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星星
時光荏苒,筆者已然在英語教師的崗位上工作了近15年。在這期間,有歡樂,有煩惱,有困惑,亦有成長。好的英語教學方法和教學經(jīng)驗有哪些?筆者在從教的路上也一直在摸索著,探尋著。筆者也依然對英語教學葆有熱情。這也許是學生喜歡筆者、喜歡學英語的最好解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也是筆者從教路上一直以來追求的目標。
一、注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誠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認為,興趣具有動態(tài)作用,可以轉化為驅動力,刺激人們進行某種活動。當學生有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時,就會有情感需求。因此,筆者在課堂上多采用生動有趣的形式,如“chant歌謠”“英文歌曲欣賞”“Sharp eyes”等吸引學生的眼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此時應該讓學生體驗游戲的樂趣,只有他們覺得開心了,才能真正達到教學效果,否則,不管硬塞多少,他們也不會主動吸收。作為教師,應盡可能地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我價值,從而樹立學習的信心。此外,學生在講英語時,教師最好不要輕易打斷,應允許學生暫時存在紕漏,待學生說完后,教師再指出并糾正。這樣既不干擾學生說話的思路,也不打消其說英語的積極性,又有助于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幫助其提高英語表達能力。
二、注重學生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不是天生的,小學生學習英語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來進行,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要依靠任課教師,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做到有計劃、按部就班、嚴格訓練學生。
首先,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學英語從“聽”開始。“聽”是“說”的前提,沒有“聽”,就沒有辦法模仿“說”。只有聽得清楚、聽得懂,才能講得準確、講得好。在日常教學中,筆者會讓學生仔細聽原汁原味的磁帶或音頻的示范發(fā)音,聽清楚后再模仿。
其次,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說英語習慣。古人云:“唯有親師,方能信師?!苯處熞谩皫煇邸壁A得學生的親近和信任,使師生雙向溝通,拉近師生關系,形成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克服害怕說英語的緊張心理,創(chuàng)設敢說英語、愛說英語的情境。
小學生的“閱讀”主要是“朗讀”。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拼寫單詞,大聲流利地朗讀課文,發(fā)音、語調等。閱讀英語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音、語調、節(jié)奏、語感。有時在集體閱讀時,學生會有明顯的拖沓、節(jié)奏差、速度慢等現(xiàn)象,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及時糾正學生。
“寫”主要是指“書寫”。平時教學中筆者非常注意引導學生正確的書寫姿勢和方法——標準的斜體字,正確的大寫,正確的筆畫、標點和格式。寫英文時,要特別注意紙張略往左邊,紙張底部與表邊成10度角等。
三、注重教師個人素質的提升
(一)學而不厭,查缺補漏
作為英語教師,說一口標準的英語是非常重要的,要多學習或參加基礎知識的專業(yè)培訓。要想提升學生的語音、聽力、口語、寫作等能力,教師也要在這些方面精進不休。就個人而言,語音課是筆者的“短板”,筆者在公開課展示時一般很少涉及。后來筆者慢慢轉變觀念,學習和參考優(yōu)秀教師語音課教學策略。不再“諱疾忌醫(yī)”,帶領學生嘗試并習慣運用“自然拼讀法”正確發(fā)音,掌握拼讀單詞的方法和技巧。
(二)研讀教材,恰當運用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
當下的教育理念是提倡教師“主動使用教材”和“主動創(chuàng)新教材”。首先,教師要深刻了解教材,其次,要在教學工作中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有所選擇,科學地進行加工,探尋恰當?shù)慕虒W方法。如當前新課程提倡的“任務型”教學方法,新授課前要給學生出示具體的學習任務,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情感的世界,提高農(nóng)村學校學生跨文化意識和自主學習語言的能力。2018年10月,筆者接受上級領導的安排,為當年考錄的新教師做培訓。記得當時講授的一節(jié)示范課是六年級上冊Unit 4 I have a pen pal Part A Lets & Lets talk,其中筆者設計了三項任務“Learn、make and share friends.”即學習、結交、分享朋友。結構層次分明,帶領學生一步步在任務引領下完成新授知識的學習。
(三)注重“教學反思”,寫好教學后記和自我評價
筆者在執(zhí)教新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英語上冊時做了以下具體的教后反思,自此養(yǎng)成了記錄教學反思的習慣。
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對話課,主要內容是讓學生掌握句型“Do you often…? Yes,I do/ No,I dont.”課后,筆者進行了以下教學反思。
優(yōu)點:課堂師生問候語新穎,采取邊做動作邊問候的形式,有效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對話練習的活動較多,根據(jù)學生所學句型鍛煉其說的能力,然后小組展示、挑戰(zhàn)、評比、加分,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和參與度很高。
缺點:導入環(huán)節(jié),引出“Do you often…?”這一句型時,教師詢問較多,沒有放手讓學生去練習;在寫板書時沒有相應的簡筆畫,如果加上簡筆畫便會使句子更加一目了然,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表揚學生時要發(fā)自內心,要向學生投去贊許的目光,而不是表情淡然地簡單地說一個“Great”或“Good”。
每講完一節(jié)課都會有成功和不足,成功之處繼續(xù)發(fā)揚,不足的地方要加以改正,這樣才能讓自己在鍛煉中不斷成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從教路上,誨人不倦,筆者將會繼續(xù)和學生一起“學而不厭”。
(作者單位:汶上縣郭樓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