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評論員
信任,是一種高質(zhì)量的人際互動關系。彼此守約、相互放心是信任,它使人際關系更穩(wěn)定、更安全;值得依賴、敢于托付是信任,它讓團隊協(xié)作更默契、更高效。然而,初識之際,人們常互相猜疑,反復試探,難以輕易信任彼此;互信之時,稍有不慎,便易陷入覆水難收的境地;一旦失信,挽回將傾的信任大廈更是需要付出多倍努力。信任為什么這么難?
建立信任難,難在不設防、有誠意。相識之初,彼此都是陌生的“路人甲”,需要放下防御,勇敢地邁出信任的第一步。它意味著開放,向另一個人不設防地打開自己;它意味著真實,既不過分標榜自己的優(yōu)點,也不刻意文飾自己的缺點;它還意味著自信,有無懼傷害的氣度,更有寵辱不驚的從容。關系之初,彼此接觸不多、了解不深,面對他人的言行試探,以寬容的胸襟接納懷疑,以理解的態(tài)度表達尊重,以靠譜的言行打消顧慮,是為有誠意。信任的建立好似一場雙人舞,一方勇敢地邁出一步,另一方就要及時予以回應,穩(wěn)穩(wěn)地接住每一步,用誠意消解猜疑,將試探轉(zhuǎn)化為互信的和諧樂章。
維護信任難,難在有恒心、多反饋。信任需要不斷維護。古語有云,“善始者眾,善終者寡”。為了獲得信任,很多人胸脯拍得響,承諾隨口出,一遇到困難和誘惑就出爾反爾,最終淪為失信之人。信任的維護,需要極強的毅力和責任心。它意味著初心不改,每有動搖必牢記當初的約定;它還意味著矢志不渝,每遇歧途都堅守彼此的承諾。很多人認為,既然彼此信任,便無需多言,“月亮代表我的心”。殊不知,信任是雙向奔赴,它需要主動而有效的反饋,方可“明明白白我的心”。有諾在身或重任在肩時,既要全力以赴,更要積極溝通。讓對方明了所托之事的動態(tài)和進展、解決問題的資源或方案,是為守約的信心;若中途遇阻,向?qū)Ψ教钩兴庥龅睦щy和挑戰(zhàn),或及時調(diào)整預期或請求提供資源,是為踐諾的決心。
修復信任難,難在明態(tài)度、見行動。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受過傷害的人,容易形成管狀思維,對與傷害相關的事情尤其敏感,很難再次相信制造傷害的人。為了再次贏得信任,首先需要不帶借口地坦承錯誤、不打折扣地誠摯道歉;再以具體行動去痛改前非,用實際補償來彌補過失,并力爭讓對方看到自己改過的決心,使其從全新的關系中再次獲益。信任的重建如水中壘土,每一次黏合都有前功盡棄的風險,但雙方若能放下芥蒂、著眼未來,彼此為了同一個目標全力以赴,幾經(jīng)風雨,就能見到重建信任的曙光。
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人類作為群居動物,經(jīng)由漫長的進化和適應,相互依存、彼此托付的需求和能力早就寫進了基因信息,人類具備先天信任他人的心理傾向。信任雖然不易,但只要有建立信任的誠心、維護信任的耐心和修復信任的胸襟,一起共同減少可能傷害,消解不必要的防御,信任就會在彼此之間生根發(fā)芽、悄然生長,最終長成可以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