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近20年來學術界對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的研究

      2023-07-06 15:09:19黃俏晴
      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歷史決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摘 要]1945年4月20日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學術界對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的研究,主要圍繞其形成過程及相關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要會議、地位作用、重要意義以及版本考察等方面來展開,基于比較研究視角等來進行研究。對這一研究概況進行梳理,有利于全面了解相關研究成果,深入把握第一個《歷史決議》的歷史作用和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百年黨史

      [中圖分類號]A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1071(2023)03-0024-08

      1945年4月20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通過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或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總結(jié)了中國共產(chǎn)黨自建黨以來,特別是黨的六屆四中全會至遵義會議前這段時期內(nèi)黨的歷史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jīng)驗教訓,高度評價了毛澤東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杰出貢獻,肯定了確立毛澤東在全黨領導地位的重大意義。近20年來,學術界對《決議》展開了深入的研究,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又呈現(xiàn)出相對的不足。

      從總體上看,當前與《決議》有關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現(xiàn)為以《決議》為研究對象的期刊論文,且迄今為止,國內(nèi)外仍沒有對《決議》進行專門研究的著作問世。國外雖有涉及《決議》的相關著作,但數(shù)量非常少,且“因意識形態(tài)、學術立場以及知識文化背景相異,持論也難以做到公允客觀”[1],僅可作參考。相比之下,盡管國內(nèi)尚未有相關專著出版,但涉及到《決議》相關內(nèi)容的著作不在少數(shù)。其中,不少黨史著作對《決議》有所涉及并進行介紹。如:胡繩的《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七十年》(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版)、沙健孫主編的《中國共產(chǎn)黨通史》(第四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的《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第一卷)(下冊)(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年版)、顧海良主編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史》(第一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石仲泉著的《我觀黨史四集》(中冊)(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李捷與于俊道主編的《實錄毛澤東2》(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以及恰逢建黨百年之際出版的《中國共產(chǎn)黨簡史》(人民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2021年版)等。與此同時,由于《決議》的產(chǎn)生是多位中共領導人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且伴隨著近年來相關黨史人物傳記、回憶錄的相繼出版,更為《決議》的研究提供了許多珍貴史料:如金沖及的《毛澤東傳(1893-1949)》(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章學新的《任弼時傳》(修訂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胡喬木傳編寫組著的《胡喬木傳》(當代中國出版社2015年版)以及程中原的《張聞天傳》(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年版)等。除此之外,如在《胡喬木回憶毛澤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等相關回憶錄中,也有對《決議》起草過程中所涉及的有關方面問題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補充。

      一、 當前學術界對《決議》進行的研究

      通過對近20年來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可以發(fā)現(xiàn),當前學術界對《決議》進行的研究,大體可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一) 對《決議》形成過程及相關重要人物進行的研究

      《決議》的起草經(jīng)歷了較長時間的準備。圍繞《決議》的出臺始末,相關研究成果均對其中的細節(jié)作出了不同程度上的梳理和拓展,從而彰顯出中國共產(chǎn)黨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fā)揚民主、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同時,《決議》的產(chǎn)生又凝結(jié)著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集體智慧。為此,不少研究成果還圍繞相關人物對《決議》形成作出的重要貢獻展開了探討:

      1. 毛澤東與《決議》的形成

      當前,不少研究成果對毛澤東主持起草《決議》的具體過程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梳理:如,在《決議》起草之前,毛澤東親自主持編輯黨史文獻,為統(tǒng)一全黨歷史認識作了準備,其1941年起草的《結(jié)論草案》是后來《決議》的初始基礎;在《決議》起草之時,毛澤東傾注了大量心血,并進行反復修改,使《決議》經(jīng)受住了歷史檢驗。

      2. 任弼時與《決議》的形成

      任弼時作為1944年5月成立的黨的歷史問題決議準備委員會的召集人,在推動《決議》準備、起草和修改過程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均在不同程度上將任弼時受命中央和組織起草、修改《決議》的相關史實進行了梳理和總結(jié),極力彰顯任弼時的政治風范和人格魅力。當然,也有不少研究成果認為,任弼時承擔了《決議》的主持起草工作①。

      3. 胡喬木與《決議》的形成

      作為毛澤東的秘書和中央政治局的秘書,胡喬木為推動《決議》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他參與了《六大以來》《六大以前》和《兩條路線》等黨史文獻的搜集和編輯工作,這為《決議》的起草奠定了基礎;二是在任弼時起草的初稿的基礎上,胡喬木作了比較大的修改并重新草擬了一稿,且在1945年《決議》成稿之后又協(xié)助毛澤東進行多次修改;三是新中國成立后,在《決議》編入《毛澤東選集》時胡喬木又提出了修訂意見,并對歷史問題進行了再認識等[2]。

      4. 張聞天與《決議》的形成

      當前,學術界對張聞天與《決議》起草工作進行研究的相關成果較少。已有的研究成果,一方面表明了張聞天參與《決議》起草工作“既是毛澤東和黨中央慎重考慮的選擇,也是張聞天自身條件決定的”;另一方面則突出了張聞天對《決議》起草的重要貢獻:在任弼時和胡喬木修改稿的基礎上,張聞天又進行了修改。他的修改稿是后來通過的《決議》的基礎,毛澤東對《決議》的修改,是在張聞天的修改稿上進行的[3]。

      (二) 對《決議》及相關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進行的研究

      《決議》既是延安整風運動的重要成果,又是開好中共七大的重要準備。當前,學術界對《決議》與黨史上重大事件、重要會議之間關聯(lián)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這兩個方面。在《決議》與延安整風運動的關系上,相關研究指出,《決議》的起草貫穿于延安整風運動的全過程,并與延安整風運動時期的黨史學習相結(jié)合。在《決議》與中共七大的關系上,相關研究指出:一方面,《決議》的通過原為中共七大的一項議程,后來為了使七大“集中注意力于當前問題”而改在六屆七中全會上通過;另一方面,《決議》為中共七大開成一個“團結(jié)的大會、勝利的大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此外,還有學者針對《決議》雖形成于抗戰(zhàn)時期但并未涉及抗戰(zhàn)時期歷史問題進行了探討,從而表明《決議》作為肩負特定歷史使命的政治文件,“寫什么、不寫什么、怎么寫,都不是主觀隨意的,而是由歷史的、現(xiàn)實的客觀需要決定的”[4]。

      (三) 對《決議》與毛澤東思想形成發(fā)展進行的研究

      《決議》在毛澤東思想形成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作用。相關研究指出,《決議》的產(chǎn)生與毛澤東思想的形成二者在軌跡上交相重合:首先,《決議》和毛澤東思想都是在批判“左”傾錯誤、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其次,《決議》和毛澤東思想都是全黨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毛澤東在其產(chǎn)生形成的過程中發(fā)揮了最主要的作用;再次,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jié)合所產(chǎn)生的重大理論成果,而《決議》在批判歷次尤其是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的同時,還初步勾勒出了毛澤東思想的基本輪廓;最后,毛澤東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繼承和發(fā)展,其自身處在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的過程之中,而《決議》又為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和繼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基礎[5]。由此,《決議》對毛澤東思想的形成發(fā)展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二者存在著密切關聯(lián)。

      (四) 對《決議》歷史作用和重要意義進行的研究

      《決議》在黨的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就理論發(fā)展的維度來看,正如相關研究所指出的:《決議》“是我們黨站在理論反思的高度對‘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如何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這一核心命題的自覺回應”[6],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文獻[7]。就實踐發(fā)展的維度來看,相關研究對《決議》歷史作用和重要意義的闡釋主要圍繞著“統(tǒng)一全黨認識,加強全黨團結(jié),促進人民革命事業(yè)迅猛前進和偉大勝利”等方面來展開。與此同時,作為延安整風運動時期全黨研究黨史活動的偉大成果,《決議》“是黨史研究工作者可資依據(jù)的最權威性的歷史文獻,是中共黨史學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8]71。為此,相關研究指出,在這一過程中,《決議》逐漸形成并始終堅持的“實事求是,一分為二”“把握主流,看清本質(zhì)”“以史為鑒,繼往開來”[9]的科學態(tài)度,對之后的中共黨史研究和黨史學科發(fā)展發(fā)揮著積極的指導作用。

      (五) 對《決議》不同版本進行的研究

      新中國成立后,以附錄形式編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的“毛選版”《決議》是《決議》的通用版本。此前,針對《決議》的不同版本,有學者梳理了《決議》誕生的來龍去脈,并將六屆七中全會上通過的《決議》稱為“決議正式一稿”,將七屆一中全會第二次會議上通過的、經(jīng)修改后的“決議正式一稿”稱為“決議正式二稿”。而除了對“決議正式二稿”和后來經(jīng)修改后的“決議正式二稿”即“毛選版”《決議》進行標點、文字和內(nèi)容方面上的比較之外,該研究更是探討了后者在前者基礎上修改的歷史成因。由此,相關研究一方面指出了無論是“決議正式二稿”還是“毛選版”《決議》都具有其文獻價值的重要結(jié)論;另一方面則指出了作為對“決議正式二稿”的重要改進,“‘毛選版的《決議》經(jīng)過中共中央政治局審閱,流傳了半個多世紀,無疑具有充分的法理性和相當?shù)臋嗤浴保?0]。

      二、 當前學術界基于比較研究視角對《決議》進行的研究

      1945年4月20日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1981年6月27日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下簡稱黨的第二個《歷史決議》)以及2021年11月11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jīng)驗的決議》(以下簡稱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是百年黨史上三個極其重要的歷史文獻。三個《歷史決議》既存在著各自的特性,又彰顯出一定的共性。由此,在黨的前兩個或三個《歷史決議》的比較研究中,學術界對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的研究也得到了持續(xù)不斷的深化。

      (一) 從整體視角出發(fā),對黨的前兩個或三個《歷史決議》進行宏觀把握,在比較研究中持續(xù)推進對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的研究

      基于整體性視域?qū)h的前兩個或三個《歷史決議》進行比較研究的相關成果,大多是從總體上對決議的形成背景、主要內(nèi)容和重要意義有所把握。總的來說,這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多。

      首先,就歷史決議的形成背景來看,相關研究成果都指出了黨的歷史決議均形成于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歷史的重大節(jié)點和轉(zhuǎn)折關頭。當前學術界對決議進行比較研究的熱潮,也豐富了對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形成背景方面的研究。如,有研究指出,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的形成是出于“破除‘兩化傾向”“分清路線是非”“明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現(xiàn)實需要[11]595-598。當然,還有研究分別從黨內(nèi)因素、國際因素和組織建設三個維度闡明了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的寫作動因[12]等。這些都是以往單獨對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進行研究的成果較少涉及和體現(xiàn)的。

      其次,就歷史決議的主要內(nèi)容來看,依照每一歷史決議文本中所劃分的各部分內(nèi)容為基本框架和順序,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概括和梳理的不在少數(shù)。在黨的前兩個《歷史決議》的比較研究中,有學者指出,“第一個‘決議論述的民主革命歷史,是中國共產(chǎn)黨為社會主義而奮斗的上篇,第二個‘決議論述的建國以來32年歷史,是中國共產(chǎn)黨為社會主義而奮斗的下篇”[11]606;而在黨的三個《歷史決議》的比較研究中,相關研究成果再一次確證了黨的前兩個《歷史決議》與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分別在“重點總結(jié)問題教訓、分清路線是非”及“聚焦總結(jié)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jīng)驗”上的不同之處。

      最后,就歷史決議的重要意義來看,“統(tǒng)一”“團結(jié)”“前進”,這正是我們認識和理解三個《歷史決議》歷史作用和重要意義的三個主要維度。在黨的前兩個《歷史決議》的比較研究中,有研究在分述前兩個《歷史決議》重要意義的基礎上,以四個“第一次”突顯出了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的偉大意義和貢獻[13];而在黨的三個《歷史決議》的比較研究中,有研究指出,黨的前兩個《歷史決議》對成就黨的百年輝煌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第三個《歷史決議》則是引領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進的行動指南[14]。與此同時,通過對比分析又可以看出,當前,對決議歷史作用和重要意義的闡釋又常見于與“兩個確立”“兩個維護”“偉大飛躍”“樹立正確黨史觀”“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相關要素和時代話題緊密結(jié)合起來,從而不斷呈現(xiàn)出時代化、具體化的傾向。

      當然,除了從“形成背景—主要內(nèi)容—重要意義”這樣的邏輯思路對黨的歷史決議進行整體性介紹之外,還有學者以不同的邏輯理路(如“總結(jié)經(jīng)驗—開創(chuàng)未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亦或是“歷史—理論—實踐”等)對黨的歷史決議展開了整體性研究;同時,也有不少研究成果以“初心使命”“歷史使命”“歷史使命感”“凝聚共識”等維度牽引出對黨的三個《歷史決議》制定背景、主要內(nèi)容、重要意義全面而深刻的闡釋等??梢哉f,不論通過何種形式對黨的三個《歷史決議》進行全局式的梳理和呈現(xiàn),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在不斷回顧和重新詮釋的過程中,都較之以往得到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和體悟。

      除此之外,整體性視域下基于不同學科角度對黨的前兩個或三個《歷史決議》進行比較研究的相關成果同樣值得關注,這類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是當前學術界研究的一個亮點。如,有學者從黨史學角度對歷史決議與中共黨史研究及中共黨史觀之間的關系展開了探討,并認為: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黨史、如何認識和研究黨史的重大問題[15],“為我們樹立正確黨史觀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樣本”[16];又如,也有研究從政治學角度對歷史決議展開了解讀,并認為:在這其中,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為共同確立和維護黨的領導核心、強化黨的政治權威、體現(xiàn)黨的政治民主、彰顯黨的政治自信、構(gòu)建黨的政治認同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再如,還有學者從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角度對歷史決議進行了考察,并指出: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開啟了我們黨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分析歷史問題的先河;此外,還有學者從法學角度對歷史決議進行了審視,并認為:在黨的三個《歷史決議》當中,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為黨內(nèi)法規(guī)的制度建設提供了歷史經(jīng)驗和發(fā)展方向[17]等??傊?,整體性視域下,無論是從哪一學科角度對黨的前兩個或三個《歷史決議》進行比較研究,都大大拓寬了學術界對決議研究的視域和范疇。在此過程中,作為黨的三個《歷史決議》其中之一的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由于依托于不同歷史決議之間多學科、多視角的比較研究,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又得到了進一步擴展。

      (二) 從某一議題出發(fā),對黨的前兩個或三個《歷史決議》進行微觀切入,在比較研究中持續(xù)深化對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的研究

      在對歷史決議整體內(nèi)容有所把握的基礎上,擇取其中的一個角度或一個主題,并以此為切入點對歷史決議展開比較研究,同樣可以拓寬對《決議》研究的內(nèi)容與視角。通過梳理,這部分研究成果又可以進一步細化為如下幾類:

      1. 歷史決議與相關重要人物

      百年黨史上三個《歷史決議》的形成,分別對應著不同黨史人物在其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在黨的前兩個《歷史決議》的比較研究中,有學者指出,毛澤東和鄧小平分別對1945年《歷史決議》的起草和1981年《歷史決議》的起草起了“決定性作用”[13];與此同時,相關研究還指出了“胡喬木是第一個歷史決議的重要參與起草者”和“第二個歷史決議的主要參與制定者”[18],這“在中國共產(chǎn)黨內(nèi)沒有第二人”[19]。而在黨的三個《歷史決議》的比較研究中,有學者分述了毛澤東、鄧小平、習近平與三個《歷史決議》之間的關系;有學者考察了三個《歷史決議》對陳獨秀的評價等。這些都使得相關領域研究得到了不斷的豐富和發(fā)展。

      2. 歷史決議與相關重大事件、重要會議

      與此同時,百年黨史上三個《歷史決議》的形成,又分別對應著黨史上不同重大事件、重要會議在其中所發(fā)揮的作用。這類研究成果在當前黨的三個《歷史決議》的比較研究中較為常見。除了將三個《歷史決議》與三次全會及黨史學習教育的三次高潮聯(lián)系起來之外,還有研究分別從三個《歷史決議》對東北抗聯(lián)、遵義會議等的認識和評價出發(fā),不斷挖掘歷史決議與黨史上相關重大事件、重要會議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不斷拓寬了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與相關重大事件、重要會議的研究視域。

      3. 歷史決議與毛澤東思想

      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歷史上作出的三個《歷史決議》,對確立、堅持和發(fā)展毛澤東思想作出了重要貢獻。在黨的前兩個《歷史決議》的比較研究中,相關研究成果指出,黨的兩個《歷史決議》都是圍繞確立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這一中心議題而展開,并深刻回答了“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問題[20];而在黨的三個《歷史決議》的比較研究中,相關研究指出,黨的三個《歷史決議》都高度評價了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在這其中,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形成了黨對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基本框架的初步概括[21]。

      4. 歷史決議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除了重點關注毛澤東思想這一貫穿于三個《歷史決議》當中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之外,還有不少研究成果立足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重要命題,對歷史決議展開了比較研究。在黨的前兩個《歷史決議》的比較研究中,相關研究成果主要圍繞兩個《歷史決議》與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這兩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性飛躍的偉大理論成果展開論述;而在黨的三個《歷史決議》的比較研究中,相關研究成果一方面圍繞黨的三個《歷史決議》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三次飛躍”之間的邏輯關系展開了探討,另一方面則以三個《歷史決議》為節(jié)點梳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在這其中,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奠定了基礎[22]。

      5. 歷史決議與經(jīng)驗啟示

      黨的歷史決議是科學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的典范之作。當前,對歷史決議及其經(jīng)驗啟示進行深入探討是學術界研究的一個熱點。由于該方面研究成果較多,本文在現(xiàn)有基礎上進行總體上的概述:

      一方面,這里的經(jīng)驗啟示指的是決議文本內(nèi)容所反映出來的具體經(jīng)驗。這在前文所述“從整體性視域?qū)v史決議主要內(nèi)容進行比較研究的成果”中已有了一定程度的體現(xiàn),此處便不再贅述。此外,還有不少研究成果直接以決議文本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具體經(jīng)驗為主體內(nèi)容,對歷史決議展開比較研究。在這一過程中,學術界對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中有關“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堅持中國道路”“堅持自我革命”等重要經(jīng)驗的闡釋實現(xiàn)了在原有基礎上持續(xù)深化;同時,對中國共產(chǎn)黨在重大歷史關頭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的歷程、掌握歷史主動的方法、進行形象塑造的經(jīng)驗等相關議題的探討,也極大拓寬了學術界對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在經(jīng)驗啟示內(nèi)容方面的研究范疇。

      另一方面,這里的經(jīng)驗啟示同時又包含著通過制定歷史決議、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這一做法帶給我們的重要啟發(fā)。這在三個《歷史決議》的比較研究中較為常見。為此,相關研究通過對中國共產(chǎn)黨制定歷史決議的歷史啟示、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的邏輯理路以及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的基本特點等內(nèi)容進行綜合分析,闡明了歷史決議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重大歷史關頭凝神聚力的重要形式[23]。在這其中,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開創(chuàng)了成功先例、提供了成功經(jīng)驗。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們黨在制定第一個《歷史決議》時便注重在開展黨史學習的過程中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因此,這又為今天我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重要借鑒。此外,由于制定歷史決議、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這一做法本身同樣“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方式”[24],相關研究指出:在這其中,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堅定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關于革命斗爭的信念信心。

      總之,無論是對黨的歷史決議進行宏觀把握還是微觀切入,都是學術界基于不同研究角度和邏輯思路對黨的歷史決議進行全面、深刻的比較研究和闡釋。與此同時,正如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在相關內(nèi)容的評價上與黨中央已有結(jié)論相銜接一樣,后續(xù)所呈現(xiàn)的黨的三個《歷史決議》的比較研究成果,同樣很好地借鑒和參考、銜接和承繼了先前已有的比較研究成果中的有關結(jié)論。在此過程中,作為百年黨史上的第一份歷史決議,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的基礎性、先導性、開創(chuàng)性作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彰顯。

      三、 當前學術界對《決議》研究的相對不足與未來展望

      從總體上看,當前學術界對《決議》的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這些成果的取得也為我們進一步加深對《決議》的認識與了解提供了不同的方法和視角。與此同時,已有的研究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現(xiàn)出相對的不足,這些不足也為未來我們進一步加深對《決議》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一) 對黨史上相關重要人物推動《決議》形成所作貢獻的研究略微不足,仍可進一步拓展

      就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來看,研究者的研究重點主要集中在對毛澤東、任弼時、胡喬木等黨中央領導人如何推動《決議》形成的問題之上。盡管當前學術界已對張聞天如何推動《決議》有一定研究,但相較于前三者來說,該方面研究成果在數(shù)量上仍相對較少。除此之外,針對黨內(nèi)其他高級干部在推動《決議》形成過程中所起作用的研究成果也相對較少。為此,我們要更進一步地認識到,《決議》是全黨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我們在肯定毛澤東為推動《決議》形成作出重大貢獻的同時,也要看到,在以毛澤東為首的黨的歷史問題準備委員會的領導下,黨內(nèi)其他同志的合理有益意見也被吸納到了《決議》當中②。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為今后研究的一個方向。

      (二) 對《決議》與黨史上相關重大事件、重要會議的研究略微欠缺,仍可進一步完善

      百年黨史上的三個《歷史決議》,是我們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的根本依據(jù)和準繩。當前,學術界對《決議》與黨史上重大事件、重要會議之間的關聯(lián)性研究仍相對較少。歷史經(jīng)驗在艱難反復的實踐中習得,同時又指導著我們正在進行的實踐。由于《決議》的產(chǎn)生在時間線上與大生產(chǎn)運動、延安整風運動等黨史上的重大事件及中共西北局高干會議、中共七大等黨史上的重要會議交相重合,作為深刻總結(jié)黨的歷史及其經(jīng)驗教訓的重要文獻,《決議》在具體工作中又是如何進一步發(fā)揮其中的精神引領作用并及時糾正實際工作中出現(xiàn)的“左”、右偏差的?這一問題不但值得我們深入探討,并能在推動相關研究取得相應進展的同時,對當下我們?nèi)绾握_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三) 與《決議》相關的一些問題尚未充分解決,仍可進一步挖掘

      例如,為何1935年遵義會議結(jié)束“左”傾錯誤在黨中央的統(tǒng)治地位后,直至1945年才形成這樣的一份《決議》,需要經(jīng)歷整整十年?針對這一問題,有學者指出,其主要是為了讓犯錯誤的同志在這一過程中慢慢接受洗禮、轉(zhuǎn)變看法[25]??梢哉f,研究者的這一觀點給我們帶來了重要的啟示與思考。當然,之所以在十年之后才形成這樣的一份決議,我們姑且還可以從當時的歷史背景中去尋找答案: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處于幼年的中國共產(chǎn)黨作為共產(chǎn)國際的一個支部,往往將共產(chǎn)國際指示奉為圭臬、將蘇聯(lián)經(jīng)驗神圣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其對“左”傾盲動和右傾投降等路線認識不足,難以對歷史問題作出正確評判。且無論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還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們黨均處于嚴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之下,沒有一個相對和平穩(wěn)定的環(huán)境,這對起草這樣的一份《決議》來說是極為困難的。因此,就這一點來說,我們還可以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層次上的挖掘。

      結(jié)語

      對黨史上的重大問題以歷史決議的形式作出重要結(jié)論,以統(tǒng)一全黨思想、團結(jié)一致向前看,這不僅是中國共產(chǎn)黨建設史上的偉大創(chuàng)舉和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就是在整個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因此,重溫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不斷深化和拓寬《決議》研究的內(nèi)容與視角,便可以成為當前和未來學術界研究的一個方向。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召開以后,學術界更是掀起了新一輪研究《決議》及其相關問題的熱潮。經(jīng)典文本常讀常新,百年黨史常學常新。在回顧梳理黨的重要文獻、總結(jié)學習黨的歷史經(jīng)驗的過程中,上述研究上的相對不足必定會得到更進一步的重視和解決,對《決議》及與《決議》相關問題的研究必將在內(nèi)容上更為深化、在研究的視角方法上更為全面,該領域研究也必將取得更為長足的進展。

      注釋:

      ①相關研究成果,如王成家的《論任弼時與〈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形成》(《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S2期),韓同友、羊森的《任弼時與〈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共黨史研究》2014年第4期),張偉、劉冬的《任弼時與〈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起草》(《人民論壇》2015年第11期)以及蔡慶新的《抗戰(zhàn)時期中共最高決策層中的任弼時》(《黨的文獻》2011年第2期)等均在一定程度上提到了任弼時主持了《決議》的起草工作。

      ②這一點可以從相關人物傳記、年譜、回憶錄等當中獲悉。與此同時,相關研究成果亦對此有所提及:

      如,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馮蕙在其《毛澤東領導起草〈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經(jīng)過》(《文獻和研究》1986年第2期)一文中提到:“在《決議》草案起草過程中,黨的高級干部進行了多次討論。在1945年三四月間,討論進入加緊進行階段,高崗、李富春、葉劍英、聶榮臻、劉伯承、陳毅、朱瑞、林楓等負責的各個組,連續(xù)開會討論,提出很多意見。所有討論中提出的重要意見,都及時向毛澤東匯報。黨中央、毛澤東和黨的歷史問題決議準備委員會認真地研究了這些意見,將合理的有益的意見盡量吸收在《決議》中?!?/p>

      再如,20世紀90年代初,張靜如、唐曼珍在其主編的《中共黨史學史》中指出:“延安時期黨的高級干部對黨史研究活動富有極大的創(chuàng)造性……他們自身就是活的史料,提供的材料很有價值。例如,鄂豫皖的同志提供了張國燾肅反問題嚴重擴大化的史料;西北地區(qū)的同志提供了西北黨組織發(fā)展狀況的史料;張聞天提供了遵義會議召開前后的重要史料,公布了他在遵義會議前與博古、李德等人的意見分歧,毛澤東對他和王稼祥的爭取工作等……又如劉少奇對于白區(qū)工作的看法,周恩來對于六屆三中全會評價等觀點,均被后來起草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所采納。”(張靜如,唐曼珍主編:《中共黨史學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70-71頁。)

      就近20年的研究成果來看,汪云生在其《論〈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在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紀念〈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通過60周年》(《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年第5期)一文中對該問題也有所涉及,并指出:“在以毛澤東為首的黨的歷史問題準備委員會領導下,黨內(nèi)許多同志的合理的有益的意見都被盡量吸收在《決議》中。張聞天提出要進一步總結(jié)大革命失敗以后十年的歷史;周恩來對中共六大、六屆三中全會的評價等觀點被《決議》所采納;胡喬木在決議修改過程中,進一步對十年內(nèi)戰(zhàn)期間毛澤東思想的貢獻作出概括;劉少奇提出了黨內(nèi)斗爭的正確原則,關于白區(qū)工作的看法等也被《決議》所采納;王若飛的《大革命時期的共產(chǎn)黨》專門總結(jié)了大革命時期的經(jīng)驗教訓;陸定一的《關于遵義會議決議的報告》不僅評價了遵義會議的歷史地位,而且詳細分析了會議所通過的《關于反對敵人第五次“圍剿”的總結(jié)決議》;朱德在紅一軍團歷史座談會上的講話對紅一軍團的歷史作了詳細的說明,并對研究軍史發(fā)表了重要意見”,等等。

      參考文獻:

      [1]譚彩霞.《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7.

      [2]王建軍.胡喬木與《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J].黨史博覽,2010(8):48-50.

      [3]戴小江,謝鵬.張聞天與《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起草[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6(12):123-127+134.

      [4]穆兆勇.《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為何沒有涉及抗戰(zhàn)時期歷史問題[N].光明日報,2015-04-11(11).

      [5]汪云生.論《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在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紀念《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通過60周年[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5):21-25.

      [6]陳宇翔,譚彩霞.《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話語邏輯之建構(gòu)[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17(3):104-114.

      [7]肖貴清.第一個歷史決議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貢獻[J].前線,2022(4):38-41.

      [8]張靜如,唐曼珍主編.中共黨史學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

      [9]左玉河.如何樹立正確黨史觀?——重讀《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J].歷史評論,2021(5):89-93.

      [10]周兵.《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版本研究[J].中共黨史研究,2012(3):55-62.

      [11]石仲泉.我觀黨史四集:中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12]高中華.三個歷史決議蘊含的政治智慧[J].甘肅社會科學,2022(2):37-45.

      [13]石仲泉.兩個《歷史決議》與黨的百年華誕[J].毛澤東思想研究,2021(4):1-15.

      [14]石仲泉.三個歷史決議:百年復興的引領指針[J].中國紀檢監(jiān)察,2021(23):4-6.

      [15]宋月紅,周進.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三個歷史決議與正確黨史觀的確立和發(fā)展[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22(1):1-12.

      [16]趙金子,王佳琪.從三個《歷史決議》談“如何樹立正確黨史觀”[J].大慶社會科學,2022(1):5-8.

      [17]田飛龍.歷史決議的治理之要:黨內(nèi)法規(guī)的體系化和普遍化[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2(3):30-49.

      [18]石仲泉.胡喬木與兩個歷史決議[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21(4):13-28.

      [19]程中原.胡喬木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兩個《歷史決議》[J].黨的文獻,2002(3):13-17.

      [20]穆兆勇.旗幟·道路:黨的兩個歷史決議的比較研究[J].中共黨史研究,2014(4):30-37.

      [21]田克勤.中國共產(chǎn)黨三個“歷史決議”對毛澤東思想的認識和概括[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1(12):15-27.

      [22]肖貴清.整體性視域下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黨史的三個《歷史決議》[J].河北學刊,2022(1):25-33.

      [23]何懷遠.歷史決議:中國共產(chǎn)黨重大歷史關頭凝神聚力的重要形式[J].思想理論教育,2022(1):18-24.

      [24]劉建軍,王麗.在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中堅定理想信念——基于中國共產(chǎn)黨三個歷史決議的分析[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1):1-9.

      [25]戚義明.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起草前的十年“等待”[J].黨的文獻,2008(1):90-91.

      (責任編輯:木 杉)

      (校對:木 子)

      [收稿日期]2022-05-14

      [作者簡介]黃俏晴,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300350。

      猜你喜歡
      歷史決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改革開放初期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評價研究綜述
      紅廣角(2019年5期)2019-12-18 03:15:15
      鄧小平、陳云與《歷史決議》的出臺
      領導文萃(2018年17期)2018-10-30 11:11:22
      改革開放初期黨中央解決“文革”評價問題的政治智慧
      紅廣角(2018年6期)2018-02-18 08:41:56
      把握1981年《歷史決議》的精髓
      鄧小平對出臺《歷史決議》的四次考量
      淺析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重要思想的指導意義
      傳統(tǒng)文化的“兩重性”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影響及對策
      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視角淺談科協(xié)組織如何在區(qū)域發(fā)展戰(zhàn)略中發(fā)揮其作用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4:14:29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基本原則與推進路徑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3:53:04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考試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06:34
      天水市| 崇左市| 称多县| 元谋县| 宁乡县| 平山县| 页游| 古丈县| 上犹县| 霸州市| 双流县| 根河市| 永年县| 凤冈县| 五原县| 凌云县| 西安市| 丰镇市| 唐海县| 宣汉县| 晋州市| 尼勒克县| 宁波市| 曲阜市| 沾益县| 天峻县| 阜城县| 伊宁市| 南涧| 兴城市| 东海县| 武陟县| 永城市| 进贤县| 隆安县| 博白县| 葫芦岛市| 海伦市| 临安市| 桂平市| 分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