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平,顏邦斌
(南充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 南充 637131)
長期以來,由于外來品種豬在生長速度、料肉比、瘦肉率等方面的優(yōu)勢,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養(yǎng)豬業(yè)依賴外國品種并大量引進,生產上忽視甚至放棄了一些地方豬種的保護與利用。
南充地處川東北地區(qū),是成渝經濟圈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四川省生豬生產大市,南充養(yǎng)豬業(yè)的發(fā)展影響深遠。南充的耕地面積僅占幅員面積的30%,且耕地土質脊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欠發(fā)達,生豬養(yǎng)殖業(yè)是全市農村經濟的主要支柱,生豬穩(wěn)產保供給事關民生大局。近年來,隨著個別國家對我國實施所謂種豬技術上的“卡脖子”,重視和加快我國豬業(yè)種業(yè)振興迫在眉睫;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肉質鮮嫩多汁、肉香濃郁口感好的本地土豬、黑豬肉的消費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加之近年來非洲豬瘟的持續(xù)危害以及本地豬抗病力強、繁殖力高等特點,極大地推動了本地豬的規(guī)模養(yǎng)殖。因此,為響應國家號召,進一步夯實種質資源基礎,實施豬業(yè)種業(yè)振興,筆者對南充市目前生豬主要品種資源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
成華豬是四川著名的地方豬種,全身黑毛、四肢短小,具有皮厚、肉質優(yōu)良和抗逆性強等品種特征。成華豬是成都豬肉市場的主力品種,其體型中等偏小、頭方正、嘴筒長短適中、額面皺紋少而淺、耳小下垂、頸粗短、背腰寬而稍凹陷、腹較圓而略下垂、臀部豐滿,被四川人稱作為制作“回鍋肉”的最好食材。成華豬成年母豬體重約129 kg,體高66 cm,胸圍121 cm,體斜長135 cm,乳頭一般6~7對,配種時間一般為210日齡,母豬平均產仔10.74頭,個體重0.87 kg,仔豬20日齡窩重33.9 kg。成華豬公豬的體重約149 kg,體高74 cm,胸圍127 cm,體斜長138 cm,配種時間一般為240日齡。成華豬還具有早熟易肥、屠宰率高、肉質細嫩等特點。在混合精料不限量條件下,飼養(yǎng)14l d,225日齡體重可達93.1 kg,日增重535 g。體重65.8~87.0 kg的肥豬,屠宰率為70%左右,胴體瘦肉率41.2%~46.1%。通過調查,目前成華豬的飼養(yǎng)量在南充呈增長趨勢,主要集中在中小散養(yǎng)戶。
榮昌豬產自重慶榮昌及周邊地區(qū),屬于世界八大優(yōu)良種豬之一,1985年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品種,目前是我國養(yǎng)豬業(yè)推廣面積最大、最具有影響力的地方豬種之一。榮昌豬體型較大,結構勻稱,毛稀,鬃毛潔白光澤、剛韌質優(yōu),除兩眼四周或頭部有大小不等的黑斑外,其余皮毛均為白色,也有少數在尾根及體軀部出現黑斑。榮昌豬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強、耐粗飼、性情溫馴、瘦肉率較高、易于調教,公豬采精容易,母豬泌乳性能好、護仔能力強。榮昌母豬的繁殖利用年限為6~7年,乳頭6~7對,初配以7~8月齡體重80 kg左右為宜,初生個體為0.86 kg左右。榮昌豬成年公豬一般體重190 kg,體高79 cm,胸圍138 cm,體斜長157 cm;成年母豬一般體重173 kg,體高74 cm,胸圍127 cm,體斜長155 cm,屠宰率為69%左右,瘦肉率42%~46%。由于榮昌與南充地域較近,當前在生產上多引進榮昌豬為母本做多元雜交,其商品代生長速度更快,瘦肉率更高,料肉比更低,深受養(yǎng)殖戶的喜愛。
內江豬產于四川省內江市,飼養(yǎng)歷史已有1 800年以上,其被毛全黑,被稱為“中國黑豬”,是全國優(yōu)良的地方豬種。內江豬體格大、鬃毛粗長、頭較短,額寬、額面有較深皺褶,有獅子頭和二方頭之分,耳中等大、下垂,體軀寬深、背腰微凹、腹大下垂、臀部寬稍后傾,皮較厚、四肢粗壯。內江母豬乳頭6~7對,排列整齊。內江豬的遺傳性能穩(wěn)定、配合力好、適應性強、性情溫馴、耐粗飼,在以青粗飼料為主的條件下,生長發(fā)育較快。內江豬肌肉致密細嫩、香味濃郁、風味獨特、不易酸敗變質。2000年,農業(yè)部將內江豬列為了國家級畜禽資源保護品種。
雅南黑豬主產于雅安,是四川本地純血統(tǒng)土豬,也是我國48個優(yōu)良地方豬種之一,純黑且遺傳穩(wěn)定,曾是四川西部地區(qū)主要養(yǎng)殖豬種。山地型的雅南黑豬兼具體型大、血緣古老、無雜交、早熟、高產、耐粗、抗病力強、肉質優(yōu)良等特點。雅南黑豬的遺傳高度穩(wěn)定,是少有的優(yōu)良地方品種。
藏香豬又名“人參豬”,原產于四川和西藏。藏香豬長期在高海拔的野外放養(yǎng),其體格健壯、嘴尖頭長、蹄細骨硬,善于奔跑、心肺功能特別發(fā)達,具有極強抗病力和抗寒力,成年藏香豬一般要自然生長2年以上。藏香豬在品質上有“六個最”,即肉品中氨基酸含量最高、微量元素最高、脂肪含量最低、豬腸最長、豬皮最薄,鬃毛最長。藏香豬鮮美的口感常常讓食客贊不絕口。目前,隨著藏香豬市場消費熱情高漲,南充市也有養(yǎng)殖戶引進養(yǎng)殖,多為林地或山地放養(yǎng),再輔以精料,但由于氣候、技術等原因,當前養(yǎng)殖的成功率還不高。
太湖豬是是世界上產仔數最多的豬種,也是我國豬種繁殖力強、產仔數多的著名地方品種。太湖豬體型中等,全身被毛黑色或青灰色,毛稀疏、毛叢密、毛叢間距離大,腹部皮膚呈紫紅色、也有的鼻吻白色或尾尖白色,其中梅山豬類型的四肢末端為白色,俗稱“四白腳”。太湖豬頭大額寬、額部和后驅皺褶深密,耳特大、軟而下垂、形如烤煙葉,四肢粗壯、腹大下垂、臀部稍高,乳頭多為8~9對。一般初產母豬每窩產活仔10頭以上,經產母豬產活仔14頭以上。目前,南充養(yǎng)殖企業(yè)競相引進太湖豬,主要目的是用來改良本地品種豬的產仔性能,以提高養(yǎng)豬的經濟效益。
杜洛克豬原產于美國,其特點是生長快,是美國純種豬中生長最快的品種,常作為終端雜交的父系利用。杜洛克豬被毛暗紅色,頭較小而清秀、臉部微凹,耳中等大小并略向上前傾、耳尖稍彎曲,胸寬深、腰身長呈拱形、腹線平直、四肢強健。公豬包皮較小,睪丸勻稱突出,附睪較明顯。成年公豬體重為340~450 kg,成年母豬300~390 kg,育肥豬肥育期平均日增重750 g以上,料肉比(2.5~3.0):1,屠宰率為75%,胴體瘦肉率在60%以上。杜洛克豬引入我國各地后,常用作父本與地方豬種進行經濟雜交,目前養(yǎng)豬生產上最常用的配套系為杜長大,即以杜洛克為公本,以長白和大白的二代做母本,生產三元商品豬,是目前最經濟、最有效的品種套餐模式。
長白豬原產于丹麥,全身被毛白色,體軀呈楔形、前輕后重,頭小鼻梁長、兩耳大多向前平伸,胸寬深適度、背腰特長、背線微呈弓形、腹線平直后軀豐滿。成年公豬體重可達250~350 kg,成年母豬為250 kg左右,乳頭7~8對,母豬產仔數11頭左右,斷奶窩重較高。生長肥育豬6月齡體重可達100 kg以上,飼料利用率2.8:1以下,屠宰率可達74%,胴體瘦肉率63%~64%。當用長白豬與其他豬種雜交時,可有效提高后代的產仔數,降低背膘厚度,常用于培育瘦肉型品種(系)和生產商品瘦肉豬的雜交父本。
大白豬又名大約克夏豬,原產英國。大白豬全身被毛白色,頭頸較長、嘴長而直、額部寬廣、面微凹、兩耳向前直立,軀體寬廣而長、背腹平直、全身肌肉發(fā)達、大腿豐滿。成年公豬體重300~500 kg,母豬200~350 kg,肥育豬日增重可達625 g,屠宰率為72%左右,瘦肉率為58.2%左右。大白豬具有產仔多、生長快、瘦肉率高等優(yōu)點,用作父本與我國地方豬種雜交,均可取得良好的雜交效果。
漢普夏豬原產美國,是著名的一種肉用型豬品種。漢普夏豬具有獨特的毛色特征,在肩部到前肢有一條白帶環(huán)繞,其他部位為黑色,有銀帶豬之稱。漢普夏豬頭大小適中,顏面直,耳向上直立,中軀較寬,背腰粗短,體軀緊湊,呈拱形,背最長肌和后軀肌肉發(fā)達,胴體瘦肉率可達65%以上。成年公豬體重315~410 kg,成年母豬體重250~340 kg。漢普夏豬常作終端父本,其二元和三元雜交肥育豬的瘦肉率顯著優(yōu)于杜洛克和大約克,但雜種豬生長速度較慢,適應力較差,對飼養(yǎng)管理要求較高,主要用作雜交生產父系。
巴克夏豬原產英國。傳統(tǒng)巴克夏豬頭較短、面凹、嘴上翹,現代美系巴克夏豬頭較長,嘴筒較平直而前伸,有利于放牧采食。其毛色有“六白”的特點,十分醒目,即嘴筒、四肢、尾尖毛色為白色,其余部分全是黑色。成年公豬獠牙形成后嘴筒被獠牙支撐愈顯寬大雄偉,母豬頭臉十分秀氣,嘴筒細巧。巴克夏豬為肉脂兼用型,以腰大排碩大、五花肉厚為特點。巴克夏豬耐熱性差,夏季需要加強防暑降溫工作。
斯格豬原產比利時,與長白豬相似,毛色全白、頭肩較輕,嘴筒短于長白豬,耳大前傾、軀干較長,腿臀肌肉比較發(fā)達,四肢比長白豬粗短。斯格豬生長迅速,10周齡體重可達27 kg,170~180日齡體重可達90~100 kg,肥育期日增重607 g。上市體重100 kg,飼料報酬為(2.85~3.00):1。腿臀肌肉發(fā)達,屠宰率達83.6%,胴體瘦肉率可高達63%~65%。目前在南充市的嘉陵區(qū)、南部縣等地都有養(yǎng)殖。
蘇太豬是以世界上產仔數最多的太湖豬為基礎培育成的中國瘦肉型豬種。蘇太豬全身被毛黑色、耳中等大小、四肢結實、背腰平直、腹小、后軀豐滿、結構勻稱,保持了太湖豬的高繁殖性能及肉質鮮美、適應性強等優(yōu)點。蘇太豬與外種公豬雜交,具有生長速度快、瘦肉率高、雜種優(yōu)勢顯著等特點,是生產瘦肉型商品豬的理想母本之一。蘇太豬為母本,與大白公豬或長白公豬雜交生產“蘇太”雜種豬是一個很好的模式。蘇太雜種豬的胴體瘦肉率可達59%~60%,肌內脂肪高達3%,肉色鮮紅、肉質鮮美、細嫩多汁、肥瘦適度,適合中國人的烹調習慣和口味。目前,蘇太豬在南充中小規(guī)模養(yǎng)殖場和家庭農場養(yǎng)殖中占有一定比例。
天府黑豬是利用成華豬和國外品種巴克夏豬的遺傳資源,歷經10余年選育出的優(yōu)質高效成華豬新品種。天府黑豬肉質特征突出,其肉色鮮紅、肌纖維較細、易于咀嚼、肉香味濃。同時,天府黑豬還呈現出獨特的皮厚性狀,能極大的滿足四川及西南地區(qū)消費者對豬皮的特殊消費偏好。此外,天府黑豬在體型外貌上面微凹、額寬多皺紋而深,以及被毛全黑等品種特征遺傳穩(wěn)定,還表現出極強的抗逆性和耐粗飼能力,深受山區(qū)農戶喜愛,目前已成為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的推廣品種。
松遼黑豬全身被毛純黑色,體質結實、結構勻稱,頭大小適中、耳前傾、背腰平直、中軀較長,腿臀較豐滿、腹不下垂、四肢粗壯結實,身體各部位結合良好。松療黑豬是含杜洛克血液約46%、長白豬和本地豬血液各約27%的培育品種,不僅具備外來品種豬生長快、瘦肉率高等特點,還具有地方豬適應性強、繁殖率高、肉質好、無應激等特性,是優(yōu)良的地方培育品種。在當前市場對極品黑豬肉需求高度增長的趨勢下,松遼黑豬在黑豬養(yǎng)殖群體中的占比越來越高。
川鄉(xiāng)黑豬是利用我國特有的遺傳資源藏豬和引進國外的杜洛克豬作為育種素材,歷經12年育成的在我國首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黑色父本新品種。川鄉(xiāng)黑豬被毛全黑、生長快,16 d可達到100 kg體重,其肉質優(yōu)良,瘦肉率可達63.43%,兼具外種豬和本土藏豬血緣,生長性能高、肉質風味佳,填補了我國無自主知識產權父本新品種的空白,在我國生豬新品種培育中具有里程碑式意義。2021年12月3日,農業(yè)農村部發(fā)布第498號公告,四川省自主培育的川鄉(xiāng)黑豬新品種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鑒定,并頒發(fā)證書。川鄉(xiāng)黑豬目前在南充各地均有飼養(yǎng)。
為進一步夯實種質資源基礎,實施豬業(yè)種業(yè)振興,對南充市目前生豬主要品種資源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通過此次調查研究,充分了解了南充豬種資源的現狀,為促進南充本地豬種的種源保護和良種選育,推動南充養(yǎng)豬業(yè)向多元化、高質量、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較為翔實的基礎數據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