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平?jīng)鍪徐o寧縣文萃中學 王永兵
變式訓練是高中數(shù)學課堂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一種有效教學方式,尤其是高一新生在學習新概念、新公式、新定理以及解決數(shù)學問題過程中,進行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變式訓練,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知識的本質,揭示不同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讓學生輕松地建立起知識點之間的框架結構,促進學生認知發(fā)展,坦然面對各種復雜問題,有效解決問題[1].
在單一的例題教學中引入變式教學,可以拓展學生的解題思路,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利用已有數(shù)學知識探究新題型解題之法.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變式訓練可以快速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通過合理恰當?shù)淖兪接柧?,讓學生深刻理解知識的本質,有變化的重復學習可以提升解題效率[2],加快該類題型模型化的程度.
例1關于x的函數(shù)f(x),其定義域為(m,n),則b>0時,函數(shù)f(bx)的定義域為.
分析:函數(shù)的定義域是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抽象函數(shù)f(x)和f(bx)之間因對應關系f建立起橋梁,把x換元為bx,其范圍不變(即x的范圍就是bx的范圍),解不等式可解得函數(shù)f(bx)的定義域.這里要注意的是函數(shù)的自變量的范圍經(jīng)過括號內變換后范圍不同.
解:因為函數(shù)f(x)的定義域為(m,n),所以函數(shù)f(bx)有意義時,則有m 變式1a>0時,函數(shù)f(ax)的定義域為(m,n),則函數(shù)f(x)的定義域為. 解:因為函數(shù)f(ax)的定義域為(m,n),且a>0,所以am 故函數(shù)f(x)有意義時,則有am 所以函數(shù)f(x)的定義域為(am,an). 變式2a>0時,函數(shù)f(ax)的定義域為(m,n),求函數(shù)f(bx)的定義域. 分析:變式2是例1和變式1的綜合題. 解:因為函數(shù)f(ax)的定義域為(m,n),且a>0,所以am 故函數(shù)f(bx)有意義時,則有am 點評:如果一個函數(shù)是具體的,它的定義域學生不難理解,但對于一個沒有具體解析式的抽象函數(shù)而言,其定義域就難以捉摸,變式訓練可促進學生對抽象函數(shù)及其定義域的理解,從而掌握抽象函數(shù)定義域的求法.在對應關系f下進行變換的式子范圍沒有改變,主要體現(xiàn)換元思想,利用不等式求解不同抽象函數(shù)的定義域.抽象函數(shù)雖然定義域發(fā)生了改變,但是值域還是相同的.函數(shù)的定義域始終是自變量的取值范圍,不管抽象函數(shù)的元怎么變,在同一對應關系下,其制約條件是一致的,即在同一取值范圍內,通過換元求得不同函數(shù)的定義域,也可以結合函數(shù)的圖象,平移伸縮變換說明定義域的變化過程. 例2若函數(shù)f(x)=ax2+bx+3a+b是偶函數(shù),且定義域為[a-1,2a],則a=,b=. 變式已知f(x)是R上的奇函數(shù),且當x>0時,f(x)=2x2-1,則f(-1)=,f(x)=. 分析:根據(jù)奇函數(shù)的定義可知,存在-x使得f(-x)=-f(x),所以f(-1)=-f(1)=-1.又函數(shù)在R上有定義,圖象關于原點對稱,所以滿足f(0)=0. 解:由函數(shù)f(x)是奇函數(shù),得f(-x)=-f(x). 所以f(-1)=-f(1)=-1. 設x<0,則-x>0,滿足 f(-x)=2(-x)2-1. 所以-f(x)=2x2-1,即f(x)=1-2x2. 又因為函數(shù)在原點處有定義,所以f(0)=0. 點評:函數(shù)的奇偶性,考察函數(shù)圖象關于原點和y軸的對稱性.首先必須堅持定義域優(yōu)先原則,定義域關于原點對稱;其次根據(jù)函數(shù)為奇函數(shù),有f(-x)=-f(x),若在x=0處有定義,則有f(0)=0.函數(shù)為偶函數(shù)有f(-x)=f(x),可求得函數(shù)的解析式以及參數(shù)的值. 變式函數(shù)f(x)是定義在(-1,1)上的奇函數(shù),且為增函數(shù),若f(1-a)+f(1-a2)>0,求實數(shù)a的取值范圍. 其次函數(shù)f(x)為奇函數(shù),則f(1-a)+f(1-a2)>0 變形為 f(1-a2)>f(a-1).2 利用變式訓練深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
3 利用變式訓練拓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