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
(河北工藝美術(shù)職業(yè)學院,河北保定 071051)
《北岳安天元圣帝碑》,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四月二十一日,陳彭年撰文,邢守元書丹并撰額,王文秀刻石。此碑極具史料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可謂宋代行書碑刻中的精品。本文對《北岳安天元圣帝碑》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宋代翰林御書院行書的發(fā)展脈絡,總結(jié)可供我們學習的經(jīng)驗教訓。
《北岳安天元圣帝碑》(如圖1)位于河北曲陽縣北岳廟內(nèi),而北岳廟是歷代皇帝祭祀“北岳恒山神”的地方。該碑為陳彭年奉旨而作,描述了宋真宗為了保佑國家安寧,百姓富庶,加封北岳為“安天元圣帝”,并到北岳舉行增號大典的盛況,宋真宗也是我國歷史上正式進行封禪典禮的第七位皇帝。此碑立于北岳廟大宋碑樓內(nèi),保護程度較好,全碑為豎形碑,厚0.45 米,高5.07 米,寬1.45 米,碑文行書,共32 行,每行70 字。該碑立于龜趺之上,碑額雕有瑞獸祥龍裝飾圖案,題額為陰刻篆書“北岳安天元圣帝碑銘”九個大字,位置居中。書寫順序為從右至左,豎行三列。文字篆刻精細,字體莊重大方,精美規(guī)整,線條流暢,結(jié)體勻稱,可看出書丹者深厚的書法功底。
圖1 《北岳安天元圣帝碑》全貌(筆者自攝于河北曲陽北岳廟)
《北岳安天元圣帝碑》撰文者陳彭年是翰林學士,書丹者邢守元為翰林御書院書家,筆者現(xiàn)對此二人作如下分析。
《石墨鐫華》卷一有如下記載:
“宋北岳安天元圣帝碑陳彭年撰邢守元書在北岳廟?!盵1]《石墨鐫華》卷一中記載了《宋北岳安天元圣帝碑》的撰文者是陳彭年,書丹者為邢守元,現(xiàn)存于河北曲陽北岳廟內(nèi)。曹寶麟在《中國書法史·宋遼金卷》的附錄中記載如下:
“大中祥符九年,遼開泰五年(丙辰1016)四月,陳彭年撰,邢守元正書《北岳安天元圣帝碑》(河北曲陽)。”[2]書中提到了《北岳安天元圣帝碑》現(xiàn)存于河北曲陽北岳廟,并提到了該碑的刊刻時間是大中祥符九年春,撰文者是陳彭年,邢守元書丹。筆者查閱《金石萃編》得知,陳彭年死于大中祥符九年二月,因此該碑文應當作于大中祥符八年。
在史書中,對撰文者陳彭年(961—1017)有如下記載:
《宋史·陳彭年傳》載:
“彭年幼好學,母唯一子,愛之,禁其夜讀書。彭年篝燈密室,不令母知?!盵3]陳彭年自幼聰明好學,刻苦讀書,這為他之后的淵博學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大中祥符中,議建封禪,……禮成,進秩工部郎中,加集賢殿修撰。三年,改兵部郎中、龍圖閣直學士。六年,召入翰林,充學士兼龍圖閣學士,同修國史。九年,拜刑部侍郎、參知政事……”[4]在大中祥符年間,陳彭年官運亨通,官職一路晉升,深受皇帝的喜愛。
“奉詔同編《景德朝陵地里》《封禪》《汾陰》三紀……所著文集百卷,《唐紀》四十卷?!盵4]從這里可看出陳彭年學識淵博,才華橫溢,文化修養(yǎng)深厚。
刻字者王文秀在史書上沒有記載,但從碑文可知,王文秀為翰林御書院專業(yè)刻字人。
綜上所述,《北岳安天元圣帝碑》為曲陽北岳廟舊藏祭祀碑,碑文描述了真宗加封北岳為“安天元圣帝”,并到北岳舉行增號大典的歷史事實。撰文者陳彭年學識淵博,才氣過人,深得真宗愛戴。書丹者邢守元、刻字者王文秀皆出自翰林御書院,書法水平與刻字水準高超,在當時堪稱國內(nèi)一流。
北岳安天元圣帝碑是祭祀碑,碑文記述了在大中祥符九年,宋真宗增號北岳神為“安天元圣帝”,北岳神明輔助明主,護佑百姓生活安定,國家富裕強大,并且在北岳廟舉行了盛大的祭祀典禮的史實。筆者對碑文重點內(nèi)容考釋如下:
“粵以靈文申錫之四年,鄈丘飲至之十月,上下之祀,于是交修……”大中祥符四年(1001)五月乙未,宋真宗增五岳偉號為帝,于山西臨汾祭祀宗廟,并舉行了飲酒慶祝的典禮?!端问贰ざY志》載:“東岳為天齊仁圣帝,南岳為司天昭圣帝,西岳為金天順圣帝,中岳為中天崇圣帝。”[5]這里也說到了真宗增五岳為帝的歷史事實。
“爾乃奉徽稱于王爵,未答柄靈;增偉號于帝圖,允昭輔德。”唐玄宗天寶七年封北岳為安天王,已經(jīng)不能答謝山神。今增設北岳安天王為“安天元圣帝”的偉號,山川神明才能夠保佑宋朝江山。
“乃昭曰:北岳安天王可增號北岳安天王圣帝。”這里說到了增北岳安天王為北岳安天王圣帝。
“耆童聚觀,袂成帷而汗成雨?!d協(xié)元辰,順揚大禮?!边@是說老人和孩子都過來看,人數(shù)眾多,……于是挑良辰,擇吉日,舉行了加封北岳為“安天元圣帝”的盛大典禮。
“授命之使,達朝旨而報厘?!碧焓构賯鬟_朝廷的圣旨,加封北岳帝號,祈求神明的庇佑。
“……名山以正直之神,茂膺于徽典?!闭钡谋痹郎缴瘢篮玫爻惺苤⒚赖牡涠Y。
“茫茫后土,實載群倫。奕奕峻岳,必有明神。彰厥丕跡,佑此黎明?!鄙n茫的大地,承載著百姓。高大的北岳山川,定有神明護佑。表彰北岳山神盛大的功德,它使百姓富庶,國家安定。
綜上所述,《北岳安天元圣帝碑》是祭祀碑,碑文記述了在大中祥符九年,宋真宗封北岳安天王為“安天元圣帝”,并在北岳廟舉行了盛大的祭祀典禮。碑文為我們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歷史內(nèi)容,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北岳安天元圣帝碑》的書法直接取自《集王圣教序》和《蘭亭序》,取蘭亭之順通圓勁和圣教之挺拔瘦硬,融會貫通,成為邢守元獨特的風格特征。該碑的書丹者邢守元為翰林待詔,他也是翰林御書院的書家,其書法直接取法于王羲之,被時人稱為“院體”?!霸后w”這一概念,張洎在《賈氏譚錄》中說:“中土士大夫不工札翰”,多為院體?!盵6]在宋代,士大夫書寫多為“院體”書法。黃伯思在《題集逸少書圣教序后》中記載:“近世翰林侍書輩多學此碑(集王圣教序),學弗能至,了無高韻,因自目其書為院體?!盵7]翰林侍書學習《集王圣教序》較多,但高度不夠,《集王圣教序》中的字無高古之處,韻味不足,因而稱其為“院體”書法?!霸后w”書法形成于唐代,是人們在學王羲之行書過程中產(chǎn)生的書法流派,因為最初出現(xiàn)于翰林院而得名。南宋陳槱在《負暄野錄·小王書》有如下記載:“僧懷仁集右軍書唐文皇制《圣教序》,近世翰林侍書輩學此,目曰院體……”[8]這也說明了當時的北宋“院體”書法皆取法自《集王圣教序》。筆者現(xiàn)將《北岳安天元圣帝碑》與《集王圣教序》進行對比,從點畫、結(jié)字和章法三個方面來分析《北岳安天元圣帝碑》的書法藝術(shù)價值。
《北岳安天元圣帝碑》中的筆畫變化豐富,但可看出是在楷書基礎上,加快了書寫速度而產(chǎn)生的連帶,其點畫的形態(tài)既有楷書的莊重,也有行書的靈動。筆者現(xiàn)從點畫上將《北岳安天元圣帝碑》與《集王圣教序》進行比對如下:
將《北岳安天元圣帝碑》與《集王圣教序》在點畫上進行比對(如表1)。《北岳安天元圣帝碑》的“之”字,第一筆點的勢往左傾斜,與第二筆畫相呼應連帶,用筆干凈果斷,這樣使字富有了動感的態(tài)勢?!皣馈弊稚厦娴膬蓚€口做了簡化,第一筆豎畫較重,之后的三個點較輕,有了粗細的變化,并且三個點之間產(chǎn)生了連帶關(guān)系,筆斷意不斷,富有情趣。而在《集王圣教序》中,上部還有“山”,其余筆畫基本相似?!罢弊值谝还P橫畫側(cè)鋒入筆,猶如刀切斧削般干凈利落,與第二筆豎彎鉤拉開了距離,使其產(chǎn)生了疏密變化,線條敦實沉穩(wěn)。最后的兩點順勢帶出,使整個字不至于呆板,使字產(chǎn)生了靈活多變的動勢感。“神”字的豎畫近似于楷書中的懸針豎,行筆速度雖然不快,但力透紙背,非常沉穩(wěn),沒有絲毫的虛浮之感,起筆處頓挫感明顯,下筆凝重且果斷,給人以神來之筆的快意。
表1 《北岳安天元圣帝碑》與《集王圣教序》碑點畫對比
《北岳安天元圣帝碑》是典型的“院體”書法,在點畫上源于《集王圣教序》,它的筆畫特點和《集王圣教序》如出一轍。其點畫干凈、果斷,線條沉穩(wěn)厚實,筆畫之間的銜接自然,一氣呵成。
《北岳安天元圣帝碑》與《集王圣教序》在結(jié)體上進行比對(如表2)?!侗痹腊蔡煸サ郾返摹胺e”字,左邊的偏旁讓右邊部分,左邊小右邊大,這使“積”字活潑生動,疏密相間,富有姿態(tài)?!八弊钟捎谛泄P的速度稍快,牽絲連帶的結(jié)體特征明顯,這也是該碑最大的特點?!吧w”字寫的較正,在字的攲側(cè)感和跌宕感上不及《集王圣教序》里的“蓋”字?!胺健弊值谌P撇畫放的很開,使整個字收放自然有度,在該碑中有大量像“方”這樣的字,這使通篇書法活潑生動,富有動感不板滯。
表2 《北岳安天元圣帝碑》與《集王圣教序》結(jié)體對比
在章法方面,將《北岳安天元圣帝碑》(如圖2)與《集王圣教序》(如圖3)進行對比可知,《北岳安天元圣帝碑》字字獨立,追究其根源,這也是《集王圣教序》存在的共同問題。但該碑在字與字直接聯(lián)系緊密,疏密相間,運筆流暢;行與行之間的留白恰到好處,在整體上給人以和諧美觀、氣息貫通之感。
圖2 《北岳安天元圣帝碑》(局部)
圖3 《集王圣教序》(局部)
綜上所述,《北岳安天元圣帝碑》的書法在點畫、結(jié)體、章法上,均直接取法自《集王圣教序》,它是對王羲之行書標準化、規(guī)范化的延續(xù),這也反映了《集王圣教序》在宋代巨大的影響力,但這種行書的程式化必然會降低它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新性,不利于書法藝術(shù)的多元化發(fā)展。該碑字與字之間大小、粗細、攲側(cè)上變化不大,在章法上不夠自然,缺少韻味和節(jié)奏,行氣不夠暢通,從這方面來講,這是該碑較大的缺憾,可謂是美中不足。但是它比宋初“院體”書法嫵媚圓熟、骨力不足的缺陷,已有了很大的改變。
通過上文的論述可知,《北岳安天元圣帝碑》集史料價值與書法藝術(shù)價值于一體。碑文記述了宋真宗于大中祥符九年,封北岳安天王為“安天元圣帝”,并在北岳廟舉行了隆重的祭祀典禮。碑文在為我們提供珍貴歷史內(nèi)容的同時,它的書法價值也體現(xiàn)了出來。該碑藏于北岳廟大宋碑樓內(nèi),保存基本完好,文字較清晰,這為我們研究其書法藝術(shù)提供了便利條件。該碑點畫靈活多姿,結(jié)體上牽絲連帶明顯,章法上氣息較貫通,風格獨特,可謂是北宋“院體”書法的經(jīng)典之作。《北岳安天元圣帝碑》上溯唐代,下啟元明,發(fā)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對于研究宋代行書和燕趙書法史極具當代價值,對更好地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具有極大的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