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華
學習往往是從模仿開始的,同樣作文的學習也是從模仿開始的。仿寫對于學生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當加強仿寫訓練,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激發(fā)學生的語言表達興趣
學習寫作都是從學習組織語言開始的,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應先從語言表達出發(fā),只有語言表達豐富起來,敢說敢想,才能達到敢寫的目的。因此訓練學生寫作的第一步,是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寫作主題“寫日記”,就需要學生把每天發(fā)生的事情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要想把每天的瑣事轉換成作文內容,先要從最簡單的語言表達開始。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組內成員都參與進來,以介紹自己豐富的一天的形式,進行表達訓練,然后將口頭表達寫下來。教師要引導學生看看自己寫的內容和其他同學的異同,以查缺補漏,不斷提升寫作能力。這樣一來語言表達就成了寫作的第一步,它不僅是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基礎,更是比較語言表達與寫作表達差異的重要途徑,以語言表達助力寫作便成了提升寫作能力的重要一步。
要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先要關注口頭表達,以口頭表達為藍本,從簡單的情況入手,慢慢向復雜的情況過渡。
二、研究素材以尋找切入點
有了初步的語言表達,接下來要做的便是積累豐富的詞句,將語言表達轉移到作文中。針對這一部分的訓練,教師可以從研究素材入手,以幫助學生打開寫作的突破口。
例如,教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寫作主題“我來編童話”,可以要求學生參考本單元中《賣火柴的小女孩》《在牛肚子里旅行》這些故事形式,自己編造有趣的童話故事。對故事形式的參考可以分為兩個部分進行,一是語言表達的模仿,二是故事情節(jié)的模仿。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設計故事內核,并以此為模仿的切入點,讓學生明確在編寫故事時應當突出故事的價值觀,再以詞句為血肉豐富故事情節(jié),以完成一篇高質量的作文。
三、借助多媒體演示仿寫過程
多媒體已成為學生學習必備的設備,教師可以利用這一設備,動態(tài)地展示模仿寫作的全過程,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習效率。
例如教學“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要求學生描寫景物,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美麗景觀,讓學生在感嘆我國大好河山之余,確定寫作對象。然后教師再以其中的一幅圖為例,展示關于這幅圖的佳作,讓學生看看名家是如何描寫景物的,比如如何實現對景觀的動態(tài)描述、如何讓句子變得更加通順等。通過多媒體同時對比兩幅圖畫,為學生提供了仿寫范本,提升了寫作效率。
四、仿寫句子以積累詞句
寫作是從仿寫開始的,確切地說是從句子的仿寫開始的。例如在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這兒真美”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這一單元提供的示例篇章為例,講解優(yōu)美的句子是如何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再以課文中的句子為例,講解不同的景物應安排不同的句子結構,并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讓他們從作文的句子構造為練習點,通過仿寫寫出優(yōu)美的詞句。完成了仿寫訓練,教師可以關鍵詞為題目,讓學生在課下進行句子的構思與寫作。這樣就實現了從仿寫到創(chuàng)造的過渡,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五、仿寫段落以捋清邏輯
如果詞句間毫無邏輯,前言不搭后語,那么所寫的作文也不是好文章,只能稱作用優(yōu)美的詞句堆積的段落。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如何將優(yōu)美的句子以一定的邏輯鏈條連接起來。
例如在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那次玩得真高興”的教學中,要求學生描寫有趣的經歷。這是以敘事為主體的寫作形式,需要學生圍繞這一主題,以清晰的邏輯完成作文段落的構建。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口頭描述自己經歷過的趣事,然后把口述內容寫下來,再檢查自己所寫的內容,是否有前后段落邏輯不連貫的問題。這樣就將口語表述落實到書面上,學生能輕松地看出段落中不同句子間的邏輯關系,以避免出現前言不搭后語的情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課文為范本,舉例說明句子間的邏輯關系以及句子是如何遞進表達的,以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師在引導學生理順句子的邏輯順序時,應先讓學生以口頭的形式描述有趣的經歷,然后將口語表達落實到本子上,再檢查邏輯是否通順,助力學生不斷提升寫作能力。
六、通過仿寫明晰行文結構
學習了優(yōu)美的詞句和邏輯性的段落構造之后,要想使整個作文的行文結構更加完整,還應當注意篇章結構構建的順序應建立在總分總、總分、分總的形式上,讓學生掌握寫出邏輯清晰、語言優(yōu)美作文的技巧。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仿寫的形式,傳授篇章結構的安排技巧。
例如在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我的植物朋友”教學中,學生按照教師教授的方法進行了句子的仿寫以及段落的仿寫、篇章的仿寫。雖然學生能理順段落的邏輯結構,但是在篇章結構的安排上要注意,不能出現篇章結構模糊的問題。例如可以參考課文中對于荷花的描述,讓學生自行尋找寫作對象,并運用篇章劃分的技巧寫作。比如模仿《荷花》的篇章結構,先按照從上到下或者從下到上的順序描寫,安排每個段落分別描述植物的一部分,最后以植物所代表的品行點題,形成一篇具有美感的作文。通過這種篇章結構分析并仿寫的形式,能讓學生快速抓住寫作要點。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模仿課文中對于篇章結構的安排,使整個作文從句子到段落再到篇章形成完整的閉環(huán),既有優(yōu)美的句子,又有邏輯性強的段落,加上安排合理的結構,形成既優(yōu)美又點題的作文。
七、以思維導圖輔助學生構建仿寫思維
任何一項知識的學習都離不開趁手的工具,思維導圖可以成為學生學習仿寫的有力工具。教師可以恰當的形式,利用思維導圖輔助學生構建仿寫的思維脈絡,以幫助他們以更高的效率掌握仿寫技巧。
例如在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華傳統節(jié)日”教學中,本單元有對元旦、清明等傳統節(jié)日的介紹,教師就可以結合思維導圖,讓學生總結和歸納不同課文對這兩個節(jié)日的介紹。學生在仿寫其他節(jié)日的過程中,可以按照思維導圖中所標示的結構,并以此結構為指導,構建描寫其他節(jié)日的結構與脈絡。這不僅明確了課文中的段落與篇章結構的安排,還能助力學生產生豐富的寫作思路。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可以中秋節(jié)或其他傳統節(jié)日為例,按照課文提供的行文結構,先介紹節(jié)日的來歷,以及其中所蘊含的中華傳統故事。然后以這一故事為起點,描繪古人在這一節(jié)日中流傳下來的習俗,由此引出當代人在這些節(jié)日中遵循的慣例和創(chuàng)新的部分,以及當代人給節(jié)日賦予的新的意義。這不僅從古代的傳承方面進行了總結,也從當代人為節(jié)日注入新活力中進行了升華。由此可見,利用這一趁手的工具,能達到較好的寫作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師借助思維導圖這一形式,先引導學生對課文的邏輯進行分析處理,然后用思維導圖構建自己的行文脈絡,通過思維導圖這一高效的工具,不僅完成了對課文的分析,還能明確仿寫的要點,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效率。
八、以課文為參照進行仿寫
在仿寫訓練中,最應先參考的素材是教材,因此對于課文的學習就顯得尤其重要。以課文為參考進行仿寫時,便相當于參照了一篇高質量的行文范式,學生能以更規(guī)范,更貼近課文的形式,寫出吸引人閱讀的文章。
例如在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國寶大熊貓”教學中,要求學生詳細介紹大熊貓。在這一寫作任務中,教師可以單元課文《火燒云》為例,讓學生以此為仿照范本,將其映射到對于大熊貓的描寫中去。以課本為藍本的仿寫,同樣需要細化句子、段落以及篇章這三個部分。首先要仿照課本中對于修辭的運用,例如是否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完成了對句式構造的仿寫,讓文章活潑有趣。然后再看課文段落中是如何描寫火燒云的,完成對于段落的仿寫。最后將整篇文章結合起來,看對于火燒云的介紹是按照怎樣的順序進行的,例如按時間順序或是方位順序,或是對于火燒云形狀的描寫為順序寫作。這樣就對比課文范例,從句子、段落、篇章三個部分,完成了對課文的仿寫。
教師引導學生模仿課文中關于句段篇章的描寫,以高質量的課文為模仿對象,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明確句子和結構是如何安排的,更提升了學生對于寫作規(guī)范的了解,讓他們真正認識到寫作不僅是有趣的事,更是需要認真對待的課題,以加深對寫作的認識。
綜上所述,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應先從語言表達出發(fā),只有語言表達豐富起來,敢說敢想,才能敢寫。有了語言表達,接下來要積累豐富的語言,以充實作文內容。針對這一部分的訓練,教師可以從素材入手,以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產生源源不斷的靈感。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已成為必備的教學設備,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習效率。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將優(yōu)美的句子以一定的邏輯鏈條連接起來,讓學生掌握寫出邏輯清晰、語言優(yōu)美作文的技巧。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仿寫的形式,傳授篇章結構的安排技巧,以恰當的形式,利用思維導圖輔助學生形成清晰的思維,以幫助他們以更高的效率掌握仿寫技巧。仿寫最好的藍本是教材,因此課文的學習就顯得尤其重要,讓學生以更規(guī)范,更貼近課文的形式,寫出吸引人閱讀的文章。在作文仿寫訓練中,教師應先從語言表達入手,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并將其轉化為寫作能力。再從句子、段落、結構篇章等細節(jié)內容入手,或以課文為模仿對象,或尋找素材中的切入點,以此為參照完成對故事的整合,最后以不斷重復的訓練,不斷提升仿寫能力。