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曉艷
摘要:教師要重視朗讀教學,根據(jù)朗讀教學目標和文本材料特點采用不同的朗讀教學方式,如跟著教師和錄音朗讀、分角色朗讀、師生共同朗讀、獨立朗讀等;適時向學生傳遞不同的朗讀技巧,如準確朗讀的技巧和有感情地朗讀的技巧,讓朗讀教學過程更加生動,讓朗讀教學效率更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朗讀方式;朗讀技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在每個學段的“閱讀與鑒賞”部分都對朗讀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教師要重視朗讀教學,根據(jù)朗讀教學目標和文本材料特點選用不同的朗讀教學方式,適時向學生傳遞不同的朗讀技巧,讓朗讀教學過程更加生動,讓朗讀教學效率更高。
一、朗讀方式的選用
不同文章的體裁、內(nèi)容以及所蘊含的情感各不相同,朗讀時應有針對性地選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以增進學生對文章的深入理解。效果較為明顯的朗讀教學方式主要包括四種:一是讓學生跟著教師或錄音朗讀,二是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三是師生共同朗讀,四是讓學生獨立朗讀。
(一)讓學生跟著教師或錄音朗讀
讓學生跟著教師或錄音朗讀,優(yōu)點在于學生會有意識地熟悉和了解每個字的正確讀音,明顯減少讀錯的次數(shù);會模仿用規(guī)范的語氣、語調(diào)朗讀,做到字正腔圓,讀得流暢,富有情感。例如,朗讀三年級下冊《火燒云》一文中的排比段落“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時,教師先示范朗讀,再讓學生跟讀,并適時提醒學生注意教師語調(diào)、語速等的變化。如此,學生就會認真聆聽,注意到教師讀“紅彤彤”的時候,語調(diào)逐漸上揚;讀最后一句時語速逐漸慢了下來,逐漸轉換為正常的語調(diào);讀“火燒云/就下去了”時會有個小的停頓。學生跟著教師讀,隨時調(diào)整語調(diào)、語速,帶著感情,逐漸讀出了火燒云變化快速而多樣、色彩鮮艷又豐富的奇妙意境。
(二)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
與其他朗讀方式相比,分角色朗讀適用于故事類、敘事類、小說類等涉及豐富情節(jié)的文本,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學生扮演文本中的角色,能夠在朗讀的過程中真切感受人物的情感,掌握人物角色的心理活動;學生隨時根據(jù)文本情節(jié)或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語言、行為、心理等作出語速、語調(diào)、情感等的調(diào)整,還要與其他角色保持即時互動,課堂氛圍更加活躍,朗讀效果更為明顯。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角色,分組進行朗讀練習。例如,二年級下冊《大象的耳朵》一課中,教師讓學生分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中大象的心理活動非常豐富,朗讀時,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大象的心理變化,用不同的情緒和語調(diào)朗讀。比如,第一次聽到小兔子問大象的耳朵,大象沒有感覺自己的耳朵有什么特別之處,學生品讀文本后,用肯定的語氣讀出這句話:“我生來就是這樣啊?!碑斝⊙蛞操|疑大象的耳朵時,大象開始自我懷疑,學生在朗讀中讀出了自我懷疑的感覺。最后,當大象終于認識到自己耳朵的優(yōu)點時,學生用自信的語氣讀出“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分角色朗讀,讓學生在了解不同角色心理和情緒變化的同時,有意識地挖掘文本內(nèi)容,獲取作者想要傳遞的內(nèi)容和情感信息,并隨時將這些內(nèi)容和信息反映到朗讀的語氣和語調(diào)中。這一過程,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了每一個角色,同時掌握了一定的朗讀技巧。
(三)師生共同朗讀
師生共同朗讀的方式能夠拉進教師和學生的距離,同時讓學生直接感受到自己朗讀和教師朗讀的區(qū)別,及時調(diào)整和變換自己的語調(diào)、語速、節(jié)奏,使自身的朗讀與教師的朗讀相契合。朗讀前,教師要提醒學生帶入情感,以便與文章中角色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朗讀時,教師可以在容易讀錯的生字詞處、需要凸顯作者情感或文章意境的重點處做適當停頓,示意學生關注這些朗讀點,做到正確有感情地朗讀。例如,讀四年級下冊《巨人的花園》時,筆者采用了師生共同朗讀的方式。文中的巨人三次驅趕孩子們的時候都非常生氣,朗讀時需要特別關注。師生共同朗讀時,學生一開始的語調(diào)比較平緩、單調(diào),沒有體現(xiàn)出巨人生氣、憤怒的情緒。于是,教師明顯提升語調(diào),非常明確地傳遞出了巨人的生氣和憤怒。學生很快從教師的語調(diào)中感受到了巨人此時的情感,做了及時調(diào)整。文中的巨人接受了孩子們之后,氛圍又是輕松愉悅的。共讀過程中,教師由之前生氣、憤怒的語氣轉為輕松、愉快的語氣,傳遞出了花園此時的和諧與美好。學生跟著讀,也快速調(diào)整語氣,表現(xiàn)出巨人心理的轉變。
師生共同朗讀,讓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了學生朗讀中的問題,也讓學生隨時向教師“討教”到了朗讀技巧,較好地提升了朗讀效果。
(四)讓學生獨立朗讀
讓學生獨立朗讀的優(yōu)勢很明顯:教師層面,能夠較為系統(tǒng)地了解學生朗讀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并隨時根據(jù)每個學生的朗讀特點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層面,能夠在自主穿行于語言文字的過程中直接感知文章情感的變化,隨時根據(jù)自己對整篇文章的整體或局部的理解,轉換和調(diào)整自己的朗讀思路。大部分文本都適合采用這種朗讀方式。例如,三年級下冊的《荷花》一文,語言清新,意境優(yōu)美,以虛實結合的手法寫出了荷花的婀娜多姿、清麗可人,滲透了作者獨特的情感。如果學生能夠帶著情感美、畫面美朗讀,定能在聽者眼前展開一幅充滿蓬勃生機的荷花圖。教師第一次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獨立朗讀時,學生的語氣比較平淡,缺少情感。第二次讓學生獨立朗讀時,教師提醒學生要注意文章中的形容詞,朗讀時突出這些詞語,如“挨挨擠擠”“碧綠的”“嫩黃色的”等;要揣摩文章中使用修辭的部分,如“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等;要結合生活中自己看到、聽到的、聞到的荷花,領會這些詞句的意思。之后,學生再讀,畫面感就慢慢出來了。第三次讓學生獨立朗讀時,教師又讓學生標記出關鍵詞句,并帶有情感地讀出這些詞句。又讀,不僅有畫面感,更富有情感。
二、朗讀技巧的傳遞
新課標對每個年段朗讀的要求基本上都包含“準確朗讀”“有感情地朗讀”。教師要將與要求相關的朗讀技巧轉化為重要的朗讀教學目標,指引學生在不斷的朗讀練習中做到準確朗讀、有感情地朗讀。
(一)傳遞準確朗讀的技巧
第一,讀音的準確性是朗讀最基本的要求,一定要嚴抓。某個學生朗讀時,教師可以讓其他學生重點關注其讀音,及時提醒并為其糾正讀錯的讀音,讓學生形成深刻的印象,避免再次讀錯。第二,要隨時指引學生能夠根據(jù)標點符號、句子結構和自己的理解準確斷句和適當停頓,不讀破句。第三,要注意學生的方言問題,避免學生習慣性地用方言朗讀。第四,要提醒學生關注比較特殊的漢字,比如掌握一定語境下兒化音、輕音的讀法,了解多音字的用法,注意平翹舌發(fā)音,等等。例如,《彩色的夢》是二年級下冊一篇富有想象力的兒童詩,朗讀時,學生特別容易讀錯后鼻音,容易忽視停頓。教師便專門對“彩色的夢”“有的硬”“就在白紙上跳蹦”“大塊的草坪”“大片的天空”“小屋的煙囪上”“蘋果般的太陽”中的“夢”“硬”“蹦”“坪”“空”“囪”“陽”等字的發(fā)音做了專項指導,讓學生掌握了后鼻音發(fā)音的技巧。針對有些頓句,如“藍——得——透——明”“又大——又紅”,教師向學生傳遞了何處稍微停頓、哪個字可以讀得長一些的技巧。學生正式投入朗讀的時候,大部分都能做到準確朗讀。
(二)傳遞有感情地朗讀的技巧
有感情地朗讀,要求學生能夠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靈活變換自己的語調(diào)、語速,學會用不同的語氣朗讀不同類型的句子,將情感和技巧融為一體,通過高水平的朗讀充分體現(xiàn)文章情感的變化。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時,除了向學生傳遞透過字詞句挖掘情感的技巧,尤其要向學生傳遞適度把控朗讀速度、語調(diào)和節(jié)奏等的技巧。以朗讀三年級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為例,在學生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細讀課文:讀句子“密密層層的枝葉/把森林/封得嚴嚴實實的”時,教師教學生如何斷句,讓朗讀更加流暢;讀“紅的,白的,黃的,紫的,真像個美麗的大花壇”時,教師提醒學生要注意前面四個詞語的抑揚頓挫,要注意語速,遇到并列的詞語時,要適當停頓;調(diào)整語調(diào),教師建議學生從第一個詞到第三個詞的語調(diào)逐漸上揚,到第四個詞再下降,最后一句要突出“真”字。如此,學生很快就做到了有感情地朗讀。
有效朗讀方式的選用和技巧的傳遞,能夠幫助學生“植入式”地深度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和角色的情感。我們應高度重視朗讀教學,確保學生能夠在長時間有方法、有技巧的朗讀練習中浸潤于語言文字,持續(xù)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高金鳳.新課改視域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