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心理資本的大學生生命意義感提升研究

      2023-05-24 20:06:44江荷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4期
      關鍵詞:心理資本大學生

      江荷

      摘 要:心理資本作為積極心理學領域的重要概念,對促進個體成長和團體發(fā)展有著積極作用。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和發(fā)展的主力軍,被寄予厚望。近年,大學生漠視生命、缺乏生命意義感和價值感的現(xiàn)象愈發(fā)明顯,提升大學生生命意義感顯得尤為必要和重要。本研究在詳細闡述心理資本理論的基礎上,從自我效能感、樂觀、韌性和希望四個維度探究提升大學生生命意義感,以期對教育工作者有所啟發(fā)。

      關鍵詞:大學生;生命意義感;心理資本

      作為一個經(jīng)濟學和社會學領域的概念,心理資本自提出之日起就受到了國內(nèi)外學者的高度重視。研究表明,心理資本無論是對個體績效水平的提高,還是對組織競爭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組織行為學和積極心理學的興起和發(fā)展,心理資本逐漸成為心理學家的研究視角。其被認為是一種高于經(jīng)濟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新生力量,通過有意識的培養(yǎng)和管理,將會對個體的心理和行為產(chǎn)生重要影響,能夠成為促進個體成長和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心理資源?!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重視生命教育,基于這一要求和心理資本的顯著優(yōu)勢,從心理資本的視角探究如何提升大學生生命意義感,將會給教育工作者帶來更多的啟示和收獲。

      一、提升大學生生命意義感的必要性

      空虛、寂寞、“躺平”……這些詞語似乎成為當代大學生的慣用語和生活常態(tài),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個體生命意義感缺失的現(xiàn)狀,以及在這一系列感受驅使下出現(xiàn)的對自我價值的懷疑和自我生命的輕視。主要表現(xiàn)為當遇到挫折或者處于困境時,大學生更易選擇極端的方式解決問題。近年,曾有調(diào)查顯示,自殺已經(jīng)成為我國青少年死亡的首要原因。哲學家費爾巴哈曾經(jīng)說過,生命是一切寶物中最高的東西。因此,引導大學生重視生命、提升生命意義感已成為當今社會和學校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提升大學生生命意義感的重要性

      第一,提升大學生生命意義感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當今社會仍存在漠視他人生命意義和價值的現(xiàn)象,如網(wǎng)絡暴力。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了社會和諧氛圍的構建,也反映出加強青年生命意義感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提升大學生生命意義感有利于促進國家發(fā)展。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承擔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只有目標清晰、志存高遠,才能更好地完成時代賦予的使命和重任。因此,培養(yǎng)大學生高度的生命意義感和價值感尤為重要。

      三、提升大學生生命意義感的理論基礎——心理資本

      (一)基本概念

      心理資本即積極心理資本,最早由經(jīng)濟學家Goldsmith等人提出。Goldsmith等人將心理資本定義為一種特質(zhì),是諸如人格、認知能力等的一系列內(nèi)在心理特征,既包括先天具有的,又包括后天習得的,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結果,具有持久性和相對穩(wěn)定性。Luthans等人從心理學視角出發(fā),將心理資本定義為一種狀態(tài),認為心理資本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tài),經(jīng)過有效地開發(fā)和利用,將會給個體成長和組織發(fā)展帶來不小的收益。狀態(tài)論認為心理資本是可量化、可發(fā)展、可管理的,這也是當前接受度和使用率較高的定義。Avolio提出了最新的界定,其認為心理資本是一種綜合的心理素質(zhì),是一種既具有穩(wěn)定性的心理特質(zhì),又包含可開發(fā)性的心理狀態(tài),是特質(zhì)論和狀態(tài)論的綜合概念。但目前這一概念的科學性還有待進一步證實。

      盡管目前對于心理資本的定義存在不同的理解和界定,但學者普遍認為心理資本是除經(jīng)濟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之外的一種重要資源,對于個體和組織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構成要素

      目前,在心理資本的構成要素上,主流的看法是Luthans的四維度說。Luthans認為心理資本主要由自我效能感(自信)、樂觀、韌性和希望四個成分構成。其中,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相信自己在特定的任務情境中能夠通過采取積極的行動順利完成任務的信念和信心;樂觀是指個體傾向于對事件做積極歸因,無論是積極事件還是消極事件;韌性是個體在面對困難時積極應對,在面對失敗時堅持不懈,不斷調(diào)整自我狀態(tài)實現(xiàn)目標的特殊能力;希望則是指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態(tài)度積極、目標明確并及時調(diào)整策略,通過多種方式實現(xiàn)既定目標的積極心理狀態(tài)。此外,Goldsmith等人的二維度說認為心理資本主要由自尊和控制點兩個成分組成;Jensen等人則認為心理資本的構成應該符合三維度說,即包括希望、樂觀和韌性三個成分,因為自我效能感是動態(tài)的、內(nèi)隱的,不容易被測量。隨著對心理資本構成要素的深入研究,Luthans認為除了四維度說強調(diào)的四種成分,心理資本還應包含認知層面、情感層面、社會層面等各種潛在心理資本和未來心理資本。這構成了心理資本的多維度說,為未來心理資本構成要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可行性探析

      研究表明,心理資本對促進個體成長和組織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作用。積極的心理資本既能調(diào)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升工作績效、端正工作態(tài)度和提高工作滿意度,又能激發(fā)個體潛能,對個體學習、就業(yè)產(chǎn)生促進作用。此外,心理資本及其各個構成要素對提升生命意義感的作用也得到了多項研究的證實。劉軒等人采用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發(fā)現(xiàn)心理資本與生命意義感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擁有高水平心理資本的個體可以體驗到更高的自我價值感和生命意義感,能夠采取更積極主動的方式追求美好生活和人生目標。梁夢宇、王粒的研究分別論證了心理資本及自我效能感、樂觀、韌性、希望四個成分與生命意義感的關系,結果再一次證實了心理資本及其構成要素對生命意義感的重要作用。

      鑒于心理資本及其各個構成要素與生命意義感的緊密聯(lián)系,筆者以心理資本為理論基礎,探究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提升大學生生命意義感,增強大學生自身價值感。

      四、心理資本理論下大學生生命意義感提升舉措

      (一)提升自我效能感,喚醒生命動機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自信對喚起大學生的生命動機起著重要作用。大學新生心理普測結果顯示,生命意義感和價值感較低的個體通常也擁有較低的自我效能感,即他們在面對困難或挫折時,傾向于認為自己是無能為力的,無法靠自身力量找到擺脫困境的辦法,從而表現(xiàn)出更多消極和負面的情緒。面對這種情況,教育工作者應幫助他們提升自我效能感。

      一是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比如,利用SWOT分析法幫助大學生全面剖析自己,發(fā)現(xiàn)自身優(yōu)勢和閃光點,提升自信心;組織大學生開展成就故事分享會,借助同伴的力量挖掘自身意義和獨特價值,幫助大學生從他人的視角更客觀地發(fā)掘自身優(yōu)勢,提升生命意義感。

      二是引導大學生獲得豐富的、成功的自我體驗。成功的過往經(jīng)驗會促使個體建立起對自我效能的積極認知,即一個人獲得成功或勝利的經(jīng)歷越多,越容易對生活抱有積極的態(tài)度,對未來即將面對的不確定事件抱有更加樂觀的預期。因此,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社會實踐等方式,讓大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和自身的價值,幫助其積累成功的經(jīng)驗。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因人而異,鼓勵大學生從自己熟悉的領域開始,從小的事情切入,從容易獲得正向反饋的地方入手,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提升自我效能感。

      三是充分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心理學上強調(diào)替代性經(jīng)驗的重要性,即當個體觀察到他人的成功經(jīng)歷后,更容易獲得與之類似的成功體驗。在對大學生進行生命意義感教育時,教育工作者可以邀請知名校友、優(yōu)秀學長(姐)為大學生開展經(jīng)驗交流分享會,增強大學生的替代性體驗感,通過發(fā)揮榜樣的力量和作用,以暗示、激勵等方式喚起大學生的生命動機。

      (二)培養(yǎng)樂觀精神,激發(fā)追尋意識

      達爾文曾經(jīng)說過,樂觀是希望的明燈,指引著人們從危險峽谷步向坦途,使人們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根據(jù)Luthans提出的心理資本微干預模型,為培養(yǎng)大學生的樂觀精神,教育工作者應加強對大學生的自省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積極期望。

      一方面,加強對大學生的自省教育,引導大學生學會“吾日三省吾身”和正確的歸因方法。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的情緒ABC理論認為,刺激事件只是引發(fā)個體情緒和行為的一個間接原因,個體對于刺激事件的認知和解釋才是直接原因。因此,當大學生陷入困境時,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大學生學會理性分析,多從自身找原因,激發(fā)自我責任感;多從可控角度找原因,提升自我效能感;多從可改變的視角找原因,樹立自我信心,逐步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樂觀的思維模式,引導大學生學會從失敗和挫折中做積極歸因,培養(yǎng)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tài)。

      另一方面,引導大學生樹立積極期望,注重發(fā)揮自證預言的作用,鼓勵大學生結合當前實際情況做好未來規(guī)劃,采取積極的心態(tài)和有效的行動面對人生中的機遇和挑戰(zhàn)。有效的社會支持和正向引導也有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樂觀精神,提升大學生的生命意義感。因此,教育工作者應注重賞識教育,善于發(fā)現(xiàn)并充分挖掘大學生的自身優(yōu)勢,給予大學生足夠的認可和支持。

      (三)增強心理韌性,強化積極行為

      研究表明,心理韌性與生命意義感之間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心理韌性強的大學生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更能積極調(diào)動自主意識,堅定自身信念,采取適當?shù)男袨閿[脫當前困境,不斷探索人生意義和價值。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增強大學生的心理韌性。

      一是豐富個體資源,讓大學生意識到并利用好身邊的積極資源,這樣能夠很大程度地幫助大學生增強心理韌性,從而促進生命意義感的提升。一方面,教育工作者應引導大學生意識到知識技能的重要性,促使他們充分發(fā)揮自身能動性,自覺投入到提升自我的學習中。另一方面,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也有助于促進個體心理韌性的增強。教育工作者可以為大學生搭建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讓他們在交流中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和解決問題的更多可能性,借助朋輩力量,增強大學生的心理韌性。

      二是減少風險因素,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挫折和失敗。教育工作者要協(xié)助大學生正視阻礙自身成長和發(fā)展的不利因素,培養(yǎng)大學生遇見深林可以辟成平地、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韌性,幫助大學生培養(yǎng)辯證思維,借助頭腦風暴等方法將不利因素有利化,在逆境中創(chuàng)造意義,將困難轉化成生命意義感探索過程中的養(yǎng)分。

      三是關注過程引導,良好的社會支持能夠促進大學生心理韌性的增強。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會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的影響,生活中他人的鼓勵和支持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幸福感和自信心,增強心理韌性,促使大學生更有勇氣探索其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四)提高希望水平,探索生命價值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人生目標缺失和對未來發(fā)展沒有規(guī)劃的問題。針對這一情況,可從以下兩點來提升大學生的生命意義感。

      首先,引導大學生學會設定合理的目標和具體的實現(xiàn)途徑。學校教育應開設與提升大學生希望水平相關的課程、培訓、專家講座,通過系統(tǒng)地講授,教會大學生學會設定合理、清晰、明確、可操作性強的目標,并指導大學生探尋行之有效的實施路徑,從而有計劃地實現(xiàn)目標。比如,可以指導大學生在遵循SMART原則的基礎上,通過使用目標分解法,將事件或人生目標分解成具體的、可操作性強的幾個分目標,逐一實現(xiàn),最終達到總目標的有序實現(xiàn)。這個過程可以有效增強大學生的積極體驗感,促進積極行為的養(yǎng)成,從而達到提升生命意義感的目的。

      其次,培養(yǎng)大學生克服困難、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zhì)。通過組織社團活動、團體輔導、希望主題班會等形式,借助第二課堂的教育力量,激勵大學生在困境中突破障礙,不斷提升自我。比如,可以組織開展提升大學生希望水平的素質(zhì)拓展活動,在活動中培養(yǎng)大學生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能力,讓大學生在一次次嘗試、失敗和成功的經(jīng)歷中明白成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對生命意義和價值的探尋亦是如此。此外,引導大學生在面對未知和挑戰(zhàn)時,既要學會持之以恒,又要學會靈活創(chuàng)新,從而確保最終目標順利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熊猛,葉一舵.積極心理資本的結構、功能及干預研究述評[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6(6).

      [2]謝杏利,鄒兵,黃中巖.大學生自殺態(tài)度與生活目的、生命意義感的關系[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10).

      [3]何威風,張兆國,楊怡.國外心理資本研究述評[J].國外社會科學,2011(4).

      [4]張闊,張賽,董穎紅.積極心理資本:測量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0(1).

      [5]王雁飛,朱瑜.心理資本理論與相關研究進展[J].外國經(jīng)濟與管理,2007(5).

      [6]劉小英.大學生學習投入的提升研究——基于心理資本的視角[J].高教學刊,2020(22).

      [7]王秦飛.大學生正念、心理資本與生命意義感的關系及干預[D].開封:河南大學,2019.

      [8]王恩娜.大學生生命意義感和心理資本的關系及干預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7.

      [9]王迎冬,姚銘.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對就業(yè)壓力的影響[J].石家莊學院學報,2020(3).

      [10]劉軒,瞿曉理.江蘇青少年心理資本與幸福感的關系:生命意義感的中介效應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7(19).

      [11]梁夢宇.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希望與生命意義感的關系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6.

      [12]王粒.碩士研究生生命意義感、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南充:西華師范大學,2019.

      [13]仲理峰.心理資本研究評述與展望[J].心理科學進展,2007(3).

      [14]李雅歌.心理資本開發(fā)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9(6).

      責編:初 心

      猜你喜歡
      心理資本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學生之歌
      北方音樂(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在職支教經(jīng)歷教師之專家引領、心理資本、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
      卷宗(2016年10期)2017-01-21 11:57:01
      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資本與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與分析
      知識型員工心理資本提升策略研究
      素質(zhì)拓展與貧困生心理資本的關系研究
      創(chuàng)業(yè)型大學青年教師心理資本問題探析
      高校輔導員心理資本和職業(yè)倦怠的關系研究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栾川县| 轮台县| 麻栗坡县| 科尔| 元江| 沙坪坝区| 清涧县| 浪卡子县| 治县。| 蒲江县| 申扎县| 手机| 乌拉特中旗| 礼泉县| 太湖县| 昭苏县| 桐城市| 巨野县| 临泉县| 大连市| 滨海县| 山西省| 绥阳县| 武陟县| 平昌县| 同德县| 壶关县| 嘉荫县| 辉南县| 磐安县| 西平县| 池州市| 偏关县| 扬中市| 双峰县| 泸州市| 邓州市| 栖霞市| 光泽县| 金平| 克拉玛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