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珊 張憲紅 薛佳楣 周黎黎
關鍵詞:立德樹人;課程思政;C 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建設;一流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3)14-0125-03
0 引言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鑄魂,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講話中指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教育全過程,會議中提出“要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1]。2020年教育部頒布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橫向上形成“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同向而行,縱向上實現(xiàn)跨各教學階段課程思政一體化建設[2]。公共基礎課程、專業(yè)教育課程、實踐類課程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完成不同的育人目標,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既是公共基礎課又是計算機類專業(yè)課,有著雙層內涵和意義,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發(fā)揮不可替代作用,但由于程序設計課程的專業(yè)性突出,課程思政建設思路不清晰,存在硬貼、死靠的問題,沒能將思政與課程融為一體,存在“貼標簽”“兩張皮”問題,這也是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亟待解決的問題。
1 C 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思政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1 C 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分析
C語言程序設計是一門多學科基礎課程,它強調實踐操作性,課程以程序設計思想為主線,講述C語言的基礎知識、概念、算法及程序設計,培養(yǎng)學生運用C語言解決本學科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以及C語言編程技能的訓練,使學生掌握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具有程序設計思想,具備計算機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際編程能力;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能夠利用自然科學與工程科學基本原理識別、判斷和解決學生所學專業(yè)問題。
1.2 教師自身課程思政能力不足
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中,專業(yè)課教師只負責學透、吃透、講透專業(yè)課的知識,完成自身課程的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掌握專業(yè)技能就算完成教學任務,教師自身對課程思政的理解不夠透徹,亦沒有深入研究課程思政的真正內涵,對專業(yè)課程如何融入課程思政沒有思路。教師應認識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不僅應傳授專業(yè)技能,還要將培養(yǎng)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全方位的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要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者、發(fā)起者,教師如能將“立德樹人”貫穿教學始終是課程思政“落地”的決定性因素,是培育出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新一代的重要環(huán)節(jié)[3]。
1.3課程思政與專業(yè)內容不能合二為一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以程序設計思想貫徹始終,強調實操性,課程設計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專業(yè)性較強,很多教師無法在專業(yè)知識中找到課程思政切入點,還有一部分教師將思政元素生搬硬套,不能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yè)知識,死貼、硬靠,沒有將潤物無聲貫徹到實處,將課程思政分解成“課程+思政”另起爐灶,沒能達到隱性思政教育效果[4]。
1.4 課程思政還處在“懸浮”階段
從《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頒布以來,各教育機構掀起一波課程思政熱潮,各個層面開展了一系列課程思政活動,在各種活動的推動下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反觀思政回到課堂情況不容樂觀,有的課程偶爾出現(xiàn)思政元素,但思政要點敏感度不高,不能貫徹始終,對思政的價值體現(xiàn)、激發(fā)缺失;有的課程思政元素從未出現(xiàn),都躺在了教案中;有的思政評價缺失,對學生的思政參與度、思政感知度、思政獲得度無從判斷。這些問題致使課程思政的建設推進受到了阻礙,一直處在“懸浮”階段[5]。
2 C 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思政路徑建設
2.1 課程思政建設思路
依據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目標,基于現(xiàn)階段課程思政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課程將從問題分析入手,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將課程思政融入教學大綱,突出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實現(xiàn)從頂層設計到資源建設,從思政團隊建設到教師自身建設,從一流精品課程建設到示范教學建設,優(yōu)化考評機制,深度挖掘阻礙課程思政“落地“的癥結,最終形成教學大綱、一流精品課程、示范教學、思政資源庫、思政考評機制五位一體的C語言程序設計思政課程,從而帶動整個計算機類課程思政的建設,路徑如圖1所示。
2.2 課程思政資源挖掘
圍繞立德樹人的總體方針,本著思政元素來源于課程本身,它是課程中內含的、自身存在的,不是根據要求而強加的、外部的,還要遵循課程思政貫穿于教學全過程的原則,全方位、多角度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具體挖掘過程如圖2所示。
2.2.1 從C 語言程序設計知識內容中挖掘
課程知識點選擇和編排都包含自身價值屬性,課程的自身知識包含的思政資源是重點的挖掘渠道[6],梳理知識體系、不斷細化、挖掘蘊含的思政元素。以循環(huán)結構設計部分為例,通過任務設計,“在疫情期間,學生小明看到紅十字會的宣傳片深受感動,決定以后每月都向紅十字會捐款,如第一月捐1元,第二月捐2元,第三月捐3元,……以此類推第二十個月捐20元,求經過20個月后小明共捐款多少?”,在整個解題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也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涓涓細流,匯成大海;點點星光,照亮銀河,真正意識到積薄而為厚,聚少而為多的內涵。
2.2.2 從C 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本身屬性中挖掘
課程總體思想是專業(yè)知識背后的靈魂,有著課程本身的方法和邏輯,必定內含豐富的思政元素。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主線就是程序設計,在程序設計中最重要的是邏輯和算法,學生在不斷地編程訓練中磨煉意志,養(yǎng)成嚴謹?shù)膶W習習慣和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并增進對算法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勇于自我表現(xiàn)的良好素質。
2.2.3 從C 語言的應用中挖掘
新工科建設是國家針對高等教育的新舉措,在各學科深度交融的當下,C語言成為工科應用開發(fā)的重要工具,它在數(shù)據管理、應用程序開發(fā)、圖形圖像系統(tǒng)、編寫與設備的接口、排序與檢索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現(xiàn),多應用于開發(fā)系統(tǒng)軟件和大型應用軟件,學會運用C語言程序解決現(xiàn)實問題,并不斷調整設計思路、改進算法,增強學生的科研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最終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2.2.4 從教學組織過程中去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教與學,在整個教學組織和教學交往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表現(xiàn)為師生的交往和生生的交流。所謂“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自身的品格、修養(yǎng)、道德水平在教學中一一展示,給學生樹立了榜樣。生生交往體現(xiàn)在課上互動、小組合作,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人與人的溝通能力。
2.3 一流本科課程建設
為了貫徹落實新時代對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人才能力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在“雙萬計劃”的推動下,一流課程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佳木斯大學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團隊以此為契機,團隊教師積極開展教學研討、思政元素挖掘、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針對如何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科研精神、計算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樹立正確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以立德樹人為課程思政的“魂”,以程序設計為課程的“心”,深度挖掘思政元素、開發(fā)教學資源,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無縫銜接、線上課程和線下教學有機結合,創(chuàng)建智慧樹平臺的混合式課程——像程序員一樣思考。
2.4教師自身能力提高
2.4.1 提高教師課程思政協(xié)同育人的認知能力[7]
立德樹人作為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內在要求,是教育實現(xiàn)強國的重要途徑,是高校課程思政的根基,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要牢牢把握立德樹人的本質要求和精神本位。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思政體現(xiàn)應是全方位的、多面性的、高階性的,在這個前提的推動下,教師要準確地理解課程思政的內涵,做到自己心中有家國、有情懷、有擔當、有責任,自身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不斷提升自身對課程思政的認知能力,不斷學習課程思政的主旨、實現(xiàn)路徑、意義價值等,才能增強在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的內在驅動力,亦能培養(yǎng)出品學兼優(yōu)的新一代大學生。
2.4.2“進”與“出”要緊密結合
“進”是指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團隊根據課程知識要點、與其他專業(yè)的交叉點、當前學科的熱點,積極主動邀請校外學者、從業(yè)者走進第二課堂,以當事人的視角講述當前學科的發(fā)展前景、努力方向,無形中將課程思政與專業(yè)知識有機融合。
“出”是指教師要走出去,教師要在學習強國等平臺學習思政要點,還要走向社會、走向紅色基地、走向農村,通過用眼看、用心感受將身邊的課程思政真正融入身心,更準確地學習課程思政的內涵。另一方面,教師還要在本學院走出去,與思政課教師多交流、多學習,不斷提升政治理論水平,以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武裝頭腦,不斷提高思政教育能力。
2.4.3提高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
一是要提升教學設計能力,將專業(yè)知識與思政元素融合,隱性思政與顯性思政交叉運用,實現(xiàn)潤物無聲的思政融合,達到專業(yè)課程與思政課程的同向而行。二是提升教師混合式課程建設能力,徹底推翻教師為中心,轉為以學生為中心。三是要提高課堂教學的組織和掌控能力,學會運用信息技術組織課堂的能力,熟練運用翻轉課堂進行教學,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有效傳播思政元素和專業(yè)知識。
2.5 構建有效的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是根據已制定好的標準對學生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行為、認知、態(tài)度進行判斷的過程,通過教學評價進行反饋再設計,是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8], 是課程思政是否真正融入課堂,真正“落地”的重要保障。
評價機制設計也要以學生為核心,教師為輔助,以教學過程為關聯(lián)條件,評價方式、評價結果要貫穿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從多角度出發(fā),蘊含專業(yè)課程評價、課程思政評價兩個方面。
一是專業(yè)知識掌握情況評價考核。這部分以過程性考核為主,期末考試為輔,包括在線課程的預習情況、課程的觀看進度、課后作業(yè)的完成度,線下課堂教學的表現(xiàn)、作業(yè)的完成,實踐教學中任務的參與度、完成度,階段測試、期末考試成績等,整個教學評價是貫穿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動態(tài)連續(xù)性。
二是課程思政的評價。一方面是課程思政教學有效程度評價,由專家和專業(yè)教師給出,從融入課程思政教學內容載體是否合適,融入的位置是否恰當,融入的方法和方式是否合理等進行評價。另一方面是對學生課程思政的接受程度評價,從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兩個方面展開[13],課堂教學中學生課堂表現(xiàn)、主題討論、課后作業(yè)三個維度中的思政點進行評價,實踐教學中考查學生在團隊合作中的協(xié)作能力,學生交往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品行,是否具備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及社會責任感。
3 結束語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思政理念是立德樹人,要將育人與專業(yè)知識傳授同向而行,要讓教育回歸本心。教師不要一味地因課程思政而思政,要讓思政融入教學本身,要讓思政真正“落地”,要在尊重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自身知識體系和發(fā)展邏輯基礎上轉換視角,將立德樹人、黨的二十大精神無聲地融入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精心設計課程思政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內容、組織實施教學過程,培養(yǎng)具有愛國情懷、德才兼?zhèn)?,提升?chuàng)新能力、勇于探索,知行合一的新一代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