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歷史是一門幫助高中學生認識社會發(fā)展過程與社會變化歷程的主要課程,但大部分學生在認知過程中卻無法具體的感知到事件的歷史演變,只能借助文字含義來認識歷史事件,這導致他們無法深刻認識歷史事件的發(fā)生原因,認知過程缺少獨立思維。因此,為了更深入展開歷史研究工作,本文對如何借助多媒體網絡技術優(yōu)化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展開了剖析。
關鍵詞:多媒體網絡技術;高中歷史教學;優(yōu)化策略
多媒體環(huán)境下,教師的重要角色逐步從傳統(tǒng)單一的“傳授者”向“設計師、指導員、組織者、協(xié)助者、學習資源管理人員及科研人員”過渡,這些新型教育的職業(yè)轉變,對教師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為了提高多媒體教學的順利進行,除要有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之外,還必須有熟悉現(xiàn)代教學技巧的教師,并具有良好的計算機操作技能。
一、多媒體網絡技術教學的優(yōu)勢
多媒體教學方法可以塑造和可視化抽象內容,使精細的事物變得宏觀化,并簡化復雜的事物。例如,多媒體教學可以生動地向學生顯示大量照片、表格、視頻等。從多個角度為學生提供教學信息,它也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更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將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結構上產生巨大的差異?,F(xiàn)代教學設備具有傳統(tǒng)教學過去所沒有的先進功能。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進行,對教學的需求也在增加。我們通過大量實踐,證明了多媒體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
(一)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具體
現(xiàn)如今有不少教師開始采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方式完成歷史科目的教學,此方式受到廣泛歡迎。對教師來說,也能夠避免原來的板書教學速度慢的問題,許多科目,課堂板書的工作量過大,教師看得累,擦得快。教學進度跟不上,內容講得很少,這種的情況不容忽視,所以,通過利用多媒體,把所要介紹的課程知識點編排到課件中,并同時配有相應的信息資源,包括聲音、錄像、照片等,這些信息內容在互聯(lián)網上均能找尋到,這種教學方式不但省去了許多無用功,而且解放了教師的雙手。
(二)使教學方法更加豐富生動
由于多媒體教學軟件既簡單又有趣,所以教師完全可以通過從網絡搜索的現(xiàn)成內容加以復制粘貼,這樣教師便有了比較多的時間來準備好那些無法用文字表達的歷史內容。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唱紅歌的方式,以加深學生對紅色歷史事件的深刻印象,通過緬懷革命先烈,以史為鑒,對當今人生產生重大影響。這些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不但得到了學生的歡迎,更檢驗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在充實了課堂教學方法的同時也升溫了課堂氛圍。
(三)使教學容量增大
人文學科的主要優(yōu)點是信息量較大,但由于教材中的不少歷史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都附有大量的照片、文章、歷史資料等,因此許多時候學生眼花繚亂,能記得而且印象深刻的很少。這樣,教師充分運用多媒體課程的優(yōu)點,把書本中的大量內容與信息呈現(xiàn)在課程中,讓學生可以全方位、具體化地認識到歷史背景。又比如,在中國歷史必修的“發(fā)展的古代手工業(yè)”課程中,書中講述了許多的古代青銅陶瓷工業(yè)、紡織業(yè)、制造業(yè),還介紹了大量的中國古代青銅器、陶瓷等藝術品,教師能夠把這些資料在PPT中表現(xiàn),使學生領略到了我國古代高超的手工業(yè)、制造業(yè)的魅力。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不足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的思想過于傳統(tǒng)
在現(xiàn)代化教育中,多媒體技術是重要的教育技術。目前,部分高中歷史教師在課堂上還未形成科學的多媒體技術應用觀念,僅僅為使用多媒體技術而使用多媒體技術,錯誤地以為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技術就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部分教師僅僅把多媒體技術當作一種帶有很強先進性的黑板,簡單地把傳統(tǒng)黑板遷移到了多媒體顯示器上。正是這種單一的、相對落后的多媒體應用方法,無法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技術在提升歷史教學質量方面的積極作用。
(二)多媒體技術運用方法落后
多媒體技術經過數(shù)次創(chuàng)新,教師能夠運用多媒體在教育上做出更多的創(chuàng)新。在課堂上,高中歷史教師能夠通過多媒體傳遞資訊,打造活躍的班級學習環(huán)境,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密切交流。但是仍然有部分高中歷史教師沒有應用正確的多媒體應用方法,他們將更多關注點放在多媒體技術的作用上,讓多媒體技術成為課堂教學的中心。這不僅不利于發(fā)揮教師課堂主導地位,而且會削弱學生課堂學習主體地位,會出現(xiàn)嚴重的多媒體技術利用效率不足的問題,不利于增強高中歷史教學效果。
三、教師在多媒體技術中的領導地位和應用
為了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注意教師是作為主角存在的。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不應改變教師的主導地位。首先,教師應該及時轉變教學觀點,順應教學環(huán)境的改變,并積極掌握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多年來,教師一直是傳統(tǒng)教育模式,使用傳統(tǒng)的粉筆、書籍來進行教學。教學環(huán)境的改變,需要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也需要適應現(xiàn)下的信息環(huán)境,并且必須從傳統(tǒng)的“單面”轉換為“全面”。因此,教師必須繼續(xù)學習、反思和改進。教師應當經常使用在線資源來豐富其歷史知識,擴展知識,積累一些資料,掌握計算機技能并學習創(chuàng)建自己的課件。
其次,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并不能改變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教師也應該成為教學的策劃者、領導者和組織者。教師必須精通多媒體技術,并能夠使多媒體教學成為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人們對歷史事件的認知需要把歷史事件的背景、時間、信息評估等當成一個有機系統(tǒng)加以管理,而這將產生大量和歷史課堂及教學信息有關的資料,教師成了信息輸出中心。因此,教師必須學會選擇。但是對于諸如國家制度、歷史文獻等學習的重點,教師就必須獲得并認真尋找相關材料。
最后,利用多媒體教學應用幫助教師由知識指導教師,轉變?yōu)閷W生的學習與活動指導教師、教育合作者。在授課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始終注意學生的反應與改變,并適時調整教學內容與方式,而不是自顧自地講課。教師能夠通過自己的個人風采,熱情地講解與演示以及和他們的熱情互動來引起學生的關注,從而調動學生主動學習。
四、借助多媒體網絡技術,優(yōu)化高中歷史教學
(一)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
多媒體技術的存在,使得高中歷史教育過程中變得更加生動與豐富,而學生借助多媒體技術在課堂過程中的運用,并不僅僅對所學習知識點有必要的認識,更多的是對多媒體所播放的內容感興趣,卻忽略了歷史教育本身,這也就導致了多媒體技術對學生潛意識中掌握重點的誤導,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地認識多媒體只是教學過程中一種重要的輔助教學工具,與黑板、投影儀之間并沒有很大的差別。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應用,不但給教師備課帶來了豐富的信息和資料,而且降低了教學難度,所以,教師為了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技術,還必須注意學生對教材的認識,他們也是教學的參加者,在課堂活動中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指導他們合理預習。
比如,以學習“從蒸汽機到互聯(lián)網”這一課為例,這一課所講述的內容正是人類文明的迅速進步,以及互聯(lián)網的日益發(fā)達,在學習這一課,教師會用課余時間搜集有關的影視資料,在正式上課時教師將這樣向學生展開介紹:“伴隨著三次工業(yè)革命的到來,人類文明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fā)展,工業(yè)革命的出現(xiàn)是必然的,但是大家都知道這三次工業(yè)革命的代表性發(fā)明是什么嗎?現(xiàn)在大家看向大屏幕,從我所播放的視頻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庇捎诒竟?jié)教學和現(xiàn)代科技的進步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教師擬采用多媒體技術加以進行教學。
(二)利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其實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重要性主要體現(xiàn)在,多媒體能用自身特有的優(yōu)勢,綜合完成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學生也通過這種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實,多媒體的廣泛使用正是希望師生可以改變對傳統(tǒng)教學內容的理解,并以此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就需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制作更為科學、內容較為豐富的歷史多媒體教學課程,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并以此提升歷史課程的教育效果。
因此,以學習“古代中國的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這一課為例,這課主要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對物質上古代我國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現(xiàn)有個大概的認識,從而為以后的知識學習打下了基礎。在學習這一課時,教師會對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大家知道我國的四大發(fā)明是什么嗎?”然后教師按照他們的回答放映了多媒體課件,通過一些簡短的提問,就能夠使學生對這一節(jié)課產生濃濃的好奇心,進而充分調動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與積極性。
(三)利用多媒體針對重點內容講解
歷史是一個人文感很重的科目,由于時代較長、知識點較多等也變成了學生學習的障礙,正因為如此,歷史概念成為歷史教學中廣大教師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單一的教學方式不能克服這一問題,不過由于多媒體技術的存在,很輕松地就解決了這一問題,多媒體技術能夠利用自身的優(yōu)點給學生提供優(yōu)越的教學環(huán)境,針對重難點知識,化繁為簡,從而降低他們的學習壓力,提升學生掌握歷史的效果。
因此,以學習“毛澤東思想”這一課為例,在開始授課以前將制作相應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在開始上課時給學生展開介紹:“我國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為世界各國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同時我國也通過對自己的國情分析解決了現(xiàn)實問題,毛澤東既是我國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造者,又是我國最先明確提出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人,那么毛澤東思想與馬克思主義除國情上不相同以外,有什么特點呢?現(xiàn)在我們來學習一下吧”然后播放相應的課件,毛澤東思想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之一,必須將這節(jié)課的內容重點講解。
(四)利用多媒體技術啟發(fā)學生思維,進行課外拓展
在高中歷史考試中,經常會出現(xiàn)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這就要求學生掌握更多課外歷史知識。而在具體課外拓展中,高中歷史教師要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豐富自身歷史知識,更新和完善歷史理論,從而更好地啟發(fā)學生學習思維。
比如在講解“北魏孝文帝改革”這一節(jié)課知識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北魏平城時代》相關視頻,讓學生對該時代知識有進一步了解。這樣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課堂學習注意力,而且有利于拓展學生歷史知識。
(五)利用多媒體技術表現(xiàn)真實的歷史世界
盡管學生對文化知識信息并不陌生,但他們卻常常用自身的生活感受來詮釋“真實歷史人生”和“文化”。在課堂教學時應注重利用多媒體展現(xiàn)現(xiàn)實的“文化”活動,以幫助學生進行對文化認知和現(xiàn)實生活的融會貫通。舉例說明,教師在對各個歷史發(fā)展階段,以及人類生活方式變遷的有關知識點展開介紹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工具來獲取有關的歷史資訊,采用圖像對照的方法來直觀地展現(xiàn)各個時代,不同時代中人們的生存方式,以及生活服飾的變遷,可以使學生將歷史知識與日常生活方式緊密地融合在一起,學生可以從中體會到歷史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有著的千絲萬縷的關聯(lián),也能夠在課堂實踐中找到某些特殊的歷史細節(jié),也有助于學生更進一步地了解歷史知識。
(六)巧設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我們只有通過掌握歷史常識,才能認識世界歷史過程和世界過去出現(xiàn)的事件。出現(xiàn)過的任何東西都可以叫作歷史。高中時期歷史教學中,學生必須重點掌握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以及歐洲近代史的有關學習內容。教師還必須指導學生牢固抓住歷史重點,了解重大的歷史事件。歷史知識和我們現(xiàn)在生活的時間相距甚遠。因為歷史事物和現(xiàn)階段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認識到的事情聯(lián)系并不多,所以學生很難記得歷史事件和歷史角色。所以,教師就必須指導學生培養(yǎng)學習歷史的興趣。高中生還未成年的心智不夠完善。通過多媒體技術結合生動有趣的圖畫和語言,滿足高中生的個性化追求。對歷史教學資源進行了綜合整理,以真實生動的形態(tài)展示于學生眼前。在動靜結合畫面的帶動下,逐步走進歷史知識的具體場景中,整理出歷史知識的總體概貌,進一步強化對歷史理念的認識,使學生達到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創(chuàng)造課堂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能夠在課堂中比較積極地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使學生感受到獲得知識的喜悅。學生就可以更進一步地對知識內容加以掌握。
(七)多媒體技術應用課后總結,幫助學生自主學習
在學完了整堂課,學生對知識有了很好的認知,這個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將整堂課的知識內容進行總結、歸納,并帶領學生通過串聯(lián)知識點的形式,把歷史知識進行鞏固和掌握,從而使學生大腦中呈現(xiàn)了思維導圖的模式,促使學生在今后的復習和掌握中能夠獨立自主的學習。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歷史“兩次鴉片戰(zhàn)爭”一課時,學生已經了解了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原因、結果與影響。教師在課堂結束時,通過多媒體技術來展示本堂課的總結大綱,使學生有效地復習一遍,從而對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直接原因、經過和結果再系統(tǒng)地復習和鞏固一次,使學生對歷史知識加深了掌握,也使學生有效地將知識轉化為自身的知識,來提高自身的歷史知識水平。
五、結束語
多媒體技術是時代發(fā)展的重要產物,它不僅提升了教師教學的便利性,而且會引發(fā)學生學習好奇心。高中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給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幫助學生完善知識結構,增強與學生的良好互動,大大改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郭增輝 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舊城中學
參? 考? 文? 獻
[1]張云.高中歷史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與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6(13):106.
[2]許俊亮.網絡教學資源下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J].高考,2018(36):104.
[3]曾艷.多媒體網絡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9(83):136-137.
[4]楊通文.多媒體網絡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09):108.
[5]陳明珠.網絡教學背景下高中歷史深度學習初探——以高中歷史復習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fā)展》為例[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11):80.
[6]翁瑩.以《歷史一輪復習——先秦史》為例探究網絡教學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20(48):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