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鍇豪
作文評價是習作教學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有效手段。有效的作文評價,可以讓學生明晰單篇作文的得失,也可以滲透習作方法,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多元主體評價、以目標引領評價、多方面的展示等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文評價的效度。
一、多元主體,變單向批改為開放的互動評價
傳統(tǒng)習作教學一般分三步完成:出示題目、學生習作、教師批改。教師批改后往往意味著本次習作教學的結束。作文僅有教師的批改,開放性不足,評價效度也會受教師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實際上,培養(yǎng)學生評價作文的能力也是習作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習作技巧,還要引導學生掌握鑒別佳作的技能,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享受習作的樂趣,養(yǎng)成自主修改的習慣。
(一)組織活動,引導學生互評
俗語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睂W生之間互評互改,能集思廣益,掌握修改作文的本領,提高作文修改的能力。同時,由于學生整體習作水平較為接近,評者與作者更容易理解與接納對方的建議,會借鑒別人作文中的優(yōu)點,認清自己作文中的不足。需要注意的是,在評價初步完成后,教師要組織學生及時反思,判斷同學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是否恰當,并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思考自主修改作文,辯證地吸收他人的建議。
(二)分層引領,優(yōu)化師生互動
每個學生的習作特點不同,所需要的引領就有差異,因此師生的良性互動能使作文評價更有聚焦性、延伸性,有助于學生習作水平的提升。對習作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的引領主要集中于作文評價的深度,在學生完成作文后,通過評語的方式進行立意、主旨的點撥;而面對班級的“習作困難戶”,教師在作文課之前就要和學生互動,評價先于教學而行:告訴學生借鑒和模仿也是一種提升習作水平的方式。在找到合適的范文后,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及時互動,教學學生評改范文,這樣的互動方式能夠減輕部分學生的心理負擔,提高他們的習作興趣。而班級中還有一部分學生的作文是中間水平,這是教師“主攻”的對象。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能夠較快完成作文,但是存在細節(jié)不足、鋪墊太多等問題。教師的指導就可以從習作之前展開?!昂茫酉聛黹_始寫故事。”“等一等,你的故事是什么?”教師要多主動互動,幫助他們“及時止損”,在寫的過程中進行互動點評。
綜上所述,教師根據(jù)班級學生的習作水平分層引領,通過“作文評語”“課前評價”“課中點撥”三種不同的互動方式,給予學生具體、有效的習作指導。
二、目標引領,變隨意批改為高效的有序批改
進行作文的批改,其價值在于鼓勵學生樹立習作的信心,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習作的優(yōu)勢,博取眾人之長,不斷提高習作水平。所以,作文批改的時候不可盲目、隨意,每一次批改,都要有方法、有側重,教師心中應有一個意識:每一篇習作要達成什么目標,一個階段的習作應達到怎樣的程度。
(一)細化目標,引學生拾級而上
從大單元看,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最大的特點就是目標明確、梯級提升。3~6年級的習作單元的安排總體呈遞進趨勢。這要求教師在進行習作教學時,必須樹立這樣一個理念:整體+個體。教師既要對每一年級的習作教學的整體目標進行把握,又要找到本學年習作教學的側重點,能夠“繼以往之勢,開今時之河”,明確本學年的習作教學目標。
從小單元來看,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包含甚多。由于時間的限制,學生的每一次習作都達到優(yōu)秀的水平難度較大。所以每次習作訓練,教師可以根據(jù)內容選擇一個側重點有目的地進行訓練,將訓練目標細化。以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習作2為例,這次習作要求學生把自己家想象成“動物園”,把家里的每個人都比作一種動物,寫上一段話?!澳芙柚鷦幼鳌⑸駪B(tài)表現(xiàn)出人物的特點”即為本次習作的訓練重點。
從大單元到一篇習作,從整體目標到具體目標,這樣細致的目標給予教師習作教學的思路,也給作文評價提供了依據(jù),通過這樣層層疊加的學習,學生的習作水平也將拾級而上。
(二)制定標準,讓學生有序評價
基于習作教學目標的細化,教師也應提供給學生可以衡量的作文評價標準,這樣學生才能有效、有序地評價。因此,教師批改作文之前,應該和學生一起設計本次作文的評價標準。為了方便學生理解和掌握評價標準,教師用得比較多的一種方法是設計“作文星級評價表”,筆者以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習作2為例,制定了表1。
學生評改時,便可以上表作為依據(jù)?;ピu時,根據(jù)標準用紅筆涂上相應的星星顆數(shù),簡單的問題可以直接在作文中進行修改,比較大的問題可在“修改建議”中提出,作者完善后,“小老師”再進行點評。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僅能讓學生的評價有序,也能讓學生的習作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
(三)評語具體,促作文高質高量
在學生評價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進行作文評價,一方面對學生的互評進行查閱校對,另一方面能對學生的作文進行具體的評語指導。有的教師批改學生作文時,評價語言模式化,比如“內容生動、語句通順、條理清晰”等,沒有針對性,難怪不少學生拿到作文本后只看評級,對教師的評語置之不理,因為沒有任何幫助,學生看了也不清楚作文到底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這樣的評語對學生提高習作水平有什么幫助呢?因此,教師的評價應具體可感,比如“內容生動”,生動在哪里?也許是運用了修辭手法,生動地描繪出一種事物;也許是運用了一連串形象的動作描寫,表現(xiàn)出人物的特點……教師只有將評語明明白白地寫清楚,學生才能看得明明白白,進而在下一次習作中彌補自己的缺失,慢慢寫出高質量的作文。
三、花樣呈現(xiàn),變傳統(tǒng)賞讀為趣味作文盛宴
每一次作文評價都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全情投入,那評價結束之后呢?學生不僅需要習得知識和方法,更需要一個展示他們在作文評價活動之后、能體現(xiàn)客觀變化的平臺,這能有效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創(chuàng)作和評價的積極性。而傳統(tǒng)的賞讀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多樣的作文呈現(xiàn)方式,能夠讓學生在展示過程中愛上作文,愛上這種作文評價的形式,在良性循環(huán)中,向著作文的更深處漫溯。
(一)競賽評比,你追我趕
學生大都有爭先創(chuàng)優(yōu)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一心理,開展相關的作文評比、競賽,讓學生從中享受成功的喜悅、提高習作興趣,形成良性循環(huán)。學生在語文課文的學習中接觸過很多有名的作家,這些作家文筆優(yōu)美、寫作特色顯明,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诖耍P者利用作家的激勵效應,在每次學生習作完成后,會評出三個獎項:“魯迅獎”“冰心獎”“進步獎”。并請獲獎的學生在全班誦讀自己的作文。每次作文本下發(fā),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都異常激動,有的甚至懷著小小的期待,期待自己的作文獲獎,沒有獲獎的學生也會產(chǎn)生一種正向的自我激勵:爭取下次得獎。而習作水平相對落后的學生,也可以通過自己的認真撰寫、不斷修改獲取“進步獎”。
(二)刊物“出版”,獲得自信
學生平時閱讀的優(yōu)秀作文大多來自一些作文刊物,那么如果刊物上是學生自己的作文呢?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每個人都渴望別人認同自己的勞動成果,學生更是這樣,他們肯定會有更多的自豪感和滿足感,他們期待自己的作文被教師、同學認可。為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創(chuàng)編班級作文??灿蓪W生自己取,把學生的佳作、精彩片段都編輯在一起。每一本刊物都記錄著學生近期的生活,學生閱讀的過程也是和大家一起感受喜怒哀樂,一起回味生活百味的過程。
(三)有聲“發(fā)表”,取長補短
班級中還可以定期開展佳作交流會,讓學生把自己近期的得意之作、獲獎之作在班上朗讀,與他人分享習作經(jīng)驗。讀完之后,筆者還可引導學生進行評價,一個句子、一個段落寫得好,甚至一個詞用得準確生動,都可以夸獎。學生常常在不知不覺中被帶動起來,拋開了早先的膽怯和顧慮,眉飛色舞、侃侃而談。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生聽到、學到一些精彩句段,并能找出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之處,在比較中獲得提升,領悟習作的真諦。
作文評價,在師生的友好互動中得以實現(xiàn),在具體目標的依據(jù)下得以落實,在多樣作文的呈現(xiàn)方式中得以延續(xù),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前行,才能讓學生在不斷練習、不斷評價和不斷修改中提高習作水平。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張涇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