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元代文壇與吳全節(jié)的“儒仙”印記*

      2023-04-05 02:06:45吳光正
      關鍵詞:宗師文壇

      吳光正

      (武漢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中國宗教文學與宗教文獻研究中心,武漢 430072)

      元代玄教宗師吳全節(jié)不僅以其儒道素養(yǎng)際遇元廷,由主持皇室齋醮、國家祭祀進而參與元廷政治,取得了元代漢人、南人無法企及的功業(yè);而且以其藝文素養(yǎng)參與元代藝文活動,營造了元代最為龐大的藝文交游圈,成為元代文壇盟主。①吳光正:《吳全節(jié)像、贊與元代文學的新認識》,《文藝研究》2021年第7期。對于其歷史定位,元朝滅亡之后就鮮有人論及②現(xiàn)代學者中僅有孫克寬和洪再新論及。參見孫克寬:《元道士吳全節(jié)事跡考》,《元代道教之發(fā)展》下冊,(臺中)東海大學1968年版,第156-232頁;洪再新:《儒仙新像:元代玄教畫像創(chuàng)作的文化情境和視象涵義》,載范景中、曹意強主編:《美術史與觀念史》,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93-180頁。。本文擬以元代文壇73位作家留存下來的393篇(首)與吳全節(jié)唱和題贈的詩文作品為研究對象,探尋元人對吳全節(jié)的總體評價,揭示元代文學與文化的本質特征。這73人屬于色目、漢人和南人三個族群,其身份頗具代表性:虞集、揭傒斯、楊載、范梈乃“元詩四大家”,虞集、揭傒斯、黃溍、柳貫乃“儒林四杰”,趙孟頫、鄧文原、元明善、袁桷、虞集、歐陽玄、揭傒斯、趙世延是元代著名書法家,吳澄、李存為元代著名儒學家,張起巖、歐陽玄和揭傒斯為元代三史編撰負責人。他們對吳全節(jié)的評價以及引發(fā)的相關問題足以反映元代文人的精神風貌和元代文化的內在結構。

      一、廟堂功業(yè)的贊頌和感悟

      與吳全節(jié)唱和題贈的73 位元代作家,除了少數(shù)幾位布衣和出家人外,其余都是有著“學而優(yōu)則仕”夢想的儒士,包括從一、二品大員到山長、教授的各級士大夫。他們在元代“內北國而外中國”的族群政治和重視根腳的用人制度中步履艱難、倍感心酸,因此對吳全節(jié)借助儒道素養(yǎng)成就廟堂功業(yè)深表艷羨的同時有著獨特的思考和體悟。

      元代文壇的唱和題贈對吳全節(jié)扈從兩京、代祀岳鎮(zhèn)海瀆的一生行跡以及所獲得的榮耀進行了形象記錄。大量送行詩、送序記載了吳全節(jié)代祀岳鎮(zhèn)海瀆、名山大川的情形。吳澄《送吳真人序》、袁桷《送吳成季歸省序》、虞集《送吳真人序》三篇送序就反映了吳全節(jié)1304年、1310年、1314年代祀江南并順道回家省親、祝壽的情形。楊載《送吳真人》這一類詩作則用韻文的方式描述了吳全節(jié)代祀岳鎮(zhèn)海瀆的情形:“具嚴威命領祠官,歷祀名山不厭難。上帝乘龍游下土,真人騎鶴降虛壇。已刊白玉為封檢,更鑄黃金作祭冠。國壽延洪千萬歲,愿祈谷熟小民安?!雹蹢钶d:《送吳真人》,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25冊,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293頁。反映其扈從兩都的情形則有揭傒斯《和吳真人〈大明殿元旦早朝〉》一類詩作:“春迎玉帛萬方賢,云擁笙歌上界仙。隨仗兒童皆睹日,銜香父老不知年。洪鈞一氣包輿地,絳闕諸宮麗碧天。惟有道人三祝罷,珠璣爭落紫微邊?!雹芙覀菟梗骸逗蛥钦嫒恕创竺鞯钤┰绯怠?,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27冊,第269頁。吳全節(jié)71 歲時,令弟子制作《龍川曉扈圖》《鳳闕春朝圖》紀念自己扈從兩都的功業(yè),吳善在贊辭序中用如下語句來總結其一生:“會慶風云,狝燕屢陪于前席;光依日月,朝恩特異于外臣。報效國家,靡遑寢息?!薄傲⒊迨嗄?,歷事列圣,過龍樓、朝鳳闕者,不知其幾矣”。⑤吳善:《龍川曉扈圖贊》《鳳闕春朝圖贊》,載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35冊,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31、332頁。胡助看到這兩幅畫后,在祝壽詩中用最為精辟的詩句對吳全節(jié)一生進行了總結:“孔李通家輔世長,兩都來往幾星霜。龍川曉扈迎天仗,鳳闕春朝侍玉皇?!雹藓骸秹蹍亲趲煻住菲湟唬d楊鐮主編:《全元詩》第29冊,第69頁。吳全節(jié)羽化后,迺賢在《大元特進上卿玄教大宗師饒國吳公全節(jié)哀詩二十二韻》中對吳全節(jié)的一生行跡作了如下總結:“萬里函香祠五岳,頻年載筆賦三京。尚方賜舄玭珠絡,內膳分庖翠釜烹。棕殿說經(jīng)揮麈拂,竹宮望拜候鸞笙?!雹咿曎t:《大元特進上卿玄教大宗師饒國吳公全節(jié)哀詩二十二韻》,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48冊,第38-39頁。這里的三京,包括了上都、大都和元武宗建立的中都,五岳和三京,是吳全節(jié)一生的活動舞臺。吳全節(jié)忠于王事獲得了儒臣難以企及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榮耀,元代文壇的頌揚文字可謂連篇累牘、窮形盡相!如“詞臣灑翰題真贊,詔使傳觴薦雅歌,”⑧黃溍:《壽吳宗師》,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28冊,第289頁。這是黃溍對吳全節(jié)七十大壽的描摹。“子紹重黎有大功,父宜封建至三公。絲綸詔下皇恩重,黼黻衣成古禮崇?!雹贄钶d:《送吳真人》,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25冊,第293頁。這是楊載送吳全節(jié)回家榮親時發(fā)出的贊嘆。

      在記錄吳全節(jié)一生功業(yè)時,元代文壇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聚焦于吳全節(jié)的忠孝品格。1314年,吳全節(jié)代祀江南并奉旨回家為父母八十慶祝,元代文壇的唱和題贈之作將吳全節(jié)定位為忠孝兩全的典范。商德符的送行畫作就是用忠孝兩全來進行構思的,揭傒斯《盧溝風雨送別圖》詩對此有精到的把握:

      真人紫霞衣,朝下五云闕。傾城車馬出,風雨河上別。河水去悠悠,修梁白于雪。執(zhí)手復何時?南行向彩闈。天上雙玉壺,歸奉兩厖眉。厖眉俱八帙,開國彭蠡涯。彭蠡三百里,摩蕩天與地。南有壽櫟山,萬古橫積翠。下是真人家,洞皆紫氣。上堂拜家慶,下堂望京師。帝非好神仙,樂與真人居。真人多至言,上可致唐虞。唐虞不難致,真人但早還。秋風吹白鶴,談笑度河關。忠孝與恩義,兩盡誠獨難。相送河水南,相望河水北。殷勤一杯酒,此別寧易得。舉手長揖辭,蒼然忽如隔。②揭傒斯:《盧溝風雨送別圖》,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27冊,第282頁。吳全節(jié)以道士身份成為忠孝楷模,刷新了元代文壇對道士的認識。虞集在《河圖仙壇碑》中詳細描寫了吳全節(jié)為父母為師父治喪時無比哀傷的心緒和無比盛大的場面,認為:“方外之士,感其孝思,知慎其親之存歿,自此始矣?!薄肮M力于其師,與所以奉其親,無二矣”。③虞集:《河圖仙壇碑》,載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27冊,第202頁。許有壬在《特進大宗師閑閑吳公挽詩序》中也指出:“夫神仙之事,不得而知,吾儒辟之,以其亂大倫也。若公事君而忠,事親而孝,謂之亂倫可乎?壽傳八旬,翛然而返冥漠,與造物者為徒,視無益于世、白日輕舉而稱神仙者,世必有能知其孰是孰非者也。”④許有壬:《特進大宗師閑閑吳公挽詩序》,載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38冊,第128頁。

      元代文壇的唱和題贈之作也試圖探尋吳全節(jié)獲得成功的原因。在他們看來,其中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吳澄所說的通儒好賢。吳澄在多篇文章中對吳全節(jié)的通儒好賢贊不絕口:“吳真人全節(jié)寄跡道家,游意儒術,明粹開豁,超出流俗……寵光榮耀,儒臣或不能及;制誥諄詳,又前代詞臣所未嘗有也。真人供給禱祠之臣也,而能致此者,固圣朝之厚恩,而亦有由焉。蓋其立心也異,故其獲報也亦異。其善不可一二數(shù),而其大者,則好賢也夫!”⑤吳澄:《題吳真人封贈祖父誥詞后》,載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14冊,第531-532頁?!罢嫒穗m游方之外,而事親之孝,儒家子有不能及。其事君也恭順,其事師也無違禮,蓋在三如一矣。而又通儒好文,樂道人善。凡所尊所嘉,所容所矜,一一各得其歡心。是以無貴賤,無長少,無遠近,翕然稱之曰賢。”⑥吳澄:《送吳真人序》,載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14冊,第96頁。這種體認是元代文壇的共識。如,趙孟頫在《泥丸像贊》中用“《緇衣》好賢,《白駒》是縶”⑦趙孟頫:《泥丸像贊》,載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19冊,第220頁。來稱贊吳全節(jié)的好賢品格,袁桷在《榮祿大夫大司徒特封饒國公吳公行述》中甚至認為吳全節(jié)的好賢之風乃系家教所致。由于好賢成為吳全節(jié)的標志性符號,元代文壇常常用高士榻的典故來贊頌吳全節(jié)的尚賢與薦賢:“竹屋尚懸高士榻,云窗誰校太玄經(jīng)?!雹嗪骸秴谴笞趲熗煸姟菲涠d楊鐮主編:《全元詩》第29冊,第134頁。“長懸高士陳徐榻,同泛神仙李郭舟”。⑨李存:《次閑閑吳真人贈溪月真人奉旨求賢韻》其一,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31冊,第56頁。

      在他們看來,吳全節(jié)獲得成功的另一原因是其高超的道家素養(yǎng)。在早期詩文唱和中,元代文壇便已緊扣吳全節(jié)的道士身份詠嘆其道教素養(yǎng)。如劉敏中為其居室作詩時便指出:“閑閑誰道不閑閑,身似蒼松耐歲寒。讀罷《黃庭》靜無事,一簾冰雪淡相看?!雹鈩⒚糁校骸秴情e閑冰雪相看堂三首》(其一),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11冊,第320頁。在早期的唱和題贈中,元代文壇已經(jīng)關注到吳全節(jié)道教修養(yǎng)與其際遇皇室之間的關聯(lián)。如張伯淳的《壽吳閑閑》創(chuàng)作于吳全節(jié)33—35歲之間,該詩已經(jīng)認為吳全節(jié)“悟徹《南華》第二篇,從容自得本神全”,因而能夠“愛日添長近御筵”。①張伯淳:《壽吳閑閑》,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11冊,第233頁。隨著吳全節(jié)在元廷地位的攀升,元代文壇發(fā)現(xiàn),吳全節(jié)號“閑閑”其實代表了吳全節(jié)對道家人生境界和從政境界的追求,并認為這種追求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任士林《閑閑說》和《賀吳閑閑都提點》、黃溍《閑閑贊并序》、吳澄《閑閑像贊》、趙孟頫《泥丸像贊》、虞集《說法像贊》均從這一角度揭示了吳全節(jié)的內在風神。他們強調道家“大智閑閑”的智慧給吳全節(jié)帶來了兩大好處。一是讓吳全節(jié)能夠從容處理繁雜的俗事和政事:“事上接下,留中出外,泛應百端,而大知閑閑,一皆行其所無事?!雹趨浅危骸堕e閑像贊》,載朱存理:《珊瑚木難》卷三,《四庫全書》第815冊,商務印書館1983年版,第92頁?!皩徱缘垒o時,王侯趨風,神觀超然,動靜一如。始信大力量人,不以喧寂為拘”。③釋大:《與吳閑閑真人書》,載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35冊,第345頁。二是讓吳全節(jié)效力元廷的同時對功名利祿淡然處之從而成為元代政壇的不倒翁:“大知閑閑,窮理盡性以至于命;至人默默,和光同塵而淵乎宗?!雹苋问苛郑骸顿R吳閑閑都提點》,載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18冊,第427頁。“眾人皆忙,我獨閑閑?;燠E在朝,何異在山?!雹葳w孟頫:《泥丸像贊》,載朱存理:《珊瑚木難》卷三,《四庫全書》第815冊,第90頁?!坝魏跞f物之表,而能約己于名教。老乎朝廷之間,而不濡跡于公卿?!雹抻菁骸墩f法像贊》,載朱存理:《珊瑚木難》卷三,《四庫全書》第815冊,第91頁。仔細考察吳全節(jié)一生行實可知,元代文壇的這些判斷是非常準確的。

      元代文壇對吳全節(jié)廟堂功業(yè)的贊頌和思考總是伴隨著自己的身世感慨。他們對吳全節(jié)的政治功業(yè)和政治榮耀表示艷羨的同時總是在抒發(fā)自己的身世之悲,并思考導致這一身世之悲的原因。1314年,吳全節(jié)代祀江南,朝廷敕對衣、上尊,命其順道回家為父母八十祝壽,京師文壇紛紛賦詩送行。趙孟頫詩云:“還家拜堂下,置酒作兒嬉。卻歸見天子,忠孝兩無虧。人生如公少,致身貴及時?!雹呲w孟頫:《吳真人盧溝雨別圖》,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17冊,第200頁。艷羨之情,溢于言表。蒲道源在描繪“紛紛追逐皆朝紳,相與祖餞為何人”的盛大送行場面時,羨慕之余不禁為自己的遭遇感傷不已:“先世贈典蒙深仁,但恨不及生存辰,因君此圖淚沾巾?!雹嗥训涝矗骸端蛥情e閑真人》,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19冊,第246頁。這種感慨應該是所有京師文臣的感慨。早在1304年,袁桷就指出京師士大夫與吳全節(jié)相比有三愧,其中一愧就是沒法像吳全節(jié)那樣孝順雙親:“成季幼為方外士,常所置論,必曰:‘吾父母皆耆年矣!惕焉不得以朝夕養(yǎng)?!嵬綄⒕钘壸饜郏膲m敗屋,啜蔬飯糲,業(yè)官以為生,如無所容歸。若是者,愧之大者也?!雹嵩觯骸端蛥浅杉練w省序》,載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23冊,第192頁。這種感慨應該是元朝族群政治和殘酷的政治斗爭導致的。虞集和袁桷就曾用強烈的對比手法描述玄教宗師在元朝的長期貴盛與朝臣的驟起驟落、興滅無常。袁桷在《送吳成季歸省序》中寫道:“至元中,群策盡屈,用集大成謀略商計武勇工藝之臣,與公并立于朝者,其遺言成績之存或遠矣。而公巋然乃獨至今,于是神孫圣子,繼繼承承者五世矣。四十七年之間,大臣拜罷,親近用事者更迭出入,其善者固已至其子若孫若曾孫,彼紛紛起滅于忽焉之頃者,又何可深計。天師神明之家也,公為奏其子孫之傳,亦既四易,況其他哉?而公以一身對之,無一日之渝改,其于斯世何如也?”⑩虞集:《張宗師墓志銘》,載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27冊,第660-661頁。虞集在《張宗師墓志銘》中指出:“世祖皇帝,闔一海宇,搜遺逸,選藝能,靡然踵來。江南持政柄者,不一二人,卒不能善終,何哉?在御三十四年,命相幾二十余人,或解罷,或斥逐。獨張公無少疵病,目睹成敗,至于五朝,難矣哉!蓋其行無跡,曲焉以全,得老氏之旨,五福斯備。前古鮮著?!对姟吩疲骸衙饔腥?,高朗令終?!瘡埞浣??!?袁桷:《有元開府儀同三司上卿輔成贊化保運玄教大宗師張公家傳》,載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23冊,第550頁。袁桷在《祭張宗師》中仰慕張留孫“際遇五朝,貴盛莫伉”的同時,也在感慨南人的命運:“凡我南士,命有顯晦。五福之全,莫與公配?!?袁桷:《祭張宗師》,載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23冊,第692頁。許有壬是元代后期朝廷漢人儒臣中惟一有影響力者,他在與吳全節(jié)的唱和詩中屢屢抒發(fā)“事才過眼都成夢,心但忘機即近仙”?許有壬:《贈南岳萬壽宮文天爵提點用閑閑韻》,載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34冊,第368頁。的人生感慨,強調自己在朝廷的孤獨無助,甚至發(fā)出“江山信美非吾土,且向西風笑倚闌”①許有壬:《崇真宮葵花》,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34冊,第359頁。的漂泊、疏離之感。元代士大夫的這種感慨不由得讓我們想起吳澄對虞集居所——陶庵、邵庵的解釋,即虞集“欲合陶邵而為一,蓋有世內無涯之悲,而亦有世外無邊之樂。悲與?非有為而悲也;樂與?非有意而樂也;一皆出乎其天”。②吳澄:《題陶庵邵庵記后》,載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14冊,第499頁。

      二、江湖情懷的體認與思考

      吳全節(jié)身為祠臣、道官,實現(xiàn)儒道功業(yè)的同時還喜歡在詩文中抒發(fā)其儒道情懷,并將儒道理想同時推向極致。元代文壇在與吳全節(jié)唱和題贈時對其道家情懷體認頗深,感懷身世的同時極易與吳全節(jié)產(chǎn)生共鳴。

      在與吳全節(jié)唱和題贈過程中,元代文壇贊嘆吳全節(jié)廟堂功業(yè)的同時總是將思緒導向江湖情懷的體認與思考。這種江湖情懷的體認與思考體現(xiàn)為兩個層面,一是對吳全節(jié)江湖情懷的捕捉。吳全節(jié)的廟堂之志固然無比強烈,然而他畢竟是一位飽受道家學說熏陶的道士,他心中的江湖之思同樣無比強烈,元代文壇對此保持了持久的關注。早在中年時期,吳全節(jié)就畫有《擬剡圖》用以表達歸隱志趣,63歲時向文宗告老不允后便命弟子在家鄉(xiāng)建看云道院和擬剡亭,為退隱江湖作準備,元代文壇先后為吳全節(jié)寫下了大量題詠之作。程鉅夫《題吳閑閑擬剡圖》、袁桷《擬剡亭賦為吳成季作》、馬祖常《擬剡亭棹歌六首》是其中的一組。程鉅夫1316年以老病致仕,1318年去世,其《題吳閑閑擬剡圖》應該作于吳全節(jié)48歲之前。詩云:“和風翼輕舟,平碕蔭嘉樹。依依流芳在,渺渺層波去。未知圖畫情,稍葉滄浪趣。真人與道息,宇宙隨所寓。季真亦已遠,陳跡寧足慕。環(huán)樞本無方,矧有濟勝具。何許川上亭,政在會心處?!雹鄢题牱颍骸额}吳閑閑擬剡圖》,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15冊,第303頁。此詩前六句描摹圖中景致,強調該圖讓人聯(lián)想到“滄浪趣”,后八句贊嘆吳全節(jié)的修養(yǎng)和境界,表達吳全節(jié)“擬剡”的志趣和追求。環(huán)樞堂為吳全節(jié)京師燕居之所,從“環(huán)樞本無方,矧有濟勝具”可以推斷此圖應該是吳全節(jié)居所的壁畫。大約在準備告老歸鄉(xiāng)后,擬剡圖便被吳全節(jié)落實為家鄉(xiāng)云錦溪邊的擬剡亭,其好友李存之詩句“仙人坐閱清淺水,行構江邊擬剡亭”④李存:《贈吳伯宜游京并呈吳閑閑》,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31冊,第75頁。便透露了個中消息。馬祖?!稊M剡亭棹歌六首》作于擬剡亭建成之后。這組絕句除了描摹云錦溪與擬剡亭之景、行舟聽歌之樂外,更多地表達了對賀知章得遂歸田之愿的向往和“君王不許還山去,莫言騎馬似乘船”⑤馬祖常:《擬剡亭棹歌六首》,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29冊,第395頁。的遺憾。陳旅《賦云錦溪二首》(溪上有看云道院)、貢師泰《題吳宗師看云樓》、虞集《看云道院記》、胡助《看云道院銘并序》是其中的又一組,作于看云道院建成之后。根據(jù)胡助《看云道院銘并序》,所謂“看云”者,志將歸也。根據(jù)虞集《看云道院記》,吳全節(jié)建看云道院是為了“觀乎天地之盈虛,而與時消息”。⑥虞集:《看云道院記》,載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26冊,第656頁。陳旅的詩一方面描寫云錦溪所蘊含的江湖情趣一方面發(fā)出了“吹簫薊門月、一夜思江東”的感慨,傳達的還是欲歸而不得的情思。⑦陳旅:《賦云錦溪二首(溪上有看云道院)》,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35冊,第10頁。吳全節(jié)七十歲以后,這種歸隱之情應該是越來越強烈,以至于文壇友人竟然在祝壽詞中描寫吳全節(jié)的歸隱之愿,揭傒斯《壽吳大宗師》《壽櫟山詩一首為吳真人生朝作》(壽櫟山其里山名)、胡助《看云步虛詞壽吳宗師十首》《壽吳宗師二首》就是其中的一組詩作。在這些祝壽詩中,詩人一方面揭示看云之理趣:“太虛同體無凝滯,始識吾身是白云。”“看盡浮空千萬態(tài),不知倚杖立多時”⑧胡助:《看云步虛詞壽吳宗師十首》(其五、其八),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29冊,第111頁。;一方面?zhèn)鬟_歸隱江南的渴望:“日照蓬萊曙色浮,夢回云錦隔南州?!雹峤覀菟梗骸秹蹍谴笞趲煛罚d楊鐮主編:《全元詩》第27冊,第325頁。在友人的眼中,云錦山、擬剡亭成了晚年吳全節(jié)魂牽夢縈之所在!這個夢成了吳全節(jié)終身的遺憾。

      二是對廟堂與江湖關系的思考。非常奇怪的是,元代詩人在唱和題贈之作中常常將廟堂功業(yè)與江湖之思相提并論。如張雨作有《代溪月真人和看云老人所寄〈賜酒〉〈感興〉二詩韻》,前一首贊嘆元廷對扈從之臣的眷顧:“年年恩沛出皇家,此度仍回八月槎?!焙笠皇讌s強調“物外方知歲月寬,孤松有待此盤桓”,認為吳全節(jié)“總輸南野山中樂,消受璚臺六月寒”。①張雨:《代溪月真人和看云老人所寄〈賜酒〉〈感興〉二詩韻》,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12冊,第200、201頁。這兩首詩同時見于戴表元和張雨詩集,但從創(chuàng)作時間來看,應為張雨所作。再如,馬臻《嗣師吳真人同李相黑谷觀水遠寄詩篇就韻奉和》詩云:“思莼每動東歸興,報國常期大有年?!雹隈R臻:《嗣師吳真人同李相黑谷觀水遠寄詩篇就韻奉和》,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17冊,第107頁。前一句還在表達歸隱江湖之思,后一句便在表達報效朝廷之念。元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體認,是因為吳全節(jié)的道官身份使然,是因為吳全節(jié)憑借為元廷主持各類齋醮儀式而成為備受眷顧的政壇重臣使然。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元代文壇對于吳全節(jié)廟堂與江湖之出處便產(chǎn)生了截然不同的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吳全節(jié)既然如此深獲元廷重用,那么吳全節(jié)就該為皇室鞠躬盡瘁,隱逸之思是沒有必要的。如陳旅詩云:“九朝冠佩泰階平,國有儒仙作上卿……莫學華陽貞白老,乞身神武聽吹笙?!雹坳惵茫骸秹蹍亲趲煟ㄍ硖柨丛频廊耍?,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35冊,第55頁。此詩首聯(lián)描繪吳全節(jié)所獲得的崇高政治地位,尾聯(lián)便強調他應該為朝廷效忠,不該像陶弘景那樣歸隱山林。這類詩句還有不少,如“時和主圣身長健,不待求仙渡海瀛”“莫向明時便思隱,小山叢桂恐難招”。④程養(yǎng)全:《慶吳閑閑宗師雙目復明》,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40 冊,第193 頁;馬臻:《和嗣師真人詩韻》,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17冊,第110頁。還有一種意見認為,吳全節(jié)既然已經(jīng)功成名就,作為道士更應該悟透世情,及早歸隱江湖?!鞍装l(fā)未應黃閣老,滄波寧許鑒湖游”“留侯早棄人間事,回首神山是故宮”⑤徐伯通:《和宗師吳閑閑〈對月書懷〉》,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24冊,第290頁;朱思本:《奉和〈留題閣皂山〉詩韻,寄呈大宗師元德真人》,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27冊,第66頁。云云,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在這方面表現(xiàn)最為突出的是吳全節(jié)家鄉(xiāng)好友李存。他曾去信責備吳全節(jié)不能在功業(yè)巔峰面前退隱,責備吳全節(jié)到了晚年還不能放棄廟堂,并以脫脫在政治巔峰以壯年之身退出政壇為例勸吳全節(jié)及早退歸江東。與此同時,隨信附上自己創(chuàng)作的兩首詩。詩云:“邑南最好是山田,碧石清流每扣舷。拔地如龍知幾里,近天歸鶴尚千年。封培巧在仙塋左,游釣難忘某水邊。此去桃花政無際,不須重問武陵川。”“萬里仙人白羽衣,云幢風蓋幾高低。逢時故欲寸心盡,能事何由十指齊。不信鑒湖狂始得,要聞夔府老多題。況傳洲島皆奇絕,筋力應留與杖藜。”⑥李存:《寄吳宗師》,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31冊,第66-67頁。將《復通宗師吳閑閑》一文和這兩首詩一一比對,我們發(fā)現(xiàn),詩、文表達的意思完全一致,且言辭懇切、感情至深。由于吳全節(jié)被元廷挽留而無法實現(xiàn)歸隱,元順帝還特意為吳全節(jié)書寫了“閑閑看云”四個大字以示褒獎。虞集在一篇應制之作中指出:“閑閑者,臣全節(jié)自幼至今之所自名也。看云者,臣全節(jié)言將歸隱之處也。旨意之微,豈不欲其在朝在野,隨隱隨顯,無適而不自得,是以特書以遺之也乎?”⑦虞集:《龍章寶閣記(應制)》,載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26冊,第445頁。這意思是說,皇帝已經(jīng)參透了吳全節(jié)的境界,在朝在野都一樣了。年輕的元順帝恐怕沒有這么高的體悟,這種體悟應該屬于歸老江湖的虞集。

      在與道家情懷頗為濃郁的道官吳全節(jié)唱和題贈之時,詩人自身的道家情懷、江湖情趣也被誘發(fā)出來,因此,元代文壇與吳全節(jié)的唱和題贈之作也散發(fā)出作者濃郁的江湖之趣、江湖之思,與吳全節(jié)的江湖之趣、江湖之思相映成趣?!肮蕡@多蕨筍,歸興繞江城”“一聲松外鶴,此意共悠然”,⑧袁桷:《吳閑閑病起二首》,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21冊,第193頁。這是袁桷詠嘆吳全節(jié)大病初愈時的感悟?!八諢熛甲钌钐帲氪皯S住詩翁”,⑨許有壬:《寄題信州真慶宮用閑閑韻》,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34冊,第342頁。這是許有壬和吳全節(jié)詩作時萌生的愿望?!扳芫诱婵呻[,江海謾乘舟”,⑩貢奎:《京城東岳廟落成詩簡吳宗師》(其二),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23冊,第150頁。這是貢奎作詩寄賀吳全節(jié)建成東岳廟時對自身出處的表達。在這方面表現(xiàn)最突出的是虞集。虞集因草詔卷入元廷皇位之爭,被迫于1333年以病告歸江西。無論是在朝還是在野,歸隱江湖成了虞集與吳全節(jié)唱和題贈的一個永恒的話題。虞集告老歸鄉(xiāng)之前,吳全節(jié)甚至夢見虞集建構好了山居之所,虞集的相關唱和題贈之作則頻頻發(fā)出江湖之思。如,虞集在《次韻伯庸尚書〈春暮游七祖真人庵〉兼簡吳宗師》(其二)中表達了“但乞會稽尋賀監(jiān),酒船一棹水中天”①虞集:《次韻伯庸尚書〈春暮游七祖真人庵〉兼簡吳宗師》,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26冊,第215頁。的愿望,吳全節(jié)在和作中對此深表贊賞,虞集再次和詩,詩云:“草堂長憶蜀西郊,屢卜歸休自折茅。司馬檄傳驚父老,少陵詩苦入神交。山多美竹深宜屋,江有嘉魚遠致庖。乞得閑身當及早,堯時元自有由巢。”“書卷連床度曉昏,懷歸猶復戀君恩。養(yǎng)生賴得南華論,好客時傾北海尊。山木向秋俱老大,海霞迎日共清溫。蓬萊正與鰲峰接,幾見浮云起石根?!雹谟菁骸堕e閑宗師和前韻,期望過當,復用韻以謝》,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26冊,第215-216頁。第一首傳達的是自己屢屢萌生歸隱之思并期盼這種愿望能夠早日實現(xiàn)的情思,第二首詩傳達的是自己在江湖與廟堂之間難以取舍的矛盾心情:“懷歸猶復戀君恩”寫的是去君還戀君的復雜心態(tài),“蓬萊正與鰲峰接”寫的是將蓬萊所代表的江湖與鰲峰所指涉的翰林院結合起來的朝隱心緒。虞集被迫歸隱之后還是戀戀不忘君恩,不過,他在和吳全節(jié)唱和題贈的詩作中頻頻傳達的是卻修道之樂、江湖之趣?!八陕曇粌莎B,時寄看云翁”“海上鶴來知有意,手持楊許寫來經(jīng)”“公從天上承恩宴,我向山中讀道經(jīng)”③虞集:《寄吳宗師》《冬至前一日答吳宗師》《答吳宗師壽稀年詩三首》(其一),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26冊,第77、178、122頁。云云,說的就是這種樂趣。更有甚者,虞集甚至在寄贈給吳全節(jié)的和詩中述說自己已經(jīng)在丹房修行了。其《寄謝吳宗師三首》(其三)“自和韻”云:“荒陂野色帶余曛,隴上時逢植杖耘。靈囿鳳麟千載去,玉階鹓鷺此時分。誦詩自托浮丘伯,垂問長勤大隱君。為報黃茅岡曲舍,檐端盡日宿浮云?!雹苡菁骸都闹x吳宗師三首》(其三),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26冊,第117頁?!翱丛啤保谟菁蛥侨?jié)的概念里代表的是歸隱,而所謂的黃茅岡曲舍是虞集老家的道士余岫云在華蓋山下的黃茅岡為虞集購置土地所營造的丹房。此詩描寫山居景致后將自己比作神仙浮丘公,最后宣示的是自己在丹房看云的自得之情。

      三、“儒仙”身份的認定與稱許

      元代文壇對吳全節(jié)廟堂功業(yè)的贊頌和感悟、對吳全節(jié)江湖情懷的體認與思考最終導致了元代文壇對吳全節(jié)身份的定位,那就是“孔李通家”“儒仙”,這一定位揭示了元代南方道士的重要文化屬性。

      這種定位,作為一種印記深深地銘刻在元代文人的腦海中?!拔羧擞醒钥桌钔艺?,其吳公之謂歟?”⑤虞集:《玄教大宗師吳公畫像贊序(第一序)》,載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26冊,第257頁。“自昔通家成故事,核玄講易世間無?!雹藓骸端挠庙嵸澯莨珵樽趲煏丛朴洝?,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29冊,第63頁?!翱桌钔逸o世長,兩都來往幾星霜?!雹吆骸秹蹍亲趲煻住罚ㄆ湟唬?,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29冊,第69頁?!伴e閑嗣師方外臣,貌雖老氏心儒珍。”⑧蒲道源:《送吳閑閑真人》,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19冊,第246頁?!傲邢芍澹頌榈罉小雹嵊菁骸秴亲趲煯嬒褓潯?,載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27冊,第147頁?!叭艘詾橄?,臣以為儒”,⑩許有壬:《勅賜吳宗師畫像贊》,載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38冊,第290頁。這類評價充斥于元人與吳全節(jié)唱和題贈的各種文體中。他們會解釋,吳全節(jié)為何稱得上“孔李通家”“儒仙”:“儼然服儒,邈矣宗聃……寓跡高玄,道裕孝忠?!?元明善:《至大四年(1311)辛亥還朝燕居環(huán)樞堂作內觀像贊》,載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24冊,第311頁。這是說吳全節(jié)同時擁有儒家和道家的素養(yǎng)。“體道德兮用儒術,祠靈宮兮薦芳苾?!?趙孟頫:《存思像贊》,載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19冊,第220頁。這是在說吳全節(jié)為朝廷主持祭祀儀式的同時用儒家學說從政。吳澄對吳全節(jié)為師父張留孫治喪贊不絕口,進而指出:“特進昔也于父致其孝,今也于師致其隆,親親尊尊,同一心也。或乃以為道家者流游方外、出人間,人綱人紀有不屑屑為。是說者,豈知道者哉?特進雖以玄元之道立教,而其親親也,本乎恩以盡其義;其尊尊也,本乎義以盡其恩,蓋與周公、孔子之道符?!?吳澄:《南山仁壽觀記》,載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15冊,第273頁。這是在贊嘆方外之士吳全節(jié)成為儒家倫理的典范。他們會解釋,吳全節(jié)的“孔李通家”“儒仙”是如何體現(xiàn)在政治運作上的?!爸^之仕也,而委廊廟于泥涂;謂之隱也,而等山林于蘧廬?!雹冱S溍:《閑閑贊并序》,載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30冊,第8頁。“游乎萬物之表,而能約己于名教;老乎朝廷之間,而不濡跡于公卿?!雹谟菁骸秴亲趲煯嬒褓潯?,載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27冊,第117頁。這都是在強調吳全節(jié)參與政治時能置身于功利追求之外,用一種俗人無法企及的處世方式達致了世人無法企及的從政境界。

      元代文壇對吳全節(jié)“儒仙”印記的體認也影響了他們對吳全節(jié)詩文創(chuàng)作的判斷。吳全節(jié)在詩文創(chuàng)作中將儒道情懷推向極致的做法,與其自小所受的教育和其以道士身份際遇元廷而參與元朝政治的經(jīng)歷密切相關。在龍虎山,他的老師雷空山告訴他:“文章于道,一技耳。人之為學,將以明斯道也;不明斯道,不足以為圣賢之學矣。”他“由是日知所省,益自奮發(fā)?!雹蹍侨?jié):《〈易圖通變〉序》,載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24冊,第419頁。他一直秉持這樣的文學觀念,他晚年為《漢泉漫稿》作后序時也強調詩歌美善刺惡、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的功能。他對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作了如下描述:“余游方之外,每聞父師之教,究性命之學,間作一二詩,不過陶寫性理、歌頌雍熙而已,豈曰專門于詩者哉!”④吳全節(jié):《吳景南詩序》,載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24冊,第420頁?!疤諏懶岳怼薄案桧炗何酢痹圃?,是儒道詩歌理念的集中反映,是吳全節(jié)對自己詩文創(chuàng)作的定位,是其祠臣、道官身份使然。元人也非常精確地抓住了吳全節(jié)詩文創(chuàng)作的這一特點。虞集指出,吳全節(jié)“博覽群書,遍察群藝,而于道德性命之要粹如也……故其述作,光明痛快,足以見太平之盛,而深存忠厚于人倫,有所感發(fā)”。⑤虞集:《河圖仙壇碑》,載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27冊,第201頁。吳澄認為吳全節(jié)“一世亨嘉之會如此,一身希曠之遇又如此。醺酣唐虞三代之春,醲郁蓬瀛三島之馥,太和之氣貫徹于身,表里沖融,居天上人間第一福徳”。因此,其詩歌創(chuàng)作是其秉承“天地太和之氣”而為“極盛之詩”“治世之音”,其詩歌“字字鳴國家之盛,諧于英莖咸韶之樂,固非寒陋困悴、拂郁憤悶者之所可同也”。⑥吳澄:《吳閑閑宗師詩序》,載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14冊,第365頁??傊?,“大享之雅,清廟之頌”“歌詠太平追雅頌,扶持圣主屬神仙”⑦李存:《和吳宗師灤京寄詩序》,載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33 冊,第364 頁;李孝光:《吳宗師閑閑詩卷》,載楊鐮主編:《全元詩》第32冊,第348頁。乃是元人對吳全節(jié)這位祠官、道官詩文創(chuàng)作的定評。

      四、小 結

      元代文壇與吳全節(jié)的唱和題贈之作既是對吳全節(jié)廟堂功業(yè)的贊頌和感悟也是對吳全節(jié)江湖情懷的體認與思考,這些作品將吳全節(jié)定位為“儒仙”“孔李通家”的同時也折射出元代儒士的用世情懷和出世愿景,體現(xiàn)了元代文學、元代文化的儒道互補結構,這是元代特殊的政治生態(tài)、藝文生態(tài)、文化生態(tài)使然。元廷崇信薩滿文化,玄教道士吳全節(jié)因此得以憑借其法術效力朝廷進而參與政治,成就漢人、南人儒臣無法企及的功業(yè),這在道教史上是“空前絕后”的;元代士人特殊的出處環(huán)境讓飽懷儒家用世之志的士人對道家、道教所反映的生命情思體會更深,并用“孔李通家”來界定儒道關系、用“儒仙”來評價道士,這在文化史是“空前絕后”的。作為道士,吳全節(jié)能夠利用他的政治影響、儒道素養(yǎng)、藝文素養(yǎng)建構起一個頗為龐大的藝文交游圈,吳全節(jié)的儒道功業(yè)、吳全節(jié)詩文中的儒道情懷能夠得到儒士們的認可和追捧,這在文學史上也是“空前絕后”的。因此,我們可以說,元代文壇與吳全節(jié)的唱和題贈、吳全節(jié)的儒道功業(yè)及其藝文活動是折射元代文學、元代文化的三棱鏡。

      猜你喜歡
      宗師文壇
      30萬元的MPV攪局者來了!傳祺M8宗師系列為什么定價貴?
      車主之友(2022年6期)2023-01-30 07:58:54
      廣汽傳祺新一代M8豪華MPV宗師系列
      汽車觀察(2022年12期)2023-01-17 02:19:44
      棍法宗師
      山陽醫(yī)派宗師吳鞠通
      華人時刊(2022年21期)2022-02-15 03:42:30
      26.98萬元起售,傳祺M8宗師系列正式上市
      車主之友(2022年6期)2022-02-09 04:31:48
      百年不朽的竹——竹刻宗師周芷巖的竹刻
      藝術品鑒(2017年5期)2018-01-31 02:06:43
      第三只眼看文壇
      小說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8:59:51
      第三只眼看文壇
      小說月刊(2014年3期)2014-04-23 08:58:19
      第三只眼看文壇
      小說月刊(2014年4期)2014-04-23 08:52:15
      第三只眼看文壇
      小說月刊(2014年9期)2014-04-20 08:58:02
      车致| 万盛区| 辽阳市| 利辛县| 永福县| 永胜县| 祁连县| 西和县| 汶上县| 行唐县| 淮北市| 克什克腾旗| 文登市| 正蓝旗| 威信县| 忻城县| 长沙市| 凤城市| 武定县| 兰溪市| 紫云| 九龙县| 即墨市| 连南| 梁河县| 广昌县| 巍山| 斗六市| 吉安县| 重庆市| 阳原县| 惠来县| 竹溪县| 民和| 达拉特旗| 微山县| 准格尔旗| 双柏县| 南城县| 偏关县| 福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