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金元明清時期女真、滿族體育項目及對東北體育文化的影響

      2023-06-13 22:17:19王志彥楊懷宇
      關鍵詞:女真體育文化滿族

      王志彥 楊懷宇

      摘 ?要:女真、滿族是生活在東北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在獨特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影響下,他們創(chuàng)造了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多種體育運動形式,具有全民性、注重意志品質的訓練、注重民族認同感的培養(yǎng)等特點,研究、推廣和傳承傳統(tǒng)體育項目具有很強的實踐價值.

      關鍵詞:女真;滿族;體育運動項目;體育文化

      [ ? 中圖分類號 ? ?]G853[ ? ?文獻標志碼 ? ] ?A

      Traditional Jurchen and Manchu Sports and Its Influence

      on Sports Culture in Northeast China

      WANG Zhiyana,YANG Huaiyub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a.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b.students' affairs office,Siping 136000,China)

      Abstract:Jurchen and Manchu are ethnic minorities living in the Northeas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unique natur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they have created a variety of sports forms with distinctiv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ir sport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wide,focus on the training of willpower,and the cultiva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Research,promo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sports have strong practical value.

      Key words:jurchen;manchu;sports items;sports culture

      東北地區(qū)歷史悠久,古代各少數(shù)民族創(chuàng)造了特色鮮明的體育運動項目.女真、滿族的體育運動項目類型多樣,承載著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女真、滿族面臨的自然環(huán)境惡劣,生存環(huán)境嚴峻.所以,在發(fā)展過程中,為了使本族人民的身體強健,適應外界環(huán)境挑戰(zhàn),創(chuàng)造了眾多具有地方及民族特色的體育項目.

      1 嚴酷環(huán)境對女真、滿族體育運動的影響

      1.1 環(huán)境閉塞、氣候多變、季節(jié)更替明顯帶來的挑戰(zhàn)

      女真族生活在東北的“白山黑水”地帶.東北地區(qū)自然資源豐富、物產富饒,人口較為稠密的地方是部落的居住地,部落居住地四周有著大片茂密的森林,為女真族提供了豐富的采集、狩獵資源.東北地區(qū)氣候的多變性及物產資源的季節(jié)性,使得他們采集、狩獵活動經常帶有很強的季節(jié)性.在不能打獵的季節(jié),他們依靠耕種、養(yǎng)馬維持生存.

      廣袤的森林把一個個部落分割開來,使各個部落之間的交流很少,也使女真族與中原文化的交流不暢.在這種較為封閉的情況下,女真族社會文化發(fā)展緩慢,鐵器等勞動工具的使用沒有普及,農耕技術水平非常落后.在更加偏僻閉塞的地區(qū),生產水平還停留在原始狀態(tài).在文化落后情況下,女真族人把增強體質、提升體能放在了突出位置,借此謀求困境中的發(fā)展,適應打獵、游牧等居無定所的艱苦生活.

      1.2 缺乏獨立發(fā)展的社會空間,民族矛盾沖突頻繁

      在歷史上,女真族有很長一段時間處于周邊民族政權的統(tǒng)治下.晚唐時期的公元916年,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建立的契丹政權統(tǒng)治著女真族各部.耶律阿保機在治理少數(shù)民族時,運用的策略是分化強遷,就是把女真族中數(shù)千戶“豪家”遷徙到遼陽一帶,編入遼朝的戶籍,把他們與本民族其他部落之間的文化聯(lián)系阻斷.當時受到壓迫的“不在契丹籍”的生女真,趁著契丹政權把渤海人遷到南部和西部的機會,遷入渤海地區(qū).完顏部在從黑龍江流域沿著烏蘇里江南下進入牡丹江流域時,就與本民族其他部落及其他民族的文化實現(xiàn)了融合,如與女真白山部、安車骨部融合.遷徙過程中,由于社會生產環(huán)境的改變,完顏部逐漸強大起來,建立了金政權.

      在元代,統(tǒng)治者對處于黑龍江等邊遠地區(qū)的女真等少數(shù)民族實行“各仍其俗,隨俗而治”的民族政策.女真文化受到這種政策的壓制,基本上處于原地踏步的停滯狀態(tài).明朝統(tǒng)治者對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溝通持較為積極的態(tài)度,明朝統(tǒng)治者對女真族各部落實施的是羈縻政策,側重于籠絡、恩撫及懷柔,在女真各部落及其他民族中設置衛(wèi)所及貿易市場,搭建文化溝通平臺.明成祖朱棣永樂以后,整個女真族向南遷徙,最后定居在渾河上游.明朝中后期,統(tǒng)治者對女真族的政策轉向了“猛威政策”,并多次聯(lián)合朝鮮政府對女真發(fā)起征討.明朝政府通過挑撥等手段,使女真各部間的關系緊張甚至發(fā)生戰(zhàn)爭,借機削弱女真族實力.女真族的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這種政策的影響.

      由于周邊政權不斷對女真族進行武力侵擾,女真族為了更好地生存,不得不在發(fā)展生產和向其他民族學習的同時,對加強全體部族作戰(zhàn)能力的體育運動給予高度重視,并形成了與之相關的一系列體育運動項目.還創(chuàng)造、發(fā)展出了許多新的體育運動項目.

      2 女真、滿族體育運動項目及體育政策

      女真、滿族體育運動形式劃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競技類體育運動,主要有用于軍事活動的競技體育項目和民間的競技體育項目;第二類,表演類體育運動,主要有軍事表演項目和民間體育表演項目;第三類,游戲類體育運動,主要有軍事游戲項目、民間體育游戲項目和女子體育項目.

      2.1 騎馬、射箭

      狩獵在女真及后來的滿族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為騎馬、射箭本領的強弱是直接關系到生死攸關的大事.故此,女真全族上下都擅長騎射.“昔者金人草居野處,往來無常,”[1]“其人勇悍,善騎射……好漁獵……善戰(zhàn)斗……(善)騎,上下岸壁如飛.”[2]《遼東志》中也有記載,女真族人“性剛……勁弓長矢,射山為食”.[3]《元史 ·志十 一·地理二》中記載:“合蘭府水達達等路……其居民皆水達達、女直之人,各仍舊俗,無市井城郭,逐水草為居,以射獵為業(yè).”[4]《遼東志》記載:女真族人在從事耕種之余,常常聚會飲酒唱歌,然而有時也會因為言語不合,就“彎弓相射,江口有石,以利可以銼矢鏃,土人寶之”.[3] 這段記載說明了騎射在女真族中很普遍,因此,元代統(tǒng)治者心存戒懼,在女真族居住地曾發(fā)布過“弓矢之禁”“金銀之禁”“屠殺(捕獵)之禁”.

      女真族人普遍重視騎射,除與生存環(huán)境密切相關外,還和女真族政權推行的政策有直接聯(lián)系.金代立國以后,為了使女真貴族子弟及猛安謀克(軍事組織)中青年士兵保持尚武之風,要求女真族人參加科舉考試時要加試騎射.金章宗承安三年(1198年)把騎射列入科舉考試,并形成了定制.“女真人……試進士舉,于府試十日前,委佐貳官善射者試射”.[5]建立清朝的滿族承襲了先民女真族的騎射傳統(tǒng),并賦予其強烈的民族感情,把它升華為本民族的象征.滿族之所以能夠成功地統(tǒng)一中國并立國達三百余年,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保持了“國語騎射”.滿族保持“國語騎射”不僅僅是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民族自我認同感的需要.清朝多位皇帝著重強調“滿洲乃國家之本”的觀念. 順治皇帝幾次下諭稱贊滿洲官兵“露宿風餐,汗馬血戰(zhàn),出百死一生以開拓天下”[6] .康熙帝諭稱“滿洲乃國家之本”“滿洲甲兵系國家根本”[7].雍正帝反復講“八旗滿洲乃我朝之根本”[8].清朝皇帝為了使?jié)M洲官兵學習馬步射箭的習俗長久保持,曾先后下過幾十道諭旨,加強對漢人、蒙古族騎射本領的訓練.為此,清朝政府對不同民族學習馬步箭做出了特別規(guī)定.據(jù)《圣祖實錄》記載:“滿洲旗分幼童……蒙古旗分幼童……漢軍幼童……并教習馬步箭”.[9] 此外,為了使?jié)M族人對習練騎射更感興趣,清政府在科舉考試中加試弓馬,并將武舉規(guī)定為???在統(tǒng)治者制定的相關政策推動、科舉考試的引導和傳統(tǒng)習俗的牽引下,射箭成為清代社會中較為流行的體育項目,從而促進了這種運動形式的發(fā)展,并逐漸演變?yōu)橐环N既鍛煉身體又陶情冶性的活動.隨著射箭項目的普及,人們創(chuàng)造了很多花樣,如射花籃、射香火等.上層社會的官宦貴族還有射圃,擁有共同愛好的人會定期集會.

      2.2 冰嬉

      每年冬季,女真族人就會在腳底捆綁上獸骨,行軍或打獵時在冰雪上滑行,速度很快.清代,滿族發(fā)明了冰刀,有單刀和雙刀兩種類型.冰刀被固定在木板下面,然后把木板捆綁在鞋底,被稱為冰鞋.

      根據(jù)歷史文獻記載,努爾哈赤曾在渾河舉辦并主持了跑冰嬉、跑“形頭”比賽.清入主北京后,皇帝每年農歷十月都要在北京北海冰面上對八旗子弟滑冰進行檢閱.“每旗照定數(shù)各挑選善走冰者二百名,內務部預備冰鞋、行頭、弓箭、球架等項,至冬至后,駕幸瀛臺等處陳設冰娛及較射天球等技……射球兵丁一百六十多,幼童四十名,俱服馬褂背小旗按八旗名式以次走冰較射.”[10]參賽者穿著戰(zhàn)服,后背插著小旗(衣服和小旗的顏色與所屬旗色相同),腳上穿著裝有冰刀的皮靴.冰面運動場上并排立著三座高大的門,兩隊選手各自列二路縱隊,分別在門洞中往來穿梭.選手們在冰面運動場上形成了彩旗飛揚的螺旋形大圈,十分威武、壯觀.進行檢閱時,選手們不僅有速滑項目,還有花樣滑冰、冰球、冰上雜技等豐富多彩的項目.花樣滑冰的名目繁多,主要有“大蝎子”“探?!薄傍P凰展翅”“野馬分鬃”“蜻蜓點水”“紫燕穿波”等,冰上雜技也是樣式眾多,主要有”緣桿” “飛叉”“耍刀”射箭”“弄蟠”“疊羅漢”等.清代中期以后,這種冰嬉活動開始衰落.道光初,皇帝檢閱八旗子弟滑冰淪為形式,“惟命內務府三旗預備,后則三旗亦停止”[11].

      2.3 打滑達

      打滑達既是清代軍事體育項目之一,也是冰上運動項目.參加打滑達運動的隊員穿著特制的溜冰鞋從專門設置的冰坡上滑下來.參與打滑達的人員主要是善于滑冰的八旗兵士.清代陳康琪在《郎潛見聞》對打滑達做出了較為詳細的描述:“冬月打滑達,先汲水澆地成冰山,高三四丈,瑩滑無比,使勇健者,著帶毛豬皮履,其滑更盡,從頂上一直挺立而下,以到地不仆者為勝.”[12]

      經常參加打滑達運動項目的人心肺功能得到改善,平衡能力獲得提升,神經系統(tǒng)功能得到調節(jié),同時,還能夠對軍隊士兵進行心理訓練,提升心理素質,形成勇敢無畏的精神.

      2.4 冰上蹴鞠

      蹴鞠是我國古代的踢球運動,冰上蹴鞠是清代在冰上踢球的運動項目,既存在于軍隊之中,也存在于民間.

      乾隆皇帝為了在冬季也能對八旗士兵進行軍事訓練,設計了冰上蹴鞠,用以練武.參加冰上蹴鞠比賽的每支隊伍有成員數(shù)十名,都有各自的統(tǒng)領,每支隊伍的成員按照分工站位,隨后把用皮革制成的球拋擲到空中,等球落到地上,各隊成員群起而爭之.當一方隊員將要得到球時,另一方隊員可用腳把球踢出,然后繼續(xù)爭奪,以奪得球者為勝,得球的一隊將本隊隊旗綁在球場的球門上,繼續(xù)比賽.等到旗門上綁滿八面旗(八種顏色)后,再抓球懸于旗門之一,接下來在溜冰過程中把球投射入門.冰上蹴鞠寓鍛煉于娛樂之中,把溜冰與射箭等實用軍事技術結合起來,具有集體對抗的特點.在民間也經常能夠看到這種項目,但是形式有所變化,簡化了運動規(guī)則.每隊成員“分位而立,以革為球,擲于空中,俟其將墜,群起而爭之,以得者為勝.或此隊之人將得,則彼隊之人蹴之令遠,歡騰馳逐,以便捷勇敢為能”.[13 ] 由于鞠可以用其他物品替代,蹴鞠游戲可以說遍布大街小巷,這點通過如下記載可以得到證實.“寒賤之子,琢石為球,以足蹴之,前后交擊為勝……兒童踢弄之,足以活血御寒.”[14 ] 這種游戲對于發(fā)展練習者身體能力、運動能力、培養(yǎng)戰(zhàn)術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十分有益,是一項身心皆宜、簡便易行的體育運動項目.

      2.5 布庫(摔跤、相撲)

      摔跤在滿語中稱為布庫,還稱為相撲.在清代,摔跤是一項官方和民間都很普及的運動項目.康熙剛即位時,以陪練摔跤為名設置了善撲營,后來成為正式建制.善撲營(還稱相撲營)分為東營和西營,成員是在八旗子弟中選拔身強體健者.善撲營被稱為“官跤”,營中的摔跤手和教練都是專任的,屬于終身職業(yè).在民間,還有“私跤”,就是農閑時人們進行的摔跤練習與比賽.在民間,摔跤項目是人們游戲娛樂、鍛煉身體的項目;在官方,摔跤是軍事訓練科目之一,用于訓練禁衛(wèi)軍.

      2.6 棋類活動

      遼金時期,盛行于中原地區(qū)的棋弈活動傳到女真族.宋朝學者洪皓在《松漠紀聞》記載道:“道宗末年,阿骨打來朝,以悟室從,與遼貴人雙陸,貴人投掠不勝,妄行馬”.[15]這段話中的“雙陸”就是一種棋類.1974年,遼寧省法庫縣葉茂臺七號遼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雙陸棋.雙陸棋盤呈長方形,黑白棋子各15粒,對弈時分為黑白兩方,還配備有兩粒角骰.雙陸棋不僅在契丹女真貴族中受到歡迎,在平民中流傳也很廣泛.《松漠紀聞》對當時情況做了如下描述,“燕京茶肆設雙陸局,或五或六,多至十博者,蹴向如南人茶肆設棋具也.”[15 ]此外,圍棋也相當流行.清代,棋類活動成為流行運動,風氣鼎盛,圍棋、象棋在滿族中國手輩出.滿族農民、兒童在地頭就地取材,用小石子、土瘩疙作為棋子創(chuàng)造出多種多樣的棋類活動,常見的有“下連”“下五道”“憋死?!钡?

      2.7 雪地走(走百病)

      作為傳統(tǒng)體育項目,雪地走受到滿族婦女、兒童的喜愛.滿族婦女在每年的正月十五這天有“走百病”(雪地走)的習俗.“走百病”也稱“轱轆冰”“滾冰”“脫晦氣”.在“走百病”這天,婦女們相約結隊來到戶外的冰面或雪地上,在冰上或雪地上來回打滾,口中不斷念叨著:“轱轆轱轆冰,腰腿都不疼.一走去百病,是個老壽星.”據(jù)《風城縣志》載:“近河泡者,婦孺駛行冰上,名曰‘走百病”.[16] 走百病作為一種體育運動項目和民俗活動,既能夠健身又能夠娛樂,而且簡便易行.雪地走后來逐漸演變成一種婦女競走比賽項目.

      3 女真、滿族體育運動項目的特點及對東北體育文化的影響

      3.1 體育運動形式喜聞樂見,體現(xiàn)了全民性

      從滿族體育運動項目看,既有適合于達官貴人的運動項目(如射圃),又有平民百姓喜聞樂見的運動形式(如私跤);既有成人的運動形式(如狩獵比賽),又有兒童喜歡的活動(如老鷂子捉小雞);既有男人們喜歡的運動,也有婦女喜歡的運動(如雪地走);既有以訓練士兵為主的軍事體育運動項目 (如木蘭圍狩等),也有以健身為目的的民間體育活動.體育運動的普及性,使?jié)M族人的身體耐寒能力較強,體質較好,能夠適應各種艱難生存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

      這一特點至今在東北地區(qū)仍然保持著,不管是寒冷的冬季,還是酷熱的盛夏,始終可以看到進行體育鍛煉的人.正因為如此,東北人身體素質整體都顯得非常強壯,并且具有很好的耐力,從而使得東北人在很多項目上對中國體育運動發(fā)展作出了貢獻.

      3.2 講求技術、技法的純熟,注重意志品質的訓練

      許多體育活動(如射箭、木蘭圍狩、冰嬉等)都追求技術、技法的高超,這使得他們在狩獵、戰(zhàn)斗中能夠立于不敗之地.滿族人由于對技術、技法的追求,其靈活性及應付意外情況的能力得到了加強.在技術、技法上達到一定的標準必須持之以恒地進行練習,這對鍛煉人的意志品質非常有效.正是由于這一點,使得滿族發(fā)展為一個強大的民族.東北地區(qū)的體育文化到現(xiàn)今仍非常講求意志品質的訓練,如每年春季各地學校均組織或號召學生們進行長跑運動.

      3.3 既講究競爭,又謀求合作

      在女真、滿族的各項體育運動中,非常講究競爭意識的養(yǎng)成,如蹴鞠、冰嬉、摔跤.人們在競爭中既得到了休閑娛樂,又形成了一種積極向上、不服輸?shù)木?體育運動中還要求團體內部的人緊密合作,以期發(fā)揮團隊精神,形成一種具有震懾力的集體力量.通過體育運動中的相互合作,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人們的集體主義精神.女真、滿族在體育運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團結協(xié)作、堅強意志品質等體育精神,值得人們借鑒.

      3.4 注重民族認同感的培養(yǎng)

      滿族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中有很多非常注重培養(yǎng)人們的民族情感,如騎射被清代統(tǒng)治者上升為民族的象征,在民間體育運動中,人們都要著民族服裝.各類體育活動的舉辦,在提高民族凝聚力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東北人具有很強的民族認同感及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這與滿族在體育運動中注重民族認同感的培養(yǎng)是密切相關的.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很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形式多樣、因地制宜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項目就是很好的素材.在運動中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可以避免枯燥的空洞說教,提升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

      3.5 吸收其他民族的體育項目,促進民族的融合與交流

      女真、滿族在發(fā)展本民族的體育運動的同時,也吸收了很多其他民族的體育形式.在金代,隨著女真與漢人交往的頻繁,漢人的弈棋、投壺、象棋、圍棋等游戲進入了女真社會;清代,雖然雍正皇帝曾禁止武術師傳授武藝,但是由于滿漢交往密切,因而,還是有很多滿族人練習拳腳功夫.如今,體育運動仍然是加強各地區(qū)聯(lián)系及民族交流的有效途徑.

      3.6 統(tǒng)治者的重視及政策引導促進體育運動項目的普及

      在影響滿族體育運動項目推廣的因素中,政府發(fā)布的政策、統(tǒng)治者或管理者的重視很重要.如金代在科舉考試中增加騎射項目,清朝皇帝對馬步射箭習俗的重視并對學習馬步箭出臺了政策,摔跤、冰上蹴鞠等運動在官方重視下得到普及.挖掘傳統(tǒng)體育項目,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體育文化,法律法規(guī)政策的保障是不可缺少的,有了法律法規(guī)政策,貫徹落實是重中之重.

      綜上所述,女真、滿族在極其艱難的生存環(huán)境中,出于生存的目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出了形式多樣的體育運動,這些體育運動最初是作為謀求生存的工具而存在的.但是隨著滿族社會的發(fā)展,這些體育運動形式逐漸成為人們追求形體美的手段.通過多種體育運動形式,既培養(yǎng)了人們的道德情操,又密切了各族之間交往,促進了各民族的融合,還加強了滿族內部的凝聚力和民族認同感.挖掘東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是培養(yǎng)文化自信、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內容.女真、滿族在體育運動中所強調的合作、民族情感以及美感值得人們借鑒,發(fā)展民族體育運動也是形成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途徑.學校體育應該挖掘所在地區(qū)的傳統(tǒng)體育資源,通過參與傳統(tǒng)體育項目,讓孩子的心靈與其蘊含的力量有機結合.學校作為挖掘和傳承傳統(tǒng)體育項目的重要組織之一,要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 1995 )《關于進一步加強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工作的指導意見》 (2018 )及其他體育政策,努力將文化熏陶和實踐養(yǎng)成相結合.

      參考文獻

      [1][元]脫脫.宋史[ M ].北京:中華書局,1977.12932.

      [2] 崔文印.大金國志校正[M].北京:中華書局,1986.551.

      [3][明]畢恭.遼東志[M].遼海書社,1934:外志五.

      [4][明]宋濂.元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6.1400.

      [5][元]脫脫.金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5.1143.

      [6]清實錄館.清世祖實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5.692.

      [7]清實錄館.清圣祖實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5.438-439.

      [8][清]允祿.世宗憲皇帝上諭八旗(卷一) .雍正元年十月二十五日[M].清雍正九年(1731),內府刻乾隆六年(1741)武英殿刊本.22.

      [9]清實錄館.清圣祖實錄[M] .北京:中華書局,1985.667.

      [10][清]張廷玉.清朝文獻通考[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6377.

      [11][清]吳振棫.養(yǎng)吉齋從錄[M]//沈云龍.中國近代史料叢刊(第二十二輯) . 臺北:文海出版社,1968.317.

      [12][清]陳康祺. 郎潛見聞(上)[M]. 北京:中華書局1984.254.

      [13][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38.

      [14][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紀[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86.

      [15][宋]洪皓.松漠紀聞[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22,39.

      [16]宛因.滿族婦女傳統(tǒng)體育活動:雪地走[J] .滿族研究,1998( 1):87.

      編輯:琳莉

      猜你喜歡
      女真體育文化滿族
      新賓滿族歌舞音樂創(chuàng)作及時空表述
      樂府新聲(2019年3期)2019-10-17 02:17:14
      明代女真者皮船考
      女真文——脫胎于契丹字和漢字而自成一格
      讓滿族剪紙藝術走向輝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試析我國體育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7:45:48
      淺議數(shù)字融合視角下的體育文化創(chuàng)新
      高校學生體育比賽與校園體育文化內涵建設研究
      體育時空(2016年9期)2016-11-10 20:27:59
      影響成都市新農村體育文化建設的因素分析及措施研究
      體育時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11:30
      改成漢族的滿族人
      女真文“契丹”考
      宁陕县| 辽宁省| 泰州市| 南丰县| 辽宁省| 金坛市| 从化市| 长白| 墨江| 泰和县| 自治县| 景泰县| 娱乐| 类乌齐县| 澎湖县| 罗山县| 西峡县| 石狮市| 红原县| 连州市| 南昌县| 栾川县| 永定县| 界首市| 塔城市| 博客| 班戈县| 三明市| 凤冈县| 句容市| 阜新市| 梅河口市| 黎川县| 玉环县| 六枝特区| 德昌县| 赣榆县| 隆子县| 永吉县| 灵台县| 都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