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銀花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性質決定了其在教學體系中的作用。思政教學者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無論是在實踐上還是在理論上都積累了豐富的知識與經驗,是我們黨的“政治優(yōu)勢”和“傳家寶”。但是,在解讀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經驗和教訓時,人們往往習慣于以結論的方式來表達其地位與功能,而很少從過程、實現路徑等方面進行深入的闡釋。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立足于新時期,既要從“教什么”入手,又要從“怎么教”入手,是否能夠在這一基本問題上取得突破,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能夠取得并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理論基礎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3.083
思想政治工作與社會發(fā)展的特殊時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而當代轉型時期的特點又將對其形成鮮明的影響。“許多人為了圖省事,想永久地采用一種只適宜于某一個時期的策略。其實,我們的策略不是憑空臆造的,而是根據經常變化的條件制定的……”。[1]從改革開放前后的社會環(huán)境來看,當前的社會結構因人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而呈現出一種十分活躍的、充滿張力的網絡,而對其構成挑戰(zhàn)的因素也在日益增多。與傳統(tǒng)社會中的“同構”差序模式不同,現代社會是“域”與“市場”一體化的結構形態(tài)。在傳統(tǒng)的社會中,社會與國家同構,個體與集體的關系密切,個體的精神根基和意義追求,在原有的政治、社會結構中進行;個人的道德追求與價值取向常常被一種集體生存與外部的思想架構所遮蔽和指引。
1?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概念
“對于結構構成要素的認識不同,對于結構關系的認識上的差別等關于結構的不同看法,必將影響人們對教育活動的認識,以及對研究對象的建構”。[2]本文從語詞的含義和對“路徑”的定義出發(fā),對其進行了界定:“路徑”是一種以信息交流、共享為紐帶的“主、客體”的活動,是“邏輯”和“實踐”相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特定教育對象為依托,進行教育信息的交換和分享,促進矛盾的產生與化解,從而達到教育對象的思想品質。道路是主體與對象的結合,是抽象與具體的結合。它以抽象的理論為基礎,以具體的實踐為基礎,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模式,它同時也總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經驗和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當了聯(lián)系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和紐帶?!氨举|上超出全部感覺領域的精神內容被翻譯成為可感覺的形式,成為看得見、聽得見、摸得著的東西”。[3]在其過程中,形成了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及教育信息為主體的完整的教育路徑。其中,教育途徑的核心因素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特定的教育領域,目標要素是由路徑組成的客觀元素;教育資訊是其傳播途徑的主要載體。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的解讀
2.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
通過實踐,從潛在走向現實,從邏輯走向現實。隨著時代、社會的發(fā)展,有些道路已經被淘汰,有些道路已經發(fā)展完善,有些道路已經形成?!按髮W生思想政治教育,再不是過去單一的理論內容、現實途徑與課堂方式,而是理論與實踐、現實與虛擬、社會與學校、課堂與課外等各個生活層面高度綜合化、社會化的體系”。[4]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體形式更加多樣化,以及其路徑體系的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效果更加明顯。
2.1.1?教學路徑
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途徑之一。“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5]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初期就在其所屬的高校開設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高校已逐漸建立了以馬克思主義為主體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道德教育的課程體系。但是,由于各種影響因素日益多樣化,以及社會環(huán)境的變遷,使其教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在邏輯結構與期望結果之間加入了諸多不確定因素,使其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產生了新的不適應。
2.1.2?建制路徑
“你選擇了一個組織,就是選擇了一種生活”。[6]建制路徑是指通過組織的方式,有效地組織和實施教育,或指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它既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組織方式,又可以通過規(guī)范、約束等方式實現其作用。
課堂是大學生的基本組織方式,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服務的重要組織載體。它具有集中性、統(tǒng)一性、規(guī)范化的特征,具有團結學生、組織學生、教育學生的作用。在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中,一些高校已經打破了原有的班級體制,建立了以學生為單位的新集體,形成了“同班不同學”“同學不同班”“同班不同舍”等現象,學生們都處于一個松散又集中的一種狀態(tài),顯然,這種現象是很不利于在學校里開展思政課的教學的。
支部、黨組織以及團組織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廣大高校學生對黨的政策、黨的領導地位和組織的認同程度不斷提高,大學生黨建工作也進入了一個良好的發(fā)展階段。各地高校相繼制定了黨建工作計劃,圍繞“新時代黨員標準”“黨員形象”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制定了黨員行為準則、黨支部工作準則,通過開展黨員民主評議、黨員先進性教育、黨支部工作評估等工作,推動了大學生黨建工作逐步從信仰信念教育向黨員素質提高、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增強的層面提升。
“學生會是黨領導下的大學生群眾組織,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也是大學生自我教育的組織者”。[5]無論是理論學習型、學術科技型、興趣愛好型、社會公益型,其健康的內容、規(guī)范的養(yǎng)成、集體觀念的磨合、精神情操的培育,都蘊含著它的內在涵義。這種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常常是由學生的自身需求和學生所愿意接受的、生動的表現形式所決定的?!耙訌妼Υ髮W生社團的領導和管理,幫助大學生社團選聘指導教師,支持和引導大學生社團自主開展活動。要高度重視大學生生活社區(qū)、學生公寓、網絡虛擬群體等新型大學生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強教育效果”。[5]
2.1.3?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路徑
“教育活動就是通過人的主體選擇把人的發(fā)展中所蘊涵的某一種(或幾種)符合教育目的的可能因素從人的現實的發(fā)展結構中呈現出來,并使它在整個發(fā)展運動中起支配作用,改變自然狀態(tài)下的發(fā)展過程,以期形成為目的所規(guī)定的理想品質”。[7]這些教學活動都具有靈活性、目的性等特點,“如果一個人通過積極參加社會結構的斗爭中承擔個人的責任,他就會充分的實現他自己在社會各方面的潛力”。[8]教育活動是各個高校通常使用的教學方法之一,這些教育活動形式多樣,同時也伴隨著簡單和復雜之分,比如實踐活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精神文明活動、偉人紀念日活動等?!吧a勞動與智育、體育相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還是造就人全面發(fā)展的惟一方法”。[9]在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有著很好的發(fā)展,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十分重視學生的實踐教育活動,在全國各個學校,尤其是在高等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土地改革運動、觀看愛國教育電影活動等。
2.1.4?管理路徑
管理路徑是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同時也是最有效的組織形式,它能夠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的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因為“管理”一詞在本質上就帶有制度規(guī)范層面的涵義,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種方式。它潛在地規(guī)定著該做和不該做的事。第一,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合理的管理方式是相輔相成的。在教學過程中必要的時候以制度化的手段來進行管理,但是要想使同學們能夠真正的從內心深處去理解和遵守的話,還是要靠思政教育這一途徑來進行說服和教育。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屬于思想管理。以制度的方式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這一方式能夠更好地衡量思政教育質量是否達標以及學生是否遵守紀律的重要尺度。“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學校管理之中,建立長效工作機制,使自律與他律、激勵與約束有機地結合起來,有效的引導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5]
2.1.5?服務路徑
在教學和解決學生問題過程中實現價值認同以及在服務的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這也是在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必然趨勢?!叭藗兊乃枷胗^點往往不是外部授予的,而是受教主體在對外部的思想信息理解與認同之后建構的,可能更多地源于實際問題獲得解決后的間接教育”。[10]現如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期實踐中,能夠清楚地看到,解決教學過程和學生們的問題時,大多數都是取決于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以及怎樣去解決(解決的方式方法),因此,以服務學生為出發(fā)點去解決問題才是長期的有效方式,并以此為切入點滲透到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以及每個學生的成長過程中。
3?思政教學者話語權的解讀
3.1?思政教學者話語權
話語權在實質上反映的是在某一領域的一種地位關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話語權決定著其發(fā)展的方向和效果,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質量就必須首先要發(fā)展和加強思政教學者的話語權。“在溝通過程中,符合的交流不只是訊息的交換,更重要的是語言使用者的財富和權威的象征性比較”。[11]思政教學者不應該只是包括思政課老師,還應該有一線的輔導員以及黨政干部培訓負責人等,這樣才能構成一支完整的思政教學隊伍?!按髮W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主體是學校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5]
大學輔導員是學生工作的組織者和引領著,更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組織者和引領著。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清華大學就有設立政治輔導員這一崗位。為了提高和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選拔一批思想和能力過硬的“半脫產”政治輔導員。這一崗位的出現和確立,使我國高校的思政教學工作開始有了明顯的進步和改進,也成為了高校輔導員崗位出現的開端。從此以后,高校輔導員的隊伍日益壯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了不斷地改善和提高,為培養(yǎng)出可靠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但是,也存在不足:一些輔導員沒能夠真正進入這一角色,而是習慣用“管”的權威和權力來束縛學生,從而不能夠真正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此,從這一點來看,我國的輔導員隊伍還是有待加強和提高的,其缺乏真正的和內在的“感召力”。
3.2?思政教學者話語權的改變
3.2.1?加強教育者威信
思政教學者的威信,一方面是社會給予的,另一方面是自己塑造和打造的?!叭绻阆敫谢瘎e人,那你就必須是一個實際上能夠鼓舞和推動別人前進的人”。[12]不論是思政教學者還是其他行業(yè)的教學者,要想獲得話語權,就必須在提升自己角色魅力和專業(yè)能力上“下功夫”,“在我們這個時代,沒有良好的教養(yǎng),沒有牢固的知識,內有豐富的智力素養(yǎng)和多方面的智力興趣,要把一個人提高到道德尊嚴感的高度是不可思議的”。[12]教學者必須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充分利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達到一種對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毋庸置疑的一種地步,進行大膽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方式方法的創(chuàng)新,充分的融入新時代新思想,充分體現馬列主義的真理性,因為只有完整且完善的理論知識基礎,才能夠為教學實踐和各種實踐創(chuàng)新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教育者的素質越高,就越能準確把握和代表社會要求,承擔起輸送社會要求的神圣職責,成為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成功的組織者,并取得教育的實效”。[13]以思政教學者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和感化學生,這種人格魅力就像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在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無時無刻的影響著學生和周邊的人和事,從而影響著學生們的價值觀念,在某些時候,這種無形力量的效果比實際的教學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效果更加明顯。
3.2.2?提升教育者的感染力
“沒有語言,教育便不可能,這是教育存在的事實,因為教育在任何意義上都是在交流中完成的”。[14]語言是世界上最有感召力的工具,無論是在教育行業(yè)還是在生活的各方面都是如此,一種語言可以通過多種表達方式表達出不同的效果,例如,在文件制定中,以確定性的口吻制定規(guī)則,傳達通知;在學校課堂中,以傳道受業(yè)的口吻來將知識和要表達的意思傳遞給學生們。所以,在不同的場景會用不同的語言方式來進行意思的表達,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任務就是以準確的語言表達方式來準確的傳遞給受教者。
4?思政教育發(fā)展路徑的選擇與借鑒
4.1?發(fā)展路徑的選擇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貫穿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生動體現,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的最好的詮釋。促進思政教育的社會化是時代的必然性,因為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各方面的要素和組織聯(lián)系起來的,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實施和操作系統(tǒng),“所謂社會變遷,是一個表示一切社會現象,特別是社會結構發(fā)生變化的動態(tài)過程及其結果的范疇”。[15]社會的轉型以及與社會變化有機地整合過程,就是思政教育提高和改進的過程,實現大學思政教育“引進來”與“走出去”結合起來,“引進來”就是把校園和社會上優(yōu)秀良好的思政教學資源引進課堂,引進學生們的生活;“走出去”就是鼓勵和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變成實際,做到有“輸入”,也有“輸出”的良性循環(huán)。
4.2?發(fā)展路徑的借鑒
各國的不同文化差異以及地域的不同,再結合自身的特點進行思政的教學,把“他山之石”的特點發(fā)揮到了極致。美國作為世界上最發(fā)達的國家,在思想教育上,也是十分的重視,“學校向青少年傳授關于政治世界以及他們在這個世界中的作用的知識”。[16]美國多元化的背景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是體現在書本文字內容中,在宗教活動、社團組織、政治活動、大眾傳媒以及家庭結構中都有體現和一定的影響。道德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本體現得尤為明顯,日本將現代文明同古代的“道德教化”結合起來,體現出來他們對道德方面的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在日本,道德教育采取的是學?!耙皇肿ァ钡姆绞?,無論你是否接受,都會對你進行道德教育和品德的歷練,這也加強了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統(tǒng)化和專業(yè)化的管理,他們的道德教育主要體現在道德時間、專業(yè)課程、學科滲透以及家庭和社區(qū)的教育之中。從美國和日本的例子中可以發(fā)現,他們的思政教育,也有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地方,該模式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以及專業(yè)構建性。
5?結語
從我國的時代背景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目前發(fā)展的狀況來看,要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須從以下幾點出發(fā)。第一,加強高校輔導員和思政課老師的“強強聯(lián)合”;第二,由理論到實踐,在實踐中檢驗理論的成果,并由此制定相應的補救措施;第三,借鑒和引進國外優(yōu)秀經驗和模式,建立完整有機的教學機制體制,以應對新時代背景下教學體制的改革,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專業(yè)化和體制化水平。“當代社會的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文化在整個社會中的優(yōu)先性以及文化的決定性意義”。[11]面對思政教學者的困境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其實踐形式和方法是可行的,但是在許多問題上知識淺嘗輒止。在接下來的研究和分析中,也會更加具體地分析其內在原因和有效的方法。面對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課改,不僅對教學者是一種挑戰(zhàn),對受教者和這個社會來說,也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它在一定意義上體現出在時代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應該遵循的內在邏輯和潛在的規(guī)則,使其教育更加具有專業(yè)性和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9.
[2]謝維和.教育活動的社會學分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61.
[3]卡西爾.語言與神話,于曉等譯[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8:234.
[4]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研究重點與難點辨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7,(05).
[5]胡錦濤.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41015.
[6]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7.
[7]魯結.教育:人之自我建構的實踐活動[J].教育研究,1998,(09).
[8]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學會生存[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189.
[9]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08.
[10]中央宣傳部、教育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學習輔導讀本[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146.
[11]高宣揚.布迪厄的社會理論[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198,14.
[12]傅統(tǒng)先,張文郁.教育哲學[M].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86:156.
[13]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45.
[14]金生鈜.理解與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57.
[15]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357.
[16]阿爾蒙德,小鮑威爾.當代比較政治學——世界展望[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