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唐高宗顯慶四年蘇定方征討都曼史事鉤沉

      2023-02-03 05:48:08石澤陽
      敦煌學輯刊 2023年3期
      關鍵詞:疏勒龜茲吐蕃

      石澤陽

      (南京師范大學 歷史系,江蘇 南京 210013)

      唐高宗顯慶四年(659),都曼在西域聯(lián)合疏勒、朱俱波、喝般陀等發(fā)動叛亂。有關都曼的叛亂,華濤、吳玉貴、薛宗正、王小甫都有過論述。華濤先生認為都曼的叛亂的原因是以阿悉結為代表的五弩失畢部并未真正降附唐朝(1)華濤《唐代西突厥都曼起兵史事考》,《新疆社會科學》1989年第3期,第107-108頁。;吳玉貴先生考察了都曼起兵與唐朝在弩失畢部設羈縻府州之間的關系(2)吳玉貴《突厥汗國與隋唐關系史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年,第358頁。;薛宗正先生先后在兩篇文章中考證了都曼的叛亂背后是吐蕃的策劃,破達延莽布支與救于闐、破都曼前后銜接(3)薛宗正《噶爾家族專國與吐蕃的北部領土擴張——兼論唐、蕃間的河源、西域爭奪》,《西藏研究》1988年第4期,第18-19頁;薛宗正《噶爾家族與附蕃西突厥諸政權——兼論唐與吐蕃間的西域角逐》,《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4期,第24-25頁。;王小甫先生認為都曼是和弓月部一起叛亂,主要活動于俱蘭、馬頭川、疏勒、朱俱波、于闐一線,這也是后期吐蕃在西域的主要活動路線(4)王小甫《唐、吐蕃、大食政治關系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54頁。。《苑大智墓志》中也涉及到了這次戰(zhàn)事,趙振華先生對這篇墓志進行過專題研究(5)趙振華《記唐代苑大智將軍的告身與墓志(上)》,《洛陽考古》2018年第2期,第76-85頁;趙振華《記唐代苑大智將軍的告身與墓志(下)》,《洛陽考古》2018年第3期,第66-78頁。。

      以上學者為筆者研究都曼之亂提供了很好地思路,但筆者以為都曼之亂仍有討論的余地,如都曼叛亂時疏勒的立場以及叛亂的進攻方向。接下來筆者擬以疏勒為視角,并結合《苑大智墓志》的相關內容就這兩個問題展開論述。

      一、都曼反叛的概況與疏勒的立場淺析

      我們先來看一下都曼反叛前后的概況。《新唐書·突厥傳》記載:

      以阿史那彌射為興昔亡可汗,兼驃騎大將軍、昆陵都護,領五咄陸部,阿史那步真為繼往絕可汗,兼驃騎大將軍、濛池都護,領五弩失畢部……是歲,彌射擊真珠葉護于雙河,斬之,殺闕啜二人。彌射、步真無綏御材,下多怨,于是思結都曼率疏勒、朱俱波、喝般陀三國叛,擊破于闐,詔左驍衛(wèi)大將軍蘇定方討之。(6)[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卷215下《突厥傳下》,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6063-6064頁。

      通過這則史料可以看出都曼反叛的原因:彌射、步真無綏御材(不綏御之);叛亂的主體:都曼、疏勒、朱俱波,喝般陀;叛亂后的進攻方向:于闐。

      阿悉結都曼隸屬于五弩失畢部?!杜f唐書·突厥傳》記載:

      永徽二年,(賀魯)與其子咥運率眾西遁……統(tǒng)攝咄陸、弩失畢十姓……弩失畢有五俟斤:一曰阿悉結闕俟斤,最為強盛……各有所部,勝兵數(shù)十萬,并羈屬賀魯。(7)[后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卷194下《突厥傳下》,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5186頁。

      在賀魯反叛被平定后,據(jù)《資治通鑒》“顯慶四年三月壬午”條記載:

      三月,壬午,西突厥興昔亡可汗與真珠葉護戰(zhàn)于雙河,斬真珠葉護。(8)[宋]司馬光編著,[元]胡三省音注《資治通鑒》卷200,北京:中華書局,1956年,第6311頁。

      興昔亡可汗即阿史那彌射。真珠葉護與五弩失畢部關系極為密切。(9)吳玉貴先生認為五弩失畢部屬于真珠葉護的管轄,或者他們可能為一個派系。參見吳玉貴《突厥汗國與隋唐關系史研究》,第358頁。阿史那彌射斬殺真珠葉護的行為,應當會引起五弩失畢部的不滿,阿悉結部自然不例外。真珠葉護的死與都曼的叛亂應當不無聯(lián)系。五弩失畢部在賀魯之亂被平定后屬于繼往絕可汗統(tǒng)領。彌射此舉應當也會引發(fā)阿史那步真的不滿,這應當也是龍朔二年(662)阿史那步真勸蘇海政殺阿史那彌射的一個原因。但史料中記載是彌射、步真無綏御材,看來除了阿史那彌射殺真珠葉護的原因外,阿史那步真也是造成都曼反叛的一個原因,應當是阿史那步真并未對五弩失畢部進行適當?shù)陌矒幔@才最終釀成了都曼的叛亂。

      都曼叛亂聯(lián)合了疏勒、朱俱波與喝般陀。從史料的記載來分析,應當是三國自愿跟隨都曼叛亂的,其中朱俱波與喝般陀應當是跟隨疏勒反叛?!缎绿茣吩谟浭鲋炀悴ㄅc喝般陀兩國時,都記在了《疏勒傳》中,同時還記有:“喝般陀……其王本疏勒人,世相承為之?!?10)[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卷221《疏勒傳》,第6234頁。《通典·邊防典·西戎五·朱俱波》又記載“朱俱波……其王本疏勒國人?!?11)[唐]杜佑撰,王文錦等點?!锻ǖ洹肪?93《邊防典·西戎五·朱俱波》,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第5272頁??梢娭炀悴ㄅc喝般陀與疏勒的關系之深,疏勒的動向應當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這兩國。

      《資治通鑒》“貞觀二十年六月丁卯”條記載:

      六月,丁卯,西突厥乙毗射匱可汗遣使入貢,且請婚;上許之,且使割龜茲、于闐、疏勒、朱俱波、蔥嶺五國以為聘禮。(12)[宋]司馬光編著,[元]胡三省音注《資治通鑒》卷198,第6236頁。

      可見疏勒在貞觀二十年(646)后與弩失畢部關系較為親密。上文也提到阿悉結部屬于五弩失畢部,且是最為強盛的部落,再加上疏勒與唐朝的關系本身就很微妙,在彌射、步真無綏御材之下,跟隨都曼反叛也在情理之中。

      都曼叛亂時“南結吐蕃”應當也有疏勒的因素,薛宗正、王小甫兩位先生都論述過都曼叛亂與吐蕃的關系,(13)薛宗正《噶爾家族專國與吐蕃的北部領土擴張——兼論唐、蕃間的河源、西域爭奪》,第18-19頁;薛宗正《噶爾家族與附蕃西突厥諸政權——兼論唐與吐蕃間的西域角逐》,第24-25頁;王小甫《唐、吐蕃、大食政治關系史》,第54頁。站在疏勒的角度來看,疏勒在貞觀二十二年(648)便已經(jīng)與吐蕃建立了聯(lián)系,(14)王小甫《唐、吐蕃、大食政治關系史》,第53頁。二者關系應當非同尋常,不僅是都曼叛亂,在之后麟德二年(665)吐蕃在西域的攻勢下,疏勒便是作為吐蕃的“盟友”而出現(xiàn)的。都曼反叛后的進攻方向是于闐,王小甫先生認為這應當與“南結吐蕃”有關,(15)王小甫《唐、吐蕃、大食政治關系史》,第54頁。都曼選擇“南結吐蕃”應當也與疏勒有關,可能是疏勒建議都曼連結吐蕃以對抗唐朝。

      二、《苑大智墓志》與蘇定方征討都曼史事

      顯慶四年,唐高宗命蘇定方為安撫大使,征討都曼、疏勒(16)[后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卷83《蘇定方傳》,第2779頁。。這件事在史料記載中較為簡略。不過《苑大智墓志》為我們了解這場戰(zhàn)役的相關情況提供了幫助。據(jù)《苑大智墓志告身刻石》記載:

      上段:弓月道耶瀆川陣,第一勛,加兩轉。石門陣,第一勛,加一轉。蔥山道怛墼陣,第一勛,加一轉。波斯道□□陣、尉頭城陣,平壤道連□陣、鐵山陣、周留陣,并第一勛,各加三轉,總一十九轉。(17)齊運通主編《洛陽新獲墓志百品》,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20年,第137-139頁。

      這篇告身刻石為我們帶來了很多信息,其中“波斯道”全名應為“波斯道行軍”。首先我們先從波斯道行軍的時間入手,從志主苑大智參加的這幾場行軍來看,波斯道行軍在蔥山道行軍之后,在平壤道行軍之前。蔥山道行軍當為永徽六年(655)高宗命程知節(jié)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討伐賀魯?shù)氖肥?,但程知?jié)真正到西域作戰(zhàn)已經(jīng)是顯慶元年(656)八月(18)[后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卷4《高宗紀上》,第76頁。。平壤道行軍應當是龍朔元年(661)五月蘇定方討伐百濟的史事(19)[后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卷4《高宗紀上》,第82頁。。波斯道行軍應當在顯慶元年八月至龍朔元年五月之間。

      其次根據(jù)作戰(zhàn)地點來分析,“波斯道行軍”應當是在西域的作戰(zhàn)。這段時間在西域較大的戰(zhàn)事,一是顯慶元年楊胄討伐龜茲叛將羯獵顛,二是顯慶二年(657)蘇定方的伊犁道行軍,三是顯慶四年蘇定方征討都曼。由于墓志中很清楚地寫明是“波斯道”,所以顯慶二年伊犁道行軍顯然不符合。那“波斯道”究竟是楊胄討伐羯獵顛的戰(zhàn)役呢?還是征討都曼的戰(zhàn)役呢?

      楊胄討伐羯獵顛是在顯慶元年,大勝羯獵顛是在顯慶三年(658)正月,作戰(zhàn)地點在泥師城(20)[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卷3《高宗紀》,第57-58頁。?!顿Y治通鑒》“顯慶三年正月”條記載:“至龜茲東境泥師城,龜茲大將羯獵顛發(fā)眾拒之,仍遣使降于西突厥沙缽羅可汗?!?21)[宋]司馬光編著,[元]胡三省音注《資治通鑒》卷200,第6309頁??梢娔鄮煶俏挥邶斊潠|境。墓志中的“尉頭城陣”,據(jù)《新唐書·地理志》記載:

      自撥換、碎葉西南渡渾河……又六十里至據(jù)史德城,龜茲境也,一曰郁頭州……百四十里至疏勒鎮(zhèn),南北西三面皆有山,城在水中。(22)[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卷34《地理志七下》,第1150頁。

      這條材料展示了據(jù)史德城的地理位置,據(jù)史德城又稱郁頭州,在龜茲境內,屬于龜茲最西境,與疏勒接壤。(23)疏勒東部邊界為岐山。參見王小甫《唐、吐蕃、大食政治關系史》附錄四《四鎮(zhèn)都督府領州名稱、地望略考》,第241頁。譚其驤先生在《中國歷史地圖集·隋唐五代十國時期》“隴右道西部(安西都護府)”中作“蔚頭州”。(24)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5冊,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第63-64頁?!拔尽迸c“蔚”字形接近,發(fā)音相同,所以告身中的“尉頭城陣”應當是龜茲境內的據(jù)史德城,即郁頭州,是龜茲最西境。

      因此泥師城從位置上來看也不大符合。那么可能性只有顯慶四年蘇定方征討都曼的戰(zhàn)役了。據(jù)《趙玄應墓志》記載:

      單于犯塞,屯甲騎于云中;時主臨軒,下神兵于天上。弓月道行軍大總管劉文舉、波斯道行軍大總管蘇定方等,并鑿門而出,杖鉞而行。(25)吳鋼主編《全唐文補遺》第8輯,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年,第297頁。

      劉子凡認為《趙玄應墓志》里提到的波斯道行軍應該是征討都曼的行動(26)劉子凡《瀚海天山——唐代伊、西、庭三州軍政體質研究》,上海:中西書局,2016年,第142頁。。這次又有《苑大智墓志》作為支撐,可見“波斯道行軍”應當就是顯慶四年蘇定方征討都曼的戰(zhàn)役。同樣,《趙玄應墓志》中還提到了“弓月道行軍大總管劉文舉”,說明弓月也參與了這次叛亂?!顿Y治通鑒》“咸亨四年十二月丙午”條記載:

      西突厥興昔亡可汗之世,諸部離散,弓月及阿悉吉皆叛。(胡三省注曰:阿悉吉即阿悉結,弩失畢五俟斤之一也。)蘇定方之西討也,擒阿悉吉以歸。弓月南結吐蕃,北招咽麪,共攻疏勒,降之。(27)[宋]司馬光編著,[元]胡三省音注《資治通鑒》卷202,第6371-6372頁。

      王小甫先生認為這是一條回顧性史料,蘇定方之西討是顯慶四年都曼叛亂一事。(28)王小甫《唐、吐蕃、大食政治關系史》,第54頁。再結合《趙玄應墓志》,可以佐證《資治通鑒》的記載。

      上文我們分析到據(jù)史德城與疏勒接壤。唐軍在此地有過作戰(zhàn),應當和疏勒有關。筆者以為也可以結合麟德二年崔智辯救于闐的史實中來佐證。吐魯番阿斯塔納四號墓出土文書《唐支用錢練帳一》對這次行軍的情況有記載,現(xiàn)將這份文書相關內容摘錄如下:

      3.□□用錢拾文,憧□□□糴麥。用麥造糧據(jù)史德城。用錢

      5.思渾。用練一疋,糴麥回來河頭。用一疋,曹愿住處買羊。更用錢□

      6.□□住內撥換城。用綜半匹余米,買婢闕練一疋。更用錢□

      7.□□買肉。更用一疋,買白氈。用練半疋尾乳處買氈。用錢三文□。

      這件文書的時間為麟德二年崔智辯行軍時,陳國燦先生通過這件文書分析了這次行軍的一些史實,包括這次戰(zhàn)爭的行軍路線與戰(zhàn)斗結果(30)陳國燦《唐麟德二年西域道行軍的救于闐之役—對吐魯番阿斯塔納4號墓部分文書的研究》,氏著《陳國燦吐魯番敦煌出土文獻史事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295-311頁。。有關這次西域道行軍的背景,《資治通鑒》“麟德二年閏三月”條記載:“疏勒、弓月引吐蕃侵于闐,敕西州都督崔智辯、左武衛(wèi)將軍曹繼叔將兵救之?!?31)[宋]司馬光編著,[元]胡三省音注《資治通鑒》卷201,第6344頁。從這條材料來看,麟德二年崔智辯的作戰(zhàn)對象亦有疏勒,而且這件文書可以看到這次行軍亦經(jīng)過了據(jù)史德城(即尉頭城),而據(jù)史德城前亦有職城、胡乍城,陳國燦認為職城、胡乍城應當在疏勒、于闐一帶,此次崔智辯的行軍肯定進入到了疏勒。(32)陳國燦《唐麟德二年西域道行軍的救于闐之役——對吐魯番阿斯塔納4號墓部分文書的研究》,氏著《陳國燦吐魯番敦煌出土文獻史事論集》,第303頁。苑大智參加的這次作戰(zhàn)對象又同樣有疏勒,所以墓志中所反映的“尉頭城陣”應當是與疏勒的戰(zhàn)役。

      這次戰(zhàn)役的規(guī)模如何呢?墓志中記載此次苑大智是“第一勛,加三轉”,《唐六典》卷5“兵部郎中員外郎”條記載:

      勛、獲之等級,(謂軍士戰(zhàn)功之等級。若牢城苦戰(zhàn)第一等,酬勛三轉……凡破城、陣,以少擊多為“上陣”,數(shù)略相當為“中陣”,以多擊少為“下陣”,轉倍以上為“多少”。常據(jù)賊數(shù)以十分率之,殺獲四分以上為“上獲”,二分以上為“中獲”,一分以上為“下獲”……上陣下獲、中陣中獲、下陣上獲第一等酬勛三轉;其第二、第三等各遞降一轉。)(33)[唐]李林甫等撰,陳仲夫點?!短屏洹肪?,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第160-161頁。

      從苑大智的告身中也可以看出苑大智在波斯道行軍中陣、尉頭城陣均是第一勛各三轉,所以這次波斯道行軍作戰(zhàn)也應當很艱巨,應當是和都曼、疏勒的主力決戰(zhàn)。尉頭城陣大戰(zhàn)之后,唐軍應當是進入了疏勒。疏勒應當在此時向唐軍投降。

      墓志中“尉頭城陣”之前還有“陣”。雖然全名不得見,但它既然在“尉頭城陣”之前,至少說明“陣”應當在尉頭城的東部,應當在龜茲境內。因為《新唐書·地理志》中已明確記載從龜茲到疏勒的路線,尉頭城(即據(jù)史德城)為龜茲的最西境,既然“陣”先于“尉頭城陣”而發(fā)生,那它很可能是在據(jù)史德城東部的龜茲境內;又上文根據(jù)《唐支用錢練帳一》所反映出來的路線:職城、胡乍城、據(jù)史德城(尉頭城)、思渾、河頭、撥換城、安西,文書中反映唐軍在這些地方停留并買麥、買肉等,說明這應當是唐軍從疏勒到龜茲的主要路線。蘇定方波斯道行軍很可能也走的是這條路,唐軍在龜茲最西部的尉頭城陣之前便和叛軍交戰(zhàn),側面說明都曼、疏勒等不僅僅是攻破于闐,招引吐蕃,也向龜茲發(fā)動了進攻。這也影響到了龜茲內部的分化,《冊府元龜·將帥部·專殺門》記載:

      蘇海政這次行軍是以平定都曼后弓月引吐蕃入西域為背景的。(35)王小甫《唐、吐蕃、大食政治關系史》,第54頁。介于此,龍朔二年十二月唐高宗命蘇海政為海道總管討伐疏勒、弓月及龜茲,而上引文獻都只記為討伐龜茲,只有《冊府元龜》記為龜茲及疏勒,王小甫先生認為這是討伐龜茲國內與疏勒、弓月勾結的亂臣賊子,(36)王小甫《唐、吐蕃、大食政治關系史》,第57頁。龜茲是如何與疏勒、弓月勾結的呢?契機很可能便是都曼、疏勒等當時應當攻入了龜茲境,這便為疏勒、弓月與龜茲內部的“亂臣賊子”建立了聯(lián)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從尉頭城陣可以看出蘇定方并未直接去救援于闐,而是直奔疏勒,史籍中也未見到蘇定方有救援于闐的舉措。因此,蘇定方的波斯道行軍很可能是一次“圍魏救趙”的行軍。首先,從龜茲到于闐的交通來說,據(jù)《新唐書·地理志》記載:“自撥換南而東,經(jīng)昆崗,渡赤河,又西南經(jīng)神山、睢陽、咸泊,又南經(jīng)疎樹,九百三十里至于闐鎮(zhèn)城”(37)[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卷43下《地理志七下》,第1150頁。,基本上是沿玉河而下。據(jù)陳國燦先生考證,這條道路為神山路(38)陳國燦《唐代的“神山路”與撥換城》,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編《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24輯,武漢:武漢大學文科學報編輯部,2008年,第198-201頁。??梢?,從龜茲到于闐,走神山路(經(jīng)玉河而下)當是一條捷徑。其次,《唐河上墓志》中也有“兼玉河道行軍司馬”(39)吳鋼主編《全唐文補遺》第2輯,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年,第269頁。的記載。玉河在于闐境內,可見玉河道行軍當是以于闐為目標的行軍。這也同樣反映出若是唐朝對于闐采取軍事行動,通常會優(yōu)先選擇走玉河(神山路)。蘇定方征討都曼,救援于闐應當也是目標之一。但蘇定方卻直接經(jīng)尉頭城進攻疏勒,當是“圍魏救趙”的戰(zhàn)略。

      蘇定方在龜茲尉頭城擊敗都曼、疏勒后,疏勒暫時投降了唐軍。蘇定方在擒都曼后,弓月又與吐蕃、咽麪攻打疏勒,史料中用了一個“降”字,說明此時疏勒在此前應當還是投降唐朝的狀態(tài),不過按史料記載的順序來看,弓月再次反叛是在蘇定方回朝后,《資治通鑒》“顯慶五年正月”條記載:“春,正月,定方獻俘于乾陽殿。”(40)[宋]司馬光編著,[元]胡三省音注《資治通鑒》卷200唐高宗顯慶五年,第6319頁。可見疏勒在投降唐朝后不久,又在弓月、吐蕃的威脅下再一次背叛了唐朝,這也就有了蘇海政海道行軍。

      綜上所述,都曼反叛的原因,一方面應當是真珠葉護的死以及阿史那步真并沒有進行適當?shù)陌矒?,另一方面則是疏勒勸說都曼連接吐蕃。都曼反叛后,進攻方向不僅僅是于闐,也向龜茲發(fā)動了進攻,這也影響到了龜茲內部的反唐勢力。唐朝命蘇定方、劉文舉分別為波斯道行軍大總管、弓月道行軍大總管征討都曼。蘇定方在尉頭城與都曼、疏勒的主力對決,并擊潰了叛軍。在都曼被擒后,疏勒應當投降了唐朝。但隨著弓月再次連結吐蕃攻打疏勒,疏勒在吐蕃勢力的影響下再度叛唐。

      猜你喜歡
      疏勒龜茲吐蕃
      絲綢之路上的龜茲
      龜茲樂舞
      金秋(2021年22期)2021-12-02 03:26:33
      吐蕃金銀器知見錄
      紫禁城(2020年5期)2021-01-07 02:13:50
      吐蕃相論恐熱降唐考
      西夏及其周邊吐蕃語地名考釋舉隅
      西夏學(2020年2期)2020-01-24 07:43:26
      龜茲古樂
      金秋(2019年24期)2019-06-15 06:50:18
      《弟吳宗教源流》(吐蕃史)譯注(二)
      西藏研究(2018年4期)2018-10-30 01:12:20
      西域之王
      新疆S214線疏勒至英吉沙公路“十一”正式通車
      漢代疏勒城之爭的是非玄虛與考辯
      絲綢之路(2016年18期)2016-10-18 12:05:17
      信宜市| 永兴县| 通海县| 全州县| 湟源县| 乡城县| 赤水市| 临泉县| 龙陵县| 原平市| 兰州市| 抚州市| 宾阳县| 福贡县| 留坝县| 无锡市| 临夏县| 隆化县| 天全县| 会理县| 玉树县| 茶陵县| 康乐县| 淮滨县| 桐城市| 西城区| 富蕴县| 军事| 康乐县| 慈利县| 林西县| 墨竹工卡县| 扎赉特旗| 海安县| 唐河县| 宜都市| 潮安县| 忻城县| 金沙县| 雅江县| 青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