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縣教育局 劉廣武
觀近來我縣教師文學圈的作品,感覺一種現象足可欣慰:很多文友把視覺、選材、立意聚焦在學校、教師和學生身上,表現出了對教育的極大關注。更有部分教師在以隨筆的形式記錄著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和感悟,還有的教師開通了自己的教育博客,建立了專業(yè)博客群。這些都說明我們這群文學發(fā)燒友,是在為教育“發(fā)燒”,是在以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文字表達著對美好教育的追求和渴望。透過這些樸實而又華美的文字,我們分明看到的是一顆顆跳動著時代脈搏的以振興縣區(qū)教育為己任的高尚的心靈。品讀這些作品,作為參與組織系統(tǒng)德育工作的一員,欣慰之情自是難以言表。
文學作為有人類以來就隨之產生的一種社會現象,以其反映生活的生動形象和喜聞樂見,無疑對社會、對他人有著重要的影響?!拔囊暂d道”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學傳統(tǒng)。從這一角度講,作為教師弄文者,反映教育現象,記錄教育故事,揭示教育真諦,關注教育發(fā)展,本來就該是應盡之責。文學來源于生活,無病呻吟的東西是沒有生命力的。作為文學圈的教師(也適用于攝影、繪畫圈的教師),我們只有把我們的特長、愛好聚焦于這片我們?yōu)橹畩^斗的熱土,我們才能創(chuàng)作出更優(yōu)秀的作品,我們的創(chuàng)作才最有價值。
時下,教育作為一項關系國計民生的戰(zhàn)略工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受到社會和家庭的關注。在承受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和挑戰(zhàn)的同時,各級政府和學校也為教師提供了無限發(fā)展的廣闊平臺。我縣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相繼成立了合唱、攝影、書法、乒乓、文學等多個教師社團,還將建立教師人才庫,為各類優(yōu)秀人才的脫穎而出搭臺鋪路。不久前,縣教育局和林南倉中學為李福軍老師舉辦個人畫展就是一例。
德育工作載體越來越豐富,德育活動越來越多姿多彩,因而,對各類有專長的專兼職德育師資的需求越來越旺盛。我們需要一大批組織策劃人才、演講人才、體育人才、文藝人才、心理輔導人才、信息技術人才……作為妙筆生花、以文擔義的文學圈教師,我們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文學的容量、深度是其他文藝形式所不能比的。我們可以把我們敏銳的視覺、飛揚的才思傾注筆端,書寫我們對教育的執(zhí)著堅守、鉆研探索、無私奉獻,書寫我們個性化的審視、思考,從而緊緊把握時代脈搏,抵達教育真諦,在努力成就每一個學生、做學生成長中的貴人的同時,也成就我們無悔而精彩的教育人生。
有一句話說得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套用在教育上就是,教育本來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教育美的眼睛。教育是一份美麗而閃爍光芒的事業(yè),它的美是對敬業(yè)者的額外回饋。只是,它的美需要一些獨具慧心的“使者”去開墾、去發(fā)現、去提煉、去升華、去創(chuàng)造。我們每一位教師文學愛好者應該努力煉就一雙“火眼金睛”,努力成為教育美的發(fā)現者和引領者,在推動教育事業(yè)走向輝煌的同時,也使我們的教育人生一路繁花似錦,馨香裊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