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滕欣芫
“閱讀時,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是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語文要素。要想落實本單元語文要素,首先需要明確“新鮮感”是什么意思,什么樣的詞語和句子可以稱之為有新鮮感的詞句,為什么在閱讀時要關注有新鮮感的詞句,關注有新鮮感的詞句有哪些方法,解決了這些問題,語文要素才能在課堂中真正得到有效落實。經(jīng)過思考,學生明白在閱讀中遇到的陌生事物、新奇的表達或者是具有獨特的情感和寓意的語言都可以稱之為有新鮮感的詞句。
何謂重構?重構就是打破文本原有的教學常規(guī),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組織。為什么要對文本內容進行重構呢?因為新鮮感不同于一般感受,是具有實效性的,隨著學生閱讀體驗的增多,新鮮感會隨之被弱化,不利于語文要素在課堂中的落實。因此,在落實“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語文要素時,教師就要隨著對學生學習交流情況的把握,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構,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如教學《大青樹下的小學》時,在初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邊讀邊把自己覺得具有新鮮感的詞句畫出來,并引導學生進行交流。一開始,學生交流的詞句主要有“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大青樹上的鐘聲敲響了”等詞句,教師追問學生理由,有學生說“這些詞語都是他們沒有聽過的,感覺很陌生,很新鮮”,有學生說“沒有見過學校的鐘是什么樣的,上下課敲鐘讓自己感到很新鮮”,還有的學生說“‘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樣好奇地聽著’這句話讓我覺得很新鮮,因為它跟我們平常學校的生活不一樣,學校里還有小動物,太特別了”。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讓學生交流自己畫出的具有新鮮感的詞句,還圍繞著新鮮感展開,讓學生說說為什么這些詞句會讓他們有新鮮感,對學生初讀課文之后的反饋進行了重構,為語文要素在課堂中的落實奠定了基礎。
在“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語文要素的落實上,教師從學生初讀課文中的學習交流到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追問,都是圍繞著本單元語文要素進行的,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活動聚焦,深化了學生對“有新鮮感的詞句”的認知與體會。
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xiàn)語言的意識,并能夠主動在閱讀中積累與內化自己感覺新鮮的、有意義的詞句。對三年級學生來說,已經(jīng)或多或少擁有了屬于自己積累語言的一些經(jīng)驗,在此提出的積累是指學生在原有積累經(jīng)驗上的再提升。教師可以在基于學生原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設計契合學生積累特點的閱讀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形成新的語言經(jīng)驗。
《花的學校》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雷云拍著大手?!苯虒W時,教師就可以鏈接學生原始經(jīng)驗并與體驗“新鮮感”相結合進行教學:“讀著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有學生說“我仿佛看到了樹枝你碰我一下,我碰你一下,綠葉在風中互相撞擊著,發(fā)出簌簌的聲響”,有學生說“我仿佛看到了云越來越低,天色逐漸暗了下來”。從學生的回答可以看出,他們對文本語言的感知大都是基于對生活經(jīng)驗的直接描述,語言表達也是基于自己原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進行的。如何讓學生體驗到這些詞句的新鮮感呢?教師啟發(fā)學生思考:“課文中用‘互相碰觸著’來描寫樹枝在風中的樣子,用‘拍著大手’描寫了自然界電閃雷鳴的景象,那么你能像作者那樣說說樹枝、綠葉、雷云還會做些什么嗎?”有學生說:“樹枝在林中互相撞來撞去,綠葉在風中發(fā)出嘩嘩的聲響,雷云時不時來湊個熱鬧?!睂τ谌昙墝W生來說,擬人修辭并非完全陌生,但文中把事物當作人來寫,仍然會讓學生感到非常新鮮有趣。教師從學生原有經(jīng)驗出發(fā),讓學生在自己語言與文本語言的對比中,對“有新鮮感的詞句”感受得更加深刻。最后,教師問學生:“這樣的語句你們喜歡嗎?為什么?你想怎樣積累這樣的語言?”這樣教學,自然落實了積累新鮮感詞句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中,從鏈接學生原有經(jīng)驗到喚醒學生生活經(jīng)驗,再到仿照著文本的形式運用語言、積累語言,把“擬人”這一新鮮的表達融入學生的原有經(jīng)驗與新經(jīng)驗的生成過程之中,避免了學生機械積累現(xiàn)象的產生,活化了學生語言積累的方式,讓課堂教學更具趣味性。
“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不僅要求學生對這些詞語和句子有一定的理解,還要求學生通過閱讀能夠體會到這些詞句承載的獨特意義和所具備的表達作用?;谶@點認識,在落實語文要素時,教師可以采取聯(lián)結策略,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以及查閱課外資料和工具書等形式,引導學生感受體會“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蘊含著獨特的情感且具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相較于平常語言來說顯得比較難以理解,教師可以采用聯(lián)結策略來教學。
以《大青樹下的小學》為例,第3自然段中有這樣的描寫:“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樣好奇地聽著?!痹趯W習交流時,許多學生都認為這樣的描寫很新鮮,究竟是什么觸動了他們,讓學生覺得很新鮮呢?為此,教師可以圍繞這些內容設計“這樣的語言有沒有新鮮感”的討論話題。學生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與自己的生活實際,有的認為“樹枝、鳥兒、蝴蝶等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很新鮮”,有的認為“這里的學生和小動物們一起聽課,很新鮮”。通過聯(lián)結閱讀,學生明白了文本語言背后蘊含的深層含義:孩子們與小動物們一起聽課,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孩子們是那樣快樂,生活是那么美好。
在閱讀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特點,教師采用聯(lián)結閱讀的教學形式,可以使學生透過文本語言真正感受到這些具有新鮮感詞句的深層含義,真正讀懂文本語言內涵,把語文要素目標落到實處。
“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的最終教學目標指向的是語言運用。如何讓學生運用這些詞句呢?需要在學生積累內化語言的基礎上進行。在教學中,教師不能脫離文本引導學生孤立地落實語文要素,而是要把文本看作一個整體,緊扣本單元語文要素,做好從讀到寫的遷移。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認知、理解、體會這些詞句的意思,通過寫來幫助學生積累內化這些詞句,從而實現(xiàn)對文本語言有意義的積累和語言能力的逐步提升。
如在《大青樹下的小學》一課中,教學“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里……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這句話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地點放在前面,動詞放在主語前面,用上“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聯(lián)系生活說一說,寫一寫。又如《花的學?!返恼n后練習:“‘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你喜歡這樣的表達嗎?請你照樣子寫一寫,如,‘清風一吹,他們……’‘蝴蝶一來,他們……’?!边@樣,從感知新鮮感的詞句到積累新鮮感的詞句,再到讓學生內化語言,學習表達,真正把“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的教學目標落到了實處。
在閱讀教學中,關注有新鮮感的語言表達是為了幫助學生積累語用經(jīng)驗,提升學生語言表達的豐富性與準確度。注重學生對有新鮮感詞句的內化運用是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要結合文本特點靈活運用,以促進學生對文本語言的內化與增值,在練筆中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
“閱讀時,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是為了讓學生學會邊閱讀邊關注作者運用的表達方法。哪些是需要自己理解的,哪些是需要自己積累的,都要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shù),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在閱讀時主動關注詞句的意識,為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奠定基礎。教師應注重對文本語言的重構、積累、聯(lián)結、內化等,真正把“閱讀時,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的語文要素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