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紅堡鎮(zhèn)崔劉小學 王映杰
隨著教育教學的改革,如何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提高農村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數學的課堂教學效果,成為廣大教師需要關心和解決的問題。因此,對互聯網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的應用,是當前的數學教育必須重視和落實的問題。如何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尤其是農村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做出如下探究。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更加依賴課本及教師的課堂講授,有時候會比較枯燥乏味,學生不容易接受,并且會因為興趣點的偏移而出現開小差,不認真聽講等問題。而互聯網技術的運用,作為一種輔助性非常強的媒介手段,具有可選素材多、內容更加新鮮有趣、有更多的感官體驗等特點,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對農村學生而言,更多新鮮的互聯網信息能開拓他們的視野,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并且能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感受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也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為未來的發(fā)展打下基礎,激發(fā)他們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的潛在欲望,這些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難以達到的。
互聯網信息技術雖然是非常有效且有趣的,但是因為互聯網本身的特征,使得這樣的教學方式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如何合理地將互聯網內容與數學課堂教學相結合,是非常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因此,教師需要在結合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靈活地選取各種互聯網信息素材,運用多媒體等形式將各式各樣的課程內容轉換為可視、可聽、可感的趣味素材。例如,對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的面積周長公式的課時講解時,可以選用一些與之相關的圖像解析,選用一些課本和板書難以表述出來、動態(tài)的解析過程,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公式是如何得到的。此外,互聯網信息素材的選取,要符合農村學生的學習現狀,要在貼合實際的條件下進行選取,避免學生對素材不感興趣或者無法接受的現象,要在合理性的前提下,開展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數學科目教學。
當前,學生學習的知識都是比較淺顯且容易理解的,因此教師在選取素材的時候要注意,不能將課程的內容變得復雜化,適當開闊視野是好的,但是過分地拓展反而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并且超量的理解也容易使其在所學知識上產生謬誤。因此,選取的素材要在貼合課本的前提下,盡量生動有趣地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應當是對書本內容的合理解釋與補充,其目的應當明確。同時,展示的形式也應該是清晰明了的,要保證在學生可以理解的前提下,生動形象地進行講解,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是檢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使用以及互聯網素材的采用是否合理的重要標準。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給數學課堂的教學帶來了全新的發(fā)展機遇,因此教師應當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樹立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教學理念,運用信息化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價值觀,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進行“百分數”課程教學時,就可以通過展示圖像、動態(tài)圖形、百分數與分數的轉化之間的關系等,降低學生對其的學習難度,引導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保證學生學習過程的高效性。為此,教師不僅需要理解教材內容,并且要能挖掘和分析互聯網提供的素材優(yōu)劣,尋求最佳、最適合的素材。
互聯網互動平臺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開展數學知識教學。這既可以在班級內部展開,也可以在整個年級,乃至整個校園內共同開展。通過班級群、教學群等各種各樣的互聯網互動平臺,讓學生之間更好地進行學習交流,也能讓教師對教學指標的傳達更加方便快捷。同時,開展生生之間、班級之間等互相幫助和競爭的平臺關系,既要培養(yǎng)學生間的團結友愛精神,也要培養(yǎng)他們團隊合作,互相競爭的團隊榮譽感,從而吸引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數學的學習中來。同時,也可以通過劃分平臺學習小組的方式,讓不同特點的學生互相組隊,以互相促進與彌補等方式,促使學生實現自己的學習與課堂的主體地位,然后引導他們對每個數學問題都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和探究。
隨著教學的改革,教學的主體逐漸由之前傳統(tǒng)的教師為主體,向著學生為主體轉變。因此,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明確自己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需要將數學教學知識與他們的生活緊密關聯起來。要注意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情境,在貼切地感受數學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的實用性的同時,以更加豐富多元的互聯網信息技術,促使學生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能掌握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還能靈活地運用所學過的數學知識,發(fā)現現實生活中與之相關的問題并解決。同時,為了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師要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多元化和多樣化的特點,豐富數學課堂,如利用數字游戲、圖形游戲和數學類的生活問題等,創(chuàng)設關于課時內容的教學情境,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敏感性和對數學知識運用的能力。因此這需要教師不僅能將數學課堂知識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相結合,還要將現實生活問題也融入其中,形成一個多元化的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方式。
在新時代背景下,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尤其是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應當是經得起考核的。因此,教師不僅要把互聯網信息技術運用到課堂中去,而且要運用得當。首先,對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主導的課堂考核評價,既需要注重學生對知識掌握的評價,具體表現為對書本知識和易考試知識的掌握,也要注重其自身個性化發(fā)展的評價,即學生能否將自己作為學習的主體,主動學習,樂于學習,將學習看作是自身的責任而非義務。其次,也要注意對學生的學習途徑探索能力的考核,學生是否懂得從哪里獲得知識,如何辨別知識的準確性,以及對知識是否具有渴求意識,都是需要考慮的。最后,對學生的考核評價應該是多元化的,不能因為學生某一樣能力的突出或者不突出,就放松對其他方面的考核標準。學生應當是多元化同時發(fā)展的,只有考慮足夠多的可能性,才能真正判斷出某個學生是否學到了知識,是否了解了知識,是否對已學知識還抱有疑問等問題。所以,教師對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主導的課堂考核評價方式,不應當只是傳統(tǒng)的書面考試考核,而應該以書面考試考核為主體,多種考核方式共同作用下的,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既要滿足學生最后能考高分這一核心要務,也要給學生學習的途徑進行考核,只有讓其在學習的整體道路上都有足夠平順的前進路線,才能更好地滿足其學習的真正目的。
綜合農村學生學習上的特性,互聯網信息技術對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是非常有幫助的。這就要求教師能對所教學的課程進行深入的分析探究,積極開創(chuàng)足夠多的、新型的教學方式,轉變對數學知識的教育理念,讓互聯網信息技術完美地融入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得學生不僅能靈活地解決當前遇到的問題,還要有能力對后續(xù)的問題有充分的準備并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