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市漢光中學 高麗華
邯鄲市第十中學 王志國 田文龍
“合作”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交往”是合作的本質。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和任課老師之間、同頭課老師之間、學生和班主任之間、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之間結成了生生合作學習、師生合作學習、學科質量、班級管理、班級質量五個共同體。這五大共同體的建設、運轉狀況決定著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下面,就分別談一談各共同體建設的要點。
合作學習能否有效開展,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至關重要。生生互動既是求知過程,也是交往過程。合作交流不僅有助于成員對知識的理解,也促進了學生交往能力的提升。
在小組探討環(huán)節(jié),每名成員都應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相互尊重,充分傾聽他人的觀點,肯定、接納其正確、合理的成分。小組發(fā)言人在課堂上要盡可能表達小組交流之后的集體成果,不周、遺漏之處由其他成員補充。這樣,人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從而提升自信和主體責任感。
小組中,成員既有分工,又要密切配合。為提升個體能力,在一定條件下成員角色可以在組內輪換,比如小組發(fā)言人可以輪流擔任。學優(yōu)生要積極輔導、督促學困生的學習、作業(yè),并且也要注意學習學困生的優(yōu)點??傊?,成員之間是平等對話、互助合作關系,目的是激發(fā)內驅力,共同進步。
合作課堂中老師從“主宰”轉變?yōu)橹鲗?,教師拋出問題、引導互動、激發(fā)思維碰撞、適時點撥,師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成長。
教師要敢于放手,把學習自主權交給學生。針對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教師不要急于給出定論式答案或自己經驗下的解法,而要放手讓學生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教師要習慣傾聽學生的表述,這既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掌握學情、了解學生思維方式及優(yōu)勢特長等重要信息的途徑,更是對學生的鼓勵。教師對學生的觀點要多給予包容、肯定和鼓勵,使學生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教師也要懂得“收”,要掌控全局,及時點撥、引導。教師布置的學習、討論任務要清楚、明確,不能放任自流,以致離題萬里,討論變成漫談。小組學習中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和方法,教師要予以指點并勤于提醒。例如,組長如何根據成員的不同能力、特點分配合適的任務,如何組織成員交流等。學生自主討論時,教師要通過巡視了解學生所討論問題的焦點,發(fā)現他們思考中的疑難點,適時地點撥一下,拉一把。
合作學習是一個技術活兒。同頭課老師在集體備課教研活動中的交流和互動,共同形成科學方案是合作學習有效開展的關鍵。
目標設定。同頭課老師要根據課標和學情研討、設定含有學術性目標和合作性目標的學習目標。學術性目標就是基于學科素養(yǎng)的三維學科目標;合作性目標就是學會交往和合作技能方面的目標。學習目標要體現出對學生發(fā)展需要的關照,只有符合學生發(fā)展的需要,才能有效地落實核心素養(yǎng)要求。
課堂提問技術。教師要精心設計優(yōu)質問題來激發(fā)學生合作學習的愿望,促進高效課堂的生成。能促進學生高水平思維活動、引發(fā)認知沖突的問題才是優(yōu)質問題。
教學活動技術。支持合作學習的教學流程一般包括“激發(fā)動機——呈現目標——自學精講——合作活動——展示評價”五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中的教學活動都應該由內容與結構形成。同頭課老師應在個人備課的基礎上,共同研究設計出相對成型的教學活動版本,減少隨意性。當學生熟知了這種版本后,就能對教學過程心中有數。師生能踩著共同的課堂節(jié)奏,利于產生共振,使課堂教學高效流暢。
評價反饋技術。同頭課教師在集體備課時要根據教學內容研究制訂有針對性的評價策略。一般而言,教學事實性知識,評價可借助紙筆書寫來實現。而培養(yǎng)綜合技能、素養(yǎng)的課,宜用表現性評價實現,比如演說、作文、作品展示、實驗操作等。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共同體的主要建立者和推動者,班級文化建設需要班主任的定位和把關。班級小組文化與班級文化一脈相承,是合作學習開展的基礎。
劃分和構建小組時,班主任要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基本原則,結合學生的性別比例、人際交往情況、個人興趣愛好、遵規(guī)守紀情況、學習狀況和態(tài)度等因素,合理劃分小組。
班主任要指導班干部組織學生在民主協商的氛圍下制訂本班學生公約,明確獎懲辦法。在班級公約框架下,指導各小組長組織本小組成員制訂本組的口號、目標,個人近期、中期、遠期目標,張貼在班級文化墻上予以公示,形成督促。
班主任要定期在班會中總結各小組的階段表現,表彰和獎勵先進小組,分享優(yōu)秀小組的經驗,引導學生珍重小組榮譽,增強團隊意識、合作意識、大局意識。除此之外,要定期組織小組長見面會,分享小組管理經驗,對小組長進行案例式培訓,幫助暫時落后的小組找到原因和改進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不太可能單單在某一學科中取得成功。班主任和任課老師要團結一心、形成合力,他們之間的精誠合作是提高合作學習質量的保障。
班主任是這一共同體的核心,他要經常與任課老師溝通,輔助任課老師處理好與學生磨合中產生的問題。班主任對學生學情和個體性格特點、興趣特長更為熟悉,因此,班主任和任課老師要共同研究在班級內采用的合作學習策略,改進方法,以高效推進合作學習的開展。
相比于傳統課堂,小組合作學習課堂不單單是教學模式的變化,更是課堂文化的深層變化,是教學活動中各角色之間關系的深層變化。每位學科老師除了關注本學科教學的同時,還要與其他學科老師結成同盟,在學科之外就共同話題多加交流、溝通,共同打造班級質量共同體。
這五大共同體建設對小組合作學習順暢實施意義重大,對以班級為中心的人際交往意義重大,對班級成長、學生成長、教師自身成長意義重大。小組合作學習只有在五大共同體的不斷成長、完善中才更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