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龍
《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要重視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努力創(chuàng)設學習氛圍,讓英語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一 、生活英語引入課堂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走出去的同時也引進了很多外來的東西。如:party—派對fans—粉絲-modern---摩登tidy—汰漬(洗衣粉)nice—納愛斯(洗滌用品) quick--快克(感冒藥)等。把生活英語引入課堂,教師要鼓勵學生平時做有心人,留心收集生活中出現(xiàn)的英語,對教材內容進行擴展,為課堂教學注入“活水”,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
二 、英語熱身營造氛圍
英語課前熱身活動是營造英語氛圍的好方法。根據(jù)所學內容,聯(lián)系實際生活,每周確定一個話題。每節(jié)課利用課前兩分鐘,相互進行對話練習。每次抽一到兩組同學展示,提高學生展示技能。
三 、英語活動貫穿課堂
英語學習需要大量的操練,但單調、機械的操練會使學生感到乏味,從而使課堂失去活力。因此,在英語訓練過程中要盡量使語言形式與生活意義相聯(lián)系,使操練成為有生活意義的交際活動。課本是應用英語最好的素材,把學習的內容改編成情景劇,聯(lián)系生活進行表演、競賽等,使英語課堂活起來。
四、英語氣息充滿校園
理想的英語教學,要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感受英語的魅力。如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見面用英語相互問候。在學校設立“英語沙龍”,師生定時在英語沙龍交流。校園中張貼的名言警句、花草樹木上掛的介紹,都用英語配以解釋。教室內張貼各種英語文化介紹和生活中收集到的英漢材料對照。 這些措施讓整個學校、班級有了英語的氣息 。
五、英語作業(yè)聯(lián)系生活
教師在設計課外作業(yè)時要做到有趣味性、實用性、創(chuàng)造性。如讓學生給家庭生活用品、學習用品貼標簽,學生為了達到美觀這一目的,他們書寫標簽、設計標簽時就會非常用心,這樣既可幫助學生記憶單詞,也能提高書寫水平。
總之,英語教學應“在做中學、在學中用”,用英語使教學活動置于真實的生活背景之中,激發(fā)學生聽、說、讀、寫的強烈欲望,對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有著深遠的影響。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目的就是以生活實踐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在絢麗多彩的生活中用英語,使英語真正走進每一個學生的生活,使每一個學生真正愛上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