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鑫 青木 于文
“俄羅斯和伊朗未受邀,而美國將派出創(chuàng)紀錄的代表團”——2月17日至19B,慕尼黑安全會議(以下簡稱慕安會)將在德國舉行。慕安會是具有重要全球影響的國際戰(zhàn)略和安全政策年度論壇,這樣的會議安排引發(fā)一些質(zhì)疑。13日,慕安會主席霍伊斯根在柏林發(fā)布年度《慕尼黑安全報告》時稱,今年會議的主要議題將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襲擊及其全球后果,而該報告提出的一個問題是:為什么西方以外的許多國家不愿意支持烏克蘭、不愿譴責俄羅斯?除了俄烏沖突問題,一些媒體認為,美中關系緊張也將是本屆慕安會的焦點議題之一。
“美國參議院1/3的議員都將參加本屆慕安會”
“打一場冷戰(zhàn)就夠糟糕的了。同時發(fā)動兩場冷戰(zhàn)是不可能的?!泵绹芯€電視新聞網(wǎng)(CNN)14日發(fā)文稱,拜登就任總統(tǒng)兩年后,美國現(xiàn)在同時面臨與其20世紀的超級大國競爭對手俄羅斯及21世紀“頭號對手”中國的外交和國家安全危機。-"這個危險時期將在本周末具體化,屆時西方外交政策官員和專家將齊聚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安全會議。”報道稱,此次會議將被不斷升級的烏克蘭戰(zhàn)爭問題主導。
美國副總統(tǒng)哈里斯將率團參加今年的慕安會。美國“政治新聞網(wǎng)”13日稱,會議的嘉賓名單揭示了一件事:美國政府官員認為今年的會議很重要?!敖衲?,美國將派出迄今為止規(guī)模最大的代表團,哈里斯身邊將有幾十名政府官員、安全官員和'國會議員隨行,包括民主黨領袖舒默、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等人?!睋?jù)德國巴伐利亞廣播公司14日報道,慕安會主席霍伊斯根表示,美國參議院1/3的議員都將參加本屆慕安會。美國參議院共100名議員。
“慕安會將在沒有俄羅斯官員參加的情況下討論俄烏問題”,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稱,慕安會拒絕邀請俄官員參會,理由是“不想給俄政府提'供宣傳論壇”,而是邀請了俄反對派人士。俄新社援引俄外交部消息證實,俄羅斯不打算參加2023年的慕安會;即使受到邀請,俄羅斯也對這個已然喪失客觀性的論壇失去了興趣。
這是俄羅斯連續(xù)第二年缺席慕安會。自1999年以來,俄羅斯一直是慕安會的參與者之一,通常由外交部長率代表團參加,俄總統(tǒng)普京、時任總理梅德韋杰夫也曾分別于2007年和2016年前往現(xiàn)場參會。到了2022年第58屆慕安會時,俄羅斯方面因“多重原因”拒絕了參會邀請。俄外交部發(fā)言人扎哈羅娃稱,慕安會正越發(fā)演變成為跨大西洋論壇”,失去了包容性和客觀性。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13日稱,2月24日是俄烏沖突爆發(fā)一周年。一年前的2月19日,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在沖突爆發(fā)前夕參加了慕安會?!澳菚r的他,一身標準西服,一臉標準官相。一年間,這一切全變了?!眻蟮婪Q,一年來,歐洲和世界局勢發(fā)生巨變,“氣球事件”導致美中兩國關系更加緊張。這些都使得今年的慕安會氣氛更加嚴峻。
伊朗不滿未受邀
據(jù)彭博社13日報道,霍伊斯根以“侵犯人權”為由,拒絕邀請伊朗政府代表團參會,而是邀請該國民間人士參會。對此,伊朗外交部發(fā)言人卡納尼13日表示,'慕安會做出的這一“出于政治動機的決定”是誤判。像伊朗這樣的國家,在地區(qū)安全上發(fā)揮重要作用,如果會議的目標是促進全球和地區(qū)和平,那么這樣的選擇就是錯誤的,并且違反了會議的政治中立性。報道稱,近年來,伊朗外長一直是慕安會的常客。慕安會不認為自己是中立的,而是一個“在國際機制中代表基于規(guī)則的政治”的組織。
對會議安排的批評也來自和平運動隊伍。和平活動家、慕尼黑和平會議的組織者瑪麗亞?費克爾表示,沒有俄羅斯政府代表被邀請參加會議是錯誤的。費克爾告訴媒體,慕安會一直聲稱要成為全球政治和安全交流平臺,“而現(xiàn)在,當我們需要外交和對話時,你做出這樣的決定”。她駁斥了“與俄羅斯不可能進行和平談判”的論點,稱黑海港口農(nóng)產(chǎn)品外運協(xié)議和俄烏換俘都顯示,談判是很有可能的。
德國電視一臺14日稱,今年的慕安會還不允許德國選擇黨參加。該黨因反對制裁俄羅斯被認為“親俄”。
慕安會報告:亞非拉國家不滿西方主導國際秩序
“德國之聲”稱,176頁的年度,《慕尼黑安全報告》提出,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許多國家拒絕在烏克蘭沖突中選邊站,相關國家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一半,其中不乏大國和具有影響力的國家,如印度和南非?;粢了垢趫蟾嬷袑懙溃骸叭绻覀儾桓闱宄侵?、拉丁美洲和亞洲國家對不總是符合其利.益的國際秩序不滿的原因,我們將很難使這些持觀望態(tài)度的國家成為我們捍衛(wèi)最重要規(guī)則和原則的盟友。”
報道稱,從也門、敘利亞、埃塞俄比亞、馬里到印度、巴基斯坦,烏克蘭戰(zhàn)爭看起來只是另一場殘酷但遙遠的沖突。“這些地區(qū)的國家自問,為什么要支持西方在自家門前的戰(zhàn)爭,且這樣一場戰(zhàn)爭不僅無助于平息自己所在地區(qū)的沖突,甚至還助長了這些沖突。”
美國外交學會學者利安娜?菲克斯對“德國之聲”說:“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后,西方社會意識到并非所有國家都立即譴責俄羅斯,這給西方敲響了警鐘。這并不是出于親俄情緒,而是一種反西方的心態(tài)?!薄赌侥岷诎踩珗蟾妗贩Q,西方對烏克蘭戰(zhàn)爭的直接回應也沒有起到好作用,“西方國家沒有采取行動幫助各國應對糧食和能源價格的上漲,而是指責它們沒有對基輔表現(xiàn)出足夠團結”。
菲克斯就此表示:“這種經(jīng)濟關系的再平衡或許需要更多實質(zhì)性的東'西,而不僅僅是外交倡議和出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