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從“語言”角度出發(fā),提出育兒要求,幼兒教師需在課上助幼兒愛表達、會表達,能學會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初步學會用普通話交流,能在溝通中耐心傾聽、表達想法、大致復述主要內容,使幼兒可增強口語交際能力。如何提升幼兒的口語交際能力成為幼兒教師需解決的教育問題之一。家園共育從幼兒園的角度來講,就是幼兒園與家庭統(tǒng)一幼教陣線,在此基礎上提高素質教育質量。本文基于家園共育探析幼兒教師提高幼兒口語交際能力的策略,以期為提升幼兒素質教育水平提供參考。
關鍵詞:家園共育;口語交際能力;語用能力;綜合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1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3-0028-03
幼兒園與家庭共同育兒可打通三全育人壁壘,營造一體化育兒氛圍,消除教育阻力,為《綱要》與目標貫徹落實提供有利條件。然而,在家園共育的進程中存在幼兒教師與家長步調不統(tǒng)一的問題,這就影響了幼兒綜合素養(yǎng)的培育成效,這其中自然包括口語交際能力。幼兒具備口語交際能力不僅可增強其社會性,能在日?;顒又懈玫厝谌爰w,還有利于幼兒提升思維能力、語用能力等綜合素養(yǎng)?;诖?,為提升幼兒素質教育水平探析通過家園共育提升幼兒口語交際能力的良策顯得尤為重要。
1.基于家園共育的幼兒口語交際能力培育要點
(1)消除共育盲區(qū)
首先,幼兒園需借助家長開放日讓家長了解幼兒在課堂上及一日活動中的表現(xiàn),對幼兒口語交際能力、興趣、方式等方面有更為客觀的理解,將幼兒在家中的表現(xiàn)與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放在一起加以比較,使家長能意識到個人培育幼兒口語交際能力進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如缺乏耐心、不善引導等,這為家長改善家庭口語交際培育環(huán)境提供了有力的條件;其次,幼兒教師需通過組建家長微信群的方式提高雙方溝通效率,為的是借助網(wǎng)絡搜集家庭教育信息,解決家長因工作忙、忙于照顧老人等原因而無法及時與幼兒教師溝通的問題,家長能隨時在線留言,便于幼兒教師幫助家長解答口語交際能力培育疑惑,進而消除共育盲區(qū),提升共育水平;最后,幼兒教師需建設共育檔案,確保各項共育活動均記錄在冊,為的是依托時間維度分析對比各類活動對幼兒口語交際能力發(fā)展所帶來的影響,分析能力培育偏差產(chǎn)生的原因,在此前提下發(fā)現(xiàn)共育問題,以此為由健全共育體系,使幼兒口語交際能力培育效果更優(yōu)。
(2)有效分析學情
家園共育的對象是幼兒,為保障幼兒口語交際能力培育質量有效提高,家長、幼兒教師需協(xié)同分析學情,為共育方案優(yōu)化設計提供依據(jù)。學情分析要點有以下幾個:一是幼兒在口語交際中的語言能力,是否能清楚地說明心中想法及所見所感,對語言的邏輯性進行分析,確保幼兒教師與家長較為了解幼兒的語感、語言儲備、思維能力等方面;二是幼兒口語交際心態(tài),是否能積極主動的交流互動,有些幼兒在口語交際中較為膽怯,擔心說不好,在眾人的矚目中不自在,這嚴重影響了幼兒的口語交際能力發(fā)展成效,通過分析學情家長、幼兒教師能明確幼兒排斥口語交際的原因,在此基礎上“對癥下藥”,提升共育水平;三是幼兒口語交際頻率,是否能把握住由幼兒教師、家長提供的口語交際機會。其目的是通過分析學情指引幼兒樹立交際意識,樂于在幼兒園及家庭生活中分享感受、提出意見、說明想法,助幼兒積累口語交際經(jīng)驗,在多元活動中優(yōu)化口語表達體驗,逐步提升說普通話、邏輯性表達的能力,實現(xiàn)通過家園共育培育幼兒口語交際能力的目標。
2.基于家園共育的幼兒口語交際能力培育原則
(1)啟發(fā)性原則
幼兒口語交際離不開幼兒教師與家長的啟發(fā)。例如,幼兒教師在組織幼兒讀繪本時可提問,如“繪本講了什么”“你覺得繪本什么地方最有趣”“在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和繪本中主人公一樣的情況”等,用問題啟發(fā)幼兒思考,結合繪本內容及閱讀感受回答問題,確保幼兒口語交際思維清晰且有的放矢。再如,家長在幼兒回家后可詢問幼兒今天都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午餐吃的什么、午休時做了什么夢、哪節(jié)課印象深刻,為的是啟發(fā)幼兒口語交際,將生活經(jīng)驗轉化為交際素材,確保幼兒有話說。需要注意的是,家長提問方式應合理,為避免幼兒排斥幼兒園需避免在問題中滲透負面情緒,如“今天有沒有受欺負”等,同時在與幼兒溝通時需語氣和緩親切,以免幼兒排斥口語交際。
(2)趣味性原則
游戲是幼兒園培養(yǎng)幼兒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教育舉措,因為游戲多樣且有趣,所以幼兒教師、家長需注重設計對幼兒口語交際能力發(fā)展有益的游戲活動,為趣味元素引入幼兒教育情境提供著力點,確保幼兒能在自由輕松的游戲環(huán)境中增強口語交際能力。例如,幼兒教師在課上可組織幼兒玩角色扮演游戲,指引幼兒扮演成護士、消防員、銷售員等角色口語交際,豐富游戲情境,滲入趣味因素,驅動幼兒表達,還可在游戲活動中培育幼兒的想象力、觀察能力、傾聽能力、合作能力等綜合素養(yǎng)。
(3)生活性原則
生活為幼兒口語交際能力有效提升搭建平臺,幼以師、家長需將生活視為共育著力點,在共育中推行生活性原則。例如,家長可在日常生活中給幼兒機會與他人交流,如在購物時與售貨員交流、在走親訪友時與親戚朋友交流,這不僅可鍛煉幼兒的膽量,還可活躍幼兒思維,助其融入口語交際大環(huán)境,應變能力、語用能力可隨之增強。再如,幼以師可創(chuàng)設具有生活性的口語交際情境,這有利于拉近幼兒與口語交際活動的距離,對口語交際能消除畏懼感,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積極表達、主動思考、敢于提問。以“他做得對不對”生活情境口語交際活動為例,幼兒教師將一些幼兒在生活中較常見到的照片展示在電子白板上,而后啟發(fā)幼兒思考照片中的人在做什么、做得對不對、若是不對應如何做、若是對應學習他人什么好習慣,使幼兒能認真觀察照片并結合生活經(jīng)驗表明觀點,進而有效培育幼兒的口語交際能力。
3.基于家園共育的幼兒口語交際能力培育阻力
(1)共育課程有待開發(fā)
通過對當前的口語交際能力家園共育實況進行分析可知,部分幼兒園并未開發(fā)配套課程滿足共育需求,這就出現(xiàn)了共育活動缺乏計劃性、規(guī)范性的現(xiàn)象,共育存在趣味性過強、知識性不足的問題,幼兒在家園共育中很難有效提升口語交際能力,主要表現(xiàn)在普通話不標準、不懂得使用禮貌用語、詞匯量較少等方面,這還不利于幼兒強化語言素養(yǎng),對處于幼小銜接階段的幼兒來講,不利于其順利融入語文教育環(huán)境。
(2)共育方式有待優(yōu)化
當前部分幼兒園與家庭的共育方式較為單一,這與家長在共育中過于被動且未能肩負反饋、監(jiān)督、協(xié)助責任有關,有些幼兒教師家園共育研究不夠積極主動、深入全面,存在共育范圍較窄、手段單一的問題,并未改變從主觀出發(fā)設定育兒方案的家園共育本質,不僅妨礙家長參與共育活動,還無法多視角實現(xiàn)共育目標,這就降低了幼兒口語交際能力培育的有效性。
(3)共育評價有待加強
優(yōu)化教育效果需要評價客觀全面,幼兒教師解析評價結論便能找到進一步展開育兒工作的突破口,為教育資源整合、教育研究實踐、教育深化改革提供依據(jù)。然而,當前有些幼兒教師在家園共育進程中存在輕視評價功能作用的問題,出現(xiàn)評價效率低、主體較少、方法單一等現(xiàn)象,無法評價促育,影響幼兒口語交際能力培育成效。
4.基于家園共育的幼兒口語交際能力培育路徑
(1)有效開發(fā)微課,為共育提供條件
微課具有教育內容重點明確、形式豐富、通俗易懂等特點,幼兒教師可將微課傳至家長微信群,為家長了解“雙減”政策、解決“幼教小學化”問題的意義、幼兒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語言教育目標等內容提供有利條件。因為微課多為1~5分鐘,所以不會耽誤家長過多的時間,家長僅需在閑暇時瀏覽微課即可了解幼兒園育兒動態(tài)與現(xiàn)狀,為家長肩負監(jiān)督、協(xié)助責任給予支持。基于此,幼兒園需從幼兒口語交際能力高效培育的角度切入開發(fā)微課,用圖片、小視頻說明育兒目的、方法、原則、流程等內容,其目的是消除共育阻力,助家長、幼師構成共育統(tǒng)一陣線,將微課視為家長、幼兒教師溝通紐帶,幼師可借助微課指引家長打造優(yōu)質的家庭口語交際能力培育環(huán)境,家長則可在線提問并提出意見,得到幼兒教師的針對性指導,解決幼兒口語交際能力共育難題。
(2)優(yōu)化共育方式,展開主題式教育活動
為調動家長參與共育活動的積極性,幼兒教師能在家長協(xié)助下增強幼兒的口語交際能力,幼兒能在共育活動中減輕壓力、活躍思維、感到快樂,幼兒教師需優(yōu)化共育方式。主題式教育活動基于多元化教學法應用推廣,保障主題豐富、活動有效、內含趣味元素,為幼兒想表達、樂交際、愛探究提供有利條件。例如,幼兒教師可以“大自然真奇妙”為主題開展教育活動,指引幼兒說一說在自然界中看到的奇妙景象,有的幼兒說彩虹很奇妙,還有的幼兒說霧凇很神奇,幼兒教師在肯定幼兒表述內容的同時要講解相關科學知識,如反射、凝華等,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品讀與謳歌自然之美有關的童謠,談一談讀后感。其中,幼兒說感受、讀童謠的過程,就是幼兒教師培育幼兒口語交際能力的過程。幼兒教師基于微課可引領家長一同開展“大自然真奇妙”這一主題式教育活動,鼓勵家長協(xié)助幼兒在自然界中搜集材料并手工制作,如樹枝、落葉、花瓣等,幼兒做的書簽、微景觀令人嘆為觀止,家長引導幼兒講一講做了什么、制作手工藝品分為幾步、有何感受,繼而使幼兒能提升口語交際能力,還可在主題式活動中提升審美能力、動手能力與創(chuàng)造力等綜合素養(yǎng)。
(3)注重多元評價,完善評價促育體系
第一,幼兒教師需確保評價主體多元。幼兒園管理者需從共育效果、“幼教去小學化”問題解決成效等角度切入進行宏觀評價,指引幼兒教師提升共育能力,高效設計利于幼兒口語交際能力提升的共育方案。幼兒教師需從共育方案實施效果的角度出發(fā)進行自評,發(fā)現(xiàn)共育問題,加強課題研究,在教研聯(lián)動的體系支撐下逐步增強共育專業(yè)素養(yǎng)。家長需對幼兒教師設計的家庭口語交際能力培育活動的價值進行評價,其目的是提出共育建議;第二,幼兒教師需確保評價方式多元。例如,幼兒教師可指引家長將孩子在家庭主題式教育活動中的口語交際表現(xiàn)錄下來,這為幼兒教師、家長客觀評價幼兒的口語交際情況提供依據(jù),解決評價不全面、不針對、不客觀的問題,達成評價促育目標,保障幼兒能在評價有效的前提下不斷提升口語交際能力。
(4)目標、責任明確,推動共育活動穩(wěn)健發(fā)展
目標是家園共育指路明燈,解決家長、幼兒教師共育步調不協(xié)調的問題,可為幼兒口語交際能力培育奠定基礎?;诖?,幼兒教師、家長需一同研究《綱要》與“語言”相關的教育要求,在此前提下共同打造幼兒能樂于與他人交流、注意傾聽、復述事情、說普通話的育兒環(huán)境,致力于創(chuàng)造輕松、自由的交際氛圍,鼓勵、支持、驅動幼兒表達,期間助其學會傾聽、說普通話、說明客觀事物,還可接觸兒童文學佳作,感受語言之美,在各種活動中助幼兒理解所讀內容,可說出閱讀感受,對閱讀感興趣,能自覺保護圖書,繼而落實家園共育目標。因為家園共育活動參與主體較多,所以各方需明確責任,在此前提下互助共進。幼兒園在家園共育中肩負領導責任,指引幼兒教師按照大綱、幼教要求制定口語交際能力家園共育方案,并為審核通過的方案有效施行提供條件,以免口語交際共育活動流于形式;幼兒教師在家園共育中需肩負活動制定、教育政策宣講、信息搜集、學情分析等責任,確保幼兒園口語交際活動生動有趣,還能引導家長關注孩子口語交際能力發(fā)展動態(tài),配合幼兒教師營造良好的家庭口語交際氛圍,使幼兒能有效提升口語交際能力;家長在共育活動中肩負反饋、監(jiān)督、協(xié)助等責任,消除家庭、幼兒園共育阻力,監(jiān)督幼兒教師改進口語交際活動,還要協(xié)助幼師在家庭教育情境中達成育兒目標。
5.結語
綜上所述,家園共育對幼兒提升口語交際能力有益,還可培育幼兒的觀察能力、反應能力等綜合素養(yǎng)。這就需要家長、幼兒教師將消除共育盲區(qū)、有效分析學情視為共育的要點,在共育中踐行啟發(fā)性原則、趣味性原則、生活性原則,還需積極開發(fā)微課,優(yōu)化共育方式,注重多元評價,共育目標及責任明確,使家園共育質量能不斷提高,達到培育幼兒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徐歡.家校共育視域下幼兒語言能力的提升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1(41).
[2]唐晶晶.如何在幼兒教育中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J].學周刊,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