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珊
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融合,既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它可以通過營造生動、直觀、愉悅的教學情境,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不但能夠直觀、形象、生動地展示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還能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多學習交流互動和展示成果的機會,在最大限度上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知識和情感溝通的有效落實;同時也有利于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難點、疑點逐一解決??傊?,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運用得好與壞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和探索。本文將重點針對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融合方面進行探討和分析。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的意義
信息技術的普及,讓我們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計算機的應用,徹底改變了我們原有的生活和學習方式。而數學這門學科是一門比較抽象、難度較大的學科,如何把數學教學和信息技術有效地結合起來,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引入多媒體技術,充分利用計算機、投影儀等技術手段,優(yōu)化數學教學過程;利用網絡、電視等多媒體技術和數字視頻技術進行教學活動,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獲得愉悅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1. 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創(chuàng)新思維是新課程理念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信息技術教學的優(yōu)勢在于它能將教學內容抽象為圖形、圖表或文字等形式,使得教學內容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地重新組合,不斷地變化發(fā)展,從而產生一種新奇有趣、生動活潑的感覺。小學生思維正處在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發(fā)展階段,這種思維方式往往是依賴于直觀形象和對具體形象的感知。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相結合,能大大拓展小學生的想象空間,使他們在頭腦中形成具體事物與抽象概念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轉化的新形象,進而激發(fā)其創(chuàng)新思維。
2. 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活動空間,提供一個信息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通過學習數學可以培養(yǎng)對數學的興趣、信心和求知欲望;可以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可以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可以培養(yǎng)學生探索知識、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等良好的習慣;可以幫助教師減輕教學負擔,提高工作效率。信息技術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給他們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機會,使他們能更好地學會學習。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策略
1.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能創(chuàng)設生動、直觀、有趣的情境,會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利用信息技術多媒體課件將數學知識內容展現出來,為學生營造出生動、直觀、形象的學習氛圍,從而讓學生能夠從課堂中感受到知識內容的魅力所在。比如,在講解“百分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將“百分數”和“百分率”這兩個概念展示出來。這樣通過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地展現出來,能使學生更容易地掌握所學知識內容。并且還能夠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圖文轉換功能,讓學生對知識內容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2. 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新課標在“課程理念”一項明確指出:“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眰鹘y(tǒng)的教學方式只注重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忽略了學生在合作交流過程中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就容易使學生在合作中出現思維不活躍、溝通不順暢等問題,甚至有的學生會產生厭煩、消極等心理狀態(tài)。而信息技術的應用恰恰可以改變這種狀況。它不但能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問題的機會,還能讓他們通過網絡與同學交流思想和情感,并通過與同學合作交流來解決自己存在的問題。總之,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平臺,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
3. 豐富學習內容,拓展學生思維
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內容更豐富、更精彩,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學“認識圖形”這一內容時,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課本上的圖片制作成動畫視頻,再通過動態(tài)展示,讓學生感受到圖形的奇妙之處。這樣在實際教學中,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還能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再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將立體幾何圖形展示在多媒體屏幕上。比如:將兩個平行四邊形通過多媒體課件制作成一個立體圖形,這樣在實際教學時不僅能將立體圖形直觀呈現出來,還能有效地刺激學生的感官。另外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如在教學“認識圓形”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制作一些有關圓形的動畫視頻、課件等,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還能促進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能力。
4. 及時反饋,反饋信息
學生在完成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后,會發(fā)現很多知識雖然理解了,但是運用時卻不夠靈活,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及時反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自己的想法和學生的想法有機結合,從而及時獲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教師還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和學生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得出不同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的差異。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出現的錯誤進行及時糾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5. 加強互動,促進理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交流互動的機會,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知識和情感溝通的有效落實。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將數學教學中重難點、疑點進行直觀演示,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機會,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促進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有效落實。如在進行《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演示出分數乘法計算公式,并在教學中通過板書將新課內容進行重點展示。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或教師講解后發(fā)現:分數的乘法計算公式就是將被除數同時乘(或除以)1,接著再用相同的方法進行計算即可得到分數。這樣既為學生展示出了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場景,又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理解程度的不斷加深。
6. 強化訓練,強化記憶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對知識的傳授,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將數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使之轉化為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例如:在教學“乘法交換律”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將抽象的數學語言轉化為生動的圖形語言,從而使學生更容易地掌握“乘法交換律”這一規(guī)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將乘法交換律演示給學生看,并利用多媒體課件中的動畫演示加深學生對乘法交換律的印象。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將這一規(guī)律傳授給其他同學。
7. 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傳統(tǒng)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會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不利于小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要積極地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教師在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動畫向學生展示抽象的知識內容,并通過圖片和動畫的形式向學生展示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為小學生創(chuàng)設出一種直觀、生動、形象的學習環(huán)境,使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些幾何圖形,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幾何圖形的性質。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識,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講授的方法幫助學生歸納總結知識點,這種教學方法存在較大的弊端,即不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后,教師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生進行歸納總結,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出小學數學課本中所涉及的相關知識點和重難點以及典型習題。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自主探究如何利用這些知識點來解決相應的問題,例如:讓學生查找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類似問題和典型例題,并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和討論。
8. 制作有針對性的多媒體教學軟件
目前在教室里使用最多的是多媒體課件,所以要有針對性地制作出適合課堂教學需要的多媒體課件,它的優(yōu)劣將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質量。一般而言,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要因人而異,不同的數學課程、不同的地域特點、不同的教師,面對不同年齡的學生、不同的數學課程,都會影響到課程的整合。從數學的角度來看,課件上是動畫多、圖片多、視頻多,還是音頻多,都要看數學課程的內容。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會對多媒體課件產生一定的影響,中國地域廣闊,各地的文化差異也很大,如果只從網上選擇教材,很難讓學生滿意,因此教師個人對信息技術的使用,要做到不斷創(chuàng)新,持續(xù)學習。
為了實現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教師要加強學習和研究,努力掌握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融合的方法與技巧;同時還要積極關注信息技術發(fā)展動向,不斷進行實踐研究;同時教師也要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融合的基本原則,以便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傊?,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和研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資源優(yōu)勢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并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同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實踐探索,不斷總結和完善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融合方法和技巧。相信只要教師能夠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不斷總結和學習實踐經驗和技巧,并把這些方法和技巧運用到實際課堂教學中去,一定會取得更加顯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