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璐?陳妍
摘要: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和大數(shù)據(jù)的蓬勃發(fā)展,給高等教育教學模式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信號與系統(tǒng)》課程為例,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大學生對移動學習平臺的認知情況、移動學習設備使用情況以及課堂反饋效果等。數(shù)據(jù)結果表明,針對晦澀難懂的《信號與系統(tǒng)》課程,大學生們認為使用移動學習平臺輔助教學效果較好,增強了課堂趣味性,同時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但大學生對于移動學習的理解不深,教師應該從課中設計到課后延展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個性化和高質量的移動學習資源及完善課程教學設計。
關鍵詞:移動學習平臺;教學模式;信號與系統(tǒng);問卷調查
一、引言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的高速發(fā)展及應用,高等教育的性質發(fā)生了根本性改變,同時給我們教育教學模式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2]?!督逃畔⒒臧l(fā)展規(guī)劃(2020-2030年)》提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fā)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3]?;谝苿訉W習平臺,開辟出“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教學新途徑,提升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提高學習效果[4-6]。全面調研移動學習情況,整合各類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支持系統(tǒng),分析移動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障礙,促進大學生高效自主學習[7]。根據(jù)學生學習風格偏好和課程特點,如何科學合理利用移動學習平臺,達到最大程度的教學效果,是當今移動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信號與系統(tǒng)》課程知識點多、理論性強,涉及的公式及其推導較為復雜,尤其一些概念較為抽象,因此晦澀難懂。本文以《信號與系統(tǒng)》課程為例,通過研究學生學習風格偏好及對移動學習平臺使用興趣,改進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為移動學習平臺的發(fā)展提供參考。
二、研究設計
在課堂授課的過程中,由于時間及教學容量的限制,可能無法得到學生使用移動教學平臺的反饋。為了更好地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本論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對移動學習平臺的使用偏好,并對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為了充分考慮學生對移動教學平臺的使用性能及需求,以《信號與系統(tǒng)課程》為例,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收集信息。在網(wǎng)絡調研中,限定了調查對象為學習過《信號與系統(tǒng)》課程大學生。問卷共有15題,主要包括兩大類問題:移動學習平臺了解以及以《信號與系統(tǒng)》課程為例,如何改進移動學習平臺的使用。
為了使調查問卷更加合理完善科學,在完成初步設計編寫之后,先后邀請了20名不同年級、不同學校的學生對調查問卷進行試答。然后根據(jù)試答者的意見修改并完善問卷信息。
(一)問卷統(tǒng)計對象信息
本次調研共發(fā)放問卷220份,收到有效問卷185,有效問卷率為84.09%。由于生源的關系,其中77份來自本人授課班級,另外100份來自網(wǎng)絡調研,且要求調研對象為學習過《信號與系統(tǒng)》課程。表1是研究對象的人口統(tǒng)計信息。在抽樣調查樣本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基本相等。問卷對象對移動學習平臺的了解與認知情況如表2所示。
從表2中可知,調查對象大體上對移動教學平臺是有一定的了解程度,并且認為移動教學平臺對于授課和學習是有一定意義的。這些為后續(xù)調查結果的可信度和科學性奠定了基礎。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移動學習App使用情況
在調查對象185人中,有115人在使用移動教學平臺時考慮過流量問題,70人沒有考慮過流量問題。大學生屬于消費群體,手機除了基本的通信功能之外,還需滿足各類APP使用的流量消耗。因此,移動學習平臺的流量是大學生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
(二)移動學習情況分析
問卷以《信號與系統(tǒng)》課程及“超星學習通”為例,從移動教學優(yōu)勢體現(xiàn)、移動學習平臺功能、移動學習平臺效果等方面做了調查研究。以《信號與系統(tǒng)》課程為例,70%—80%的調查對象認為通過使用移動學習平臺,滿足了個性化需求、資源豐富、提升了課堂互動性和滿足了個人學習的目標等,如圖1所示。以“超星學習通”平臺為例,針對學生端,移動學習平臺功能實用性比重調查結果如圖2所示。
數(shù)據(jù)表明,移動學習平臺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積極作用的。由于移動學習平臺功能多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對學習內容的表達且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升了學習自主性。
(三)移動學習課堂授課設計效果
《信號與系統(tǒng)》課程對于工科非數(shù)學專業(yè)學生來說,知識點繁雜、枯燥乏味,因此為了提升課中教學效果,對于使用移動學習平臺輔助教學方面做了調查。以《信號與系統(tǒng)》課程為例,90.27%的學生認為選擇題是使用移動學習平臺效果最好的題型,其次62.16%認為是填空題,44.86%是問答題和43.24%是計算題。
以2個學時理論授課時間為單位,使用移動學習平臺輔助教學時長這一選項中,37.84%學生選擇20~30分鐘,30.81%學生選擇10~20分鐘。移動平臺學習是輔助課中教學方式之一,因此學習者無法長時間保持注意力,學習時間控制在30分鐘之內是比較合理的。
以《信號與系統(tǒng)》課程為例,使用移動學習平臺的過程時,有87.57%的學生認為個人上課注意力是非常集中和比較集中,11.89%的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使用移動學習平臺輔助課堂教學,由于其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形式新穎,趣味性強,因此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對于課間PPT是授課前還是課后上傳,68.11%的學生認為課前上傳,剩余31.89%覺得課后上傳合適。
這說明大學生學習態(tài)度整體還是較好,課前上傳PPT意味著學生有提前預習或了解課程知識的主動性。因此,在課程教學設計中,教師每次課可準備兩份PPT,課前上傳一份針對課前知識科普及重難點概況的PPT,課后在學習平臺上傳課中講授使用的PPT。
針對移動學習App設備使用效果情況,48.11%的學生認為系統(tǒng)功能還有待完善,44.32%學生覺得缺乏針對《信號與系統(tǒng)》等類似課程性質的功能,具體如圖3所示。此外,除了完成課程相關要求外,有79.46%的學生會自行使用學習平臺學習其他相關內容。調查數(shù)據(jù)說明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較高,可適當豐富課程相關學習資源。
(四)移動學習課堂授課設計反饋
以《信號與系統(tǒng)》課程為背景,基于“超星學習通”移動學習平臺,學生們提出可增加的功能包括:提高監(jiān)督力度、筆記功能、豐富知識庫、討論組、通過所學課程自動推薦相關書籍、增加習題講解功能、隨機題庫、例題展示、考試模擬練習、搶答、問答知識競賽、添加錯題本功能等。
四、結束語
以上數(shù)據(jù)結果及分析顯示,移動學習的開展在大學已經(jīng)有一定成效。大學生也有移動學習的意識和愿望,但是對其概念和理解還不是很深。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對移動學習平臺使用是有較高的熱情和要求,影響他們使用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功能、使用設計、缺乏有效的學習策略。因此,作為大學教師,應該進一步鼓勵學生開展積極有效的移動學習。在日常教學中,針對課程特點,不斷完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制定科學合理的移動學習平臺教學計劃,以便給學生提出具體的、適合個人的、有針對性的移動學習指導,提升課程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曾璐 陳妍 江西理工大學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參? 考? 文? 獻
[1]LIAW S S, HATALA M, HUANG H M. Investigating acceptance toward mobile learning to assist individual knowledge management: based on activity theory approach[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09, 54(2):446-454.
[2]肖君,梁曉彤,黃龍翔,等. 無縫學習的焦點與趨勢[J]. 中國遠程教育,2021(02):66-75.
[3]教育部.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20-2030), 2022.8.
[4]孫建芳,黃平,劉小康,等. 移動學習平臺和翻轉課堂在機械設計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9,38(05):177-180.
[5]張慧. 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移動學習調查研究[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7):157-160.
[6]黃伯平,李正光,吳嚴超. 以混合式靈活學習為導向的移動學習資源設計與應用研究[J]. 中國遠程教育,2019(04):82-91.
[7]羅奕欣.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大學生英語移動學習情況研究[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 2019,41(81):56-60.
基金項目:2020年度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校級)《基于移動學習的翻轉課堂智慧教學模式探析——以“三合一”教學法為例》(課題編號:XJG-2020-19)。
曾璐(1983.10-),女,漢族,江西贛州,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智能交通控制、軌道交通運輸組織;
陳妍(1985.07-),女,漢族,江西贛州,本科,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