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文化部門開座談會,著名作家孫犁給青年作者講寫作。孫犁說:“寫作的動機不能奔著功利去,越想名利,越是沒有。有一位作者,他年輕的時候好高騖遠,隔三岔五給天津的大報投稿,天天盼著有稿費寄來,還讓城里的朋友天天去圖書館看報紙,查詢發(fā)表了沒有,結果沒發(fā)表一篇,一個銅錢也沒收到?!?/p>
針對青年作者在寫作過程中的浮躁心理,孫犁說:“作者寫完了文章,自己得讀上三遍,晾上三天,仔細品味,反復琢磨,最終自己滿意后定稿投出,這樣的文章十有八九能發(fā)表。有一位作者,他年輕的時候認為自己才高八斗,寫完就投稿。他連基本的‘的地得’用錯了也不知道,也不愿改。這樣的作者,他的稿子,編輯是不會看第二次的?!敝v課結束時,一位作者站起來問:“孫老師,您說的‘有一位作者’是誰呀?”孫犁哈哈一笑:“就是從前的我,年輕的時候叫孫樹勛,后來改叫孫犁!”頓時,會議室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
曾國藩寫日記
曾國藩早年寫日記常記流水賬,一整天就記一句,比如1839年四月二十七:“沈明府請吃飯?!彼谌沼浿袑ψ约禾岢鲆?,卻不能做到,比如1840年六月初七:“茲擬自今以后,每日早起,習寸大字一百,又作應酬字少許;辰后,溫經(jīng)書……”但這個月從初八到二十四,16天中關于睡懶覺的記載是8次,只有一天完成了“習寸大字一百”。
蘇軾的“三白飯”
一日,蘇軾和朋友劉攽談起讀書時很清苦,每日三餐只有白飯、白蘿卜和鹽,戲稱“三白飯”。過了一段日子,劉攽邀請?zhí)K軾去他家吃皛飯。蘇軾已忘前事,認為皛飯定然別有典故,興沖沖赴約,待見到桌上只有白飯、白蘿卜和食鹽時,才知自己被戲弄了,但仍吃得津津有味。
聞一多教子別出心裁
曾跟聞一多一起采風的馬學良回憶:“那時每天記錄完畢后,聞一多先生老叫我同他一起整理文獻。我們點著蠟燭,整理完才睡覺。他總是支著一只腳,挑腳上的水泡。挑完了,他把挑下來的腳皮用一個小袋子裝好?!焙髞恚R學良才知道這些腳皮的用處:等到它們集到一定數(shù)量的時候,就將其寄給自己的孩子,目的是讓孩子們明白要想成大事必先吃苦。
老舍:“實在有點繞脖子”
20世紀50年代初,某文藝單位在東長安街青年宮舉辦文藝講座,請老舍主講。他說:“目前有些翻譯家譯文愛用外國語法,使讀者看了費勁?!苯又杂腥税呀菘私?jīng)典著作《絞刑架下的報告》譯成《絞索套著脖子的時候的報告》為例,一邊做了個形象的手勢,一邊說:“實在有點繞脖子。”全場一片大笑,良久乃止。
“讓他一個人哭吧”
北伐勝利后,國民革命軍拜祭孫中山。當時蔣介石標榜自己是“親承提命之殷殷,寄以非常之任”,暗指他是孫中山的繼承人。讀罷祭文,開棺蓋瞻仰孫中山遺容。蔣介石當場撫棺痛哭,久哭不止。這時后面有人高聲喊道:“他是嫡系,我們都不是嫡系。讓他一個人哭吧,我們走了?!笔Y介石聽后,這才停止痛哭,蓋棺結束祭奠。
康熙借錢
康熙皇帝親政前曾向戶部尚書陳廷敬借錢。陳廷敬說:“皇上要錢花,等我領了俸祿就借給你。”康熙不悅:“我要的是大錢,國庫里的,三五萬兩銀子的那種。”陳廷敬表示國庫銀兩按規(guī)定不能挪用??滴醮笈骸懊髅魇怯X得我沒有親政,看不起我,等我親政后首先就砍了你的腦袋?!笨滴跤H政后,陳廷敬幾次為當年之事請辭,康熙溫言挽留并寬慰:“朕當時年紀小不懂事,你做得對!”
郁達夫的“快短命”
一次,郁達夫應邀演講,他在黑板上寫了“快短命”三個大字,臺下聽眾都覺十分奇怪。郁夫達說:“本人今天要講的題目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基本概念》,黑板上的三個字就是要訣?!臁褪峭纯?;‘短’就是精簡扼要;‘命’就是不離命題。演講和作文一樣,也不可以說得天花亂墜,離題太遠,完了。”從在黑板上寫下三個字到他說完話,總共只用了不到兩分鐘。
奧巴馬催更
奧巴馬任總統(tǒng)時,看完了《三體》第一部,讓秘書替他發(fā)郵件給《三體》的作者劉慈欣,索要當時還沒出版的第二、三部。劉慈欣以為對方是騙子,把郵件刪了。事后,白宮聯(lián)系中國外交部,這時劉慈欣才相信原來真的是奧巴馬本人催更。奧巴馬說:“相比這部小說,平日和國會的纏斗就顯得分外渺小,畢竟我不需要擔心外星人入侵?!?/p>
張學良回憶國民黨開會
國民黨召開“中央會議”時,會議又臭又長。蔣介石規(guī)定,按歲數(shù)排桌,張學良是小字輩,坐在最后。據(jù)張學良回憶:“那會兒,我們無聊,盡作打油詩。我不曉得誰作了‘一生豬狗熊,兩眼權財勢,三是吹拍騙,四為禮義廉’?!?/p>
石揮與冰箱門
民國時期,演員石揮與好友剛到上海時借住在導演家中。某夜,他們商議打開冰箱拿香腸吃。由于從未接觸過冰箱,用了好久才將其打開。打開后發(fā)現(xiàn)冰箱里的燈亮了,又不知道怎么關上。好不容易把冰箱關上了,卻擔心冰箱里的燈一直亮著會爆炸。輾轉(zhuǎn)反側(cè),無法入眠。第二天早上,他們發(fā)現(xiàn)冰箱平安無事,才松了一口氣。
費孝通給學生“潑冷水”
費孝通對學生要求極為嚴格,會毫不留情地給他們“潑冷水”。
學生丁元竹順利完成博士答辯后,興致勃勃地去見他。費孝通問他:“你覺得昨天的答辯怎么樣?”
丁元竹自信地回答:“挺好的,老師們評價都挺高?!?/p>
費孝通嚴肅地說:“小丁啊,人家說你好,不是因為你確實寫得好,是大家看了我的面子。你是學習社會學的,要對社會有深刻的認識。”
費孝通轉(zhuǎn)而又和藹地說:“小丁啊,你現(xiàn)在從北大畢業(yè)要做老師了。我送你六個字:著書、立說、立人。在北大教書,不著書自然立不??;有自己的著書沒有自己的理論和觀點,自然也不能立??;寫了書,有了自己的觀點,做人不行,最終要完蛋……”
(來源/《文萃報》《文史博覽》《黨史博覽》《老年生活報》《環(huán)球人物》《看歷史》《人民政協(xié)報》《三聯(lián)生活周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