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芳芹
要認的字:套 帽 登 鞋 褲 圖 壺 帳 篷 指 針
本“識字加油站”共有8 個與戶外活動有關的詞語,通過詞語歸類,要讓學生了解到第一行的4 個詞語“手套、帽子、登山鞋、運動褲”屬于戶外活動要準備的著裝,第二行的4 個詞語“地圖、水壺、帳篷、指南針”屬于戶外考察要準備的用具。本“識字加油站”要學習11 個生字,其中“帽、鞋、褲、帳、篷、指”是形聲字,“套、圖、登、針”是會意字,“壺”是象形字,教學時應依據(jù)各自的造字理據(jù)進行形義的解析。
第一組戶外活動著裝詞語:手套 帽子 登山鞋 運動褲
1.手套
套,會意字,從大,從長(長)。本義是又大又長,因其又大又長,所以才能把物件套住,若又小又短則無法把物件套住。由此又指罩在外面的套子,詞語如被套、筆套等。本課詞語是“手套”,即套在手上的物件,用棉紗、毛線、皮革、橡膠等制成,用來防寒或護手。又可用作動詞,表示套的動作,如:套被子、套上外衣、套馬。教學時可引圖識字,并強化只有又“大”又“長”(長)的物品才能將稍小稍短的物品“套”住。還可旁延擴展引出“被套”“筆套”等,引導學生觀察,加深對這些物品只有大而長才能“套”住短而小的構(gòu)字理據(jù)。
2.帽子
目上一 合成冒,再加巾旁組成帽。
夏日出行要防曬,記得戴上遮陽帽。
3.登山鞋
(2)鞋,形聲字,原為鞵,革形,奚聲。本義指皮革鞋或皮底鞋,所以用“革”作形旁表義。后寫作“鞋”,“圭”作聲旁。至今不少方言區(qū)“鞋”仍讀“hái”,如俗語“舍不得鞋(hái)子套不住狼”,意為穿鞋跑遠路追趕狼,不要怕費鞋子。因“鞋子”與“孩子”同音,后被訛傳為“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了。另,在一些方言中“街”讀“ɡāi”,與“鞋”(hái)音接近,也可將“鞋”視為是“街”的省聲。“鞋”現(xiàn)為規(guī)范字,從革,圭聲,“圭”作聲符表聲已不明顯,該字由上下兩個“土”組成,也可靈活識記為路途長遠,穿上鞋才能走遠路。課文詞語是“登山鞋”,這是一種戶外登山的專用鞋,鞋底厚實,多呈齒狀,登山時可防止打滑。形義可靈活識記為:
皮革做成鞋,耐穿又舒服。
上土和下土,穿鞋走遠路。
4.運動褲
褲,形聲字,從衣,庫聲,特指褲子。戶外運動登山爬坡最適合穿寬松的“運動褲”。“庫”是存放東西的,而“褲”是遮蔽下體的,“褲”的形義也可以靈活識記為:
衣旁加個庫,好像腿倉庫。
上身套不進,兩腿不外露。
第二組戶外考察用具詞語:地圖水壺 帳篷 指南針
1.地圖
外面囗字像畫框,里面冬來飄雪花。
外面里面合起來,就是一幅美圖畫。
外出旅游帶上它,走南闖北不走岔。
2.水壺
上士壓住禿寶蓋,
下邊開業(yè)把水賣。
肚大口小嘴巴長,
提起斜倒茶出來。
3.帳篷
(1)帳,形聲字,從巾,長聲。《說文》析義為“張也”,本義指懸掛起來的帷幄,多為絲麻織品,所以用“巾”作形旁表義。后引申泛指蚊帳、幔帳、軍帳、帳篷等?!皫ぁ迸c“賬”形近,“賬”字從貝,與貨幣、貨物出入的記載有關,詞語如:賬本、賬簿。要提示學生注意表帳篷的“帳”與表財務登記意思的“賬”字的區(qū)別。
(2)篷,形聲字,從竹,逢聲。本義指車船等用以遮蔽風雨和陽光的設備,古代多用竹篾和竹葉編制而成,故用“竹”作形旁表義?!芭睢北玖x是指蓬蒿一類的野生植物,故從艸。注意提示學生“篷”與“蓬”的區(qū)別。
現(xiàn)代的“帳篷”多指撐在地上遮擋風雨日光的物件,多用帆布、尼龍布做成,這也是戶外登山必備的用品。
4.指南針
(1)指,形聲字,從手,旨聲。本義是手指,所以從扌。提示學生手指的“指”與腳趾的“趾”的區(qū)別。
(2)針,原為“箴”,形聲字,從竹,咸聲,特指竹針。后形變?yōu)闀庾帧搬槨保瑥慕?,從十?!笆毕褚幻夺樀尼樠劾锎┯幸桓€,表示穿針引線。本義指縫衣引線的工具,詞語如:繡花針、縫衣針。引申指像針的東西,本課的詞語“指南針”就是指利用磁針制成的指示方向的儀器,把磁針支在一個直軸上,可以做水平旋轉(zhuǎn),由于磁針受地磁吸引,針的一頭總是指著南方。形義可識記為:
此物尖細金屬做,引上細線縫棉襖。
做成磁針指方向,一直朝南偏不了。
1.本“識字加油站”漢字的“六書”特點突出,“帽、鞋、褲、帳、篷、指”6 個形聲字可運用形聲規(guī)律析形索義;“套、圖、登、針”4 個會意字可引導學生從其“形形相加,會合表意”的特點進行解析;象形字“壺”形變較大,可依據(jù)其現(xiàn)字形進行靈活識記。對一些難記的字或部件均可采用“引古識今”(引出古文字比照)和“引圖識字”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其形義。
2.有條件的地方可走進“戶外生活體驗館”,了解新型戶外用品材質(zhì)及功能,制作一份獨具特色的圖文并茂的“戶外用品介紹卡”。通過這樣的活動進一步拓寬戶外用品詞匯量。
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提出:“要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聯(lián)結(jié)課堂內(nèi)外、學校內(nèi)外,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國慶假期,做好攻略,在爸爸媽媽陪同下到鄉(xiāng)野山間做一次“秋日山野體驗游”的戶外活動,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使語文走向更廣闊的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