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補土伏火法治療放化療性口腔潰瘍

      2023-02-11 06:52:59李元明
      光明中醫(yī) 2023年1期
      關鍵詞:陰火厥陰元氣

      李元明

      放化療是惡性腫瘤的常見也是重要的治療方法[1]。而口腔潰瘍是惡性腫瘤患者,特別是頭頸部放化療治療過程中常見的不良反應,是由放化療造成的口腔黏膜上皮細胞損傷所致,據資料統(tǒng)計,其發(fā)生率可高達66%~75%[2,3]。它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影響其進食,并產生治療恐懼心理,從而導致生活質量下降,甚至阻礙患者進一步接受放化療。而對于放化療性口腔潰瘍,目前臨床上缺乏有效的預防手段和療效良好的藥物[4]。根據長期的臨床經驗,筆者運用“補土伏火”之法治療放化療后口腔潰瘍病證,屢試效驗,茲介紹如下,以饗同道。

      1 病因病機

      口腔潰瘍屬于中醫(yī)學中“口瘡”“口靡”范疇。《素問·至真要大論》有“火氣內發(fā),上為口糜”的記載,《諸病源候論·唇口病諸候》曰:“手少陰,心之經也,心氣通于舌;足太陰,脾之經也,脾氣通于口。腑臟熱盛,熱乘心脾,氣沖于口與舌,故令口舌生瘡也”。由此可見,此病主要病因為“火”,或為陰火,或為“實火”,病變臟腑主要在“心”和“脾”兩臟。筆者以為,由放化療引起的口腔潰瘍與常見口腔潰瘍的基本病因病機有所同,也有所不同,其病因雖亦屬火,然卻以陰火為主,為土虛火不能潛伏所致的虛火上炎。

      1.1 腫瘤與脾胃關系密切

      1.1.1 腫瘤與厥陰相關呂英等[5]、李忠等[6]、張培新等[7]以為,腫瘤其根本病位,在乎厥陰。呂英教授[5]認為,人之一氣周流,陽根是否深固,生機是否旺盛取決于陽氣是否順利斂降、封藏和蓄積,而大氣之升在于初之氣的厥陰風木,治療上當切記不可隨意戕伐元氣萌芽之厥陰肝。祁爍等[8]亦認為,腫瘤病位在厥陰,人體陰陽平和,陰陽互根,陽化氣、陰成形之功順利轉化,才能維持機體的有序發(fā)展,而若病邪傷及厥陰,則陰陽轉化之機失常,陰成形有余,陽化氣之力不足,成形而不能化氣,則可化為腫瘤等異形之物,而厥陰病的陰陽失和,陰成形有余為癌腫,陽化氣不足為體虛,與癌癥的病癥表現相符合。

      厥陰者,陰氣盛極顯微之狀態(tài),在天為風木,而《醫(yī)學衷中參西錄》言:“人之元氣,根基于腎,而萌芽于肝。肝為元氣萌芽之臟”,而厥陰中見少陽,少陽相火有“少火生氣”之功,即可主氣初之氣大地復蘇、萬物發(fā)陳的元氣萌動之象,故臨床上,厥陰風木蓄健不利,失去和緩有序的升發(fā),則未能顯示出正常的中化之象,則可出現病理機轉[5],之于人體,則可引發(fā)腫瘤的發(fā)生。因“陽化氣、陰成形”,腫瘤之所以發(fā)生,陽氣不足而陰氣有余。

      再者,陰陽不相順接為腫瘤發(fā)病關鍵病機,蓋陰陽不相順接,則機體氣血、臟腑、升降、出入、表里、上下等失調、紊亂,陽氣失于溫煦、推動津液精氣的運行,以致于寒從中生,氣滯血瘀,濕聚痰凝,最終有形之癥瘕積聚便得以形成,而腫瘤細胞分化成熟能力的異常,出現無限增殖,正是因為陰陽氣不相順接導致[6]。

      1.1.2 厥陰之病關乎脾胃厥陰風木,木為土之畏,有升發(fā)之性,能疏泄調理脾胃之運化樞紐,且木為水火之中氣,病則土木郁迫,如黃元[9]御所云:“土氣不升,固賴木氣以升之,而木氣不達,實賴土氣以達焉”。故厥陰為病,脾胃之土亦虛,《金匱要略》有言:“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脾胃虛寒,日久可傷及腎陽,腎陽被傷,則下寒諸證加重,脾土受厥陰風木克伐,運化失常,升降失司,氣機逆亂,上下陰陽不得交通,而且厥陰的疏泄之力有助于脾胃樞機運轉,而脾胃虛弱也可導致厥陰病發(fā)[10],故厥陰與脾胃是相互影響、相互關聯的。也有學者認為厥陰病,當從脾胃為樞去論治,精氣升降,脾胃為樞,臟腑病變與升降浮沉亦關系密切,故厥陰病上熱下寒證與脾胃功能狀態(tài)密切相關[11]。

      郁仁存教授提出腫瘤的“內虛學說”,認為脾虛在腫瘤的發(fā)生起關鍵作用,亦有學者認為調理脾胃是治療惡性腫瘤的基礎[12]。且《景岳全書》言:“凡脾胃不足及虛弱失調之人,多有積聚之病”。蓋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其余四臟的滋養(yǎng)皆離不開脾胃的協(xié)同,脾胃強健則四臟皆健,機體功能活動維持正常,脾胃衰敗則四臟亦衰,百病由生。

      1.1.3 放化療進一步加重脾胃虧虛放化療乃濕熱毒邪,一方面,其可以引起頭痛、失眠、煩躁、脫發(fā)、皮膚變黑、發(fā)熱等熱毒內擾的不良作用;另一方面,其也會引起胸悶惡心、納呆腹脹、頭身困重、倦怠乏力、口膩口淡等濕濁內蘊的證候。而胃喜潤惡燥,而熱毒容易灼煉津液,從而導致胃陰虧虛,而脾喜燥惡濕,濕濁之邪黏滯重濁,會影響脾胃的運化。而且有學者以為,化療藥物容易損傷脾胃,導致水濕失運,釀生內濕,濕邪困阻,中焦氣機不利,從而引起升降失司[13]。

      1.2 土不伏火所致虛火上炎土不伏火,為陰火。有學者總結陰火產生之原因有以下幾種:①陽氣不升以致于伏留化火;②谷氣下流以致于濕火相合;③心君不寧以致于化而為火;④津傷血弱以致于內燥化火[14]。而究其根本,皆不離乎脾胃虛弱。該理論實則是以李東垣的《脾胃論》《蘭室秘藏》等著作為依據。《內外傷辨惑論》中說:“是熱(內熱)也,非傷寒邪皮毛間發(fā)熱也,乃腎間脾胃下流之濕日塞其下,致陰火上沖,作蒸蒸燥熱”?!镀⑽刚摗分幸脖硎荆骸凹绕⑽笟馑?,元氣不充而心火獨盛?;鹫撸幓鹨?。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絡之火,元氣之賊也?;鹋c元氣不兩立,一勝則一負。脾胃氣虛,則下流于腎,陰火得以乘其土位”。脾胃氣虛,水谷精氣不能正?;?,則氣血虧虛,不能滋養(yǎng)先天,致腎陰不足,肝腎相火亢盛,火犯上焦,心火亢進,此心火、肝腎相火的亢盛,產生“陰火”[15]。土虛火浮,元氣外越,火氣上升,可致齒衄、口舌生瘡、紅腫熱痛,即口腔潰瘍的表現[16]。

      而放化療之火熱毒邪,一方面,火毒之邪侵襲日久,聚集成毒,灼煉津液,必傷陰血,虛火上炎于口,發(fā)為口瘡;另一方面,放化療損傷了脾胃,脾胃虧虛。一則土虛則不能伏火,蓋土居中焦,為升降之樞,元氣受后天脾胃資助,故脾胃氣虛日久可致元氣虧虛,虛火內生亦可內耗元氣,最終致“氣愈虛則火愈盛,火愈盛則氣愈虛”的惡性循環(huán)[17];二則蒸蒸之濕熱耗灼腎陰,以致于腎陰不足,肝腎相火亢盛,火犯上焦,心火亢進,故亦發(fā)為口瘡。

      2 治則治法及遣方用藥

      對于放化療所致的土不伏火、陰火上炎之口腔潰瘍,筆者以為當補土伏火,臨床上可用甘草瀉心湯。

      甘草瀉心湯,出自《傷寒雜病論》,原文:“傷寒中風,醫(y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干嘔,心煩不得安。醫(y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方藥組成:甘草(炙)四兩,黃芩三兩,法半夏(洗)半升,大棗(擘)十二枚,黃連一兩,干姜三兩。

      2.1 中醫(yī)研究筆者以為,甘草瀉心湯實則補土伏火之方。蓋人身血氣之運化,正如蒸爐,脾胃之土恰為鍋之米飯,腎陰為鍋中之水,腎陽即火爐中之火,氣血運化如常,唯土厚,水足,火明。本方重用甘草,蓋其甘溫補中,溫補脾胃固本,以滋氣血之源,此乃增米厚土之妙法。然人身運化,正如蒸爐,補土恰似增米,此運化之原也。正如《傷寒尋源》曰:“君甘草,坐鎮(zhèn)中州,使胃虛得復而痞自解耳”。而柯琴也以為:“本方君甘草者,一以瀉心而除煩,一以補胃中之空虛,一以緩客氣之上逆也……協(xié)甘草以和中”。而口瘡者,病位在心脾,故甘草之用一可瀉心之標火,二可與大棗合用而補脾胃之本虛。然如李中梓所言瀉心須用苦,且此病雖為土虛不能潛伏之火,然火以上灼,非苦寒不能速瀉之,故加黃芩、黃連以清中上二焦之浮火。而因放化療之邪化濕內困脾胃,致脾胃運化失司,故加干姜以溫中而化濕,蓋干姜味薄氣濃,陽中之陽也。以散虛火為專[18],能除虛火[19],法半夏燥濕,辛開苦降,從而使得中州得以恢復正常樞紐功能。

      2.2 現代醫(yī)學研究而現代研究表明甘草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20],可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減少口腔潰瘍瘡面的滲出,還有抗過敏抗炎,緩解疼痛作用;干姜能鎮(zhèn)靜、抗凝、抗炎,保護瘡面[21];而黃芩、黃連本身具有抗氧化、抗過敏、抗炎、抗病毒及緩急止痛作用,同時也可以促進潰瘍的愈合[22]。

      另外,研究表明,潰瘍病發(fā)生與T淋巴細胞亞群的數量和功能異常具有一定的相關性,而甘草瀉心湯能改善淋巴細胞亞群失衡[23];同時,研究也證明,甘草瀉心湯有降低血清中NO及NOS濃度[24],增強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及非特異性免疫機能的作用[25]。

      3 小結

      口腔潰瘍是放化療惡性腫瘤患者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它給患者的生活及放化療的繼續(xù)治療帶來極大的影響,而目前現代醫(yī)學臨床上缺乏有效的預防手段和療效良好的藥物。筆者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總結了放化療性口腔潰瘍的主要病因病機、治則治法及遣方用藥,其認為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與厥陰關系密切,而厥陰的病變常常涉及脾胃的虧虛,而濕熱毒邪的放化療,也會進一步影響和損傷脾胃,脾胃虧虛,則土虛不能伏火,可致陰火上炎,上乘于心,而心開竅于舌,浮火灼燒,則發(fā)為口瘡。而臨床上,筆者認為甘草瀉心湯的治法實則補土伏火,故此方之于放化療性口腔潰瘍有其良好療效。

      猜你喜歡
      陰火厥陰元氣
      元氣清晨
      金秋(2023年8期)2023-07-07 03:02:36
      “兩陰交盡謂之厥陰”奧諺解
      從“欲解時”論烏梅丸治厥陰病
      淺論厥陰病之實質?
      李杲陰火理論研究探析*
      解讀厥陰病辨證論治體系※
      淺析“陰火”
      如何養(yǎng)元氣?
      三種端元氣e13C1-Ro模型建立與應用
      元氣淋漓的傅斯年
      文學自由談(2016年3期)2016-06-15 13:01:09
      伊春市| 卫辉市| 寻甸| 临澧县| 东乡县| 徐水县| 金坛市| 青龙| 富阳市| 泸定县| 大荔县| 涿鹿县| 宁明县| 仙桃市| 赞皇县| 道真| 通化县| 洛宁县| 大姚县| 布尔津县| 彰武县| 双峰县| 凭祥市| 南漳县| 西峡县| 吉水县| 栾川县| 文登市| 平邑县| 庆云县| 河北省| 玉屏| 黄骅市| 高安市| 皮山县| 石泉县| 衡阳县| 措美县| 团风县| 饶阳县| 府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