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沖 張振衛(wèi) 宋春景 井潤梓
(1河北大地種業(yè)有限公司 河北 石家莊 054100;2辛集市馬蘭農場 河北 辛集 052360;3辛集市農廣校 河北 辛集 052360)
馬蘭6號是河北大地種業(yè)有限公司以抗倒、中強筋的藁優(yōu)2018為母本,抗倒、優(yōu)質強筋的石U09-4366為父本,經有性雜交,通過“條+點、選+測節(jié)水高產育種法”,經連續(xù)8年異地交替定向選育而成的冬小麥新品系,經河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專家組討論2021年6月予以通過審定,審定編號:冀審麥20218016。結合遵化試驗站抗寒鑒定及多點試驗證明,馬蘭6號適宜在冀中南地區(qū)地力中等及以上地塊種植。
馬蘭6號屬半冬性中熟品種,平均生育期236 d,與對照師欒02-1相當。幼苗半匍匐,葉色深綠,分蘗力中等,成株株型緊湊,株高74.5 cm。穗長方形,長芒,白殼,白粒,硬質,籽粒飽滿,千粒重41.5 g??购院茫蚜4值鞍踪|(干基)16.0%,濕面筋(14%濕基)32.1%,吸水量(14%濕基)61.2 ml/100 g,穩(wěn)定時間29.5 min,拉伸面積150 cm2,最大拉伸阻力602 EU,容重779 g/L,屬中強筋小麥品種??沟剐院茫S產性好,2018~2020年在馬蘭農場示范種植,連續(xù)3年表現為高產、穩(wěn)產、優(yōu)質。
2017~2018年度第1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430.6 kg,比對照師欒02-1增產3.1%,增產點率80%。2018~2019年度第2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598.8 kg,比對照師欒02-1增產7.4%,增產點率81.8%。2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514.7 kg,比對照增產5.2%。2019~2020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8.9 kg,比對照師欒02-1增產5.8%,增產點率90.9%。2019~2020年在馬蘭農場,230畝連片示范種植,實現平均畝產605.2 kg。2020~2021年的高產高效栽培試驗種植,實現畝產662.7 kg。
3.1 種子精選包衣,整地深耕細作。種子質量是小麥種植實現高產的內因,也是主因,只有高芽率、高凈度、高質量的種子才是苗全、苗齊、苗壯的保證,才是提升小麥產量的基礎。小麥種子常攜帶有病菌,要注意應用藥肥包衣劑進行種子包衣,可有效防治苗期的紋枯病、根腐病、金針蟲等病蟲害。對于精心挑選包衣的小麥種子要進行試種測定種子的發(fā)芽率與田間出苗率,便于準確計算播種量。此外,河北大部分麥區(qū)是玉米小麥兩熟制,玉米秸稈全部還田,整地須深耕細作??刹捎棉r用機械旋耕機對土地進行深耕,減少土壤板結,松散土壤,增加通透性,利于小麥根系生長發(fā)育。深耕時將深度保持在20~25 cm為最佳,土壤細而結實,不能出現虛空現象,土壤表面要盡量地保持平整,不可出現凹凸不平的現象,實現蓄水保肥的作用。每4~5年深翻1次,深度在40 cm左右,可以打破犁底層,利于根系下扎,增加水肥利用效率,提高光合作用,增加產量。
3.2 選擇適宜播種期。播種期、播種量和播種深度同等重要,對于小麥的生長和產量形成作用重大。播種期如果不能控制在適宜的播期內,會直接影響小麥的產量。通過不同的播種期試驗處理,結果表明,不同播期對馬蘭6號品種的生育期影響不明顯,但對該品種的群體和產量有較顯著影響。播種過早,植株生長過旺,小麥過早吸收了土壤中的養(yǎng)分,如不能及時追肥較易演變?yōu)槔先趺?,造成徒長現象;同時增大了病蟲害的威脅,對小麥的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反之,播種過晚,冬前群體小,越冬后春季無效蘗多,群體偏大,易形成弱苗,增加了春季管理難度和造成土壤營養(yǎng)浪費。所以,應很好的控制小麥的播種期,不宜過早更不能過晚,馬蘭6號適宜播期為10月5~20日,要將其控制在適宜范圍之內。各地需以當地的氣候為準,并結合土壤墑情選擇適宜的小麥播種期。
3.3 嚴格控制播種量。播種量是影響小麥正常生長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品種的小麥畝播種量有不同的要求。馬蘭6號幼苗半匍匐,分蘗力中等,不宜群體太大,若畝播量超過15 kg,冬前分蘗并不高,春季無效分蘗增多,造成營養(yǎng)浪費,降低產能效應。所以馬蘭6號種植管理要堅持“控群體、壯個體、高積累”的技術路線。把控畝播量10~15 kg,畝基本苗20萬~30萬,使冬前畝總莖數達70萬~120萬的適宜范圍,產量最高達570.0 kg/畝。
3.4 合理高效調節(jié)水肥。馬蘭6號全生育期需要純氮16~20 kg/畝、五氧化二磷10 kg/畝左右、氧化鉀15 kg/畝左右。①基肥。為保證和提高肥料利用率,在肥料運籌中要重施基肥,氮肥采用基肥∶追肥為6~7∶3~4的比例分配,磷、鉀肥以基肥方式一次性施入。②簡化追肥,追肥把控在拔節(jié)至孕穗期,結合灌水(60~80 m3/667 m2)一次性施入。大水施肥可延長肥效,減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數。③灌漿期結合防治病蟲害噴施葉面肥1~2次,可高效延長葉片光合作用,防早衰,提高粒重,實現高產高效的目的。
3.5 綜合防治病蟲草害。近年來隨著氣候變暖,造成大部分病害發(fā)病期提前,危害期延長。害蟲發(fā)育時期縮短,繁殖世代增加,危害范圍擴大,危害程度加深。河北省中南部小麥病蟲害亦呈加重趨勢,特別是新發(fā)生的赤霉病、南方銹病等病害連年加重;紋枯病、根腐病、全蝕病、吸漿蟲、蚜蟲等常發(fā)性病蟲害亦有回升現象。麥田治理病蟲草害,要遵循“適期早治、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抓住關鍵時期科學實施防治。播種前進行種子包衣防治螻蛄、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和預防黑穗病、紋枯病等土傳病害。返青拔節(jié)期是紋枯病、根腐病等病害侵染的高峰期,可選用適宜殺菌劑(噻呋酰胺、戊唑醇、丙環(huán)唑、多抗霉素等)進行噴霧防治。抽穗至灌漿期是赤霉病、條銹病、白粉病及麥蚜蟲、吸漿蟲、紅蜘蛛等數種病蟲害同時爆發(fā)的關鍵時期,可選用合適的殺菌劑、殺蟲劑科學混用,防病治蟲。在常年干熱風地區(qū),也可添加生長調節(jié)劑、葉面肥等綜合施藥,藥肥混噴,一噴多效。麥田除草堅持防早、防小原則,如采取化學除草應以冬前噴施為主,春季查漏補缺為輔,控制雜草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