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潤
【關鍵詞】小學美術;寫生教學;循序漸進;對比;以寫促創(chuàng)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22-0089-02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寫生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和表現能力,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形成從生活中發(fā)現美和熱愛生活的良好品質。下文,筆者主要談談帶領學生開展室外美術寫生的經驗和做法。
1.利用資源,走進自然
一般來說,校園里的景觀資源往往豐富多樣,教師完全可以將學生帶到校園中進行寫生。如在蘇少版《美術》二下《花兒朵朵》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帶領學生對校園里的迎春花進行寫生,但學生對花瓣較多的花朵往往不知如何下手,這時候就需要結合實際場景進行引導,先從一片花瓣一枚樹葉開始,熟悉每一片花瓣的外形、顏色,由簡入繁,從局部到整體,不可急于求成。在真實的自然環(huán)境中,學生可先觀察、識別花的外形和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如花與萼、柄與葉的交接以及每個局部和整體的關系等。在學習了一種花的基礎上,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寫生對象,分析其結構、顏色、形狀。對于寫生教學而言,學生直觀的觀察好過教師間接的描述,學生在此過程中可以觀察得仔細、學得扎實。
此外,有時還可以將內容相近或者主題近似的幾節(jié)課內容進行組合,如蘇少版美術《樹上樹下》《葉子片片》等,這些課都可以通過寫生的方法進行授課,將寫生的優(yōu)勢充分地發(fā)揮出來。
2.循序漸進,由簡到繁
在小學階段,開展寫生教學,切不可急于求成,一次到位,而應循序漸進,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由少到多。特別是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要設計不同的寫生主題。
如對蘇教版《美術》六上《蔬菜》這節(jié)課,筆者所在的學校里就有學生親手種植的蔬菜,可以帶領學生走進田地,回憶種植的經歷,感受蔬菜的生長變化,近距離觀察某一種蔬菜的形狀、顏色、結構、肌理。觀察時,要將整體觀察和局部觀察結合使用,同時由觀察某一種蔬菜到觀察多種蔬菜,進而從對某一種蔬菜進行寫生到進行蔬菜組合寫生,實現寫生教學的循序漸進。
3.多次對比,感受變化
為了體現光線與色彩在不同時間的變化,筆者開始思考并嘗試在不同的時間段帶領學生去同一地點進行寫生,感受色彩的不同,體會光線的變化、季節(jié)的不同甚至大家情緒的不同對景色感受和表現帶來的差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要進行細致觀察,還要對觀察進行記錄、對比,這對于學生集中觀察某一個事物,養(yǎng)成良好觀察記錄的習慣是非常有幫助的。
4.動靜結合,以寫促創(chuàng)
古人在寫生,特別是進行山水畫寫生的時候,大多是游山玩水回去后一鼓作氣完成,這就需要憑借他們的記憶將游玩過程描繪出來,其中必然有自己的想象與創(chuàng)造。同樣,學生在寫生時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記憶加入自己的主觀意愿與想法進行再創(chuàng)造。記憶分為實物記憶和情節(jié)記憶,如我們在觀察植物時可以直接將當下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而情節(jié)記憶會涉及一些動作、場景,如“運動的人”“校園真熱鬧”這樣的主題,需要學生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物的動作、神情及所在的環(huán)境記住,這些動態(tài)的人物不可能一直保持一個動作,這就對學生的記憶和畫畫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學時,筆者會在這些課中借助木偶擺件幫助學生一起回憶人物動作,拍一些運動時的照片。學生再根據自己的回憶添加一些自己的想象進行創(chuàng)作,這時可以大力表揚那些創(chuàng)作很有特點,敢想敢畫的學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
總之,寫生能夠發(fā)展學生的觀察力、感受力、創(chuàng)作力。在平時的美術教學中,美術教師可以開展適量的寫生教學,帶領學生進行寫生,在觀察、思考、探索和實踐中,增強學生感受美、發(fā)現美、描繪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進而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