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麗紅
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yè)的不斷進步,“雙減”政策持續(xù)深入,切實要求小學英語教學要提質增效,創(chuàng)新與改進原有教學方法,將教學重心轉移到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上,利用趣味性、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英語基礎知識,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增強教學成效,這不僅是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必然選擇,還是“雙減”政策的根本要求,也是高質量、高效率開展小學英語教學的必經之路。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英語;提質增效;策略
引言
“雙減”政策的推出對現(xiàn)階段小學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雙減”政策明確要求了要減輕學生的作業(yè)壓力,減輕校外培訓帶給學生和家長的負擔?!半p減”政策下對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要求,對課后作業(yè)有了明確的目標,這對現(xiàn)階段的小學英語教學無疑帶來巨大的挑戰(zhàn)。挑戰(zhàn)同樣帶來教育改革的契機,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探究如何更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能給英語教學帶來新的活力。
1“雙減”政策解析
“雙減”政策給小學英語教學帶來了什么影響要有明確的認知。小學英語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tài)度,幫助學生基本掌握英文的綜合應用能力。從這一方面來講,“雙減”政策給小學英語教學帶來了積極的影響。減少以往沉重的作業(yè),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深入了解英語,認識英語的本質,讓教師能通過有效教學幫助學生培養(yǎng)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除此之外,學生的自由時間增加就要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建立起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
“雙減”政策也給小學英語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作為語言類學科,學生沒有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是現(xiàn)階段英語學習的難點所在?,F(xiàn)階段的小學生只有在課堂上才能簡單地利用英語交流幾句。以往陳舊的教學觀念也給現(xiàn)階段英語教學帶來了沉重的枷鎖,阻礙了學生培養(yǎng)英語應用的能力。另外小學生的自制力較差,如何在課外時間讓學生能經常應用英語也成了急需解決的一大難點。如果放任學生玩耍,必然給英語教學帶來消極的影響。
2“雙減”政策下小學英語教學面臨的困境
2.1英語教學方法單一
當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參差不齊,主要是因為教學方法單調枯燥,教學理念有待更新,沒有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必要性,而且缺乏對學生主體性以及心理感受的重視,導致教學脫離實際情況,課堂氛圍無法得到有效保障,整體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2.2學生學習參與性不強
在“雙減”政策下仍有部分學校布置的英語課堂任務量過于繁重,難以取得實質性效果,主要是因為教學目標缺乏科學性,教學任務缺乏合理性,導致無法發(fā)揮出教學目標與任務的功能作用。另外,當前越來越多的教師充分認識到“雙減”政策的內涵與理念,并努力嘗試減輕學生課后學習負擔。但部分教師一味追求學生的考試成績,雖然優(yōu)化了課后作業(yè)的設置,卻增加課堂作業(yè)量,導致學生承擔繁重的學習任務,不僅學習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還不利于學習效果的提升。
3“雙減”政策提質小學英語的具體策略
3.1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構建主體參與型課堂
在以往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忽略了學生課堂主體的重要性,再加上小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式學習的地位,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高,英語學習興趣不夠濃厚。興趣是小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學習興趣是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重要基礎,也是提升小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重要前提。教師需要遵循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構建主體參與型小學英語課堂。
要想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教師應該從教學模式設計入手,設計一些學生喜歡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首先,教師可以運用多樣化的課堂導入方法,運用歌曲導入、電影片段導入等,教師要保證引入的教學元素是學生熟悉且喜歡的。比如小學生都很喜歡唱歌,教師就可以通過歌曲導入;學生喜歡看一些外國的動畫片,教師就可以用一些外國動畫片段進行課堂導入。其次,教師要減少“說教式”的教學方法,針對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將課堂交還給學生,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生在回答問題或者思考時教師要進行聆聽和引導,作為課堂的主導者,教師就是學生在學習路上的指路明燈,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3.2明確教學目標,改善教學方式
“雙減”政策要求筆試考試減少,學生的應試壓力大大降低。在新的教育環(huán)境中,教師要及時轉變思想,轉變以往以應試教育為目標,以題海戰(zhàn)術為方法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將教育的重心放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上。以激發(fā)興趣為主題的教育,就要教師多多觀察和研究教學案例,取長補短地設計自己的教學課堂。教學案例的研究可以是國外教學案例,也可以是其他學科的教學案例。例如,借鑒語文科目中的詩朗誦形式、音樂科目的大合唱形式等。此外,一些國外優(yōu)秀教育案例也值得深究。國外幾乎沒有應試教育,一些優(yōu)秀的教師更善于發(fā)掘教育的本質,借此取長補短,豐富當前的英語教學課堂。
3.3小組合作學習促進學生合作探究
隨著素質教育的落實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一種教學基本形式。在高效小學英語課堂的構建過程中,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才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并促進英語課堂效率的提升。首先,教師需要采用異質化分組的形式,針對學生的不同學習特點和英語實際水平,將學生進行異質化分組,讓學生能夠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相互促進取長補短,實現(xiàn)共同進步。其次,教師需要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之前,為學生講清楚合作學習的規(guī)則和遵守的紀律規(guī)范,避免學生因為意見不合導致學習氛圍不佳。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教師應該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密切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tài),精心設計合作學習目標和任務內容,促進學生共同探究,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結語
基于“雙減”政策背景下,要想實現(xiàn)提質增效的目標,并減輕學生學習負擔,需要教師采取趣味教學方法,培養(yǎng)并維持學生學習的興趣,為教學效果與質量的提升奠基。教師要利用好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對以往教學方法加以創(chuàng)新,著眼學生求知欲的激發(fā),深入挖掘學生英語學習的潛力,逐步提升學生的語言技能,打造有深度、有趣味、有智慧的課堂。
參考文獻:
[1]李娟.“雙減”政策下小學英語作業(yè)的多元化設計與實踐[J].陜西教育(教學版),2022(05):33.
[2]劉子姝,李文巖,尹宏.“雙減”政策下小學英語單元主題作業(yè)設計探究[J].教學與管理,2022(11):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