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
王小鋼 賀 豐 李日達△ 陳伯亞 趙子義△△(北京 100010)
提要 脊髓損傷是一種因多種創(chuàng)傷因素所致中樞神經系統(tǒng)損傷的疾病。趙子義結合多年臨床經驗,認為脊髓損傷為瘀血阻滯督脈,影響臟腑機能、營衛(wèi)氣血的正常運行。而三焦別使元氣,俱揔五臟六腑營衛(wèi)氣血,臨床治療中要詳察脊髓損傷病變全程,細審三焦合病并病。辨證方面要從臟腑定位定性的角度分辨疾病之輕重緩急,論治宜根據三焦病變位置決定選方用藥層次,取得了良好療效。這種獨特的辨證思路拓展了臨床治療脊髓損傷的方法。
脊髓損傷是脊柱骨折脫位最嚴重的并發(fā)癥,常由多種暴力原因導致脊髓或馬尾神經發(fā)生不同程度損害,造成其受損平面以下的運動、感覺、反射及括約肌功能障礙,是導致患者截癱的重要原因。趙子義主任醫(yī)師是北京市名中醫(yī)、中國康復醫(yī)學會骨與關節(jié)及風濕病專業(yè)委員會青年委員,從事中西醫(yī)結合臨床工作數(shù)十年,臨床經驗豐富,喜用“三焦辨證”論治脊髓損傷,獲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筆者有幸?guī)煶汹w子義主任醫(yī)師,學有所獲,現(xiàn)將趙師學術經驗加以整理、總結如下。
脊髓損傷屬中醫(yī)“痿證”“體墮”等疾病范疇[1]。《中醫(yī)傳統(tǒng)康復治療學》認為“脊髓損傷的病機屬本虛標實,本虛為肝腎虧虛,標實是痰瘀阻絡,其病位在督脈,督脈阻滯,累及腎、肺、肝、脾,病理性質主要是脈絡瘀阻、陽氣不足”[2]。臨床證型多見肝腎虧虛型與痰瘀阻絡型,病機屬督脈受損,腎陽不足[3]。
脊髓損傷的病因不外乎內外2種。因于外者,或為外力撞擊,或為高處跌仆,或為銳器所傷,導致經絡血脈離斷[4]。內傷起病者,多繼發(fā)于脊髓損傷,由外力而致脊髓血脈破損,破損則血溢脈外、血不循經,離經之血化為瘀,最終導致督脈壅塞,血脈不通,日久則肢體廢用,皮肉萎縮。趙師認為此病病因病機復雜,主要涉及腎脾心肺肝、胃膀胱大腸小腸等臟腑,督脈、足太陽膀胱經等經絡;病理因素方面,以瘀血、寒痰濕等為主。趙師強調此病病機錯雜,癥狀多樣,遷延變化,纏綿難愈,而基于三焦辨證的論治體系或可契合脊髓損傷并發(fā)癥的病因病機,客觀闡釋此病的自然進程。
趙師將脊髓損傷的病理變化看做是以督脈瘀血阻滯和臟腑氣血生化、運行功能受損為主要病機的演變過程。因三焦為元氣之別使,廣納諸臟腑機能,俱揔五臟六腑營衛(wèi)氣血,故可以以三焦辨證的視角統(tǒng)籌兼顧脊髓損傷全程的施治。由于疾病進展過程的不同和中西醫(yī)底層思維邏輯架構的差異,因此并不可機械地將三焦辨證中的傳變規(guī)律與脊髓損傷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直接聯(lián)系起來,趙師認為治療的關鍵是以中醫(yī)理論為指導,結合現(xiàn)代醫(yī)學對脊髓損傷機制、治療等方面的成果,對復雜疾病構建一個行之有效的理論模型,三焦辨證分而論之。
2.1 脊髓損傷與上焦 脊髓損傷患者常臥病在床,長期臥床可致氣機不暢,肺氣失于宣降,氣逆于上可現(xiàn)咳喘痰嗽,發(fā)生墜積性肺炎。因營衛(wèi)之氣假心肺而輸于體表,患者氣失化生則推動無力,肺氣虛損不能宣發(fā)營衛(wèi)之氣于體表以御邪,故體虛易感,常并發(fā)肺部感染。急性脊髓損傷患者早期常并發(fā)低鈉血癥,多伴有頭暈嗜睡、認知功能減退等精神異常表現(xiàn)[5],亦因氣血不上榮于頭面所致。另外部分脊髓損傷患者還兼見壓瘡,因肺主皮毛,心主血脈,心肺功能失常則營衛(wèi)氣血精微不能輸布于肌表,加之患者長期臥床,活動受限,故常在骨隆突處容易形成壓瘡[6]。趙師認為上焦者心肺也,與大小腸相表里,脊髓損傷與心肺的關系主要涉及營衛(wèi)之氣和心神肺氣異常所致的各種病證,癥狀雖然紛繁復雜,但總的病機可視為因清陽之氣不升于心肺,而致營衛(wèi)乏源、失榮于肌表,痰濁內生、侮心欺肺。病屬正虛邪戀,本虛標實,治宜通調心肺、補虛瀉實,方用補中益氣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加減。趙師強調臨床上要妙用補中益氣湯,東垣制此方原為消陰火扶元氣,不能簡單的將其列為補益脾胃之輩,其組方思想是通過從三焦升提命門之火達營衛(wèi),故此方內外兼顧,表里俱調,和暢三焦,正好切中脊髓損傷的病因病機。用藥心法在于對正邪趨勢的把握和氣血表里的區(qū)分。關于補中益氣湯,趙師曾講只一味黃芪就蘊含補中益氣湯制方妙意,因其性升揚可托邪外出,補氣而促血新生。筆者日常跟診發(fā)現(xiàn)趙師對黃芪的用量獨具一格,對于痰阻氣機、咳逆喘嗽等邪盛病患,常以6~15 g不等,因少用可扶正祛邪,多則斂邪閉肺;而日久病深,虛象顯露者,則可重用至260 g,趙師云重用黃芪可補肺氣、益皮毛,攝元氣,間接亦可促進氣、血、津液、精、神等人體基本物質的再生。補中益氣湯貴在“補其中”,故重用黃芪為君藥,人參、白術、炙甘草輔以健脾益氣,為臣藥。另外就是關于氣分、血分用藥的使用,脊髓損傷后督脈壅塞,血脈不通,損于心肺則脈道壅塞,氣亂胸膺,清濁相干以致津液凝滯,故趙師看重當歸、陳皮配伍三子養(yǎng)親湯的使用。甘溫之當歸伍以苦溫之陳皮,一則理氣消滯,以助脾胃之生化,二則散心胸間滯氣,助諸甘辛為用,但二藥勢單力薄,故加用三子:白芥子辛溫利氣,除寒痰冷涎,破胸膈支滿逆氣;紫蘇子開郁下氣,定喘消痰;萊菔子消食健胃、降氣化痰,諸藥合用可使痰消氣順,上焦得宜。當脊髓損傷后出現(xiàn)壓瘡或各種皮膚類疾患,趙師此時注重風藥的使用,以補中益氣湯中升麻、柴胡為代表,另加荊芥、防風、柴胡等藥,取其“風升生”之意,借其味薄氣輕、發(fā)散上升之力,升舉清陽、宣發(fā)肺氣、濡潤肌膚。
2.2 脊髓損傷與中焦 頸脊髓損傷后,因自主神經失衡會使肌體腸道功能紊亂,造成消化功能障礙,部分患者可表現(xiàn)為疲倦乏力、惡心納差、嘔逆等[7]。此為中焦脾胃受損,膽氣橫逆,克伐中土所致。脊髓損傷后肌肉會發(fā)生萎縮并出現(xiàn)肌力減退,肌纖維會發(fā)生體積或數(shù)量的減少,可能是去神經支配萎縮或失用性萎縮[8]。中醫(yī)認為脊髓損傷后氣血瘀滯,久則由實轉虛,損害后天之本,脾氣虧虛運化失常,精微不能達及四末,失于榮養(yǎng)而至肌萎縮。人體排濁多以汗液及二便為主,而脊髓損傷患者損傷平面以下的肌力減退、活動量減少使得腸道蠕動減慢而引起便秘[9]。趙師認為脾胃同居中土,陰陽燥濕相濟,水谷納運相得,氣機升降有序,津液生化得源,則大腸方司其傳導變化之職,反之而至便秘。雖然便秘的診治涉及諸多臟腑,與脾之運化、胃之腐熟、腎陰陽的溫煦濡涵、肺之宣肅、肝之疏泄、魄門之正常開合啟閉均密切相關,但斡旋脾胃這一陰陽升降之樞紐,則中氣輪轉,清濁復位,便秘自安[10]。趙師臨床上特別注重陽明中土的培護,蓋存一分胃氣,即有一分生機。治療脊髓損傷不論前中后期,時刻關注脾胃運化能力及二便情況,常用八珍湯加減。該方出自元代《瑞竹堂經驗方》,因其皆乃補氣補血藥中珍貴之品,故名八珍。此方可益氣補血,主治氣血兩虛所致各類疾患。趙師認為此病深入脊骨,難以短時取效,且尋常藥物藥效淺平。惟八珍湯以人參、熟地黃共為君藥,一益氣一補血。氣充則精血生化有源,氣足則精血能封藏密固;血足則氣有所根。趙師習慣用林下參或野山參,認為好藥起沉疴,野山參或者林下參屬藥中極品,具有養(yǎng)心安神、補虛固脫、大補元精、開心益智、益壽延年之功效,而尋常人參不堪大用。用藥方法是嚼服1~3 g,1日 1次。另外用熟地黃“補血氣、滋腎水、益真陰”。余藥為佐使,一同發(fā)揮扶正抑邪、健脾生血、扶養(yǎng)中州之效。
2.3 脊髓損傷與下焦 下焦指肝腎、膀胱而言。神經源性膀胱是脊髓損傷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多見于圓錐損傷或馬尾神經受損。此類患者由于逼尿肌、尿道括約肌功能障礙,多出現(xiàn)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等情況,嚴重者會導致腎功能衰竭甚至死亡[11]。《素問·靈蘭秘典論》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壁w師認為膀胱、三焦氣化功能正常發(fā)揮則水道通調,且腎與膀胱相表里,腎氣固攝作用對膀胱亦有約束作用,腎氣不調則膀胱固攝功能減退,也可導致小便失調的發(fā)生。脊髓損傷患者常伴有性功能障礙[12],因督脈貫脊屬腎,腎中陽氣為先天之元陽,督脈為“陽脈之總綱”,而腎中元陽要布散于肌體各處,須借助督脈的蓄積滲灌作用,以達到敷布命門之火,溫煦肢體宗筋的目的[13]。脊髓損傷后,督脈血瘀脈斷,督脈損傷而致腎陽不足,精寒液冷,腎主生殖之用減退,故可致性功能障礙。
另外根據臨床觀察,脊髓損傷后或多或少伴隨下焦癥狀,隨著病情的進展,下焦癥狀逐漸明顯,更加凸顯出其“虛”的本質,蓋“久病傷腎”“始上焦,終下焦”。如脊髓損傷后骨質疏松癥,因腎為水火之臟,主骨生髓,為元陰元陽之根,若督傷則陽弱,腎陽不足,陰陽互根,陽損及陰,則腎陰亦不足,精髓不充,封藏失職,久則骨質疏松[14]。趙師強調下焦病癥應活用地黃類方劑,如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金匱腎氣丸、濟生腎氣丸,甚至包括后世張景岳創(chuàng)制的左、右歸丸,左、右歸飲。臨床上通過合理配伍,可以治療以肝腎虛損為主證的多種疾患。例如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肝腎虧損于內,三焦膀胱氣化失常于外,故可在金匱腎氣丸的基礎上增加牛膝、車前子二藥,車前子通利小便,牛膝引藥下行,另據《本經》記載,可逐血氣傷,十藥合用,共奏溫腎化氣、利水消腫之功。
2.4 脊髓損傷與三焦合病并病 趙師認為要詳細辨析疾病發(fā)展階段之差異,熟悉脊髓損傷不同時期所見不同的臨床表現(xiàn)。如脊髓損傷后會出現(xiàn)肺部感染、低鈉血癥、泌尿系統(tǒng)感染等并發(fā)癥,此時可將其歸結為上焦、下焦合病或并病[15]。此為心肺腎膀胱合病,水濕、痰熱、瘀血等各種病理產物阻滯三焦氣化,而使肌體元氣不運、水火失調、氣機不暢,影響上下二焦生理功用的正常發(fā)揮。調治上下二焦為治療此類病證之關鍵,具體可審證求因,予益氣活血、清利濕熱、調暢氣機、活血化瘀、疏通督脈等治法,通補兼施,以通代補。概而論之,脊髓損傷主要是以脊髓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損害,影響全身多個器官、系統(tǒng)為主,病機推演雖錯綜復雜,癥狀變化萬千,但是總以三焦臟腑功能受損為根本。臨床治療上要遵循仲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思想,細審三焦合病并病之差異,上中下三焦病癥之主次,辨明標本,隨證治之。
另外趙師強調三焦別使原氣,總領五臟六腑。故從三焦論治,一方面有利于從臟腑定位定性的角度分辨疾病之輕重緩急,兼顧臟腑之特性。如脾肺氣虛而致痰飲上泛形成墜積性肺炎者,可予苓甘五味姜辛湯溫肺化飲;脾腎虛者,可用參芪地黃湯健脾補腎;腎虛夾血瘀、水濕者,可參補腎活血利濕之法;氣虛血瘀者,可用補陽還五湯類方劑[16]。其次,三焦辨證不僅反映了脊髓損傷疾病發(fā)展過程中病變的淺深輕重和整體態(tài)勢,更為臨床立法處方提供了依據。正如吳鞠通所言“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權,非重不沉”,即是吳氏三焦論治的總原則。趙師認為治療脊髓損傷,也要根據三焦病變位置決定用藥層次。如上文選用濟生腎氣丸治療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因腎與膀胱相表里,膀胱病變屬下焦,用藥宜重沉,故取金匱腎氣丸三補三瀉以去邪水而不傷腎,肉桂、附子溫陽利氣行水,車前子牛膝利尿消腫。方證相得故可取效。
劉某,男,67歲,于2022年2月15日主因四肢麻木乏力半年余,就診于我院骨科門診?;颊?021年5月因車禍導致頭頸部受傷,具體受傷姿勢不詳,四肢癱軟,二便失禁,急診于全身麻醉下行頸椎后路椎板切除,側塊螺釘固定術。術后予以激素降階梯療法、神經營養(yǎng)等藥物治療。出院后雙上肢無法抬舉,雙下肢運動障礙,診斷:西醫(yī):頸脊髓損傷(ASIA C級),頸椎術后;中醫(yī):體墮。于北京某康復機構行康復治療2月余,雙下肢運動功能有所改善。后遺留雙下肢運動不便、麻木乏力,虎口萎縮,抓握無力等現(xiàn)象。刻下癥:四肢活動不便,感覺減弱,雙手握持無力,雙下肢麻木,小腿后側脹疼;納谷不馨,不易入睡,小便不暢,淋瀝澀痛,便秘;舌質淡、苔白膩,脈像左寸沉、左關滑,沉取細澀,右寸弦滑大、右關滑,沉取濡弱,雙尺沉細弱、右尺浮取滑大。查體:雙側三角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肌力3級,雙側髂腰肌、股四頭肌、股二頭肌、脛骨前肌、小腿三頭肌、趾屈伸肌肌力3級,雙下肢肌張力2級,雙側babinski征(+)。處方:茯苓15 g,茯神30 g,炙甘草10 g,白芍15 g,赤芍30 g,牡丹皮10 g,制何首烏40 g,橘紅15 g,杏仁、法半夏各10 g,黃芪100 g,五指毛桃50 g,丹參15 g,金錢白花蛇5 g,全蝎、蜈蚣各6 g。14劑,1劑/d ,水煎服,早晚溫服。2022年3月4日二診:雙下肢微有力,虎口、食指遠端指節(jié)處有針刺串行感。余癥狀不變。舌同前,右關中取滑數(shù),沉取有力。效不更方,前方加琥珀3 g沖服。另予14劑,煎服方法同前。2022年3月20三診:自訴可拄拐步行原來的3倍距離,小腿憋脹感消失??珊唵螉A持遞送物品。食欲不佳,小便較前爽利,大便臭、黑。處方:茯苓15 g,白術30 g,炙甘草10 g,白芍15 g,當歸、牡丹皮各10 g,制何首烏30 g,橘紅15 g,杏仁、姜半夏各10 g,生姜20 g,黃芪120 g,五指毛桃50 g,丹參、路路通各15 g,生麥芽30 g。14劑,煎服方法同前。另,每次煎好的湯藥送服健步虎潛丸9 g。后門診隨訪訴可脫拐行走約20 m,胯部感覺困重,左手關節(jié)能正?;顒?,但握持仍無力,右手可用勺簡單吃飯。囑患者積極進行上下肢的功能鍛煉,平日可服健步虎潛丸。
按:脾主四肢,加之外傷致督脈受損,氣滯血瘀,經脈瘀阻,形成手足不通不榮之證。主癥本虛標實,兼癥錯綜復雜,胃不受納則食谷不香,痰擾心神致陰陽不交、入睡困難,膀胱氣機不利則小便不暢,大腸傳導失司則便秘。倘若單從主癥入手可使虛實易位,患者兼癥加重,若主次并調則有本末倒置之疑。此時,可用三焦辨證宏觀審慎把握此病整體態(tài)勢、各主癥兼癥遠近急緩、用藥層次法度。結合中氣左升右降,一氣周流的特點,可用下氣湯握中央而馭四旁,復升降而交水火。如此主次兼顧,升降得宜,諸臟兼調。另患者脾氣虛弱,故用大劑量黃芪和五指毛桃益氣健脾,蟲類藥搜風通絡,后用琥珀開太陽之府以驅邪,健步虎潛丸舒筋止痛、活血補氣。圓機活法則用藥契宜,三焦調暢,督瘀乃散。
趙師認為脊髓損傷可同時累及多個臟腑,主要表現(xiàn)可涉及上中下三焦,單純從常規(guī)的辨證思路治療有一定的局限性。通過三焦辨證脊髓損傷可以多維地辨識和治療疾病,且其治療上中下三焦的經驗用方用藥可使癥狀較快緩解,復發(fā)率低。這種獨特的辨證思路拓展了脊髓損傷臨床治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