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飛
我看《魯迅文集》,我也在綠色的臺燈下寫作。第二天,我的眼睛腫了。
封面上有魯迅的像,是那個平頭長衫,最為人熟知的一張。非常沉默,非常蒼老。卻單單覺得他的一雙眼睛比起他的臉來更要蒼老。
我讀高中歷史教科書的時候,《黃海激戰(zhàn)》圖下方有一張鄧世昌的像。開始我僅是一掃而過,但緊接著又把目光移到了上面。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讓我再次看他,或許總覺得有什么東西似曾相識。
是那雙眼睛,那分明就是魯迅的眼睛!
憤慨的眼,無奈的眼,堅(jiān)定的眼。
我想,當(dāng)年顯“黃海軍威”的也是這樣一雙眼睛吧。
我害怕了,開始顫動,慌忙翻開魯迅的文章,呼吸頓時沉重起來:字縫里分明就看得見——那雙眼睛!
這是一雙怎樣的眼睛???
查找歷史的相冊,驚訝地發(fā)現(xiàn),大凡中國近代史上有肖像傳世的仁人志士,竟都有這一般的眼睛!聞一多如此,李大釗如此,蔡元培亦是如此。
沉默啊,良久的沉默!便也就漸漸明了:不同的眼睛看到的卻是一樣病危的中國,漸漸也就一樣了。這雙眼睛下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中國?這樣的中國里該有多少雙這樣的眼睛?從此,中國人便開始從散沙中找到一絲細(xì)線,就靠著這絲細(xì)線把無數(shù)的沙子連結(jié)起來,連成一個炸彈,終于爆發(fā)!
原來,憂天下者眼同。他們一直看著。
不過,你看他們,他們也在看你,他們看你便看到了今日的中國。因?yàn)槟愕难劬υ缫巡幌袼粯恿?。那你就告訴他們呀,說:“你們看吧,看吧!今天的中國!”
千古不變的這雙眼睛照亮了整個中華大地,他們還會繼續(xù)看,直到中華復(fù)興。
我再看魯迅,他的眼睛也是腫的。
評點(diǎn)
作者由魯迅的眼睛想到鄧世昌等近代諸位先賢的眼睛,并從中體味到這些眼睛所蘊(yùn)含的思想與力量,敘述視覺獨(dú)特且具有哲理意味,文章的境界便一下站在了較高的起點(diǎn)。結(jié)尾說魯迅的眼睛是腫的,讓人在產(chǎn)生疑惑的同時,更思考今日的不足,給人啟迪,引人思索。
作者行文斷句頗有節(jié)奏,文字簡潔但意味深厚,是這個年齡段少有的文風(fēng)。很不錯。
(編輯:關(guān)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