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婷
(廣州市華風技工學校,廣東 廣州 510800)
技工院校是為我國培養(yǎng)職業(yè)技術人員的重要基地,隨著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國內職業(yè)教育體系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穩(wěn)定的體系。然而,就目前的形勢而言,國內技工院校對于學生的培養(yǎng)距離社會需求的人員依然存在差距,為進一步推進國內技工院校的發(fā)展,需要繼續(xù)進行對技工院校的英語教學任務的升級工作,混合式學習的方式對于技工院校的英語教學具有促進作用,因此需要對混合式學習模式進行深入研究。
混合式學習就是將網絡學習以及計算機技術應用教學中的過程,其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濃厚興趣。通常包括以下幾個特點,其一,教育工具與技術發(fā)展的融合,在過去的教室中,教師通常會以粉筆板書的方式作為主要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較為單調并且難以勾起學生的好奇心,而在混合式學習過程中,將計算機、平板以及多媒體融入教學過程中,并且隨著科技的進步,會有更多工具進入學生的課堂中,這有助于教育工作的開展[1]。其次,授課模式的多樣性,在更多工具加入課堂之后,將傳統(tǒng)較為單一的教學模式變得豐富有趣,線上比賽、小組互評等環(huán)節(jié)的出現,可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第三,教學主體的混合,在以往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扮演輸出知識的角色,而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而在混合式學習過程中,更加強調學生作為主體的概念,教師需要通過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合理的引導,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技工院校主要是為了向市場輸出能夠滿足公司生產需求,擁有服務管理能力的技術型人才[2],相較普通學校的教育模式而言,技工院校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更為強調技能型課程的開展,英語課程分配的時間相對較少,這導致學生對于英語的需求與時間分配存在矛盾。這就要求技工院校的教師必須利用為數不多的時間,快速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這點顯然單純依靠課程時間顯然有些不足,導致很多教師為了追趕課程進度,無法深入講解,致使學生的英語水平難以提升。
相較其他院校收錄的學生,技工院校學生的成績大多并不理想,很多學生并沒有強烈的學習欲望,英語學習的基礎也相對薄弱。英語作為一種國外通用語言,對于學生而言并沒有迫切的需求,學生普遍興趣較低,經常會出現語法使用錯誤,詞匯量較差以及句式雜糅的缺點,教師在課堂上難以得到有效反饋,使得原本精心準備的課程難以開展,雖然有少數認真聽課的學生,但其薄弱的基礎導致難以跟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
技工院校的英語課程開設主要分為專業(yè)教學以及公共課程兩種,其中公共課程的教學較為基礎,與其他院校的差別不大,但專業(yè)英語課程的教學則是每個學院的特有資源,并且此類教材的更新速度明顯滯后于時代的需求[3],難以滿足專業(yè)的英語教學需求,使得教學內容與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的需求存在較大差異,不符合學生在工作實習中的具體需求。
混合式學習的主要特點便是能夠通過互聯網平臺為教學提供協(xié)助,更加生動形象的方便學生理解,因此需要利用計算機、平板以及多媒體等工具進行教育輔導。教師應該增加網絡平臺的應用過程,這種方式不但能夠將課程進行優(yōu)化,并且能夠增強課堂上師生互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專業(yè),尋找相關的英語歌曲、電視劇與電影,讓學生能夠更加具體了解英語在其專業(yè)上的應用,也可以通過軟件制作課堂教學任務,將其傳達給學生之后方便其理解。例如在課前,對于“I like sports and music”這篇課程的教學之前,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課前的資料,學生在上課之前便能夠對今天展開的課程產生基本的印象,完成學習記憶的初步環(huán)節(jié),并且針對預習過程中感興趣的部分進行搜索,例如針對自己喜愛的music和sports上網搜索相關資料,通過各種趣味視頻、漫畫等其他形式,對即將展開的課程擁有大致的了解,或者對于難以理解的部分展開思考,將這些內容帶入到課堂中,能夠方便教師精準抓住學生學習的弱點,并對學生感興趣的部分深入講解,增強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
英語課程的教學過程優(yōu)化可以使學生更加融入教學過程中,英語的教學主要分為單詞、語法以及句型等內容,如果教師只是針對這些內容進行教學,會導致授課過程枯燥乏味,無法提升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熱情,而利用混合式學習的方式,不但能提高課堂學習的趣味性并且能夠豐富教學內容。例如在“What's your job?”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學生在課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利用課堂教課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產生的疑惑進行針對性指導,例如不同job之間的差異性,Job hunting需要注意的誤區(qū),以及將來學生會面對job中存在的問題,在方便學生在鞏固基礎知識之上,加深入對于本職工作以及英語實用的了解,并且利用教學平臺,能夠實現“師生互動—教師評價—總結講解”以及“生生交互—組內互評”這種遞進、完善的教學體系,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現將課堂的主體還給學生的目的,在此過程中,需要確保學生參與到學習的所有環(huán)節(jié)當中。學生之間的互動、互評不但能夠為學生提供學習英語的動力,而且能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完成自我復習,從而提升學生對于知識掌握的程度,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可以設置搶答、設置任務、上傳視頻等信息化活動,在此基礎上建立的英語教學,重視學生在實際場景中對于英語的運用能力[4]。
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學習氛圍的營造,是學生能否在具備一定英語基礎上更進一步的關鍵,混合式學習的方式,便是為教師提供更多渠道方便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學習英語課程的平臺,通過生動有趣的知識內容營造出來良好的學習氛圍,不僅能夠提高技工學院的學生學習效率,并且能夠使得學生在更短的時間段內獲取更多知識,與以往較為傳統(tǒng)、單調的教學方式相比,混合式學習可以使學生在課前課后的空閑時間對英語學習產生更為濃厚的興趣,將英語學習與實際生活互動產生密切的關聯。在這種教學背景下,技工院校的教師也需要與同學共同進行英語課程的學習,將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所遇見的問題,合理的與英語學習進行結合,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于英語的實際應用。通過上文對教學最為重要的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混合式學習的精髓在于以學生為主,站在學生的視角上,借助高科技技術給予其學習的動力,激發(fā)同學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相較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而言,學生學習的效率更加高效,教師對于學生的認知更為客觀,這也是混合教育模式在外語學習過程中的核心作用[5]。
通過上文的分析得出,在英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引入混合式學習的模式,不但能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更是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本文從設備資源的運用、教學流程優(yōu)化以及英語學習氛圍培養(yǎng)的角度進行研究,分析混合式學習的實際應用方法和過程,希望能夠對于廣大教師朋友的教學工作起到促進作用,為將來混合式學習模式的發(fā)展與應用起到參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