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潔瓊
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諸多信息化手段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大范圍的應用,其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等方面發(fā)揮著巨大的效用。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與時俱進,認真研究信息化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努力探索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向信息化影響下的創(chuàng)新性教學模式的轉變,讓我們的教學與時俱進,最大程度地推動教學方式的改革和教學效率的提高。
一、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在課程體系中,語文是具有基礎性、工具性特點的學科,不僅關乎學生知識底蘊、人文素養(yǎng)的形成,也影響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但是,從當前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部分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不足,對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產(chǎn)生了不利的影響。如,教學氛圍枯燥、沉悶,教學手段單一、乏味,教學模式落后、死板等,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引入,來解決這些問題,使教學效果得以提升,使學生在課堂中獲取更多的體驗感,提升學習的主動性,實現(xiàn)向高效課堂的逐步邁進。
二、信息化時代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應用策略
1.構建多元信息教學課堂,優(yōu)化課前導入
在語文課堂中,好的課前導入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自主、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實現(xiàn)學習的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課前導入當中,優(yōu)化我們的教學方式,使導入效果得以進一步提升,為后續(xù)的教學打下較好的基礎。
2.巧用信息技術手段,豐富情感體驗
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對教學氛圍起到一個渲染的作用,帶給學生更多的啟發(fā)。這是教師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深入研究的。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巧妙地應用信息技術,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更好地突破重難點,實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例如,在詩歌《登快閣》的教學中,在突破體悟詩情的難點上,通過制作動畫小視頻展示詩人黃庭堅《登快閣》情境中一天的生活,讓學生在惟妙惟肖的動畫中更好地感受詩人情感的變化,體悟詩人“此心吾與白鷗盟”的復雜心情,感受詩人在出世與入世之間的掙扎和矛盾,最終明確中國古代士人無論何時、何境,內心依舊堅持正直、“以天下為己任”的積極情懷。在課堂結束前的移情啟思環(huán)節(jié),用名家誦讀《未選擇的路》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引發(fā)學生共鳴,讓學生明白人生這個宏大的命題有時就是一個個“選擇”的疊加,面對每一個需要我們做出選擇的瞬間,糾結、彷徨是必然的。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是我們一生的必修課。
借助信息化手段創(chuàng)設的一個個情境,比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更容易豐富學生的體驗,讓學生在情感的自由流淌中體悟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輕松達成教學目的。
3.借助信息化教育模塊的設置,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設置教學模塊,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增強重難點突破的質量和效率。設置教學模塊,挖掘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關聯(lián)已學知識,通過遷移、引導讓學生掌握知識體系,有效落實教學目標,實現(xiàn)學生在知識模塊方面的有效獲取,進而通過夯實知識來提高自身語文綜合能力。例如,在學習《燭之武退秦師》這篇文言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學模塊的設置來幫助同學們更加直觀地理解和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知識,尤其是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意義和用法。教師可以將這個內容進行版塊設置,進而通過專題的形式來為學生具體解釋詞類活用的使用方式。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為學生展示本篇文章中名詞用作動詞、名詞用作狀語、動詞用作名詞等不同詞類活用的具體例子,幫助同學們在直觀展示之中理解詞語運用的含義,進而增強對于整篇文章的理解。
設置信息化教學模塊對于高中語文復習活動來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教學模塊的設置,既可以引導學生由已知到未知,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同時借助單元專題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系統(tǒng)地梳理整合,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深入融合早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只有意識到這一趨勢,才能切實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將學科價值全方位地展現(xiàn)出來。至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深化自身的認知,充分發(fā)揮出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在增強教學效果的同時,為教學活動持續(xù)、有效地開展保駕護航。
【作者單位:湖北丹江口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