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琴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中學物理課中“學習終身發(fā)展必備的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在課程內容上體現“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讓學生學習概念、理解規(guī)律,并在這個過程中充分提升他們的認知能力,是物理教學的核心目的。在回答“怎樣才能學好物理”這一問題時,李政道就曾強調:學習物理的首要問題是要弄清楚物理學中的基本概念。物理概念教學的效果直接關系到學生對物理的認知程度,影響學生整體物理知識網絡的構建。
信息技術有圖像清晰、動態(tài)感強、信息量大、形象直觀等特點。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學生快速帶入物理概念的學習中,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多個維度將枯燥的概念形象生動地解讀出來,讓學生感受科技與科學的魅力。這樣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意識。同時,信息技術通過優(yōu)化初中物理教學過程,能夠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中,教師的備課重在分析教材、梳理知識,十分強調教學設計。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備課,并不是對傳統(tǒng)備課方式的全盤否定,而是一種繼承與創(chuàng)新。二者都強調課前的教學準備,都要制訂教學計劃,也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采用一定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然而,信息化的物理教學備課又不同于傳統(tǒng)的備課方式,其備課的內容從原來單一的“備教材”,向“備課件”“備教具”“備學生”轉變,突破了原有的形式,將豐富的教學資源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從多個角度對物理概念進行了講解、拓展和延伸,實現了物理概念教學設計的現代化、簡約化、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
在傳統(tǒng)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自身對物理概念的理解,以及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對教學效果的影響非常有限。近年來,隨著教育信息化的迅速發(fā)展,信息技術手段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得課堂表現形式日益豐富。信息技術通過全方位、立體化的感官刺激,能夠加深學生對物理概念的認知。物理概念的教學看似是理論教學,實質上是教師帶領學生探索未知的世界,學習前人的開拓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在講解“自由落體”這一概念時,有的教師善于運用課件模擬真空狀態(tài),有的教師善于現場演示真空實驗,兩者各有優(yōu)缺點。教師可以引入信息技術,用手機現場拍攝物體的自由落體視頻,再利用手機上的剪輯軟件將整個過程進行慢放處理,并投放在教室的多媒體屏幕上。這樣就增強了學生對實驗的體驗感,有助于學生理解物理概念,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網絡空間不受時間和容量限制,師生及家長都可以上傳各種素材,用手機記錄學習、生活的精彩瞬間。這些素材里既有課堂學習的思維火花,也有課下活動中自然流露的情感,記錄著學生的成長歷程。教師再輔以考查測試、現場展示、作品分析、等級考核等記錄方式,就能夠形成較為全面真實的“個人成長資料包”,家校共享這些資源成果,共同助力學生的成長。
對部分學生家長進行隨機調查后發(fā)現,家長對學生持有移動設備這件事并不支持。很多家長認為,學生如果花費太多時間在手機或平板電腦上,就會分散精力,影響學習。超過半數的學生家長反映,除完成書面作業(yè)外,他們幾乎從來沒有利用教學軟件監(jiān)督孩子的學習情況。在教師的引導下,家長開始轉變觀念,認為利用信息技術監(jiān)督孩子的學習情況是一種很新穎的方式,并表示會支持自己的孩子繼續(xù)借助學習軟件進行學習。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家校之間的交流、互動變得多元化,鞏固學校教育的成果,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能夠使教學內容集文字、圖像、動畫、視頻等功能于一體,促使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以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實現課堂教學的“大容量、多趣味和高效率”。一般來說,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掌握學生的物理概念學習情況,教師通常會采用課堂討論、課堂測驗等方式。信息技術普及后,教師可以通過微信、班級小管家、贛教云等網絡平臺,就某一問題與學生進行深入交流。由此可見,信息技術在物理概念教學中的應用,突破了師生之間的時間、空間限制,能夠加深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
以往的教學評價注重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也就是考試成績的評價,這種評價方式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方式簡單粗暴、不夠全面,不容易發(fā)現和挖掘學生的潛能。如今的教育理念越來越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能力,以考試成績?yōu)橐罁脑u價方式逐漸被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所代替。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應僅限于課堂的互問互答、課后的書面作業(yè)、階段性的單元測試等,而應越來越具備多樣性。例如,教師利用贛教云中的提問功能,可以隨機提問并計時;智學網中有整體和單個學生的學情分析界面,便于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差異,有針對性地實施差異化教學;班級小管家中有作業(yè)發(fā)布、在線批改、等級化評價功能,必要時教師還可以錄制講解視頻并推送給學生。這些手段的應用,有利于過程性評價的充分落實。
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智能技術、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更新換代的周期在不斷縮短。目前,教育行業(yè)也面臨著如何充分運用現代化科學技術提升教育質量,提高教育水平的問題?!皩W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要與時俱進,掌握現代化教學設備的使用方式,熟練運用對教學有利的電子科技產品。
琳瑯滿目的社交軟件讓學生得以接觸許多新事物,便捷的網絡讓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資源,給學生的知識積累提供了更多的機會。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教師要有一種強烈的危機意識,克服“一支粉筆教下去,一本教案講過來”的惰性,自覺拓展自己的思維空間和知識結構,積極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引領學生的成長,努力成為研究型教師、專家型教師,走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道路,培養(yǎng)新時代的人才。
總之,將信息技術融入中學物理概念教學,能夠促使教師不斷提高職業(yè)素養(yǎng),在教育領域不斷深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轉變教育思想和教學方式,在教學中合理應用信息技術,不斷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