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莉
(甘肅省永登縣第一中學,甘肅永登 730300)
在高中階段開展音樂教學是學生放松學習文化課的緊張狀態(tài)、培養(yǎng)審美素養(yǎng)的重要舉措。但是在應試教育時期面對高考這個高標準的考核要求,學生不得不犧牲欣賞音樂的機會而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導致學生的青春猶如黑白電影,毫無色彩與波瀾。這種教學理念明顯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所以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當下,高中音樂教師要嚴格按照音樂課程改革的要求不斷革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媒介,尤其是善于利用高中生非常喜愛的流行音樂開展教學。
流行音樂顧名思義是指當前音樂領域比較流行的作品,受眾面廣,深受人們喜愛,高質量的流行音樂是整個社會文化發(fā)展趨勢的集中體現之一。流行音樂具有活力充沛、個性鮮明、朗朗上口等特點,與高中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具有很強的一致性,所以流行音樂深受高中生喜愛,是最受高中生青睞的音樂形式。但是并非所有的流行音樂都符合高中生的價值觀,也并不是所有的流行音樂都具有教育高中生的價值,很多含有腐朽元素的流行音樂不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還會摧殘高中生身心健康。對此,高中音樂教師在借助流行音樂開展教學時要甄別流行音樂的形式與內容,選擇具有教育意義的流行音樂,尤其是一些蘊含促進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長元素的流行音樂都是很好的教育載體。教學新大綱要求教師把流行音樂作為學科教學內容之一,音樂教材中也編排了大量流行音樂,這些都是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增強學生學科綜合能力的主要媒介,為流行音樂融入高中音樂學科教學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指明了方向。
高中音樂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教學必須立足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審美素養(yǎng)、鑒賞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文化修養(yǎng)和生活感知。但是依據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難以實現這個教學目標,雖然很多傳統(tǒng)音樂具有很強的文化屬性,一些民族、民間樂曲具有很高的美育教育價值,但是這些作品不符合高中生身心的發(fā)展規(guī)律,高中生并不喜歡和接受。所以為了推動實現新課程改革目標,教師必須把符合高中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深受高中生喜愛的流行音樂融入學科教學,這是流行音樂融入高中音樂教學理論上的可行性原因。同時,為了滿足開發(fā)高中音樂課程的需求,也為了構建新課程改革追求的生活化課程體系,教師有必要把生活氣息更重的流行音樂融入高中音樂教學。
高中生非常喜歡流行音樂,流行音樂是高中生為數不多的娛樂項目,很多高中生喜歡在緊張學習之余聽聽流行音樂、放松一下自己緊張的情緒。流行音樂之所以深受高中生喜愛,是因為其唯美的歌詞、大膽的抒情、風格各異的唱腔、或多或少的樂理知識等都符合高中生對音樂作品和專業(yè)知識的追求。現實中很多高中生對流行音樂歌手、作品都如數家珍,也能哼唱不少流行歌曲,這些都說明流行音樂具有很強的群眾基礎,可以有效運用于音樂教學。同時,新版高中音樂教材中也收集了很多流行音樂,新課程標準倡議教師把流行音樂作為教學載體,這也是高中音樂教學可以借助流行音樂的現實可行性原因。
當前高中音樂學科教學過程中融入流行音樂的效果并不好,并不能充分突顯流行音樂的教育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很多高中音樂教師對流行音樂沒有好印象,認為流行音樂沒有營養(yǎng),都是口水歌,而且很多歌詞滿含負能量,并不符合學科教學要求,和嚴肅、認真的音樂課堂環(huán)境也不相符。同時,還有一部分教師認為自己的工作就是教授教材中的作品,如果盲目運用流行音樂,不僅無法保證有充足的課時,而且還存在發(fā)生教學事故的風險,所以不愿意在教學過程中應用流行音樂展開教學。這主要是因為教師沒有解放教學思想,不能順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不能革新教學理念,也不敢嘗試,從而無法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的突破。這些教師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固守己見,不善于學習,不愿意接受新鮮事物,所以對于在學科教學過程中融入流行音樂持懷疑或抗拒的態(tài)度。
隨著高中音樂新課程改革重視把流行音樂用于學科教學,很多高中音樂教師也希望借助流行音樂開展教學活動,實現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但是大部分教師沒有正確應用流行音樂的方法,只知道在課堂上播放流行音樂,至于何時播放、如何播放、播放哪些流行音樂作品則全然不知;也不知道為了實現某個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流行音樂作品或者選擇的流行音樂作品無法滿足教學目標;還有一些教師利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開展流行音樂教學,導致無法突顯流行音樂蘊含的教育價值,最后只能流于形式。這主要是因為教師的學習能力不強,日常教學過程中沒有及時學習和領悟、不善于研究新鮮的教育舉措,再加上學校也很少關注提升音樂學科教師的教學能力,很少組織專業(yè)的培訓,導致高中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流行音樂元素的辦法不科學、措施不合理,難以提高教學質量、效率。
高中音樂教師要與時俱進、善于解放思想、革新教學理念,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教師要不斷自我學習、提升,樂于嘗試新鮮的事物,敢于探究未知的領域。同時學校也要采取有效措施,包括專業(yè)培訓、制度約束和激勵引領,要在培訓過程中給教師傳遞流行音樂對于高質量學科教學所起的價值,讓他們深刻體會流行音樂對于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作用。教師要多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認真剖析、研究各類文獻資料。教師只有認識到流行音樂的作用,才能從思想上重視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應用流行音樂,才能革新教學理念。
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有一個過程,尤其是需要身邊榜樣的引領。對此,學??梢猿闪⒔萄行〗M,組織教師定期聚在一起討論流行音樂的價值;按計劃開展聽課活動,讓不愿意接受流行音樂的教師在聽課過程中能體會這個教學媒介的重要作用,看一看聽課班級學生對流行音樂的喜愛與支持,從而促動內心渴望變革,進而緊跟時代發(fā)展,革新教育思維,推動高中音樂教師突破舊的教育觀念,打破陳規(guī)舊俗,以創(chuàng)新性的全新姿態(tài)打造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課堂。教師只有更新了自己的教育觀念、具備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才能用創(chuàng)新激情感染、熏陶學生,形成創(chuàng)新性應用流行音樂的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效果的重要支持,教師在高中音樂學科教學過程中應用流行音樂也要采取科學的方法,因為這種應用本身具有獨特性。所以教學方法要突破傳統(tǒng)的桎梏,確保教學方法能夠高效助推在學科教學過程中融入流行音樂。
1.挑選高品質流行音樂,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熱情?,F實中很多學生喜歡聽歌曲,卻不喜歡學習音樂專業(yè)知識,其實聽歌曲和學習樂理知識是兩個不同的內容和過程,聽音樂更多的是放松,不需要思考。而學習音樂專業(yè)知識需要記憶、理解,尤其是樂理知識的理論性更強,導致學生在學習音樂學科專業(yè)知識的時候熱情不高、興趣不強。但是流行音樂是學生的最愛,符合高中生的價值取向與興趣愛好,將音樂學科專業(yè)知識融入流行音樂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實現寓教于樂的教育效果。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領悟民族音樂特點的時候可以通過“離歌”這首流行音樂完成教學,在欣賞這首音樂作品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民族風的存在形式、具有的內涵,學生在喜愛的流行歌手、朗朗上口的歌詞的幫助下能很容易掌握其中的專業(yè)知識。教師在挑選高品質流行音樂作品的時候不能想當然地認為只要內涵豐富、充滿正能量、意境優(yōu)美、歌詞朗朗上口、節(jié)奏分明,高中生就會喜歡。而是要采取必要措施深入學生中間,了解學生的想法,只有以生為本,才能挑選出學生喜愛的流行音樂作品,學生才會積極參與音樂教學,才能實現流行音樂的教育價值與作用。
2.發(fā)掘流行音樂教育元素,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yǎng)。開設高中音樂學科并不是為了表面上的喧囂,而是要實現學生內在的沉淀,實現培養(yǎng)學生學科的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包括審美素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表現力、鑒賞素質等。培養(yǎng)這些專業(yè)素養(yǎng)和關鍵能力需要合適的媒介引導、教育,而深受學生喜愛的流行音樂就是最好的媒介之一。學生在流行音樂的幫助下能明顯提高欣賞熱情,也能很容易掌握鑒賞的技巧與方法,領悟流行音樂美的元素,感受其中的文化力量。同時,很多學生還喜歡改編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明快的流行音樂,喜歡給自己喜愛的曲調填上歌詞,這也是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部分學生喜歡哼唱流行音樂,會在學校的文藝晚會上、班級活動中演唱自己喜愛的流行歌曲,實現培養(yǎng)自身的表現力。由此可見,通過流行音樂能更高效、更高質地培養(yǎng)高中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yǎng)。如可以通過創(chuàng)造音樂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很多流行音樂具有很強的情景性,尤其是電視劇或電影主題曲,教師可以把歌詞與作品對應起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作品情景。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具體情景中欣賞音樂,感受音樂中蘊含的哲理,體會音樂作品包含的力量,這種欣賞教育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鑒賞熱情,還可以幫助學生找準鑒賞的角度與方向,實現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意識與能力。教師還可以開展專題鑒賞,培養(yǎng)學生的領悟能力。如“給你一點顏色”這首流行音樂作品中蘊含大量的德育教育元素,包括保護環(huán)境、保護動物、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帶領學生深入分析歌詞,要求學生能結合自己的理解與認知回答歌詞中的“為什么”并且與同學分享。每一位學生都會有自己的見解,都可以表述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師要允許學生有不一樣的觀點與聲音,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表現力、創(chuàng)新力,也能促進學生實現個性化成長,而這都是音樂學科教學的主要目標。
3.拓寬流行音樂范圍,推動多元化的音樂教學。音樂教學在高中學校教育中有重要的地位,教師要積極開展多元化教學,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化意識。流行音樂是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下社會真實生活的寫照,寄托著創(chuàng)作者豐富的情感和人生感悟。很多流行音樂也是傳遞文化的載體、是體現風俗習慣的媒介,所以學生借助流行音樂可以更好地了解這個世界,感受不同文化的精彩,這對于學生實現個性化發(fā)展、成長為鮮活的個體、培養(yǎng)文化認同感與文化自信、實現更豐富的人生都具有重要的價值與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選擇流行音樂不能只局限于國內當下比較流行的,也要積極應用曾經流行的、國外流行的音樂作品,要帶領學生領略不同時期、不同區(qū)域流行音樂的具體形態(tài)與生態(tài),從而了解不同時期、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風俗習慣、國土風情等,這對于學生實現多方面成長、全方位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價值,有利于推動學生實現多元化成長。例如,欣賞西北地區(qū)的流行民謠作品可以選擇蘇陽樂隊、野孩子、馬飛與樂隊等的代表作品;而南方地區(qū)的作品則可以選擇頂樓的馬戲團、五條人等樂隊的作品,學生可以充分領略我國不同民族表現音樂的形式不盡相同,可以通過欣賞音樂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內涵,這就是學生多元化成長的動力與源泉。
綜上所述,隨著在高中音樂學科中嚴要求、高標準地推進素質教育,音樂學科要有效承擔起素質教育的美育教育使命。為了實現這個教育目標,高中音樂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有效革新教學理念,科學利用流行音樂。在高中音樂學科中運用流行音樂既具有可行性也具有必要性,可以實現學生愉快學習、全面發(fā)展。為了實現這個教學目標,教師要突破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桎梏,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尤其是革新教學理念,重視流行音樂在學科教學過程中的價值,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高效利用流行音樂開展學科教學,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高中生音樂學科的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