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引火湯加減治療痤瘡體會

      2023-01-04 12:36:35馮婭婭譚金華
      光明中醫(yī) 2022年13期
      關鍵詞:寒證顏面熟地黃

      馮婭婭 譚金華

      痤瘡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通過臨床觀察發(fā)現,近年來證候表現為寒熱錯雜的痤瘡患者日益增多,并且由于其證候復雜性,已逐漸成為臨床辨治難點。導師譚金華將這一類患者的病機考慮為真陰虧虛,陽亢于上,將其證型辨為上熱下寒證,治療上則以滋陰清熱、引火歸原為治法,方藥選用引火湯加減治療,效果顯著。通過臨床觀察發(fā)現,中醫(yī)治療痤瘡會針對個體化辨證施治,更加貼合個人病情發(fā)展。所以臨床上不難發(fā)現,用中藥治療痤瘡其起效更快,治療時間相對更短,并且不會對患者生理造成影響,并且其中部分特殊痤瘡患者如12歲以下的兒童以及準備懷孕的婦女更能接受中藥治療痤瘡,說明中藥治療痤瘡擁有更多的優(yōu)勢。

      1 痤瘡的辨證論治

      粉刺,西醫(yī)命名為痤瘡,古代醫(yī)家對其病機及辨證論治上看法大同小異,或為肺經有熱,加之外感風邪,邪熱侵犯肌膚,循經而上熏頭面[1];或因過食肥甘,脾胃納運失常,濕熱內生,外溢肌膚而致[1];或因脾失健運,水濕內停,郁久而凝結成痰,氣血運行不暢,凝滯肌膚而生[1]??傮w來說,臨床辨證多從肺經風熱、脾胃濕熱、氣滯血瘀、痰瘀互結等證型考慮。治療上,以枇杷清肺飲作為經典代表方劑?,F代醫(yī)家結合臨床,在以往辨證基礎上增加了情志、飲食、生活作息等方面的考慮,如李映琳、朱文元教授認為患者若因工作、生活等方面原因影響情緒,導致情志不暢,肝氣郁結,亦可發(fā)為痤瘡,故而其辨證分型增加肝氣郁滯證型,治療上用丹梔逍遙散加減進行治療,達到疏肝清熱和解毒的作用[2,3]。劉愛民教授則認為患者過食寒涼導致脾陽虧虛,加之工作、生活等原因導致肝膽郁熱,從而表現為上熱下寒證痤瘡,治療采用清瀉肝膽、溫補脾陽的治法,處方選藥上主要以半夏瀉心湯、柴胡桂枝干姜湯、黃連湯加減治療[4,5]。禤國維教授經過長期臨床實踐,認為腎陰不足可導致痤瘡發(fā)病[6]。腎是先天之本,腎中陰陽協調,則各個臟腑功能協調,若腎陰不足,日久就會導致陰虛火旺;腎陰不足,導致血液虧虛,血虛日久就會導致血瘀,從而陰虛和瘀血互相搏結侵犯肌膚,腎病及肝,導致肝失疏泄,沖任不調。所以臨床上將其分為陰虛火旺證、陰虛瘀結證、沖任不調證等三個證型,治療藥物以滋陰清熱解毒的藥物為主,如生地黃、丹參、女貞子、魚腥草、黃柏等藥物,其次根據瘀血、氣滯的情況配伍化瘀、理氣的藥物如赤芍、浙貝母、桃仁、側柏葉、川紅花、柴胡、郁金、當歸等藥物[6]。部分醫(yī)家認為痤瘡還需增加虛證、寒證以及寒熱錯雜證等證型。結合現代醫(yī)家對痤瘡的認識,總體上以增加了肝氣郁滯、腎陰虧虛、寒熱錯雜、上熱下寒證等辨證論治為主[7-9]。

      導師臨床所用引火湯出自《辨證錄》[10],原文中描述其可用于治療陰虛乳蛾,認為該病主要是陰液虧虛,導致陽氣上亢,侵犯咽喉所致,臨床上表現為咽喉紅腫熱痛。陳士鐸在其《辨證奇聞》[11]中描述為:“蓋日輕夜重,陰蛾也,陽蛾則日重夜輕。此火因水虧,火無可藏,上沖咽喉。宜大補腎水,加補火,以引火歸藏,上熱自愈”。提出治療該病需要滋補腎陰,配伍引火歸原的藥物方可調和腎中陰陽協調,所用方藥即為引火湯。

      引火湯原方為“熟地三兩,巴戟天、麥冬一兩,北味二錢,茯苓五錢”,其中重用熟地黃為君藥,取其填精補髓,滋腎水之涸。陳士鐸認為:“蓋補陰之藥與補陽之藥,用之實有不同。補陽之藥,可少用以奏功,而補陰之藥,必多用以取效。以陽主升而陰主降。陽升,少用陽藥而氣易上騰。陰降,少用陰藥而味難下達”。所以熟地黃在該方中用量最大,臨床中運用該方時亦可發(fā)現熟地黃用量一定不能過少,否則無法達到滋補腎陰的作用[12]。以巴戟天、麥冬、天冬為臣藥,麥冬、天冬藥味甘平,養(yǎng)陰清熱,同時加強君藥熟地黃滋陰清熱的作用,陳士鐸認為兩味藥可清瀉肺中郁熱,并且在用量上建議兩味藥的用量不能太少,最好多用,陳士鐸認為:“火伏于肺中,爍干內液,不用麥門冬之多,則火不能制矣”[12],而巴戟天藥味甘、辛,藥性微溫,藥性相對緩和,少量運用起到溫補腎陽,同時引動腎陽歸于本位的作用。三味臣藥相輔相成,即達到了滋陰清熱的作用,同時兼顧陽氣,使得腎中陰陽協調,陳士鐸認為“加入巴戟之溫,又補水藥,則水火既濟,水下趨,火不得不隨,增茯苓前導,則水火同趨,共安腎宮”[12]。至于不用肉桂、附片等尋常引火歸原之品,乃因此病病機為腎陰虧虛,腎陽失于封藏,肉桂、附片大辛大溫,易傷陰津,且恐其有“強陽之失”。陳士鐸認為:“況證因水虧火騰,今補水,倘用大熱之藥,雖引火,畢竟耗水。余用巴戟,取其引火,又足補水。腎中無干燥之虞,咽喉有清肅之益,此巴戟所以勝附、桂也”[13]。此藥之用亦乃本方用藥之精妙之一;北五味子為佐藥,因其藥味酸、甘,能收亦能補,可收降浮火,滋補腎陰,陳士鐸認為五味子補腎用量不宜過多,因“其味酸而氣溫,酸能生津,但味酸則過于收斂,氣溫則易動龍雷,不若少用之,反易生津液,而無強陽之失也”[12]。茯苓也是佐藥,其藥性甘淡,可以健脾祛濕,同時可防止熟地黃過于滋膩妨礙脾臟健運,影響氣血津液的運行,阻礙陰陽的協調運作[14]。全方配伍嚴謹,用藥精簡,效果顯著,滋補腎水,引火歸原,相火歸于腎宅,心火下濟腎水,上下同治,用之則諸癥可除。正如陳士鐸所說:“引火湯治陰證雙蛾、單蛾喉痹等證……一劑火下歸,二劑痊愈……已破、未破俱可用,不必用針、吹藥點治之也”。

      對于引火湯的運用臨床上的醫(yī)家多根據李可老中醫(yī)對引火湯的臨證經驗[15],將其用于多種病證的治療,例如鼻衄、倒經、舌衄、口瘡、舌瘡、乳衄、血崩、頭痛、卒中前兆、三叉神經痛、紅斑狼瘡、白塞病、干燥綜合征等諸多病證[12,13]。目前較少見于外科皮膚疾患的應用。導師結合臨床將其中一類患者辨證為上熱下寒證痤瘡,用引火湯加減治療,效果明顯,治療周期較短,大部分患者可在一月左右明顯改善患者皮損和癥狀,并且未見明顯不良反,后期復發(fā)情況也較少,患者認可度高,但目前缺乏相關臨床研究,僅為個人臨床應用經驗。

      2 臨證驗案

      羅某,女,21歲,門診號:M2828871?;颊咭颉邦伱嫔⒃诎蛋?、粉刺、丘疹、膿皰2年余,加重1個月”就診,曾在外院綜合治療(具體不詳)2年余,效果不明顯,其皮損仍反復發(fā)作,經久不愈,部分皮損遺留色素沉著以及痤瘡瘢痕,遂來就診。首診時見:患者顏面部散在暗斑、粉刺、丘疹,少量結節(jié)、囊腫,部分丘疹頂部可見小膿皰,皮損以下頜部明顯,同時伴手足不溫、畏寒怕冷等癥狀,月經推遲且有血塊,納可,睡眠一般,偶有入睡困難,二便正常。舌尖紅,苔薄白,脈滑。中醫(yī)診斷:粉刺 (上熱下寒證)。治法:滋陰清熱,引火歸原。藥用:熟地黃45 g,鹽巴戟天10 g,天冬15 g,麥冬15 g,茯苓15 g,五味子6 g,連翹15 g,皂角刺10 g,枇杷葉15 g,白芷10 g。7劑,水煎服,日1劑 。囑患者忌煙酒,飲食忌辛辣刺激。14 d(中間因為月經來潮停藥7 d)后患者復診,訴手足不溫、畏寒怕冷明顯緩解,顏面部粉刺、丘疹較前明顯減少,膿皰消退,月經血塊減少,效果明顯。復診時患者顏面部可見少許粉刺、丘疹、膿皰,舌尖紅,苔薄白,脈滑,遂囑患者原方繼服7劑。三診時患者顏面部僅余少許粉刺,遺留少許色素沉著,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等癥狀已消失,遂囑患者停藥,平素規(guī)律作息,調暢情志,飲食不宜過于辛辣。

      3 總結

      中醫(yī)以陰陽為本,重在陰陽協調,夜間陽伏陰出,經常熬夜甚至日夜顛倒則易損傷真陰,日久則陰虛無以收斂陽氣,導致陽氣亢害于上,郁結于顏面肌膚,導致粉刺、丘疹、膿皰等皮損產生[16]。陰陽失調乃其根本原因,正如《黃帝內經》所言:“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經常熬夜,甚至日夜顛倒的生活習慣,嚴重影響人體陰陽的協調運用,并且嚴重損傷真陰,從而導致陽氣亢害于上,上熏顏面,則顏面生粉刺、丘疹、膿皰,上灼咽喉,則咽喉紅腫熱痛,上灼口腔,則口腔易生潰瘍,遷延不愈;由于陽氣上亢,四肢、胸背失于陽氣溫煦,故而表現為手足不溫,畏寒怕冷等虛寒癥狀[17];女子胞宮位處少腹正中,陽亢于上,胞宮失于溫煦,則月經推遲、有血塊、痛經等。究其根本還是陰陽失調,發(fā)為內科疾病則可為口腔潰瘍、咽喉炎、月經后期、痛經、鼻出血等,發(fā)為皮膚疾病則多為痤瘡。這類患者由于證候寒熱錯雜,熱證多表現在顏面、咽喉等上部,寒證多表現在四肢、胸背腹部等下部,故而臨床上多辨證為上熱下寒證。但其根本仍在于陰虛陽亢導致,并非陽虛生寒,也非陰虛生熱,其寒乃陽氣不守本位,失于溫煦之責而致;其熱乃陽氣上亢加上真陰虧虛導致內熱所致[18]。雖有寒象,但非虛寒,故用藥上不能濫用溫補之物,容易助陽傷陰;其熱雖為實熱,但究其根本乃真陰虧虛無以斂陽所致,故而治療上不能濫用寒涼清熱藥,防止進一步損傷陰液,而應滋陰清熱,配伍引火歸原之藥,且引火歸原之藥不能用大辛大溫之品,因清熱之藥藥性寒涼,易進一步損傷腎陰,導致陽熱更加亢盛,恐有病情加重的危害。

      本案患者為青年女性,平素工作、生活等方面壓力大,導致其經常熬夜,甚至有時過著日夜顛倒的生活,日久導致真陰受損,陰虛無以斂陽[19],陽氣向上亢害于顏面,郁結皮膚,導致局部邪熱結聚,產生粉刺、丘疹、膿皰,邪熱結聚,阻滯局部氣血運行,故而產生囊腫、結節(jié);陽氣上亢,導致四肢、胸背、腹部失于陽氣溫煦,從而產生手足不溫、畏寒怕冷、得溫則緩等虛寒癥狀;少腹失于溫煦,胞宮沖任氣血失調,表現為月經后期、月經有血塊、痛經等癥狀;部分患者由于陽氣上亢,侵犯咽喉還可以表現為咽喉腫痛、口腔潰瘍、口中有異味等;上部陽熱亢害,故患者舌象多表現為舌尖紅,苔薄白,脈多細滑或滑。治療上結合中醫(yī)“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則,考慮本病究其根本乃陰陽失調,真陰虧虛,陽亢于上,所以治法以滋陰清熱為主,配伍少許溫補之藥達到引火歸原的作用。其次顏面陽熱所致的皮損,雖為上部實熱表現,卻不能用寒涼清熱之藥,如此容易加重陰液受損;下部虛寒的癥狀不能用大辛大溫的溫補之藥,乃因其虛寒之癥不是陽氣虧虛所致,而是陽氣上亢,導致下焦失于溫煦所致,若用溫補之法,則易加重上部陽熱亢害,所以只用少許溫補藥物,達到引火歸原的作用即可去除虛寒之癥。本例患者患者上有顏面粉刺、丘疹、膿皰等皮損,同時伴見手足不溫、畏寒怕冷的虛寒癥狀,舌脈象表現為舌尖紅,苔薄白,脈象滑,綜合來看癥狀上表現為上部有熱、下部有寒的寒熱錯雜證候,故而臨床上將其辨證為上熱下寒證痤瘡。綜上所述,導師結合李可老中醫(yī)運用引火湯經驗,用引火湯加入皂角刺、白芷等散結消腫的藥物,以及枇杷葉、連翹等疏風清熱藥物治療本案患者,經過一個月左右的治療,患者皮損、癥狀均得到明顯緩解,后期暫未見其復發(fā)就診。然后通過臨床觀察可以發(fā)現,這類患者逐漸增多,在運用引火湯加減治療后均得到明顯的療效。

      通過導師臨床用藥經驗可知本方熟地黃用量與天冬用量比例以3∶1為臨床療效最佳配伍比例,與麥冬用量比例也以3∶1為臨床療效最佳配伍比例,而熟地黃與巴戟天配比則以4.5∶1為最佳臨床療效配比,其中由于熟地黃用量需要較大才能起到滋陰填髓的作用,所以臨床上熟地黃用量可多達60 g。如此配伍,滋補陰液卻不妨礙脾的健運,引火歸原又不損傷真陰,臨床效果最佳,且其口味也最為患者接受。其次結合患者皮損郁熱程度,酌情加入枇杷葉、連翹、皂角刺、白芷等清熱解表,散結消腫的藥物加強顏面陽熱的清除,從而達到標本兼顧的作用。

      《黃帝內經》言:“治病必求與本”,其中的本指陰陽,所以臨床上不論虛實寒熱都可以歸類為陰陽不相協調導致。中醫(yī)治療以辨證論治為主,故而有“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究其原因,是各自病機辨證的不同,所以即使同一種病由于病證表現的不同,其所采用的治則治法亦不相同,反而不同疾病有時疾病病種不同,但其證候表現相同,辨其病機相同,其治則治法相同[20]。所以臨床治病要明病機、知病因,從而據證遣方,隨癥加減。臨床用藥講究配伍均衡,不能單純以寒熱癥狀辨其虛實,亦不能單純以寒熱癥狀來隨意運用清熱或滋膩之藥,需要仔細辨其病機,找準病證關鍵。例如本案患者從癥狀上來看寒熱錯雜,既有虛寒癥狀,又有實熱表現,若未仔細辨證,單純以寒熱虛寒癥狀來辨證處方,容易溫補搭配寒涼清熱的藥物,從而加重其真陰耗傷,助長陽熱亢害,反而會導致患者疾病加重。所以臨床上若不能簡單辨證而處方選藥,容易導致疾病進一步加重,即臨床上切勿犯“虛虛實實”之錯。

      猜你喜歡
      寒證顏面熟地黃
      轉錄因子Egr2/Egr3在類風濕關節(jié)炎寒證中的作用機制
      上熱下寒證的同病異治淺析
      《傅青主女科》調經篇中白芍和熟地黃配伍淺析
      從陰陽氣血化生淺議熟地黃的臨床使用
      等閑
      熟地黃化學成分及其體外生物活性
      中成藥(2018年12期)2018-12-29 12:25:36
      熟地黃和茯苓對山茱萸中3種成分煎出量的影響
      中成藥(2017年8期)2017-11-22 03:18:56
      強直性脊柱炎骨密度及炎性標志物與寒、熱證候的相關性研究
      好詞聚焦
      脂溢方治療顏面脂溢性皮炎療效觀察
      临湘市| 锡林郭勒盟| 拜城县| 来凤县| 修文县| 邹城市| 灵武市| 南华县| 咸丰县| 商南县| 都安| 比如县| 石首市| 齐河县| 东城区| 神池县| 札达县| 南涧| 兴文县| 屏南县| 安阳市| 洛浦县| 莱芜市| 伊通| 大冶市| 湄潭县| 松江区| 滨州市| 左贡县| 苗栗市| 鄂伦春自治旗| 时尚| 兰溪市| 桂平市| 宣恩县| 铁岭市| 夏津县| 宿松县| 信丰县| 武穴市| 靖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