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言言
【摘 ?要】有容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六大理念對于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效果有顯著作用,本文作者建構有容地理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中讓學生分擔任務提升學習效率,具體通過收集信息的方式豐富學生的教學素材;采用任務驅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為學生梳理知識脈絡,發(fā)展學生的思維邏輯;和學生進行互動糾正錯誤,調動學生的積極心理;進行多元評價,完成立德樹人的目標,以上五種方法經實踐檢驗,對于促進學生地理知識吸收,提升學生地理探究意愿具有顯著作用。
【關鍵詞】高中地理;有容課堂;分擔教學;實施策略
有容課堂包含教學內容適量增加、教學質量增效、教學過程包容、教學態(tài)度和悅、教學評價多贏、教學效果持續(xù)提升六大理念,在六大理念下構建分擔教學方法,形成了收集信息、任務驅動、梳理脈絡、互動糾錯、多元評價五類教學方法,能夠在開展地理教學的過程中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收集信息,豐富學習素材
貫徹有容理念開展分擔教學,首先要在教學素材上將教學任務進行分配,引導學生一起進行教學信息的收集,這種信息的收集既能夠鍛煉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還能夠借助學生的力量豐富課堂教學的素材,有效促進課堂教學手段提升,促進有容課堂提質增效,讓學生真正提升學習的效率。如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二節(jié)《土壤的形成》中,學生要學習到與土壤形成過程相關的原理,此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分配任務,讓學生分擔教學的責任,利用眾多學生收集學習信息,豐富教學素材。教師首先在前一節(jié)課教學前為學生導入下節(jié)課的內容:“大家認為土壤的形成都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呢?”學生此時就會在課下進行信息搜集,有的學生了解到影響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成土母質、氣候、生物、地形以及時間等,教師在課下收集學生的反饋,了解到學生已經收集到這些信息后繼續(xù)向學生提出問題:“這些因素具體是如何影響土壤作用的,大家搜集一些生動形象的資料帶到課上來展示?!睂W生此時就會任選一種因素進行深入查詢,有的學生了解到成土母質因素是指風化物發(fā)育成土壤的過程,因此從網上搜集到一段視頻進行展示。有的學生了解到氣候對土壤形成的影響,主要是來自于氣溫、降水對土壤化合物反應速率的影響,因此找到了土壤中化合物分解的反應式,想要從化學的角度在課堂上分享自己搜集的成果。有的學生了解到其中生物對土壤形成的促進作用,自己便從網上找到了植物生長和土壤發(fā)育的動畫演示視頻,通過這些豐富的學習素材,教師在課堂上教學的效率會大大提高,同時學生在課下自主搜集相關素材時,本身也對相關地理知識進行了初步學習,有效實現了地理課堂學習內容的導入。
收集地理信息可以讓學生在每節(jié)課學習前進行有效的預習,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出的多重手段呈現地理信息,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正向刺激和反饋,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其他學生搜集來的多向信息能夠讓學生通過多樣的地理素材深入到課本的知識內核,從而實現有容課堂提質增效這一目標。
二、任務驅動,引導自主探究
任務驅動是指為了實現教學任務的分擔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任務中來,教師應當設定一系列任務讓學生展開深度探究,由不同的學生分領不同的任務,這能夠增強教學任務完成的效率。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實現對地理知識的深入理解,從而促進教學效果提升,實現地理綜合能力的增長和進步。如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節(jié)《主要植被與自然環(huán)境》教學時,學生要學習到與植被相關的地理知識,此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分配地理任務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從而完成教學任務的分擔。在本節(jié)課中學生要學習到多種類型的地理植被,因此教師可以讓不同的學生針對某一種植被類型進行探究:“我們本節(jié)課所學習到的是與不同類型的地理植被相關的知識,主要有草原、荒漠、森林等,具體又可以分為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等一系列細分植被,我們每位同學選擇其中一種進行探究,將植被的特點、分布地區(qū)等查詢清楚后向其他同學進行講述?!贝藭r學生們就會開始選擇自己喜歡探究的植被類型。有的學生選擇了熱帶雨林植被,在探究過程中發(fā)現,熱帶雨林是一種分布較為集中的植被類型,主要的區(qū)域就是赤道附近的熱帶雨林氣候區(qū),例如印度尼西亞地區(qū)、亞馬遜平原地區(qū)。這種植被的主要特點是大多為高等植物,植物多樣性十分豐富。而有的學生對于本地的植被非常感興趣,在查詢之后發(fā)現本地的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這種植被在亞洲分布廣泛,且不僅僅局限在溫帶季風氣候區(qū)域中,在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的區(qū)域也均是這種植被。落葉闊葉林的植物豐富性大大小于熱帶雨林,其葉片在夏季茂盛,冬季則凋落,因此才成為落葉林。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應當讓學生自主選擇任務探究的主題,從而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學生的地理知識探究深度,這種任務探究幫助教師完成了各個知識點的細致梳理,從而促進了有容課堂的教學效果提升。
三、梳理脈絡,發(fā)展邏輯思維
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邏輯是十分重要的,為此教師還應當在任務分配中開展梳理脈絡的教學活動,這部分可以讓學生通過分項梳理進行脈絡和知識邏輯的歸納探究。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將課本的知識脈絡梳理形成清晰的框架,鍛煉自身思維能力的同時,還能夠促進自身地理綜合思維的培養(yǎng)。如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節(jié)《海洋與人類》教學中,學生要學習到海洋資源相關的地理知識,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梳理脈絡,發(fā)展學生的思維邏輯。教師首先向學生提問:“海洋與人類的關系大家認為可以分為哪兩個方面?”學生此時就會開始思考,想到從邏輯上來說海洋與人類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系,其中海洋對人類的影響分為有利與不利兩個方面。見到學生這樣分析,教師繼續(xù)引導學生梳理脈絡:“那么其中的有利分為哪幾個方面,不利又分為哪幾個方面呢?”學生繼續(xù)進行梳理,發(fā)現有利的方面主要是海洋為人類提供的豐富資源,其中有生物資源、礦產資源、空間資源三種類型。生物資源主要指海洋水產資源等,例如魚類、蝦類、貝類等,這些不僅僅可以供人類食用,其中一些生物資源還被制成了生活用品和工業(yè)原料,有的還被提取了各種成分變成了藥品和保健品。而在礦產資源中,主要是藏在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除此之外,海底還存在特殊的可燃冰。最后學生梳理海洋空間資源的主要內容,如海上運輸空間、通信空間等。學生通過這樣沿著教師指定的線路進行知識梳理,就能夠實現思維邏輯的發(fā)展。
脈絡梳理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的探究行為,讓學生沿著正確的邏輯進行思考,找到每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增強。當學生在梳理過程中出現錯誤時,教師應當遵循有容課堂中包容和悅的理念,進行理性教學和疏導,幫助學生實現知識體系和脈絡的構建。
四、互動糾錯,調動積極心理
在有容課堂理念中糾錯機制是十分必要的存在。而為了實現學生問題的糾錯,教師應當讓學生相互之間開展互動,針對某一問題的評論,在課堂上產生百家爭鳴的效果,從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積極心理,促進學生矯正自己的錯誤和認知,幫助建構相互協調、和諧共進的有容課堂。如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節(jié)《水循環(huán)》教學中,學生要學習到與水循環(huán)過程相關的知識,此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開展實驗互動,相互之間糾正錯誤,調動學生的積極心理。教師首先帶領學生進行水循環(huán)的實驗:首先用酒精燈加熱燒瓶中的水,然后用玻璃導管導出水汽,在玻璃板上放置若干冰塊,讓水蒸氣遇到玻璃板后冷凝形成水滴,再降落到托盤中。教師詢問學生:“大家認為這個過程在我們自然界中是如何進行的?”學生此時就會開始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有的同學認為酒精燈加熱燒瓶中水的過程,是自然界中水蒸發(fā)的過程,有的學生則針對這種觀點發(fā)表補充意見:“不僅是水蒸發(fā)的過程,還有自然界中植物的蒸騰作用,也會給空氣中增加大量水汽。”有的同學認為水蒸氣冷凝在玻璃板上,是因為水分子的自然聚集,而其他同學則提出了不同的意見:“這位同學可能忽略了玻璃板上有冰塊存在這一條件,這一條件表明水蒸氣的冷凝成團是需要降溫才會發(fā)生的,我猜想這主要是由于水蒸氣上升之后,由于海拔越高氣溫越低,因此上升過程中會有一個自然降溫的過程,這一過程中促進了水蒸氣凝結成水滴?!睂W生之間相互的糾錯并不會影響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反而通過充分的互動能夠形成良性的交流機制,培養(yǎng)學生敢于發(fā)言和表達的精神,學生的充分互動也幫助教師節(jié)省了指出學生錯誤的時間,提升了教學的效率。
五、多元評價,實現立德樹人
多元評價是指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多個維度的教學評價,多角度、多方面地針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展開反饋,從而讓學生能夠在評價中矯正自身的學習態(tài)度,改善自身的缺陷,真正促進地理教學完成立德樹人的目標。如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節(jié)《大氣的組成與垂直分層》教學中,學生要學習到與大氣相關的地理知識,此時教師就可以針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多元評價。例如在繪制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時,讓學生自主繪制,教師走動巡視搜集學生的問題及優(yōu)秀作業(yè),同時用手機將其拍攝并運用希沃相關技術投影至白板加以展示,待大家完成后,教師逐一點評,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明白什么樣的原理圖是優(yōu)秀的,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又可以將學生典型的問題暴露出來,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又比如在基礎知識方面的記憶,將氮氣、氧氣的含量記憶混淆,此時教師就可以以考題督查的形式讓學生將相關內容寫在默寫本上,逐一批改。針對學生的默寫結果進行如下處理:表揚優(yōu)秀的同學,不過關的學生逐一指導過關。又比如在學習《地球圈層結構》這節(jié)內容后,我們可以設計一個地球圈層結構教具模具制作比賽,通過這一比賽考考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把握情況和動手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眾多作品中選出不同的等級,這樣學生就從教師的評價和解釋中,了解到自己在認知上存在的不足。
多元評價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此不一一贅述,其總體理念就是將學生的學習行為置于教師的評價框架中,從基礎知識到綜合思維能力,進行方方面面的評價,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更加清晰且準確的定位和認知,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是十分重要的。
有容課堂理念的核心要點就是提質增效、包容和諧,基于此建構的分擔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從而幫助學生實現地理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目前學界對于有容課堂理念和分擔教學技巧方法相關領域的探究還不夠深入,未來期待有更多學者能夠針對這一領域開展更深層次的研究,探索出更多更深入的地理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地理學習。
【參考文獻】
[1]齊新丹,袁祖強,奚天鵬.“任務分擔”式教學方法研究與實踐[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7(6):40-42.
[2]黃芳.在發(fā)散思維可視化中實現“分擔教學”[J].江蘇教育,2020(91):78-80.
(基金項目: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課題“有容課堂,分擔教學:普通高中學科育人范式轉型校本實踐研究”(編號:CH2020036)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