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婗
白居易曾云:“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币徽Z驚醒夢中人,我們的認識可能僅存留于一方小小的四角天空。如何走出這片四角天空的局限?如何給自己狹隘的認知解開束縛,加以突破?這便成了當務之急。誠言:草螢有耀終非火,莫待囚籠空束識。
“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鼻f子的經(jīng)典名言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囿于自己的視野、境界,往往會像蜩與學鳩那樣,被草螢之耀迷惑,走不出自己的認知局限。
慎思之,固守敝見切不可取。敝見之常有,而取之不可常有。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是成人成事的必備要領,徒留于事物表面,很大機率會獲取不全面甚至錯誤的信息。且此等人物不加思索,一獲所需則固執(zhí)己見,不肯改變,最易落得個徒勞無獲之果。細觀當下,這類現(xiàn)象不在少數(shù):不考量“權威專家”的真實性,一味盲從;不思量“重磅新聞”的可信度,一味盲信;不掂量謠言惑眾的輕重,一味盲聽……且一旦認定,絕不改觀。是故,慎思之,固守敝見切不可取。
明辨之,實物、幻象切不可淆。人在認識中都會存在一種“慣性思維”,往往在大多數(shù)時候,這種思維容易將人引入歧途。探究某一既定事物,要善于破除幻象,不用已有“慣性”認知事物。若存在一定結論,則應再加推敲,去領悟幻象背后所折射出的事物本身。
篤行之,勇破思維藩籬切當可行。固守思維藩籬,是人成長的阻礙,更是社會發(fā)展的絆腳石。勇破思維藩籬,才是時下的可行之舉。鑒古知司馬光為何能異于常人“砸缸救人”,觀今知中國為何能位列數(shù)領域之前列。此二者,皆是破思維藩籬之功,發(fā)突破之力之效。由此觀之,篤行之,今朝勇破思維藩籬切當可行。
草螢有耀終非火,實應達成共識;莫待囚籠空束識,勇破思維藩籬。唯愿諸君不拘“囚牢”,在突破世俗局限中肆意生長!
(指導教師:沈林澤/編輯:李躍)
評點
“草螢”句的引用和囚牢的比喻,賦予文章以形象之美,增加了文章的詩意。論點鮮明,分論點排列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