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輝
一、回顧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概念的提出
“語文綜合性學習”首次出現(xiàn)在2001年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但其并沒有對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概念進行明確的、專門的定義解說。直到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才從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作用、課程的基本理念、階段目標、教學建議、評價建議等方面對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做了簡要的論述。
要清晰認識語文綜合性學習這一概念,首先要知道其提出的背景。
1.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需要
2022年版課標大力突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綜合性學習意在“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及生活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推進和協(xié)調發(fā)展”,語文綜合性學習與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相并列,成為語文課程目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體現(xiàn)了這次語文課程改革的前瞻性。
2.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由于我們的教育長期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束縛,對人的價值、人的地位、人的發(fā)展問題的重視是不夠的。2022年版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全體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為學生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培養(yǎng)學生求真創(chuàng)新的精神、實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及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倍W語文綜合性學習正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手段。
3.語文教育改革的需要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边@就是綜合性學習的價值所在,它正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
二、反思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現(xiàn)狀
因綜合性學習的獨特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存在以下實際情況:
1.徒有虛名——教師缺乏綜合性學習的概念意識
課標對小學低、中、高年級的語文綜合性學習都提出了具體的實施要求和建議,但是綜合性學習單元又不像閱讀教學課,沒有具體的課文內容和明確的教學目標,也沒有固定的教學方式和顯性的評價要求,要組織完成需課時較多,所以,很多教師不知道該怎么上好綜合性學習單元,有些教師干脆把綜合性學習當作可有可無的教學內容,聯(lián)系閱讀材料進行一些問題討論,沒有將其與閱讀課、活動課等區(qū)分開來,出現(xiàn)了綜合性學習教學的誤區(qū)和困難。
2.照本宣科——教師缺少資源整合意識
有不少教師缺少整合資源的意識,這就使得他們只能照本宣科,書上是什么內容,就讓學生做什么內容,忽略了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拓展性,結果使學生感覺內容單一,或者完成起來難度較大,學生的興趣也因此被削弱。
3.蜻蜓點水——學生缺乏體
驗感
在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許多教師都處于走過場的狀態(tài),由此造成教學中蜻蜓點水、水過地皮濕的現(xiàn)象較多,學生并沒有真正通過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增長知識。
綜合性學習之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沒有得到教師的重視,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也是因為老師們在教學中可以借鑒的策略方法較少。那么,綜合性學習的理論研究現(xiàn)狀如何呢?
三、了解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研究現(xiàn)狀
20世紀90年代以后,世界各國為了適應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人才需要,開始把課程改革的突破點轉向學習方式的變革。歐美各國以美國、德國和法國為代表,紛紛倡導綜合性學習主題活動探究。日本也在其課程體系中增設了綜合性學習時間。就所了解到的一些材料來看,國外對綜合性學習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綜合性學習的實施及其評估兩個層面。
而我國關于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關于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理論研究,另一類是關于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踐研究。
1.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理論研究
首先,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理論研究主要集中于內涵、理論基礎和特征三個方面??傮w而言,對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這一概念主要有下列四種理解: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學習形態(tài);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課程形態(tài);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學習過程。
其次,關于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理論基礎,很多研究者給出了不同的觀點。新課程知識理論、多元智能理論、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等都被融入綜合性學習的理論基礎。
最后,對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特征的探討也有很多,普遍觀點是認為語文綜合性學習相較于過去的語文學習更具有實踐操作性——溝通了聽說讀寫、課堂內外、社會生活和各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更具有綜合性——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作為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具有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和生成性。
2.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踐研究
鑒于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現(xiàn)狀中的一些問題,許多學者紛紛進行了相關實施策略的研究。如鄭國民教授認為:“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立足于語文課程之上,通過學生自主地開展語文實踐活動以促進其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推進和協(xié)調發(fā)展的學習方式?!蹦呶腻\主編的《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和吳忠豪主編的《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都對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板塊單列成章,從理論角度對其內容、意義、實施方法等進行了具體的闡述。王榮生主編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教什么》結合國外綜合性學習的案例,重點探討了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策略。
湛江師范學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副所長王林發(fā)和趙水英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設計方案40例》是一本實用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設計指導書。全書分策略篇和應用篇,涉及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的方方面面。書中選取了最有代表性的40個教學設計實例來示范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技巧,以課堂實錄的形式展開,具有較強的參考性。全書共分10講,每一講都包括“且讀且思”“實用兵法”“教學方案”三個板塊,以例說理,全面闡述了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的理念、方法與策略。
黃偉、陳尚達主編的《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與教學設計》對新課程背景下語文學科綜合性學習的理論問題與實踐策略進行了較為全面透徹的闡釋,對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進行了分門別類的設計,為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范例,同時對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設計及其教案教例進行了評析和比較。
從倪文錦和吳忠豪教授的理論指導,到以上幾位專家的具體實例,我們可以對語文綜合性學習有更全面的了解。
四、明晰課標對中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階段目標的要求
2011年版課標中的要求如表1和表2。2022年版課標中各學段的學習目標分為四類: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其中語文綜合性學習這一內容出現(xiàn)在“梳理與探究”中。各學段的要求表述如表3。
五、認識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特征
1.學科性
2011年版課標提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xiàn)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庇纱丝梢?,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重心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其基本特性應該是它的學科性。
2.綜合性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綜合性主要體現(xiàn)在學習目標的綜合、學習方式的綜合和學習內容的綜合。它溝通聽說讀寫四種技能、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語文課程和其他課程、學校與社會、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等的聯(lián)系;它引導學生學會綜合運用語文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有利于學生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協(xié)調發(fā)展,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
3.實踐性
作為語文課程內容的一部分,綜合性學習要通過研究主題的確立,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實踐過程中,理解語文知識、感悟文化魅力,提升語文技能和語文素養(yǎng),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4.探究性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5.開放性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課程內容選擇、活動實施時間和空間、活動氛圍及結果都具有開放性,拓寬教師教學思路,有利于實現(xiàn)學生個性發(fā)展。
6.合作性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求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教師之間、校內與校外之間相互合作。
7.體驗性
語文本身十分注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綜合性學習更是如此,要特別注重“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
8.生成性
在學習過程中生成新的知識與技能,生成新的學習方式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六、厘清語文綜合性學習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區(qū)別(見表4)
在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時我們要注意以下幾個“度”:保證首要的語文度、把握合適的點撥度、力求廣泛的參與度、保證相對的自由度、適當?shù)耐卣寡由於?。這樣開展的語文綜合性學習能為我們開辟語文學習的一片藍天,讓我們看見語文教學原本應該有的生動和鮮活。
(作者單位: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洛陽分校教育集團)
責任編輯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