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審美能力是高職院校藝術類課程要求培養(yǎng)的重點,它對學生認識美、感受美、愛好美、表現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然而,不少高職院校在美術教育專業(yè)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方面,還存在重視程度不足、教學內容不夠豐富、教師專業(yè)水平和審美教育能力不高等問題,影響了審美育人的效果。因此,要進一步加強對審美育人的重視,并針對存在的具體問題,探索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美術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美術教育;審美能力;美藝互融
美術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的學生正處于心理和認知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審美能力培養(yǎng)能夠有效提高學生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不僅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能力,還能使其形成良好的審美素養(yǎng),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念。因此,高職院校在美術教育中,要重視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審美能力的概念
關于審美能力的概念,目前學術界并未形成一致的認識。有學者指出,審美能力就是人在完成一次審美活動時所需的總體認知能力與行為能力。審美能力是由先天機制、經驗層次、特殊認知層面、生命狀態(tài)四個層次的認知能力構成的一種綜合能力。結合相關學者的研究,筆者從美術教育的角度出發(fā)理解審美能力,認為審美能力是一種感受、鑒賞、評價及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這種能力有助于人們以美的理想和美的規(guī)律認知周圍世界,形成一種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繼承美術教育中長期積淀形成的一些美的規(guī)范、美的法則和美的事物。例如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有關美(形式美)的法則,并欣賞國內外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
二、高職美術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方面的
重要作用
高職美術教學中涉及繪畫技巧、美術作品鑒賞等諸多內容,都是開展審美教育的良好素材,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豐富情感體驗,陶冶情操
高職院校的學生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重要時期,在情感體驗和志趣情操方面都需要正確的引導。高職美術教育不但可以使學生掌握繪畫色彩運用技巧、構圖方式等,而且還能夠通過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讓學生了解創(chuàng)作者的內心和情感,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一些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傳遞出來的情感和思想,能夠使學生產生共鳴,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學生的內心想法和價值觀念。美術教育能夠使學生進入寧靜、放松的藝術世界,讓學生在藝術世界里不斷獲取豐富的情感體驗,陶冶個人情操。
(二)提高思維水平與觀察能力
審美能力的提高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觀察能力和思維水平,具有發(fā)現美的能力,從而感受身邊的美。而高職美術教學中,很多抽象的美術圖案和繪畫,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觀察能力。色彩、線條、結構等內容的學習,不僅能夠讓學生的形象思維得到鍛煉,還能較好地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觀察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能夠為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健全學生的人格
美術教育對于學生人格的塑造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探索美術作品中的人性美、自然美等,不僅能實現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還能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的性格情趣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對他們今后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高職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高職美術教育專業(yè)持續(xù)推進教育改革,在學生的核心美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和美術課程思政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影響著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對美術教育重視度不足
高職院校主要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技能型人才,除了美術類專業(yè)外,其他很多專業(yè)在課程設置上,都將美術學科課程設置為選修課。學校對美術教育的重要作用和價值認識不夠全面,教師對實踐教學的重視度也不夠高。加之長期以來,社會上形成的美術、音樂等學科沒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錯誤觀念,高職美術教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二)教學內容不夠豐富
美術教育是一項需要教師深入研究、精心開展的教育工作。但是,從目前高職院校的美術教育實際情況來看,很多院校在美術教育方面,往往只重視對學生美術理論知識、繪畫技巧的教育,而在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缺乏能夠匹配的教學內容。教材內容不夠豐富,在一些能夠合理嵌入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知識內容方面,缺乏豐富的材料支撐,導致一些學生不能真正掌握審美能力的關鍵,審美素養(yǎng)的培育流于表面。
(三)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審美教育能力有待提高
在高職院校美術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方面,教師承擔著十分重要的責任。教師是教學內容的傳授者,也是學生學習實踐訓練的引導者、監(jiān)督者。而在美術審美教育方面,一些高職美術教師在專業(yè)水平和審美教育能力上還有待提高。部分高職院校美術課程的教師由其他專業(yè)教師兼任,教師自身的審美教育能力不夠,在教學實踐中難以給予學生專業(yè)的指導,難以發(fā)揮引路人的作用。
(四)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落后
美術教育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需要教師掌握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理念和方法。但是,當前一些高職院校在美術教育過程中沿襲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理念上因循守舊,對國家出臺的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核心素養(yǎng)的政策文件精神認識不夠,不能及時學習和應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不少教師在美術課堂上主要用PPT教學,但電子屏幕呈現的繪畫圖像、色彩、畫法等內容不夠生動,對于野外寫生實踐等專業(yè)美術技能訓練和審美教育方法運用不足,影響了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
四、高職美術教育專業(yè)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
(一)提高對美術審美教育的重視度
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高職院校要提高對審美教育的重視。審美教育是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的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在美術實踐中,高職院校應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將審美教育融入教學的各個方面,建立起全面綜合的現代化審美教育格局。第一,重視相關組織模式。高職院校可以探索上下聯動、縱向協同推進的組織模式。例如,開展以“大美育”為基本內容的文化藝術素養(yǎng)提升工程項目,由學校主要負責人擔任項目組長,由美術教育專業(yè)帶頭人等組成美術審美教育組織架構,為高職院校美術審美教育提供良好的組織領導基礎。第二,完善育人載體,豐富審美教育相關課程。高職院校要積極推進美術課程與教學改革,將美術相關的課外活動融入審美教育體系。可構建或選擇一些美術課程作為公共基礎必修課,并設置藝術美學類公共基礎選修課,依托高職院校美術類專業(yè)及其他相關人文藝術專業(yè)的教學資源,面向非藝術類專業(yè)開設美術鑒賞、中國工藝美術等課程,為審美教育的強化提供完善的課程體系支撐。第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審美育人的良好環(huán)境。要采取有效的文化環(huán)境營造措施,對學生宿舍、教學樓、校園道路進行提質改造,并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場所中裝裱書法國畫,營造格調高雅、富有美感、充滿朝氣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
(二)豐富美術教學內容,拓寬美術審美教育途徑
在上文論述中,當前高職院校美術教育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美術教學內容較單一,開展美術審美教育的途徑不夠豐富。因此,要進一步豐富美術教學的內容。藝術教育不但包含了美術、音樂,還包括詩歌等方面的內容。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高度重視作品的藝術審美價值,全面深入地思考應該如何借助藝術鑒賞提升自己的文化與藝術層次。而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該考慮怎樣才能讓美術教學與音樂、詩歌等內容相融合,向學生展現出多種類型的藝術表現形式,從而讓學生能正確地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藝術,讓學生與藝術之間的距離更近,增強藝術的親切感。例如,探索開展以點帶面、美藝互融育人模式。審美教育是一個知識系統,其中,美術有著獨特的作用,可以美術教育為核心,同時注意結合其他藝術教育內容,探索美術與聲樂、書法、陶藝等的融合途徑,豐富美術審美教育的內容。此外,還要探索拓展審美教育的途徑,例如鼓勵學生參加藝術興趣小組,使其積極參與繪畫、攝影、插畫比賽等多元藝術實踐活動,尤其注重面向非藝術類專業(yè)學生開展競演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美育情境、美育實踐中感受藝術魅力,提升審美意識、創(chuàng)美能力。
(三)提升教師的美術專業(yè)水平和審美教育能力
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教育能力對美術審美教育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當前,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對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不斷提升的背景下,應更加重視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教學能力。因此,高職院校要在專業(yè)美術教師的引進上嚴格把關,引進優(yōu)秀教師,擴充學校美術審美教育人才隊伍。同時,在日常教師管理和培訓上,要為教師提供高水平的專業(yè)培訓,給予美術教師更多實踐機會,讓教師能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專業(yè)水平與教學能力,豐富自身教學經驗,更好地實施教學。對于在美術審美教育研究領域取得創(chuàng)新成果的教師,要給予相應的獎勵,調動教師探索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教師只有提升綜合能力,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真正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更新美術教育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審美教學方法
第一,及時更新美術教育理念。高職院校開展美術審美教育,要及時關注美術審美教育領域正在探索和形成的先進教學理念。近年來,國家對包括美術教育在內的美育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師資培訓及教學設備添置投入方面的力度不斷加大,使得美育進入快速發(fā)展階段。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美術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美術學習應當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高職院校美術教育的受眾是高職學生,其傳統的教育形式以課堂教學為主。在這種情況下,要致力于學生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改善傳統固有的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能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美術教師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學科的興趣。一旦學生對美術產生興趣,就會在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地探索,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在此過程中,要促進學生對繪畫技巧與美術作品的感悟,提升學生審美能力與作品鑒賞能力。
第二,探索創(chuàng)新美術教學方法。一是應用課堂引導,助力學生建立正確的審美觀。教師在美術教學中要發(fā)揮課堂的功能與價值,不斷優(yōu)化課堂,以適應美育要求。比如,青銅器、秦俑所展現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古希臘藝術所展現的是崇尚理想、和諧與科學的精神,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作品所展現的是人文主義精神,中國山水畫展現的是意境。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欣賞不同美術作品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知力。二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增強教學互動性。美術是一門需要氣氛、需要學生進入良好狀態(tài)的學科,要探索構建有參與、有成果的美術審美教育課堂。如果沒有進入狀態(tài),沒有形成良好的美術課堂氣氛,學生對美術的學習會非常被動,從而影響學習效果。因此,以何種方式引入新課內容、如何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是值得相關人員深思的問題。例如,在“美術可以表現主觀情感”這節(jié)課中,教師邀請兩位學生模仿名畫《蒙娜麗莎的微笑》中人物的微笑表情,讓學生體會此人物生動傳神的神態(tài)表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整個課堂活躍起來。學生在欣賞名畫時,教師可以問學生這幅畫是否美、美在何處等問題。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仔細觀看這幅畫,然后讓他們從審美鑒賞的角度進行自由討論,最后師生共同討論,表達各自的意見,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共同成長。
五、結語
高職美術教育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高職院校教育改革深入推進的過程中,要深刻認識到審美教育對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學校要提高對美術審美教育的重視度,采取有力措施,為審美教育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在教學理念和方法上,教師要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同時要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專業(yè)水平和審美教學能力,在審美教育中提供更專業(yè)的指導,讓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審美能力,促進學生人格健全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黃珉.高職美術教育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思考[J].藝術大觀,2021(28):115-116.
[2]劉旭光.審美能力的構成[J].文學評論,2019(5):71-79.
[3]羅斯亮.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審美能力提升的對策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15):164-165.
[4]陳麗華.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職院校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20(9):138-139.
[5]毋正蘭.高職美術教育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探討[J].美術文獻,2020(3):106-107.
[6]李濤.高職院校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路徑:基于美術教育的視角[J].藝術品鑒,2019(24):325-326.
作者簡介:
樊武德,白銀礦冶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