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寧
摘 要 本文以“學科大概念”為出發(fā)點,闡述基于學科“大概念”大單元設計的意義、途徑。
關鍵詞 學科大概念 初中語文 大單元
“大概念”教學理念強調“概念”的重要意義,將概念作為統(tǒng)領教學的主線,由此設計大單元教學方案,不斷落實與強化學生核心素養(yǎng)。我們要注意的是,這里的“大單元”不是簡單的教材原有的單元,那是“資源單位”,大單元應該是“學習單位”。我們可以依據(jù)“大概念”,利用統(tǒng)編教材的原有單元,也可以打破原有教材的單元壁壘,有效實施資源整合,讓大單元教學真實有效地發(fā)生。
有助于形成高層次思維。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了對學生思維品質的要求,也讓我們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高階思維的重要意義。在以“大概念”為核心的大單元教學中,我們可以建立“大概念”知識系統(tǒng),并以此設計教學目標、內容和過程,讓學生通過多種類型的真實情境和任務,在更大的范圍內調動資源去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以此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形成高階思維。
有助于強化核心素養(yǎng)。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了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方面:“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而這四大核心素養(yǎng)既可以作為“大概念”的來源,也是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的核心,同樣也是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的評價依據(jù)。正是這樣浸潤了“核心素養(yǎng)”的大單元教學過程,才能積極地通過情境任務等手段幫助學生落實和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1.擬定“大概念”,統(tǒng)領教學內容
筆者通過大量實踐發(fā)現(xiàn),“大概念”的擬定路徑主要可以從“核心素養(yǎng)”、“單元導語”、兩個角度考慮。
(1)緊扣核心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指明了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應當獲得的素養(yǎng),抽象概括度較高。將其作為設計大概念的切入點,意味著大單元下的教學既符合課程標準,具有指導意義,也有一定的靈活性。比如,圍繞語文核心素養(yǎng)“文化自信”和“審美創(chuàng)作”,我們來看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容。這一單元安排了《月夜》《風雨吟》等七首詩歌,單元主題是“生活詠嘆”。學生誦讀本單元作品,體會詩歌文體的獨到魅力,潛移默化中受到文化審美的熏陶。所以,擬定本單元的“大概念”時,就可以結合兩大核心素養(yǎng),要體現(xiàn)“理解詩歌體裁”“學會詩歌審美”“培養(yǎng)文化熱愛之情”等因素,從而以詩歌品味為核心,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并在鑒賞詩歌的過程中,意識到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2)善用單元導語。導語是每個教材單元開篇的“必備環(huán)節(jié)”,起到助讀作用,也是設定學科大概念的重要參考。部編版教學教材的編制融合了“人文”與“語文”兩條主線,共同體現(xiàn)單元主題以及每個單元的能力要點,也是單元教學的核心內容。以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例,其中安排了《雨的四季》《春》等散文篇章以及《次北固山下》等詩歌,同時提供了生活主題的寫作教學任務。從該單元的單元導語中,我們可以讀到,它的“人文主題”是“欣賞四季之美”,而“語文要素”是“朗讀技巧與擬人比喻手法”等。所以本單元的“大概念”擬定中,要體現(xiàn)“學會欣賞四季之美”“感受聲韻之美”“體會修辭手法奧秘”等因素。
2.落實“教學過程”,創(chuàng)設情境、任務與活動
如何讓學生在大單元教學過程中真正認識、理解和遷移運用“大概念”,落實單元目標?就勢必要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有效的任務、有趣的活動,才能讓學生在真實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習得“大概念”、運用“大概念”甚至構建自己的“大概念”。
那么創(chuàng)設情境、任務與活動的時候,有哪些原則或注意事項呢?筆者總結如下。
首先,創(chuàng)設的情境是真實而貼近學生生活的。只有真實而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并真正將知識和能力遷移運用到相似生活情境中。比如,我們以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為例,這個單元注重說明文知識的學習,可以選取《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夢回繁華》三篇文章作為教學資源。筆者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任務:
《看見》文學社征稿通知
各位同學:
大家好!學?!犊匆姟肺膶W社要做一期《家鄉(xiāng)的文化建筑》專輯,現(xiàn)向全校發(fā)出以下征稿通知。征稿要求:1.要求同學們以導游的口吻向全校同學介紹一處家鄉(xiāng)的建筑或遺跡,形成文章。2.附上與相關文字匹配的圖片。3.附上介紹音頻。
我們將擇優(yōu)錄取。錄取后,不僅文章編輯成冊,還會將相關文字、圖片和音頻發(fā)布在微信公眾號上,進行展示。
《看見》文學社
在這則情境任務的內容中,“文學社團”、“征稿”、“身邊的文化建筑”、“微信公眾號”等這些情境要素都緊密貼合學生的生活,也的的確確是學生生活中常遇到的現(xiàn)實問題。這樣的情境不僅真實還具備一定的活力。
其次,創(chuàng)設的任務是有操作性和實踐性的,可以從單元大任務分解成序列化的小任務,最終形成可操作的項目活動。筆者還是以以上的情境任務為例,我們通過閱讀情境任務的文字可以得到最終要解決的大任務是“要求同學們以導游的口吻書寫一篇介紹一處家鄉(xiāng)的建筑或遺跡的文章,同時要有相關的圖片和音頻?!蹦敲?,我們可以結合八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將這個大任務又分解成以下序列化的小任務。任務(1)分析《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夢回繁華》三篇文章的說明對象及其特點,把握說明重點和說明順序。任務(2)以這三篇文章為參考,學習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多樣性;任務(3)在總結說明文知識的基礎上,模仿課文文本,從家鄉(xiāng)的文化建筑中任選一處,書寫介紹詞。任務(4)學習導游詞的特點和導游講演的注意事項。任務(5)以導游的口吻將家鄉(xiāng)的文化建筑口頭介紹給同學和老師,再結合同學和老師的評價,進行修改,最終成文。任務(6)以最后形成的征文稿件,補充圖片,錄制音頻。這些小任務之間是層層推進的,它們既有操作性,又形成了一個項目式的大任務,也為“大概念”的落實提供了相當多的可能。
再次,創(chuàng)設的活動不僅要有趣有味,也要務實有效。務實有效的檢測依據(jù)不僅是學生在活動中習得知識和能力,也是這個活動是能進行過程性評價和有效結果呈現(xiàn)的。還是以以上子任務(5)為例,“以導游的口吻將家鄉(xiāng)的文化建筑口頭介紹給同學和老師,再結合同學和老師的評價,進行修改,最終成文?!痹谕瓿蛇@個任務過程中,學生自己成了“導游”、其他同學和老師成了“游客”,有角色轉化的趣味。其他同學和老師的點評是自然生成的學習過程性評價,最終修改后成就的征文稿則是有效結果的呈現(xiàn)。那么,這樣創(chuàng)設的活動才是有意義的。
最后,要強調的是,無論是創(chuàng)設情境、任務還是活動,都一定要依據(jù)單元大概念、教學目標和單元整體內容進行設計,不能天馬行空,毫無根據(jù)。情境、任務與活動三者也同樣是緊密相連,不能簡單分割的。
“大概念”的應用,指明了初中語文教學的突破方向。教師要善用“大概念”,將其作為設計大單元的重要切入點,讓單元教學更加明朗,教學過程靈活有效,潛移默化中強化學生的素養(yǎng),讓學生真正在“大概念”教學中受惠。
[作者通聯(lián):江蘇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灣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