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鎖安
(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qū)秦嶺鎮(zhèn)中心小學,甘肅 天水 741008)
語文是我國教育體系中重要的學科之一,不但對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也對學生的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因此語文教育要增強發(fā)展。作文教學是語文教育的重要表現(xiàn),語文作文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語文質(zhì)量,能夠體現(xiàn)出該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以及思想價值觀念。想要提升學生的作文能力就要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可以通過閱讀積累寫作素材,也可以不斷地擴展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能力能夠提高學生對于語文綜合運用能力,更是對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想要提升教學水平,就要提高語文閱讀能力,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以此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主動性。
小學階段是學生打好語言基礎(chǔ)能力的重要時期。小學語文主要體現(xiàn)在學習更多的漢字、詞語以及學生運用字詞的基礎(chǔ)能力,提升漢字、詞語、語句的運用,為學生的語文能力奠定基礎(chǔ)。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詞匯量以及運用語句的水平。低年級小學生的詞匯量掌握較少,認識的漢字也較少。利用寫作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對常用的字使用繁多,而且對這些字也更加了解,能夠熟練地運用這些文字。語文作文的寫作,漢字是主要組成部分,提高學生的寫作訓練,有利于提升學生對字詞的理解。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能夠促使小學生用詞規(guī)范,改正不好的用詞習慣。小學語文的教學目的不但要提升小學生的詞匯量,還要促進小學生養(yǎng)成較好的用詞習慣。只有正確地運用詞語,才能真正地了解詞語含義,才能充分了解語句中的句型結(jié)構(gòu)。例如在語句當中必須包括三點要素,主語、謂語以及賓語,會有一部分學生在造句的時候存在欠缺要素的狀況。在學生寫作文時,教師要充分教育學生對于語句的把握以及詞語的正確使用。
在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中,部分教師依舊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的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采用“教師在演講,學生在聽”這種被動的教學方式,極少地能夠讓學生自主思考。學生在進行詞語的運用學習時可能存在一些疑問,例如“這個詞語的含義是什么”“這個詞語為何要這樣運用”“這個詞語能否運用到別的地方”等疑問,這些問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但是在實際的語文作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只是要求學生能夠依據(jù)教師提出的模板進行造句,這樣不僅限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也對學生的思考能力有所影響。
小學語文作文是一門較考驗教師教學水平的教學科目。因為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沒有具體的教學模板,提高學生的詞匯量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有一部分人認為,小學作文教學是一項較簡單輕松的,教師只要布置任務(wù)就完成了,但是在實際的作文教學中,教學難度是比較大的。語文教師在語文作文的教學中要先了解學生的語言能力,再依據(jù)學生的語言能力選擇適當?shù)淖魑念}目。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詞匯量掌握得比較少,語言的表達能力也較低,教師在要求學生寫作文的時候,大多數(shù)都是要求學生運用記敘文的寫作方式,在選擇作文題目時盡量選擇簡單明確的題目。這些問題都要根據(jù)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zāi)軌驅(qū)W生的狀況予以正確判斷,才能夠進行教學。
在新課改下,由于改革還沒有完全深入到教學細節(jié)當中去,一些教學當中只是融入了素質(zhì)教育因素,使得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還沒有較大的變動。在現(xiàn)階段語文教學當中,只是在傳統(tǒng)教學的基礎(chǔ)上融入了一部分新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會有一些學校歸納出新的教學方式,但是由于這些教學方式?jīng)]有進行普遍的實驗,只是在一部分學校比較適合。另外,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大不相同,對于新課改的教學理念理解也不同等因素的影響,致使新的教學方式效果也有所不同。例如有些教師在教學中加入了游戲的教學方式,利用游戲的方式激起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但由于教師的經(jīng)驗不足,對于這個問題的掌握不夠具體,因此在活躍課堂氛圍的時候讓學生的心理也活躍起來,使其學生把活躍的教學課堂當作游戲場地,沒有真正地融入到學習中去,因此影響了學習效果。
好的閱讀習慣能夠使人開闊眼界,增長知識。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重要作用,也是促進小學生對于小學語文理解以及作文學習的有效途徑。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讓學生們了解到課外閱讀對于學習的重要性,意識到在小學作文學習中課外閱讀的有效性。有一部分小學生認為寫作文是一件枯燥無趣的學習,在進行寫作的時候會產(chǎn)生不知如何寫作的問題。這種問題的產(chǎn)生主要是因為大部分語文教師在作文的教學過程中運用了宣教方式,或是運用了分段拆解的模式,這樣就會使學生降低了學習興致。這就需要教師利用其他途徑培育以及提高學生語文寫作水平。在新課改在當下教育領(lǐng)域中的不斷融入,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明確了相關(guān)要求,其中包括在教學當中要以學生為主要載體,并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較好的學習習慣,以此推進教學的不斷發(fā)展。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小學作文教學時,首先就要意識到課外閱讀對于提高培養(yǎng)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重要作用,并且要組織以及展開各種類別以及方法的課外閱讀,以此提高學生的基礎(chǔ)知識,提升語文寫作興趣。當下,我國的小學課外閱讀形式多種多樣,類型較廣泛,與以往傳統(tǒng)的書籍教材比較,更符合小學生的心理要求。在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根據(jù)課程標準,依據(jù)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能力為學生布置課外閱讀。同時,語文教師在教育學生閱讀書籍時不能只停留在閱讀表面,要求學生把自己感興趣的文章記錄下來,讓學生在長期的積累中豐富作文素材。只要語文教師運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模式就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及主動性,以此增強學生的語文作文寫作能力。
在小學語文作文寫作當中,具有豐富的寫作素材,對于學生的寫作水平的提高有著關(guān)鍵作用,也是限制學生實現(xiàn)寫作的重要因素。積累寫作素材較有效的方式就是課外閱讀,因為學生在教材中的學習內(nèi)容是有局限的,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影響了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因此,開展課外閱讀十分重要。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在語言文字中感覺到寫作的魅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寫作水平。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學生對于句子以及詞匯等方面的積累會越來越多,這就為學生實現(xiàn)較好的寫作能力搭建更好的外部因素。在小學語文作文的學習當中,景物描寫是需要重點把握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語文教師可以利用有關(guān)的課外閱讀素材幫助學生掌握作文中自然景物的描寫特征,引導學生對于景物描寫的寫作技巧,使其在漸漸地積累中實現(xiàn)寫作效率的提高。所以,語文教師要鼓舞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鼓勵學生閱讀不同題材以及體系的文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較好的閱讀習慣,以此提高小學階段的寫作能力。
由于教育觀念的不同,有一部分家長認為過多的閱讀課外書籍會對學生的學習產(chǎn)生影響,致使學生對于課外閱讀不夠重視。導致了學生在語文作文的寫作時想象力以及故事語言組織能力的欠缺,直接致使了學生的寫作水平難以提高。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yīng)該意識到課外閱讀對于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在課外閱讀當中內(nèi)容更傾向于故事的完整性,而小學語文課本內(nèi)容更傾向知識的精準度,但是他們兩者的本質(zhì)都是利用故事內(nèi)容向?qū)W生們表達正確的思想理念與知識文化。為了保證課外閱讀能夠有效展開,教師需要向?qū)W生家長普及課外閱讀對于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例如在學生進行閱讀課外書籍《三毛流浪記》之后,可以利用主人公面對困難絕不后退的精神以及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困難的精神,在潛移默化之中就影響了學生的心理。這樣不僅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每篇文章都有自身的構(gòu)造和寫作手法,這些因素的使用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作文的質(zhì)量。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當中,語文教師只是以“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講解寫作手法,不夠重視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無法真正地了解掌握寫作手法,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在語文作文中,表達的方式和修辭方法以及表現(xiàn)手法較多,形式上也有不同的寫作方式與技巧。課外閱讀書籍當中作品較多,寫作形式也較多,能夠使學生全面地了解寫作方式,可以讓學生通過分析討論、概括總結(jié)、歸納分析等充分了解課外閱讀內(nèi)容,掌握作者的寫作方式以及文章中運用的寫作技巧并且深入學習,豐富自身的寫作方式。在小學語文作文的初級時期,較重視的是學生的觀察能力,主要培養(yǎng)學生寫作內(nèi)容完整通順、造句仿句以及續(xù)寫能力。在中期就會重點增強學生的自我感受與感悟的表達,注重學生的表達能力、見解、感受及想象的水平,學生能夠糾正語句。在后期的語文作文當中,要求學生能夠明確地表達自我和交流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以及與他人交流的方式,以此加深語文作文的教學內(nèi)容。課外閱讀不僅能夠使小學生學習與了解多樣化的寫作方式,還能夠為學生增強豐富的作文表達手法,幫助學生提升作文質(zhì)量。
語文教學并不只是識字、語句以及作文等,其中還包括了社會、生活等因素,這些都是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基礎(chǔ)。作文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把生活作為語文教學的基礎(chǔ),學生在進行作文寫作時才會擁有豐富的素材來源。我國現(xiàn)階段獨生子女在學生中占據(jù)主體,他們對于接觸社會的機會較少,唯一了解社會意識的途徑就是課外閱讀,課外閱讀的書籍較多,內(nèi)容豐富,從民族風情到人文情懷,從大海內(nèi)陸到航空宇宙,了解更多的國家以及世界等時事,這些都可以在課外閱讀中見到,這些能夠使學生提高社會責任感。學生可以依據(jù)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適當?shù)恼n外閱讀物,這樣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還能夠提升學生的社會意識。另外,語文教師在教導學生選擇課外閱讀書籍時,在有必要的狀況下進行篩選,以免學生接觸到較于敏感的書籍。語文教師還應(yīng)當把語文教材中包含的知識和課外閱讀相融合,能夠大大提升學生的語感,將寫作與社會意識相融合,對寫作質(zhì)量也有著較大影響。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自律性低、注意力不集中的特征。相較于傳統(tǒng)的語文作文教學方式的枯燥無趣,課外閱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具有多樣化與趣味性,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與主動性,這也是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的突破點。課外閱讀能夠提升學生對于事物的理解能力,運用豐富的想象能力了解課外閱讀的意義,能夠促進學生產(chǎn)生自我認知能力。課外閱讀具有豐富的內(nèi)容,不僅能夠讓學生們觸及除了實際生活以外的認知,還能夠讓學生對于不同事物有所了解,利用課外閱讀提高小學生對于事物的理解能力,以此促進小學生在語文作文的提高以及進步。
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以及科學的不斷發(fā)展,未來建設(shè)社會需要更多的人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得到了較高的重視,不但重視學生知識與能力的教育,還較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教育,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要利用課外閱讀的多元化,促進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能夠了解事物的不同面,并且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對待不同事物能夠理性地判斷并分析,在這個過程中能夠鍛煉以及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行為能力。例如在學生閱讀《魯濱孫漂流記》后,能夠?qū)W習到魯濱孫不怕危險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學生在閱讀課外書籍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拓展自己的視野,積累寫作素材,還能夠在閱讀的影響下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以此獲取自身的綜合發(fā)展。
綜上所述,作文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當中的位置極其重要。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對于作文的教學,應(yīng)該充分地意識到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當中的重要意義。因此語文教師在教育學生寫作水平時,也要注重學生對于課外閱讀的習慣培養(yǎng)。課外閱讀不但能使學生儲存大量的寫作素材,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思維,還能夠使學生對作文產(chǎn)生興趣,提高積極性,使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從而得到全面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