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慶璐
(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外國語實驗學校,江蘇 淮安 223100)
音樂本身具有極強的美感,讓音樂課堂煥發(fā)新的魅力,提升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采用趣味游戲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音樂,能夠感受到音樂中蘊含的獨特情感。雖然很多音樂教師的專業(yè)技能較強,但是,也正因如此,音樂教師更加注重訓練學生對音樂唱腔、唱法、樂器知識、音樂技能的掌握等等,反而忽略了學生感知音樂、融入音樂、懂得音樂、欣賞音樂的重要性,只是把小學音樂課程作為一門簡單的工具類課程。這樣的音樂教學不能讓學生領會音樂中迸發(fā)出的強烈感情,學生就好像“給老師學習”一樣,只是期望獲得教師的認同和夸贊,但卻并不能真正理解音樂學科的魅力。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積極思考,如何在音樂教學中融入更多趣味教學的內容,更好地構建高效音樂課堂。
音樂是人類情感的表達和迸發(fā),因此,小學音樂教學中有很多教學內容均蘊含著深刻的情感,小學音樂教師要從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角度出發(fā),意識到如果想要讓小學生理解音樂中蘊含的不同情感,首先應當為學生提供一個趣味性的情感學習樂園。其中低年級小學生的情感表達比較直接,而且情感相對比較單一,高年級的小學生有著更加復雜的情感,其情感因素比低年級小學生更豐富,整體呈現(xiàn)出較穩(wěn)定的發(fā)展態(tài)勢?;谛W生的這一特點,為其提供能夠獲得他人認同和尊重的音樂學習環(huán)境,在解讀小學音樂教學作品中,首先應介紹作詞者、作曲者對于音樂的熱愛,及其在創(chuàng)作該作品時的情感,體現(xiàn)出作者心聲。在表達感情時,由于不同學生對情感的表達方式不同,因此,小學教師應該解讀作者的性格和所屬年代,而后從作品的情感因素入手,選擇一些學生們比較愛聽的,或者蘊藏有深厚情感的作品。這樣的作品能夠引發(fā)小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能夠使小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逐漸與音樂作品形成共鳴,從而使音樂教學起到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和價值觀的目的,使其情感更加豐富,也會了解不同音樂作品的演唱及表演方法。當了解了作曲者的情感,學生體會到了情感帶給自己的震撼,促使其主動積極地學習,受到了音樂震撼的心理情感也變得更加豐富和敏感。教師還可以趁機給學生講述一些關于音樂的故事,從而能使其學習的過程更順利。每個喜歡聽音樂故事的小朋友都是熱愛美的小朋友,小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對音樂作品更加親近,有助于其掌握音樂藝術本身的美。例如,在學習《太陽出來喜洋洋》這首有趣的歌曲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巧妙地把節(jié)奏學習的環(huán)節(jié)融入歌曲學習的環(huán)節(jié)之內,而且太陽公公本身就是暖洋洋、溫暖的象征,學生們把對太陽和大自然的熱愛巧妙地融入了音樂游戲的環(huán)節(jié)之內,利用節(jié)奏精準地把握歌曲節(jié)拍,而后又表現(xiàn)出對太陽公公的喜愛。教師請學生在掌握歌曲樂句難點和樂句節(jié)奏的基礎上,采用節(jié)奏模仿游戲反復練習,模仿太陽公公出來時候的樣子,然后又可讓全班同學進行互動,幫助學生輕松地解決本首歌曲的學習難點。為了能夠讓學生學得更快,教師還可以做一個太陽公公的頭飾,然后由自己扮演太陽公公,當小朋友們了解了本首歌曲的精髓之后,為了能夠達成多層次的節(jié)奏游戲效果,教師可以以頭飾作為傳令工具,開展圍繞本首歌曲的“接龍游戲”,接龍到誰那里停止了,就由誰演唱這首歌曲中的一句,扮演太陽公公,讓太陽公公出來“喜洋洋”,陽光普照大地,在學生們歡快的歌曲聲中展現(xiàn)高效率的學習和對音樂節(jié)奏的精準掌握,使得學習的整個過程變得更加有趣。音樂不再是枯燥的樂理學習,而是變得樂趣無窮,音樂課堂也變成了高效課堂。
音樂最早是由人們的勞動號子演變而來的,音樂的樂感也是由人們生活的情感演變而來,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勢必要引入生活元認知。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入生活化的元素,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驗到音樂學習的快樂,獲得音樂審美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并增強了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音樂中有很多節(jié)奏分為不同的節(jié)奏類型,學生在學習16 分音符、8 分音符等的樂理知識時可能會覺得音樂較枯燥,但事實上,這些音符卻組成了婉轉動聽的樂聲,或激昂,或委婉,或哀傷,每一首音樂都有自己獨特的音調。小學生在掌握了這些與生活相聯(lián)系的樂理知識時,就會不自覺地積極參與到生活類音樂游戲之中,為音樂學習的深入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能夠更快、更扎實地理解并記憶音樂內容。小學音樂教學與生活教學相連接的過程,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知識,并能實現(xiàn)趣味音樂學習的過程。采用生活中的游戲,讓學生在充滿趣味性的教學氛圍內學習,不僅學習的過程更快樂,而且學生的學習也會干勁十足,更積極主動。
例如,在學習《美麗的家鄉(xiāng)》這首歌曲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先設計一些與家鄉(xiāng)相關的趣味問答小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展示一些名人的家鄉(xiāng),并且用關鍵詞介紹,同時又讓學生通過猜測的方式想一想:這些名人的家鄉(xiāng)在哪里?小學生普遍比較好勝,因此,搶答類的游戲特別受到學生的歡迎,當教師宣布游戲規(guī)則之后,大部分學生都很興奮。而后,教師又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家鄉(xiāng)的特點,結合古今中外的各種典故和故事,學生們的游戲熱情空前高漲,在教師展現(xiàn)圖片的同時,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最后,教師在教學生們認真學唱這首歌曲,贊頌美麗的家鄉(xiāng),體現(xiàn)出對家鄉(xiāng)的熱愛,讓大部分學生在自覺主動地投入到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實現(xiàn)高效率音樂課堂的發(fā)展。
音樂故事對大部分學生而言都有較強的吸引力,在音樂教學中,如果能借助趣味的音樂故事,同樣會讓學生們感覺音樂學習引人入勝。教師可以在音樂課堂中加入一些與民族民俗有關的音樂故事,或者一些世界名曲創(chuàng)作的故事,有助于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音樂課程本身的內涵,也能在充滿趣味性的音樂故事中合理地將音樂的來源和音樂創(chuàng)造人的生平滲入其中。
在中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中孕育了很多精彩的音樂,而這些音樂均與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民俗文化有關,如果只是用語言講述,顯得比較蒼白無力,但如果利用圖片和解說的形式講述音樂中蘊含的趣味故事就會讓學生們感受到音樂中滲透的歷史文化厚重感。音樂是打開過去的大門,也是打開未來的大門,音樂中蘊含的故事提升了學生對音樂課堂的關注度,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對音樂文化的熱愛,并有了分享音樂故事的初衷。不同國家的音樂故事有不同的風格,就如同音樂自身的風格一樣,是迥然不同的。教師應帶領學生領略不同國家音樂故事的風采,而后從中理解這些國家文化內涵的差異,學生們聽得都非常認真。當教師把音樂、故事和音樂結合在一起教學時,學生們對這首歌曲的感觸有所加深,而且也增強了其關于音樂的美好情感,有的學生還會愿意隨著音樂故事的過程,輕輕哼唱著音樂,加深對音樂創(chuàng)作背景的認知。學生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自主地內化了這些有趣的故事,就會非常自然地記住音樂的唱腔和唱法,快速地掌握音樂課程的基本知識,教師也可以趁機在這些趣味性的教學進程中給學生講述樂理知識,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著快樂和輕松。
例如,教師在學習《保衛(wèi)黃河》這首歌曲的時候引入了趣味性的音樂故事,很多學生都知道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而在演唱這首歌曲的時候不自覺地會在內心中加入熱愛黃河的情感。因此教師也可以給學生們講一講黃河的故事,說一說黃河的特點,讓學生們更加明白,在民族危亡之際《保衛(wèi)黃河》這首歌曲表達的先輩努力的精神,體現(xiàn)出革命先輩的精神和意志。
隨著素質教育的快速發(fā)展,音樂成為小學教育階段重要的學科。為了能使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不斷提升,教師不單單對學生進行節(jié)奏練習和樂理知識的教學,還要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情境中理解音樂創(chuàng)作的初衷。音樂情境體現(xiàn)出音樂學科獨特的特點,也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情境式的教學首先是基于音樂故事的基礎,讓學生感受到不同音樂作品創(chuàng)造時所處的具體環(huán)境和背景。小學音樂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理解音樂本身的內涵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欲望,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課堂環(huán)境。音樂教學情境往往有非常濃厚的生活氣息,音樂教學情境是在課堂上讓音樂元素充斥課堂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通常教師會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播放音樂并展開適當?shù)闹v解,讓學生們有更強的代入感。教師指導學生在音樂中感受某些特殊故事或特殊人物的特點,總結不同的音樂教學情境對音色和音域的深刻影響。學生就好像身臨其境,走進了藝術的殿堂和音樂的世界,深入地體驗了音樂所要表達的內在含義。小學階段的音樂作品多以歡快的心情或愛國主義熱情等為內容,教師為了有效地增強學生動腦和動手的能力,可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結合情境學習,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并且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音樂自身的故事性和氛圍感。例如,在學習歌曲《森林音樂會》的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們設置一個有趣的教學情境,那就是小猴子要扮演森林音樂會的主人,邀請小貓、小狗、小松鼠、小刺猬、小老虎等等來參加森林音樂會,而在森林音樂會開始的時候,每個小動物的歌聲都是非常不同的。為了能夠找到這些“喵喵、汪汪”等等聲音中的一致性,小猴邊唱邊彈慢慢地把聲音變得抑揚頓挫,學生們在這個有趣的情境中也聽得很有興致,甚至在臺下配合著教師的演示,很快就從森林音樂會中聽出了哪個聲音是哪種小動物的歌聲,讓枯燥的聽音樂理教學也變得很有趣味性。這樣的趣味性教學使得教師的授課不再是獨角戲,教師在講述樂理知識的時候有了一群小觀眾,這些小觀眾配合教師分辨聲音和動物歌聲之間的聯(lián)系,而后又慢慢地把直觀記憶轉化為抽象記憶。
音樂的律動游戲是音樂自身特有的一種游戲項目,音樂課堂本身是輕松愉快的,為了能夠營造課堂上更溫馨的學習氛圍,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節(jié)奏感,調節(jié)師生之間的緊張的關系,使學生更喜歡教師,教師也更愿意幫助學生。教師可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就加入趣味的律動游戲,通過打拍子和掌握音樂的律動,幫助學生快樂地學習,并且掌握音樂學習的具體方法。音樂作為人類共同的語言,能給人的情緒帶來調節(jié)作用,而音樂調節(jié)人情緒的重要法寶就是節(jié)奏感,律動游戲讓學生在游戲律動中熟知作品的節(jié)拍,感知作品的節(jié)奏、進程,體驗歌曲的情緒,為教師和學生營造了快樂的課堂氛圍,并為課堂教學的高效開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為了能夠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拉近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合作關系,教師可帶領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律動游戲,在歡快的體驗之中熟悉歌曲的節(jié)奏和旋律,體驗音樂本身的節(jié)奏感。很多學生在歡快的旋律之下會忍不住用手打拍子或根據(jù)音樂的節(jié)奏而扭動身體,這不僅提升了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歡樂氣氛,而且還讓學生感受到了音樂課堂更加新穎的上課形式,而這一效果恰恰是教師希望通過音樂課達到的實際效果。
例如,在學習歌曲《跳吧,跳吧》的時候,教師在課堂上把桌子擺開,專門留出一塊位置,讓學生們一起感受音樂律動的快樂。很多小朋友本身就有很好的樂感,從小聽到音樂就會隨著音樂翩翩起舞或者用肢體打拍子,于是教師利用這種特殊的樂感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教師邀請一些喜歡跳舞的小朋友,在聽到音樂的時候扭動身體配合旋律,由于這首歌曲具有極強的律動性,節(jié)奏感很強,旋律歡快優(yōu)美,是一首典型的舞蹈曲子,因此用其作律動音樂非常合適。教師組織學生手拉手或者圍成一個圓圈,自己站在圓圈中間模仿圓圈的運動,讓學生們以最簡單的腳步配合音樂的律動,跳起歡快的歌舞,并隨著旋律的改變而改變自己的動作,整個課堂呈現(xiàn)出一片歡快的律動場景,非常熱鬧。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游戲的教育作用,使學生更加自信,每一次的游戲過程都帶來了很多樂趣,學生們在一片歡聲笑語之中領略到音樂的美感,并且促進了其在音樂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當學生們熱愛音樂、喜歡音樂,就更容易達成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教師幫助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內積極主動地學習,學生們自覺地演唱或進行音樂表演。游戲化的音樂教學方式深受學生們的喜愛,教師巧妙結合游戲開展趣味性的音樂教學,使音樂課堂成為藝術的殿堂,并有助于打造小學階段的高效音樂課堂,促進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學習更多的樂理知識,并敢于張口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