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是初中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也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載體。然而傳統(tǒng)的科學教學模式之下,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手段比較落后,教學模式比較陳舊,課堂氛圍沉悶、乏味,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強調教師應該注重初中科學教學的有效改革,其中將項目式教學模式運用于課堂中是最重要的改革方向。在項目式教學模式之下,初中科學課堂著重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相關的項目為主線,引領學生在項目實踐、探究過程中,進一步走進科學的本質,挖掘科學的原理,在不斷分析問題、思考問題、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加速對科學知識的消化、吸收、內化、遷移,強化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應該打開新思路,開辟新路徑,積極尋求項目式教學與初中課堂教學中的切入點,使得這一教學模式的運用能夠更加順暢、自然,避免機械、生硬,使得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引導學生積極地投身于多樣化的項目活動中,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文章首先探究了初中科學項目化教學模式開展應該遵循的原則,繼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策略,旨在構建高效的初中科學課堂,凸顯項目化教學的價值和優(yōu)勢。
關鍵詞:初中科學;項目化教學;教學策略;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9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2)45-0011-04
項目化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能夠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實踐性、自主性、發(fā)展性、開發(fā)性及綜合性的特征。使得學生結合具體的學習內容去展開探究與探索,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得以有效的發(fā)展??茖W作為一門集理論與實踐于一體的學科,它更加強調項目化學習的價值與意義,需要教師以學生為中心,讓他們根據特定的任務去實現(xiàn)學習目標并完成任務。這樣方能讓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案,拓寬自身的知識面,最終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因此,在初中的科學教學中,教師應該著力于項目化教學模式的運用與開展,凸顯核心,全面提升學生的知識面及學習技能。
一、 初中科學項目化教學模式的開展原則分析
(一)項目的單元性原則
科學其實是一門跨學科的融合性課程,它集合了物理、化學、生物等相關知識內容,所以它有著很強的綜合性。并且每一章節(jié)的知識內容都是按照一定的主題來開展的,每一個單元主題下會延伸相關的知識內容。對此,教師在實施項目化教學的時候,應該遵循“單元性”原則,從單元層面出發(fā)去進行設計與教學,這樣便能讓整個知識體系加以拓展,進而全面呈現(xiàn),使得學生在項目化學習中能夠串聯(lián)各個知識點,綜合實踐各項技能,建立起新舊知識間的有機聯(lián)系,在體系層面達到高度統(tǒng)一。同時,學生項目化實踐的過程其實就是他們解決問題的過程,而他們以單元為主體,在收集相關資料并解決問題最終得出結論的過程,其實也是他們串聯(lián)單元各節(jié)知識內容的過程,能夠讓學生調用多項技能,去解決更為復雜的問題,讓整個教學能夠契合不同時代的要求。
(二)項目的真實性原則
在實施項目化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遵循真實性的原則。真實性即與生活相關聯(lián),能夠與真實的世界相聯(lián)系,這樣才能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去完成項目步驟的設計及實施。甚至能夠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激活學習思維,能夠找準知識與認知的沖突點,教學內容與生活的聯(lián)系點,引導自身展開科學學習實踐,活化項目。這樣便能以經驗做驅使,去解決更為復雜的科學問題,最終達成學生高質量學習的目的。
(三)項目的公開展示性原則
初中階段的科學教學應該專注于“多項效果”的體現(xiàn),所以學生在項目化學習中所形成的成果也一定要有展示與評價這一環(huán)節(jié)。比如,教師可以讓小組學生派出一名代表,將自己的成果公開展示,而其他小組學生則可以針對這一成果加以分析和闡述,對其做多元化評價,這樣才能讓學生清晰地認知自己的定位,能夠讓自己有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機會。而評價是最能夠激活學生思維和能動性的活動,評價的優(yōu)化能夠凸顯“多項效果”,讓學生的知識、技能、信念、涵養(yǎng)、精神等素養(yǎng)都得以發(fā)散和延伸,以此也能達成預期的教學效果。
(四)項目評估多樣化原則
在項目化教學模式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合理使用多樣化的評估工具和評價方式。比如,評估工具可以是“項目實踐能力評估表”“項目成果評價表”“項目知識檢測表”等,從多元化的評估工具中展現(xiàn)學生的個性與特色。而“評價方式”也應該力求多元化,可以是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組組互評、教師評價等,以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來展現(xiàn)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定位學生的項目化實踐過程、項目化實施成果等,以這種科學方式所形成的評價成果能夠讓教師精準定位學生的學習結果,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計劃及教學步驟,優(yōu)化項目施展過程,引導學生展開多元化的學習實踐,最終讓他們從重學習結果轉變?yōu)橹貙W習過程,讓他們的思維意識得以扭轉,提升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實效性。
二、 初中科學項目化教學模式的開展策略分析
(一)設計項目情境,激發(fā)科學探索興趣
在初中的科學教學中,教師運用項目化教學模式的時候,應該注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能夠充分激發(fā)出學生展開項目學習的興趣。對此,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項目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提問式教學情境、交流與互動情境等。以情境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合理地導入項目主題,明確學生展開項目探索的方向與路徑,最終讓學生的能動性得以凸顯。
以浙教版初中科學教材為例,教師在教學《生物體的結構層次》時,這一節(jié)的主要教學內容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與實踐,充分了解細胞的分裂、生長與分化。能夠區(qū)別這些生物體的不同結構層次?;诖?,為了讓學生的興趣得到充分凸顯,教師可以借助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直觀的問題情境。借助這一情境,激活學生的探索意識與積極性。在借助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之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展開實踐,確定項目主題“細胞的分裂、生長與分化”。以橡皮泥作為他們實驗實踐的道具,讓學生展開合作與交流,以橡皮泥來演示整個細胞分裂的過程,進而自行總結出相關的概念。在學生通過實驗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后,教師便可以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為學生演示細胞分裂的過程。其中要讓學生特別注意細胞剛剛分裂完之后,子細胞與母細胞的大小關系,從而讓他們直觀認知細胞的生長。最后,教師可以確定“細胞分化”這一項目主題,繼續(xù)讓學生展開實驗,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讓學生通過觀察仔細思考:所有細胞的形態(tài)和功能是否都相同?以此來探知“細胞分化”的概念。在此基礎上,學生便能夠根據三個主要方向:“分裂”“生長”“分化”等來展開自主探索。教師以此為基礎設計教學情境,能夠充分激活學生的思維,展現(xiàn)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最終能達成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目標。
(二)開展項目實驗,培養(yǎng)科學探究意識
項目實驗的開展過程屬于十分重要且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師要以具體的項目實施步驟來引導學生展開項目實驗,凸顯他們的核心思維。整個實施的步驟為確定項目—制定計劃—探究創(chuàng)作—成果展示。教師要以這四個步驟為主要,引導學生展開一系列的項目實驗。以浙教版初中科學教材為例,教師在教學《大氣的壓強》時,可以實施如表1所示步驟的項目式學習:
如表1,教師從三個方面出發(fā)逐層遞進,讓學生展開了具體化的項目實驗。而每一個過程所鍛煉的能力均有所不同,側重點也不同,能夠讓學生的各種能力得以強化,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探究素養(yǎng)。
(三)踐行項目點評,強化學生學科素養(yǎng)
項目化的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同,它更加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是要讓學生之間圍繞一個共同的項目展開探索與分析。在這樣一個實踐過程中,他們的各項能力、素質、品質都能夠得以展開與深化。在完成項目實驗之后,還需要進行一個項目點評的過程。從點評中能夠更加精準地對焦學生的各項能力與素養(yǎng),能夠將“過程關注”“表現(xiàn)關注”“結果關注”落實到位,最終達成學生學科素養(yǎng)培育的目的。由此,教師也應該積極踐行項目點評,以此來強化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
以浙教版初中科學教材為例,教師在教學《各種各樣的土壤》時,其主要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充分了解土壤的組成部分并分析礦物質顆粒的特點和作用。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確定項目名稱“調查土壤形狀”,以此引導學生展開項目化實踐。而學生在展開項目化實踐的時候,教師應該為他們分發(fā)一個活動記錄單,其中包括具體的項目活動過程記錄。在結束項目實踐之后,教師再分發(fā)給學生一個項目點評單,讓學生結合活動記錄單及自身的實驗成果進行點評。整個“項目點評單”應該從四個維度著手,分別為“科學學習”“科學探究”“科學方法”及“科學精神”。評價的標準分為“優(yōu)秀”“良好”“中等”“差”等四個層次。而教師則要根據具體的項目實踐,設計不同的評價指標內容。以“調查土壤形狀”這一項目為例,可以確定如表2所示評價指標:
如表2,在學生結束項目實踐之后,教師便可以讓學生根據這一點評單進行自評與互評實踐?;ピu分為“組內互評”“組間互評”。通過這種多元化的小組評價,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充分認知自身的不足,從多個維度著手來加以延伸與拓展,深化思維,最終加深他們對項目主題的深層認知與理解,達成預期的教學目的。
(四)反思項目實施,打造科學高效課堂
項目活動的開展與實施必不可少地會涉及“反思”這一環(huán)節(jié),而“反思”也是延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用好“反思”這一環(huán)節(jié),能夠讓項目教學模式起到一個升華與提升的作用。因此,在項目化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積極地開展反思交流會,要讓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能夠結合自身完成的項目研究問題、思考問題、討論問題,實現(xiàn)多元化的深層次思考。他們在思考的基礎上,能夠進行多元總結,對自身在項目實踐中具體表現(xiàn)、學習情況、科學思維的情況逐一反思,并加以反饋,讓自己后續(xù)的優(yōu)化提升有所依據與側重,這樣才能真正地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
以浙教版初中教材為例,教師在教學《植物的葉和蒸騰作用》時,就應該明白這一節(jié)內容的重點。比如,需要學生了解葉的基本結構,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蒸騰的過程。而項目化教學實施的目標則是讓學生具備設計實驗方案的能力。因此,教師在實施項目化教學的時候,可以圍繞教學重難點加以開展。在反思環(huán)節(jié),可以針對“知識”與“技能”等兩個層面讓學生加以思考與辨析。比如,針對“如何證明植物存在蒸騰作用?”這一知識,需要學生深層理解實驗原理,并加以表述。但是在項目開展之前,學生是無法做具體描述的。教師可以在反思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對照實驗步驟進行反思,嘗試論述整個實驗原理。又比如,在針對項目化實踐的各個步驟展開了反思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反思本節(jié)課的具體內容。如“葉的形態(tài)”“葉的組成”“葉的結構”“葉的功能”等。在反思相關知識內容之后,教師可以讓他們針對這些內容繼續(xù)闡述整個實驗的設計過程,這樣便能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進行遷移運用,深化自身的思維理念。教師通過這樣一個反思過程,能夠讓學生站在客觀的角度與層面去深入了解并認知整個項目實驗,能夠讓他們更為細致地了解自己在實驗過程中的具體表現(xiàn),然后有針對性地展開提升與實踐,最終能讓他們的能動性加以具體呈現(xiàn),實現(xiàn)他們的高質化,凸顯科學思維。
三、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的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地實施項目化教學,以這一教學模式來優(yōu)化并創(chuàng)新學生的科學學習過程,助推整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發(fā)展。因此,教師要在深諳項目教學模式應遵循的原則基礎上,確定項目式教學模式實施的策略。比如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項目實驗、踐行項目點評、落實項目反思等,在每一個策略中滲透不同的側重點,融入教學理念,深化學生的思維內涵與意蘊,逐漸完善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真正意義上成為整個學習活動的主人翁,以此實現(xiàn)學生科學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倪方軍.初中科學項目化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46):11-12.
[2]陳鋒.初中科學概念進階教學范式的創(chuàng)新研究[J].教育參考,2021(3):70-76.
[3]錢惠琴.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初中科學項目化學習設計與實踐研究[C]∥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十),2021:1500-1503.
[4]諸佶.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科學“項目+探究式”課堂教學實踐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1):216-217.
[5]曾秋艷.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初中科學項目式學習設計與實踐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20.
[6]錢存陽.項目化教學培養(yǎng)大學生系統(tǒng)實踐能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87-192.
作者簡介:李丕榮(1987~),男,漢族,浙江溫州人,溫州外國語學校,研究方向:初中科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