《贈從弟弘元》《贈從弟弘元時為中軍功曹住京》五首。盡管由于年代久遠等原因,其他三人沒有烏衣之詩流傳下來,但“烏衣之游”是晉宋之際一場重要的文義賞會當毋庸置疑。

      其二,商較人物。謝瞻《誡族子詩》是對這一情況的最好注解:“康樂誕通度,實有名家韻……宣明體遠識,穎達且沉雋……阿多標獨解,弱冠纂華胤……通遠懷清悟,采采標蘭訊……微子基微尚,無倦由慕藺?!盵6]935在這首詩中,謝混對族中的五個子弟都進行了品評與規(guī)勸,并發(fā)出了“風流由爾振”的希冀。

      其三,清談玄理?!赌鲜贰ね趸輦鳌份d:“陳郡謝瞻才辨有風氣,嘗與兄弟群起造惠,談論鋒起,文史間發(fā),惠時相酬應,言清理遠,瞻等慚而退。”[7]629李雁《“烏衣之游”考述》認為:“此事時間不詳,以‘兄弟群從’一句推測,當亦屬‘烏衣之游’,靈運或在其中。這件事情還證實了談玄辨理也是‘烏衣之游’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8]晉宋之際,文人雅集多有發(fā)生,蘭亭雅集就是談玄辨理的一場重要游集,若此,“烏衣之游”作為一場文義賞會應該也難以避開玄理的討論。

      其四,宴飲歌詠。謝靈運《答中書詩》就回憶了“烏衣之游”時與族人學習儒史典籍,歡樂宴游的情景:“伊昔昆弟,敦好閭里。我暨我友,均尚同恥。仰儀前修,綢繆儒史。亦有暇日,嘯歌宴喜。”[9]1宴飲歌詠的文學游集中,這個由宗族血緣組成的文人群體情誼更加深厚,宗族情感也進一步得到了認同。

      (三)“烏衣之游”的政治意味與謝靈運宗族情感的形塑

      文義賞會之外,“烏衣之游”背后也有濃厚的政治意味。丁紅旗《“烏衣之游”考》詳細論述了“烏衣之游”的政治內(nèi)涵。他認為:“‘烏衣之游’實際上是在謝氏勢力一度受到遏抑、衰歇時,以其展示的才華及文化底蘊來樹立家族聲譽,而寓有與王氏對抗之意?!盵10]這在謝靈運的作品中已有體現(xiàn),其《述祖德詩二首》中的“遠圖因事止”和序中的“君子道消”就隱約表現(xiàn)了謝氏家族所受到的掣肘。可以說,“烏衣之游”是謝家面對周遭的傾軋之后借助文化的抗衡,表明家族的文化底蘊與實力、提高家族聲譽、鞏固家族地位的自救之舉。謝混《誡族子詩》對子孫“風流由爾振”的希冀中本身就寓有政治內(nèi)涵。

      晉孝武帝太元十年(385),謝靈運生于會稽始寧。在他出生前后這四年間,他的曾叔祖謝安、伯祖父謝靖、父親謝瑍、祖父謝玄等相繼隕世。沉重的陰影籠罩著這個顯赫一時的家族,他們不得不面對家族頂梁柱的凋零與謝玄一脈一代單傳所帶來的恐慌,于是忍痛將被寄予厚望的謝靈運送往錢塘杜治天師道教徒杜明師家中。據(jù)鐘嶸《詩品》所載:“錢塘杜明師夜夢東南有人來入其館,是夕,即靈運生于會稽。旬日而謝玄亡。其家以子孫難得,送靈運于杜治養(yǎng)之。十五方還郡。故云客兒?!盵11]50謝靈運出生后不久便被送至錢塘杜治,十五之后才回到建康。也就是說,由于家族長輩相繼隕世以及寄居錢塘的經(jīng)歷,在謝靈運成長的過程中,家族中的主要男性失位、缺席,而謝混的出現(xiàn)彌補了這樣的不足。史書載謝混“唯有兒女”,因此謝混對子侄是寄托了很大的希望,尤其寄予謝靈運厚望。

      靈運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謂瞻曰:“非汝莫能?!蹦伺c晦、曜、弘微等共游戲,使瞻與靈運共車,靈運登車便商較人物,瞻謂之曰:“秘書早亡,談者亦互有異同?!膘`運默然,言論自此衰止。(《宋書·謝瞻傳》)[1]2079

      謝靈運自恃才高,好臧否人物,自然常得罪人,如果謝家此時仍權勢滔天,這或許反倒成為一則風流韻事。然而謝混卻勸其收斂鋒芒,這其實也隱約暗示了謝家此時的處境。謝混的“因材施教”顯然起到了作用,一向孤高自傲的謝靈運竟然“言論自此衰止”,可見謝混對謝靈運的教育是很成功的,也是至關重要的。

      同時,“烏衣之游”也承擔了家學的功用。謝靈運在《山居賦》中提到:“六藝以宣圣教,九流以判賢徒。國史以載前紀,家傳以申世模。篇章以陳美刺,論難以核有無。兵技醫(yī)日,龜策筮夢之法,風角冢宅,算數(shù)律歷之書?;蚱缴鶠g覽,并于今而棄諸。”[9]276所謂六藝九流自然非謝靈運在錢塘杜治天師道世家所能習得,只能是來自謝氏家族的家學。正如陳寅恪所言:“故論學術,只有家學可言,而學術文化與大族盛門常不可分離也?!盵12]131我們有理由相信謝靈運的文學才能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家學,烏衣之游是謝靈運生命中一個重要的轉(zhuǎn)折點,他離開童年的烏托邦錢塘杜治,在烏衣之游中不斷培養(yǎng)起對家族情感的認同,終于由“客兒”開始萌生出主人翁的意識,重新審視祖先的功業(yè),認識到自身的責任,開始承擔振興家族的重任。

      二、“烏衣之游”對謝靈運詩文寫作的影響

      比較分析,謝靈運詩文寫作至少有三點顯著受到“烏衣之游”的影響:變革玄言詩風與山水詩寫作;述德意識與宗族情感;仕隱矛盾。

      (一)玄言詩風的變革與山水詩創(chuàng)作

      玄言詩始自西晉末期,盛行于東晉,內(nèi)容以玄言哲思為主,這也構成了玄言詩歌的困境,即缺乏情志表達,“淡乎寡味”。在變革玄言詩風的文學發(fā)展中,謝混是一個重要人物,“烏衣之游”就是變革這種詩風的重要陣地。盡管今所存謝混詩歌甚微,我們不能一窺其詩歌全貌,但晉宋時人對謝混的評價足以證明謝混在玄言詩變革中做出的重要貢獻。

      檀道鸞認為玄言詩風的改變始于謝混:“至義熙中,謝混始改之?!盵13]262沈約則提出:“仲文始革孫、許之風,叔源大變太元之氣?!盵1]1778他雖不認為玄言詩風變革始于謝混,但也承認謝混的關鍵作用,認為謝混對玄言詩做出了極大改變。至鐘嶸時,對玄言詩風革新的歷程做了更詳細的論述,他認為玄言詩風的變革始于郭璞,謝混是中間的關鍵人物,而謝靈運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先是郭景純用俊上之才,變創(chuàng)其體。劉越石仗清剛之氣,贊成厥美。然彼眾我寡,未能動俗。逮義熙中,謝益壽斐然繼作。元嘉中,有謝靈運,才高詞盛,富艷難蹤,固已含跨劉、郭,陵轢潘、左。[11]17

      無論當時的文論家怎樣看待玄言詩的發(fā)展,對于謝混在變革玄言詩風中的關鍵作用,已是共識。除了文論家的認同,創(chuàng)作于烏衣之游時期的《游西池詩》也是明證。這首詩被歷來的論家當作是第一首山水詩,也被看作是玄言詩風轉(zhuǎn)變的標志之一。

      悟彼蟋蟀唱,信此勞者歌。有來豈不疾,良游常蹉跎。逍遙越城肆,愿言屢經(jīng)過?;刳浔涣觋I,高臺眺飛霞。惠風蕩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褰裳順蘭沚,徙倚引芳柯。美人愆歲月,遲暮獨如何?無為牽所思,南榮戒其多。(《游西池詩》)[6]934-935

      此詩前六句言自己游覽的喜悅之情,中間八句描寫山水美景,后四句抒發(fā)議論??芍^景中含情,情中有議,雖用莊子典故但已基本脫離玄言詩的語言特征,整首詩歌都充滿了個人情志,對山水的體悟也不再以談玄論理為本,而是基于情感。盡管詩歌并非全力刻畫山水,但其中寫景的成分已十分明顯。當然,東晉后期的玄言詩就已有山水描寫,但目的仍是體味玄理,此詩則表現(xiàn)出對個人情感的抒發(fā),山水游處出現(xiàn)了詩人的影子,這在以往玄言詩中很難見到。在這首詩中謝混用了“游”“越”“經(jīng)過”“眺”“徒倚”等動詞來表現(xiàn)詩人自身與山水的交互,這與談玄辨理的玄言詩有很大不同。謝靈運的山水詩正很好地借鑒了這一點,也是其之所以能被稱為山水詩的原因所在。在他的山水詩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孤獨的、執(zhí)著的詩人在山水中的流連,他用他自己的身體與山水交會,情感便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裹糧杖輕策,懷遲上幽室。(《登永嘉綠嶂山》)

      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嵚。(《登池上樓》)

      極目睞左闊,回顧眺右狹。(《登上戍石鼓山》)

      憩石挹飛泉,攀林搴落英。(《初去郡》)

      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于南山往北山經(jīng)湖中瞻眺》)

      企石挹飛泉,攀林摘葉卷。(《從斤竹澗越嶺西行》)[9]62-102

      在謝靈運的山水詩中,隨處可見詩人與山水的交會:他側(cè)著耳朵聆聽波聲壯闊,極目遠望山路崎嶇,攀著石頭掬起飛落的泉水,爬上樹梢采摘新鮮的嫩葉,累了就倚靠著茂密的松樹休息,休息好了又拄著拐杖繼續(xù)前行……這些對詩人自身與山水纏繞在一起的描寫與《游西池》詩中詩人主體的出現(xiàn)十分相近,詩人自身對于山水的情感或隱或顯地表現(xiàn)在詩歌中。

      此外,從結構上看,《游西池》的結構大概可概括為“紀行”——“寫景”——“抒情”,這很難不讓人聯(lián)系到謝靈運的山水詩。如果說謝混的這種結構還是偶然為之的話,謝靈運的山水詩則大規(guī)模運用了這種結構,他的山水詩結構大體都可歸納為“紀行”——“寫景”——“抒情”的三步走結構,極少例外。與《游西池詩》如出一轍。

      可見,謝混作為“烏衣之游”的領頭人,其詩風對謝靈運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如果說謝混在玄言詩風變革過程中扮演的是“破”的角色,那么謝靈運則在山水詩的發(fā)展過程中扮演了“立”的角色。沒有謝混的過渡,也就沒有謝靈運爆發(fā)式的山水詩書寫了。

      (二)述德意識與宗族情感

      六朝時期,皇權旁落,門閥制度不斷強化,高門世族形成濃厚的家族觀念,世族子弟均以維護家族的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謝靈運自幼寄居錢塘,盡管也受家族教育影響,但“烏衣之游”對他的影響較家族教育影響更為真切、深刻。他在詩文中頻頻出現(xiàn)的述德意識,與“烏衣之游”中形成的群體認同與宗族情感密切相關。

      《撰征賦》中,謝靈運用了極大的篇幅來表明謝安和謝玄的謙退品格和不世功勛,不免使人聯(lián)想到其創(chuàng)作義旨。謝靈運何以要在本應大肆頌揚劉裕的賦作中如此祖述祖先功績?這與其濃厚的述德意識與宗族情感密不可分。他不僅在賦作中大肆宣揚祖德,更坦然表達自己的救世理想,希望能夠“率駿民之思效,普邦國而同歸”[9]169,所謂述德正是他在家族衰落之時維護家族利益的需要。此外,他的《述祖德詩二首》更直接表達了對謝安、謝玄功德的贊頌。正如孫尚勇所言:“《撰征賦》和《述祖德詩二首》的目的都在于自我標榜和褒揚謝氏家族,謝靈運對于家族文化的此番集結式文學表達,適應了易代之際的個人和家族需要?!盵14]

      謝靈運的贈答詩也與“烏衣之游”關聯(lián)甚廣,他的贈答詩對象多為“烏衣之游”時的族中子弟,可見“烏衣之游”培養(yǎng)了謝靈運與族中子弟的深厚情感。在贈答詩中,他盛贊族中子弟的美好才德、稱頌謝氏宗族的昌盛繁榮以及表達自己對宗族情感的珍視,如:

      時文前代,徽猷系從。于邁吾子,誕俊華宗。明發(fā)迪吉,因心體聰。微言是賞,斯文以從。(《贈安成》)

      毖彼明泉,馥矣芳荑。揚曄神皋,澄清靈溪。灼灼吾秀,徽美是諧。譽必德昭,志由業(yè)棲。(《贈從弟弘元》)

      于穆冠族,肇自有姜。峻極誕靈,伊源降祥。貽厥不已,歷代流光。邁矣夫子,允迪清芳。(《贈從弟弘元時為中軍功曹住京》)[9]30-38

      這些贈答詩都不約而同地在開頭大肆鋪陳描寫族中子弟的美好德行與家族的繁榮,表現(xiàn)出很明顯的宗族情感??梢钥吹街x靈運在極力營造出名門望族的繁榮景象,以此來獲得群體認同,展示謝氏家族在文化上的自信,這些都有利于鞏固謝氏的地位。從這個意義上看,與“烏衣之游”中謝混“風流由爾振”的希冀頗為相關。當然,篇首述德并非謝靈運的獨創(chuàng),六朝述德詩整體都有此類傾向,但在贈答詩中大量使用此模式謝靈運則是代表人物,這與其贈答對象多為親族子弟有關,他在詩歌中的遣詞用語之間常常表現(xiàn)出自己的宗族情感。如《酬從弟惠連》一詩,是謝靈運為答謝惠連《西陵遇風獻康樂》一詩所作。有研究者指出,此詩謝靈運并未使用“贈”“答”等詞擬定題目,而是用了“酬”字,盡顯對謝惠連的親近與愛重,這與六朝贈答詩中屢屢出現(xiàn)的“仰呈”“奉酬”“仰贈”等表示尊卑遠近身份關系的詞語有很大不同[15]。此外,二人詩歌互款中,一個盼歸,一個臨行遲遲,骨肉親情感人至深。這側(cè)面印證了“烏衣之游”中所培養(yǎng)出的宗族情感在謝靈運生命中占了很大分量,是他極為珍視的。

      (三)仕與隱的矛盾

      謝靈運的一生掙扎于仕與隱的矛盾中。“進徳智所拙,退耕力不任”雖是強自排解的謙讓之語,卻揭示了他所面臨的真實困境。后之論者常將謝靈運的生命悲劇歸因于缺乏政治眼光,批評其并無出色政治才能,抑或是僅憑“(靈運)與隱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縱放為娛,有終焉之志”[1]1754一語就斷定謝靈運醉心于山水無意仕途,這或許揭示了某些片面的事實,卻并不一定接近最真實的謝靈運。事實上,從第一節(jié)“烏衣之游”的分析中就可看出,謝靈運接受了振興家族的重任,因而在詩文創(chuàng)作中極力維護家族的榮譽。

      出生于謝氏家族鼎盛時期的謝靈運,在成長過程中卻面臨著家族的衰頹,故在“烏衣之游”中接受了士族子弟身上的責任?;叵胱孑叀巴碗y既云康,尊主隆斯民”[9]116的壯舉,處在時代政治漩渦中的謝靈運是十分掙扎的,他迫切想要實現(xiàn)祖先北伐的遺愿,故而在《撰征賦》中他力主北伐,渴望驅(qū)除敵寇,使天下統(tǒng)一,這正是其思想中仕進的一面。面對這樣的謝靈運,我們很難說他沒有政治理想。然而,正如祖輩的“遠圖因事止”一樣,謝靈運也面臨著無法解決的政治困境,在歷史的洪流中僅憑一己之力很難改變。盡管他做了一系列的嘗試,通過《撰征賦》《述祖德詩》《謝康樂公封表》等作品述德以維護家族利益,整修家族莊園以重振祖業(yè),表達政見以強調(diào)自身話語權,甚至對將自己視為“二寶”的劉宋政權提出反抗……但是出身寒族的劉宋政權與世代相承的謝氏家族天然就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他們一方面害怕陳郡謝氏恢復東晉的權勢,因此不給予其實權,處處打壓;另一方面又需要借助謝氏家族在士族中的影響力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因此對于謝靈運只是以“文義處之”,這樣的遠近拉扯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謝靈運心態(tài)的失衡,使得他在仕與隱、進與退的漩渦中不斷掙扎。

      但即便是最后醉心山水的隱居曵游,我們也可以看到謝靈運與先祖在精神上的一脈相承。隱居山水并非謝靈運政治失意時的獨創(chuàng),而是自謝安處就流淌著的家族血液?!稌x書·謝安傳》記載:“寓居會稽,與王羲之及高陽許詢、桑門支遁游處,出則漁弋山水,入則言詠屬文,無處世意。”[16]2072謝安年輕的時候就拒絕出仕,而是隱居東山、吟詠山水。永和九年的蘭亭雅集也吸引了謝安、謝玄的參與,他們在這場雅集中創(chuàng)作了四首《蘭亭詩》。相較于王羲之等人同題之作,謝安、謝萬之作已經(jīng)能夠在體悟玄理的描寫中注意到引發(fā)玄思的山水了,可見謝靈運醉心山水的基因?qū)崉t自先祖處就已有之。謝玄在政治抱負受阻的情況下做出的選擇是“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9]118,靈運在仕途無望的困境下做出的選擇則是“將窮山海跡,永絕賞心悟”[9]27,都將山水作為了自己的歸處。不難發(fā)現(xiàn),無論是仕還是隱,謝靈運的選擇都與祖先有很大的相似性,這不能說不是謝氏的家學所致,而“烏衣之游”是謝靈運接觸家學的一個黃金時期。

      三、余論:家族文學與文學風尚的轉(zhuǎn)變

      晉宋之際文人雅集層出不窮,從“竹林之游”到“蘭亭雅集”再到“烏衣之游”乃至謝靈運的“山澤之游”,都是談論晉宋文學無法避開的重要事件。而“烏衣之游”在其中又有著其他文人雅集所不具備或不占主導地位的特性——家族性?!盀跻轮巍钡膮⑴c者是純粹由血緣與宗族關系連結的人物組成的,它首次將文人雅集的范圍限制在了家族范圍內(nèi),是構成謝氏家族文學創(chuàng)作的關鍵一環(huán)。

      在謝靈運的詩文中,我們常常見到家族固有的文學表達,如“巖高白云屯”就脫胎于謝混“白云屯曾阿”。這種傳承在之后的謝眺身上也可以找到明顯的例子,如其“白日麗飛薨”就本自靈運“白日麗紅皋”、“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就本自謝靈運“逶迤傍隈隩,迢遞陟陘峴”。這些家族用語細微之處的相互借鑒,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族文化對于個人文學書寫的影響?!盀跻轮巍钡淖饔镁腕w現(xiàn)在這里:

      從家族性來看,它凝聚起了族中的主要子弟,并且由文學才能突出的謝混引導。他們一起切磋文義,有助于提升創(chuàng)作水平。在家族血緣的維系下,謝氏族人或多或少都有著山水文學的基因。家族內(nèi)部“以玄對山水”的傳統(tǒng),也促進了山水詩的形成。沒有之前幾代的積累,很難有謝靈運山水詩創(chuàng)作的巔峰。謝氏家族力倡玄風,自謝鯤起就形成了“莊老心態(tài)”的名士家風?!妒勒f新語》中記載了許多謝氏家族清談辯論的場景,這些辯論表現(xiàn)在文學上就促進了玄言詩的發(fā)展,而玄言詩中關于山水的描寫也成為后世山水審美經(jīng)驗的來源??梢哉f,在玄言詩風興盛的年代,謝氏家族構成了玄言詩創(chuàng)作的中堅力量,而隨著玄言詩的發(fā)展陷入“理過其辭,淡乎寡味”的困境,謝氏家族的文人又扛起了變革玄言詩風的重任。在謝混留存不多的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努力擺脫之前玄言詩“體味玄理”的寫作目的,使詩歌的關注目標又回到詩人主體的情感中去。如果說謝混一己之力不足以改變這種詩風的話,“烏衣之游”正為謝混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平臺。通過群體性的寫作,他們努力構建出一種新的詩風,盡管這種詩風仍不成熟,但卻為謝靈運山水詩的寫作鋪平了道路。因此,謝氏家族通過“烏衣之游”,促進了家族內(nèi)部的文學繼承與發(fā)展,實現(xiàn)了由謝安、謝玄到謝混再到謝靈運的文學嬗變。

      從文人的群體作用來看,詩風變革自然有其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但除此之外文學群體的推動也是重要一環(huán)。同題共作是晉宋文人雅集常見的創(chuàng)作模式,如蘭亭雅集中的《蘭亭詩》就有二十余首之多,宋公戲馬臺會詩也留下《九日從宋公戲馬臺集送孔令詩》等多首同題詩作?!盀跻轮巍币膊焕?,謝瞻就有一首與謝混同題的《游西池詩》收入歐陽詢所編《藝文類聚》,盡管謝瞻之作與謝混高度相似,有可能是同題誤收之作,但至少可證明謝氏子弟在“烏衣之游”中曾就共同的題目進行過群體寫作。這種群體性寫作往往形成一定的整體風貌,有利于形成穩(wěn)定的詩風。而作為當時聲明煊赫的文學世家,謝氏家族的文學創(chuàng)作本身就具有文化引領作用,會引發(fā)其他人的模仿,進而形成一定的寫作規(guī)模,進一步促進文學風格的形成。因此,“烏衣之游”實則是一場促進玄言詩風轉(zhuǎn)變的關鍵游集活動。

      綜上,魏晉南北朝是文學發(fā)展的一個璀璨時代,個體文人和文學開始走向自覺,最終催生出群體的自覺。而隨著文學集團的出現(xiàn),文人之間的交游也越來越頻繁,詩文唱和、群體寫作、賞論文義等文人交往事件又反向促進了文學的進一步發(fā)展?!盀跻轮巍弊鳛闀x宋之際謝氏家族的一場重要文學游集活動,對山水大家謝靈運的文學創(chuàng)作影響深遠。依托謝氏家族的文學引領作用,這種文學影響反映到整個時代的文學風尚,促進了玄言詩風的變革與山水詩的形成。

      猜你喜歡
      謝氏謝靈運山水詩
      小議山水詩寫法
      中華詩詞(2023年4期)2023-02-06 06:06:10
      文學倫理學批評視域下的《謝氏南征記》
      謝靈運堪稱職場反面典型第一人
      幸福家庭(2018年9期)2018-09-21 05:21:54
      王維的七言山水詩論略
      UP THE MOUNTAINS
      漢語世界(2017年5期)2017-09-21 07:44:37
      《東山再起》
      紅巖春秋(2017年8期)2017-09-01 04:47:22
      楠溪江:永遠的山水詩
      中國三峽(2017年1期)2017-06-09 11:09:41
      謝氏宗親對珠璣巷情有獨鐘
      源流(2016年12期)2017-06-05 09:47:34
      謝靈運山水詩的玄言尾巴
      劍南文學(2016年10期)2016-11-21 20:38:15
      高門與孤寒:南朝謝氏族人的升沉
      青浦区| 独山县| 四川省| 收藏| 北宁市| 马关县| 大埔区| 徐闻县| 宝鸡市| 台安县| 甘谷县| 吉木萨尔县| 泸定县| 永善县| 冀州市| 全南县| 彭泽县| 鄂温| 蒙自县| 赤峰市| 碌曲县| 永川市| 九龙县| 郧西县| 勃利县| 台北县| 碌曲县| 嘉禾县| 边坝县| 杨浦区| 神池县| 宾阳县| 游戏| 五莲县| 尉氏县| 平潭县| 合水县| 贞丰县| 夏河县| 新乡县| 沙坪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