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摘? ?要】教育要培根鑄魂,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教學中,可將“大思政”與學科教學內容深度融合,使其成為課程育人的新力量,用“思政”的鹽調好“真理”的味,將學生培養(yǎng)為具有“中國心”的人。以北師大版教材六年級上冊《扇形統(tǒng)計圖》為例,若以“大思政”視野,結合實際對教學內容進行適度改造,從教學內容的選擇、呈現(xiàn)、思考上進行調整,則可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厚植愛國心,讓祖國情懷在他們心中自然生長。
【關鍵詞】大思政;改造;生長;立德樹人
講好用好新時代的“大思政課”,激發(fā)廣大青少年立志民族復興的信心和決心,培養(yǎng)更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一件大事。從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到前往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等高??疾煺{研時的諄諄教誨,再到給江蘇省淮安市新安小學少先隊員、廣大高校畢業(yè)生回信時的殷殷期許……一次次重要講話,一份份殷殷囑托,飽含人民領袖對青少年成長成才的關心,對人才培養(yǎng)目標與效果的關切,對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茁壯成長的期待。教學理念必須落實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才有強大的生命力?!按笏颊贝笤谄湎到y(tǒng)性,“思政”并不是思政教師專屬的責任,故而要匯聚各學科教師的“大”合力,延展課堂“半徑”,豐富育人主體和渠道,將多方力量整合成一個大思政育人的“同心圓”。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把握數學學科屬性的同時,要深刻領會數學在培養(yǎng)人的過程中有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因此,筆者提出了“教‘有根的數學,育‘本真的兒童”的教學主張,這也是筆者在“大思政”格局下對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考。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yǎng)人,具體來說就是要培根鑄魂,培養(yǎng)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白怨庞⑿鄢錾倌辍?,為了中華民族的今天和明天,我們要教育引導廣大少年兒童樹立遠大志向、培育美好心靈,讓少年兒童成長得更好。教師明確了這一目標,就要努力地實現(xiàn)課堂的自覺轉型,跳出知識教學的局限性,從更寬視野與更大格局審視教學,將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一切美好力量融入教育中,將其與學科教學內容深度融合,成為課程育人的新力量,用“思政”的鹽調好“真理”的味,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得到人格的發(fā)展和精神的熏陶,成長為一個具有民族根基和求真精神且懷有“中國心”的人。
相比于語文、道德與法治等學科教學,數學教學主要是通過教材內容,在用數學刻畫現(xiàn)實世界的過程中倡導思政主題教育的。數學教材涉及大量的日常生活情境,這些情境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具體的現(xiàn)實世界連接起來,為學生提供“用數學刻畫現(xiàn)實世界”的可能。
基于以上認識,筆者對北師大版教材六年級上冊《扇形統(tǒng)計圖》一課的教學進行了全新的嘗試,探索在“大思政”視野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轉型路徑,在全面落實“立德樹人”“培根鑄魂”這條教育之路上走出踏實的一步。
一、“大思政”:“祖國”和“人民”是重要的主題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師的教學不能只盯著教材,更要有家國情懷,心中時時刻刻裝著“祖國”和“人民”,在黨和人民的偉大實踐中關注時代、關注社會,從而汲取養(yǎng)分、豐富思想。
在《扇形統(tǒng)計圖》一課中,教材以“我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圖”為學習材料引入,從“學會生活”的視角看,采用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作為學習素材,滲透健康生活的理念,有一定的意義和價值。但教過這個內容的教師會發(fā)現(xiàn),這個素材有一定的局限性,時代感不強,學生不感興趣。筆者執(zhí)教本節(jié)課時,恰逢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22年10月16日-10月22日召開),基于對“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思考,結合會議內容,以引導學生結合實證感受日新月異的中國,感悟中國速度、中國激情、中國力量,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為目的,筆者大膽創(chuàng)編教材,將導入環(huán)節(jié)分為兩個部分進行教學。
(一)情緒渲染,喚起“我愛我的祖國”的民族自豪感
1.談話引入。簡述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盛會引起全國人民的高度關注。引出中國近幾十年的巨大變化和取得的成就,在談話中引出話題,一起觀看《中國一分鐘》的短視頻。
2.播放視頻。畫面停留在1分鐘GDP產值部分,引出GDP話題。
3.簡要介紹。介紹GDP的含義、GDP的組成。
【改造意圖】《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培根鑄魂”“立德樹人”寫入了前言。厚植愛國情懷,培養(yǎng)“始終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人”應成為每一位教師的追求。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不用把數學課上成思政課,卻可以合理改造教學情境和學習材料,讓“課程思政”的理念自然而然地數學課堂上生根。“大思政課”中,“祖國”和“人民”是重要的主題詞,對學生而言,作為國家的一分子,要時時刻刻關心這個國家,了解這個國家正在經歷什么,正在發(fā)生什么,使他們逐步成長為一個具有“中國心”的中國人,這是本節(jié)課的思想教育線。
(二)營造沖突,激發(fā)“我想探究”的學習欲望
1.出示第一產業(yè)(農業(yè))產值77754億元。
2.提問:看到這個數據,你想說什么?
【改造意圖】理解扇形統(tǒng)計圖表達的含義是本課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說,學生要利用百分數的具體含義,體會扇形統(tǒng)計圖中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本節(jié)課伊始,教師沒有直接給出農業(yè)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這一數據,只是給出了其絕對值77754億元。這樣的設計基于以下幾點考慮:其一,從學科的角度看,77754億元對學生來說是一個超大的數據,他們容易從已有經驗出發(fā)產生我國是農業(yè)大國的判斷。之后再出示農業(yè)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強烈的認知沖突會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與探究的欲望,對扇形統(tǒng)計圖的意義和價值也會有深刻的體會。其二,從教學的角度看,問題從真實情境中來,且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學生容易暢所欲言,調動原有知識儲備去思考分析。這樣的內容改造,其意圖是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眼光”,讓他們養(yǎng)成全面看問題的習慣,形成全面而深刻的審辯性思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意識到只看絕對值大小,有時無法作出準確的判斷,還要知道“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才能全面、深入、辯證地分析數據和現(xiàn)象。這樣的審辯性思維似乎和“大思政”無關,但聯(lián)系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隨著網絡的日益發(fā)達,部分媒體為吸引眼球而斷章取義的情況并不少見,現(xiàn)實中有意突出某些數據誤導讀者的情況時常可見。在這樣的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的審辯性思維,努力做到知識傳授與價值引導的統(tǒng)一,正是“大思政”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
二、“大思政”:“啟智”和“潤心”是不變的主旋律
孕育“愛國情懷”的土壤,是日常教學,是每天的課堂,是和學生的每一句真實的對話?!按笏颊币曇跋碌恼n堂教學,是一項非常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要站在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戰(zhàn)略高度,抓住關鍵,找準重點,闡明規(guī)律,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把學知識和真成長結合起來,啟智潤心。
本節(jié)課教材安排了三個任務:(1)讀一讀統(tǒng)計表,說一說表中百分數的含義。(2)扇形統(tǒng)計圖是根據統(tǒng)計表的數據繪制的,你能看懂嗎?(3)說一說,從統(tǒng)計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以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主動建構知識體系,要強調將知識的“客觀意義”轉化為學生個體的“主觀價值判斷”的過程。為此,筆者對三個任務的實施過程作了如下的改進。
(一)提供語言表達支架,助學生的思維嚴謹
教師出示統(tǒng)計表(如表1),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結合具體情境解釋百分數的意義。
【改造意圖】讀統(tǒng)計表中的信息,結合具體情境解釋百分數的意義,在說明百分數意義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是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的第一步。在學生表達的過程中,提供語言支架,使他們的思維更嚴謹,為下一步學習扇形統(tǒng)計圖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動態(tài)生成扇形統(tǒng)計圖,讓知識產生的過程可視化
教師出示圖1,告訴學生可以用一個圓來表示三大產業(yè)增加值的總量,然后讓學生通過想一想、估一估、指一指等學習活動,經歷扇形統(tǒng)計圖的形成過程。
【改造意圖】教材直接呈現(xiàn)扇形統(tǒng)計圖,并由智慧老人告知統(tǒng)計圖的名稱和整個圓表示的意思。這是將高度濃縮的人類智慧的產物直接教給學生。這樣的教學容易導致學生對扇形統(tǒng)計圖的理解單一化、平面化。因此,為了在教學中將靜態(tài)文本進行動態(tài)展現(xiàn),以實現(xiàn)“重視數學結果的形成過程,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系”,在新授環(huán)節(jié),教師不急于出示完整的扇形統(tǒng)計圖,而是結合學生讀表、理解數據的過程,將扇形統(tǒng)計圖的繪制過程完整地呈現(xiàn)出來。在每一次繪制扇形統(tǒng)計圖之前,學生都要先根據百分數估一估對應扇形面積的大小,通過數與形的反復對照,建立實際數據和數感之間的關聯(lián),從而使“圓內各個扇形表示各個部分數量占總數的百分之幾”的概念逐漸納入到他們已有的認知框架之中,并賦予其確定意義。三個數據,三次體驗,每一次體驗都用實際情境、口頭表達、文字符號給予學生充分的支持,他們從中學會的不僅是讀出扇形統(tǒng)計圖表達的意思,還有扇形統(tǒng)計圖該怎么繪制、部分和整體的關系究竟如何等指向扇形統(tǒng)計圖意義本質的內容。這樣的學習更利于學生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
(三)整體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系統(tǒng)化架構認知結構
扇形統(tǒng)計圖繪制完成后,引導學生“說一說,從統(tǒng)計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并且比較反思“剛開始看到數據時的感受”與“現(xiàn)在整體看到數據時的感受”的區(qū)別。通過這樣的問題,學生站在整體視野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對比以前學過的條形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在觀察、分析、比較中將新知識與已有知識經驗進行關聯(lián),發(fā)現(xiàn)扇形統(tǒng)計圖能更清晰地表示各部分與總量的關系、各部分占總量的百分比,從而找到扇形統(tǒng)計圖與其他統(tǒng)計圖的異同,明晰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在一次次關聯(lián)中架構起一個穩(wěn)固的、完整的認知結構。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高速發(fā)展,僅有知識和技能的人才已經不可避免地面臨被機器所取代的風險。未來,只有一流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才能獨占鰲頭,才能成為真正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數學教學在人才培養(yǎng)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是數學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教師要積極尋找數學教學與課程思政的內在契合點,唱響“啟智”“潤心”的主旋律。
三、“大思政”:“培根”和“鑄魂”是不變的主目標
思政課的價值在于培根鑄魂?!按笏颊备窬窒碌男W數學課堂教學更要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不斷增強學科鑄魂育人的實效。
(一)精選練習,在對比中潛移默化
在練習環(huán)節(jié),教材上的練一練一共安排了兩道題,共7個小題。鑒于課時的分布,筆者精選使用了其中的一道題(如圖2)。
【改造意圖】從一開始的“我愛我國”之愛,到“農業(yè)大國”之爭,再到“GDP產值”之比,學生似乎已經得出了結論,我國不是農業(yè)大國。當然,要想了解一件事情的全貌,不能僅憑一個視角。練習中,通過相繼給出的中國耕地數據、中國人口數據等,引導學生思考“考慮到我國的耕地不多,中國農業(yè)到底強不強?”“用這么少的耕地養(yǎng)活了這么多的人口,中國農業(yè)到底強不強?”等問題。如此,學生解決問題時就不僅僅是在讀圖,而是以讀圖為載體,培養(yǎng)審辯性思維。未來的社會需要有全局觀、系統(tǒng)觀、整體觀的人,需要能從不同視角看問題的人,需要能夠圍繞一個問題深度思考,不斷挖掘事物本質的人……而這一切,都需要在日常課堂上一點一滴地去培養(yǎng)。
(二)首尾呼應,讓情懷自然生長
課末,筆者再次播放精心編輯的一分鐘的視頻,內容大致為: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GDP從世界排名非常低到改革開放后迅猛發(fā)展,我國逐步變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感受到強烈的視覺沖擊,體會到我國日新月異的變化,感受到祖國的日益強盛,在無意識的驚嘆中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厚植了愛國心,讓愛國情懷自然生長。
如上,《扇形統(tǒng)計圖》的教學是基于《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基本理念,在“大思政”課程觀的引領下進行的一次嘗試。所謂“初始之物,其形必丑”,其中必定有很多不完善不成熟的地方,但只要不斷地在教學中去探索去實踐,“大思政”課程觀必將在我們的課堂落地生根,開出最美的花朵,助力教師培養(yǎng)民族復興所需要的有國家根基、有國家情懷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田麗,趙婀娜,黃超,等.大思政課,總書記心中的一件大事[N].人民日報,2022-5-22(1).
(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qū)教科院附屬田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